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浪漫英雄柔情《虞美人·枕上》
v伟人柔情:
毛泽东诗词我们印象中都是大气磅礴,纵横开阖,雷霆万钧,比如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等等都是气度非凡,豪情万丈。
无情未必真豪杰,伟人也有浪漫英雄也有柔情。看惯了主席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豪放诗风,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首表达毛主席个人情感的一首婉约甚至有点缠绵的词《虞美人·枕上》。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总体来看这首词写的自然流畅婉约细腻、情感纯真坦直朴素而又富有情趣。词的前半部分写“惜别之愁”, 后半部分写“相思之苦”。 上阕一个“愁”字引领,极尽失眠之苦;下阕一个“泪”字结尾,道出相思之深。
我们一句一句来品味这首词:
第一句“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开篇一个“堆”字,写出了铺天盖地的愁,波浪翻滚的念,明快流畅自然贴“愁苦之多”跃然纸上。
第二句“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思念浓稠长夜难明,诗人只好披衣起坐,仰望苍穹,寂寞数寒星。“披、起、数”三个动词情景交融将无眠之夜相思之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第三句“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夜苦熬,晓来倩影朦胧,顿生“只有相随无别离”的愿望,以致“百念都灰烬”。
第四句“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此句中两个字值得我们玩味,一个“流”字一个“抛”,两个字用的精妙至极。 “流”字形象生动,不仅刻画出残月将没的动态凄美,同时也引出了下文 “抛泪相思”;“抛”字亦可谓绝字,令人不禁想到毛主席《蝶恋花》中的“泪飞顿作倾盆雨”的绝妙,凄婉洒脱。
写作背景:
1911年毛泽东在给父亲一个'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字条后,就到省城长沙求学。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求学的五年,他遇到了一个比他小八岁漂亮的女孩,后来,这个女孩成为毛主席的挚爱娇妻——杨开慧。
杨开慧是毛主席老师杨昌济的女儿,萧子升、蔡和森和毛主席等几个同学总到老师杨昌济家探讨问题,两人便结识了,当时杨开慧还是12、3岁的小女孩,后来杨受蔡元培的邀请到北大教书。毛主席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也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这个时候杨开慧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二人便确立了恋爱关系(后有人说:毛主席没有到法国留学便于此有关,是否确实现在也无从得知。)
后来杨昌济病逝,杨家离开北京搬回长沙居住,1920年冬天,毛杨二人便结了婚。他们不做嫁妆,不坐花轿,不举行婚礼,“不做俗人之举”。 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途中写了这首婉约柔美的词作。
这首词杨开慧曾经拿给她的闺蜜李淑一看过,时间到了 1957年李淑一向毛泽东索《虞美人》一词。毛便回赠给李淑一一首天下闻名的《蝶恋花》。
专家点评:
现代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何火任:“展读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我仿佛看到一个正处于新婚别离煎熬之中的年轻男子的心:像一轮朝阳,像一团火球,从他那洪波涌动的精神世界深处腾跃而出,在浩瀚的海面上微微颤动,那么鲜艳,那般炽烈,那样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