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刷脸支付取代二维码,依旧任重而道远

作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扫码支付,可以说在过去数年间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甚至如今有了智能手机的情况下,大家出门不带现金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常见。而伴随着iPhone X以及Face ID功能的出现,面部识别在智能手机上的普及,也让不少用户开始习惯刷脸就能解锁。
  • 刷脸支付看起来很美

近年来出现的“刷脸支付”也开始同样被移动支付方面的企业所关注,例如支付宝与微信就先后入局并分别推出了蜻蜓与青蛙,也宣告刷脸支付这一看起来有点科幻的支付方式,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能力。再加上中国银联在此前也正式发布了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产品“刷脸付”,也使得其大有取扫码支付而代之的架势。
日前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中显示, 2019年已经成为刷脸支付的"元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到1.18亿人,预计2022年将突破7.6亿人,届时将会取代扫码支付成为主要的移动支付方式。
为什么是2022年,而不是2021或者2023年呢?从2010年推出快捷支付功能,到2014年微信用红包把移动支付推向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以扫码为代表的移动支付用了近5年才完成这一过程。而从2017年支付宝在杭州肯德基KPRO餐厅试点刷脸支付到2022年,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时间,这或许是艾媒咨询做出2022年刷脸支付将取代扫码支付这一论断的关键。
拿出手机调成二维码一扫就能付账,在如今已经成为大多数用户所熟悉的操作,这整套流程基本上十几秒就能完成,堪称是方便快捷,而相比之下刷脸支付的效率则要更高。由于刷脸支付摆脱了手机这一支付介质,因此在便捷性上也有着不小的提升,毕竟大家可能会忘带手机,但脸显然是不会拉下的,而诸如手机没电或者没信号不能完成扫码的窘境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在不断增加的人工成本成为制约零售业发展的痛点时,刷脸支付对于商家来说无疑是个节约成本的重要方式。以往扫码支付为了避免“逃票”,或者被替换收款码的现象,往往是由商家来扫描用户的付款码,而这一操作是需要人工来完成,因此难免依旧会在高峰期造成排队的现象,而在引入了刷脸支付之后,这个过程则基本上可以由用户自行完成。
  • 但现阶段刷脸支付的体验并不完美

对于用户来说,刷脸支付更便捷,对商家而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这一切是不是看起来是不是就很美了呢。但是在我们实际体验过刷脸支付后,对于这种全新的支付方式未来能否普及,则有了一定的怀疑。
没有了智能手机作为介质,刷脸支付的生物识别信息鉴权就要完全交给服务端,尽管技术的进步已经让刷脸支付的设备识别精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但目前即便是苹果Face ID这种3D人脸识别都会出现误判的情况。而典型例子,就是此前嘉兴小学生用一张照片,就骗过了丰巢智能柜的“刷脸取件”事件。
因此为了保证刷脸支付的安全性,“活体检测”就成为了必选项。而活体检测大家应该都知道,系统会要求你眨眨眼或者往左往右看,在公开场合进行这样操作对于用户来说无疑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当然,这种情况在支付宝蜻蜓和微信青蛙上或许是不会出现,但二者使用的活体识别算法依然需要消耗硬件资源,因此现阶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其实并不比扫码更短。
并且系统为了确认消费者的意愿,在实际付款时,还需同时输入手机号进行辅助验证,而并不是大家想象中把脸一露,机器数秒内就完成支付。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刷脸支付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效果,甚至说在扫码支付已经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刷脸支付完成交易的效率只有前者的一半。
  • 当地推玩成了加盟

如果消费者关心效率和体验,那么商家无疑关心的就是利益。虽说刷脸支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成本,但无论是支付宝蜻蜓还是微信青蛙,都是需要花钱购买硬件的,所以微信和支付宝也都在用大价钱补贴商家。以支付宝蜻蜓F4为例,其官方价为1999元,比上一代及市面上同类产品的价格有着30%的降幅,并会在按照日去重、月累计的有效刷脸用户数来进行补贴,每月奖励封顶400元,设备封顶奖励1200元,且有效期长达5个月,这样来看基本则是是为了市场占有率实行的“半卖半送”大促销。
其实这样的玩法在互联网行业并不鲜见,跑马圈地过程中伴随着高额补贴几乎都是基本操作,但如今刷脸支付在落点环节却被玩得面目全非。众所周知,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亦或是阿里和腾讯,都是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因此在线下部分往往采取的是将业务外包给服务商来完成。
而问题就出在了这个“线下服务商”上,比如说你是某市的支付宝蜻蜓服务商,想要说服全市成千上万的商家接受刷脸支付,用使用支付宝蜻蜓的设备,单靠挨家挨户推销无疑会让这个任务显得不太可能完成。但都说人多力量大,如果多找几个小伙伴共襄盛举岂不美哉,没错,为了推广业务赚取服务抽成,大量的线下服务商也开始了加盟玩法。
听到“加盟”二字,聪明的小伙伴就可能就会有不详的预感。据了解,目前加盟商从服务商拿设备的模式通常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卖CRM系统,微信和支付宝的补贴与服务费率全部下放,加盟商自己自负盈亏,其二则是收取高额加盟费或者变相卖设备。
但无论这种玩法以那种形式表现,刷脸支付在地推环环节上俨然就变成了拉人头的玩法,支付宝和微信的服务商现在玩的更像是是收取加盟费的方式,让刷脸支付成为挂羊头卖狗肉的借口。看到这里你要问,为什么支付宝和微信对于这种乱象不管呢?答案是,支付宝和微信都在管,但实在是管不过来,也没法管。因为想要成为支付宝和微信的官方线下服务商门槛其实并不高,只要有企业账户,申请难度几乎为零,而这种非授权行为被处罚之后,服务商换个皮包公司的名头就可以接着再来一次。
因此这些也让刷脸支付对于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形成当初扫码支付对现金支付形成的降维打击,在体验上暂时没有与扫码支付拉开明显差距的情况下,在B端的乱象也让真正推广刷脸支付的服务商反而成为了少数派。如果技术上不能实现更安全和更便捷,线下发展的商业模式上又解决不了这类服务商的加盟乱象,那么刷脸支付想要在2022年就压倒扫码支付,看上去难度着实不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在整合Fibit与Wear OS前,谷歌先得考虑留住用户

收购Fitbit之后的谷歌,可能还得先解决一些自己的问题。

“阿沁刘阳”空降热搜背后,信息茧房困住了谁?

突然出现的莫名热搜,也再次展现了信息茧房的威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