2019年2月,当我们三易生活的报道团在巴塞罗那给大家带来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现场报道时就曾经提到,5G与折叠屏成为了那届展会中毫无疑问的最大亮点。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之后,5G手机的价格门槛已经降到了千元以下,但是折叠屏机型的发展却几乎呈现出“一家独大”,而且不温不火的态势。除了三星从2019年到2020年一口气先后发布了多达6款折叠屏手机之外,其他当初在MWC上预告了折叠屏机型的厂商,几乎就没有几个真正能够量产的。为什么折叠屏手机如此“难产”?一方面,柔性可折叠面板本身的寿命问题当然是个重要因素。就拿折叠屏表面使用的保护材质来说,当前公认最好的UTG(超薄玻璃)柔性折叠屏仅有三星一家掌握了核心技术,其他所有的手机企业所推出的折叠屏设备使用的还是PI(聚酰胺)薄膜方案——不仅成本极高,而且触摸手感不佳,耐冲击性能也比较着急。不过除了先进耐用的屏幕本身“难产”之外,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市面上现有的折叠屏手机时就还会发现,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折叠屏手机到底该怎么造”似乎依然是大家正在犹豫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消费电子行业需要折叠屏?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三易生活很早之前就曾做出过分析。在我们看来,折叠屏的本质目的,在于用更小的机身体积去容纳更大的显示面积。说白了,它其实可以看做是“全面屏”的精神延续。正因为如此,当2019年包括三星与华为在内的首批折叠屏手机面世时,它们普遍都采用了将7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通过折叠,容纳进一个普通触屏手机机身的设计思路。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方面(折叠后)足够大的机身体积,意味着手机可以轻松使用当时顶级的主控配置,可以放下符合旗舰身份的多摄,也能配置足够大的电池。三星Galaxy Z Fold2 5G能够同时运行三个分屏APP另一方面,当折叠屏被完全展开之后,手机实际上就成为了一个能够单手握持的“平板电脑”,配合原本就是旗舰级的硬件性能,可以更轻松的实现多任务同时运行,或是在更大的屏幕上高效率地进行文档处理、炒股、多媒体剪辑等生产力活动。而且从用户观感的角度来说,因为折叠屏的高成本使得所有柔性折叠屏设备都注定价格不菲。在这个前提下,“能够变平板”的折叠屏手机由于兼顾了大尺寸的可折叠屏幕和顶级的性能配置,因此性价比反而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请注意,我们说此类“能变平板电脑的折叠屏旗舰手机”性价比较易得到认可,并不是说它们价格低的意思。事实上,由于此类设备基本上就是融合了同世代智能手机行业中全部最高的配置、最强的多媒体性能、最大的(柔性)屏幕,因此它们的价格即使放在折叠屏手机中也是最贵的。不仅如此,对于这类设备来说,由于其在折叠状态下,本身也可以当做一台普通的大屏手机使用,而展开后屏幕又会变成平板比例。因此要想充分发挥两种不同比例不同尺寸下的优势,就需要手机厂商专门和开发者进行一对一的专属优化才行。举例而言,三星刚刚发布的Galaxy Z Fold2 5G,就专门找谷歌及微软等厂商优化了折叠屏展开之后的软件专属界面,能够有效地提高邮件管理、文档撰写等使用场景下的操作效率。但问题在于,这种一家家适配的“专属优化”将会耗费大量的产品开发时间,同时也它本身其实也很考验手机厂商的“软实力”。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考验厂商的“面子”大小以及产品销售情况。从这一点来说,要想真正做好“平板”型的折叠屏手机,基本上也就只有极少数几个头部大厂有这个潜力。
既然平板型的大尺寸折叠屏手机其实并不好造,那么如果把机身缩小,让手机在折叠状态下只保留部分功能,展开之后则与普通手机的尺寸和使用方式相仿,是否就能规避上文所讲到的问题了呢?没错,这就是折叠屏的另外一种“使用方式”。也就是利用屏幕的可折叠特性,将实际上是传统大小的触屏智能手机“塞”进翻盖式的机身结构里,从而让手机在折叠状态下显得更为小巧玲珑的一种设计。很显然,与展开之后变平板的那种大尺寸折叠屏机型相比,这种上下翻盖式的折叠屏手机首先就规避了“应用适配”的难题。因为当上下翻盖式的折叠屏手机“折叠”的时候,它们的机身面积普遍已经小到了差不多只有一个粉底盒的尺寸,在这样的尺寸下,就算此类机型很多也提供了机身上的另一块屏幕,用户也不会想要用它来做什么复杂的操作。这就意味着,对于上下翻盖式的“小尺寸”折叠屏手机来说,它们只需要在外屏上配置诸如拍照、接打电话、快速回复社交信息一类的基本功能,就足以让消费者满意了。其次,由于这类竖向折叠屏手机本身折叠后的体积,远比当前绝大多数传统手机都要小巧,因此对于厂商来说,与其强调它们的商务属性,直接以“复古翻盖”作为宣传卖点,强调手机的精致外观,优秀做工和情怀属性,自然也就变成了一种可行的产品主打方向。比如说日前刚刚发布的摩托罗拉RAZR 5G,就是一部很明显致敬经典moto RAZR“刀锋”手机的折叠屏“复刻款”。它拥有华丽的一体式金属+玻璃机身,造型独特的“星轨”转轴设计,再加上尺寸虽然不大但号称极其耐用、不会出现折痕的柔性折叠屏,不得不说高级感和情怀感还是很够的。话又说回来了,相比大屏大尺寸的折叠屏手机,精致的翻盖式小尺寸折叠屏设备的缺点又体现在何处呢?其实从消费者的视点来看,这类设备的“问题”可能还要更大一些。因为它们小巧精致的机身注定了其很难使用顶级性能的旗舰处理器,也很难塞进和传统手机等大的电池,更不要说什么大体积的多摄模组或者复杂的散热设计了。于是,这也就意味着粉饼盒大小的,外观精致奢华的“翻盖型折叠屏手机”在目前折叠屏成本还无法降到足够低的前提下,唯一能走的市场路线,也就只有瞄准了那些对价格和性能都不敏感,不需要在手机上办公,甚至都不需要有很强的功能的用户。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款单纯注重氛围上的“顶级奢华”,却轻视硬件机能的高价消费电子产品,不仅会导致自身的客户群定位过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大众的负面观感。
我们不是说折叠屏就注定只能用来让手机变平板,因为实际上制约当今折叠屏普及的最重要因素,说到底其实还是制造成本本身。打个比方来说,假使将来较小尺寸的折叠屏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话,那么竖向翻盖式的折叠屏手机自然也就有理由卖到两、三千元之类的价格。如此一来,哪怕它们在硬件性能上依然达不到顶级旗舰水准,消费者可能也就不会有太大意见了。当然,折叠屏技术当然还可以在顶级旗舰设备上继续发光发热。特别是在“全面屏”设计已然接近极限的当下,可以想见,大尺寸的折叠屏设计基本上就是各品牌板上钉钉的下一阶段旗舰方案了。而且真到了那个时候,大尺寸折叠屏旗舰机型的价格反而可能会比现在有进一步的降低, 从而使得它们真正接替如今旗舰直屏手机的市场地位。除了“时尚(但不那么贵)”和“商务(顶级旗舰)”两条道路之外,实际上折叠屏手机的可能性还有很多。比如说腕上折叠屏设备,比如说直接和衣物进行整合等等,都是未来可能的方向。当然,随着折叠屏设备的逐渐增多,它本身的制造成本和产品溢价必然会逐渐变得越来越亲民。可以说,除了“奢侈品”这条道路实在很难长远之外,或强大或优雅的折叠屏机型,注定在未来将会成为市场的新宠。
对于英伟达来说,ARM或许关系着能否拿到未来的船票。
无论是否首发iPhone 12,拼多多这般操作显然都已经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