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

走进“旄牛国”(十六)

咀嚼“旄牛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古“旄牛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衣食住行无不仰赖牦牛。仅从牦牛身上挤出的奶汁,就可作成种种饱人口福的美食,养活多少雪域生灵。

康定的塔公牧埸,是古“旄牛国”最为神圣的地方之一。早在唐代,土蕃王朝就在这里建起了“塔贡神殿”。至今,这里的畜牧业依然十分兴旺。在古“旄牛国”工作那阵子,一说要到塔公,伙伴们少不了叮咛一句:不要忘了多带些白糖!

塔公牛厂上的妇女,最善作酸奶。经她们加工制出的酸奶子十分地道,酸香滑嫩,沁人心脾,加上白糖,更是味长。当你在草原上驰骋有时,下得马来,几个同伴席地而坐,一打开好客的帐篷主人送上来的那特制的酸奶桶儿,就令你垂涎欲滴。和风徐来,酸酸的奶香伴着花香草香,几碗入口,即飘飘若仙。

牛奶制成的几种美食:黄黄的酥油,雪白的酸奶饼子(奶酪)奶渣子,奶茶。

那年月,什么都是凭票供应,哪有白糖多带,就连那黄砂子般的 “锅粑(古巴)糖”,一张票也配不到几两。朋友的如此叮嘱,全在于对一方“美食”的钟情。

那牦牛的奶汁,自然是不只可作出可口的酸奶,从中提取制作出的“产品”可谓多多。酥油茶,是雪域人离不开的饮食。那兑茶的酥油,就是从牛奶中提取的。提取酥油之后,余下的“脱脂奶”经精心加工,又可作出各种奶制品。加酸分离出的“奶豆腐”,在牧区,牧民们多把它揉细,晒成乾奶渣子,充作“主粮”。在半农半牧区,则多作成奶饼当菜吃,那奶饼做法又多种多样:将“奶豆腐”团成饼后即吃,俗称“甜奶饼子”;将“奶豆腐”捏成圆饼,或拉长绞成“麻花”状丢在酸水中浸泡上一阵子后,即成“酸奶饼子”。那绞成“麻花”的酸奶饼,就着糌粑一丝一丝撕着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再有,就是将那“奶豆腐”密封在牛皮或牛肚子皮中,沤它个一年半载,让其发酵后食用,有点像内陆人制作的臭豆腐。当地藏话,管这种臭“奶豆腐”叫“笨吐”,在古“旄牛国”腹心之腹心的甲根坝、沙德一带最爱作此物。这“笨吐”可烤起吃,亦可舀些酥油茶在小锅中,再加上些海椒大蒜之类的佐料煮着吃。那烤“笨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真是其味无穷;煮“笨吐”,则酸辣鲜香,最开胃口。

香甜的奶茶

这“笨吐”不仅是佐餐的美食,还可作成功效奇绝的“食疗”食品,本人就曾深受其益。

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正是康巴地区进行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之际。民改试点刚告一段落,就开始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我即作了一名州里首批专事“办社”的“住社干部”。初建社,事情多。春节到了,工作队全体人马回县参加“扩干会”,只留我一人“坚守岗位”。不幸一埸重感冒袭来,一下就把我“放倒”了。医生们都随队回百多里远的县城了,眼下既无医更无药,高烧不止,只得喝些开水,躺在床上硬挨。

卧病在床上的我,好不容易又熬过了一天。一线朝阳,从花窗上那块小小的玻璃上射进屋来。我正欲支起身子,只听吱的一声,合作社里那位满头华发的藏族老阿妈端着个“绷子”(藏语,一种用篾条编成的小盒子)小心地推开了我的房门。老阿妈举起那青经暴凸的手,示意我好生躺着,边说着我似董非董的藏话,边用藏火盆上的小铲儿轻轻拨开炭火,放上铁架子,就从“绷子”中取出一砣拳头大的“笨吐”放进我的大搪瓷缸子中,掺上大半缸酥油茶,接着又加进几根红红的“胡察(辣椒)”、几个白白的“各巴(大蒜)”和少许花椒,最后又放进一大把干苦苦菜和特地加进一块“角枯(藏醋)”, 便放在火盆架子上小火煮熬。片刻,那大搪瓷缸内便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又过一会股股酸辣鲜香略带苦涩的味儿就扑鼻而来,这味道竟是那样的诱人,令我食欲顿生。

老阿妈拿过我揉糌粑的“普日”(细瓷碗),给倒了满满一碗,递到我嘴边:“'同志穷娃,亚弄’(小同志,坐起来)。'昂酷普日几嗵’,就'没纳夺’了(喝几碗'昂酷’就不痛了)。”我忙坐起身来,接过碗喝了几口。连日来头痛难忍,忽冷忽热,不思饮食,几口下肚,就将我的胃口打开,一口气便将一大缸“昂酷”喝了个大半。这一喝竟喝出了一身毛毛汗,顿觉横身上下舒坦多了。这道从未喝过的“酸辣汤”,真神!

老阿妈见状,不禁面露喜色,示意我快些躺进被窝里。中午、晚上,她又给熬了两瓷缸给我喝。就着这道酸辣鲜香的“昂酷”,我还美美地揉了一碗糌粑吃。又静静地睡了一夜,第二天就头不痛了,鼻也通了,真是“食”到病除。

那酸辣鲜香的“昂酷”(笨吐、苦苦菜酸辣汤),还有古“旄牛国”地方的那些美味,真令我终身难忘。虽已离开雪域康巴多年,如今需身居省城,那糌粑、酥油茶、奶渣奶饼,仍是常食。在我心灵深处,仍深深怀念那为之献出青春、被人称之为古“旄牛国”的那片热土,拌着那方“美食”把她细细咀嚼。

(0)

相关推荐

  • 【西南作家散文】海莲青玉/阿妈的酥油茶

    西南作家散文 阿 妈 的 酥 油 茶 海莲青玉(四川甘孜) 清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静谧安祥的藏寨上空升起炊烟袅袅--伴随着第一缕曙光传来"嗡嗡嗡"的打茶声此起彼伏--那是每 ...

  • 索县美食|高原独特风味!

    尘世之外,桃花源里西藏美食也许对大家来说比较陌生但其实这"世外桃源"中的吃食即色香俱全又别具一格也许西藏美食没有浙菜那么清秀俊逸没有川菜那么豪爽泼辣没有粤菜那么繁复讲究但是西藏美食 ...

  • 酥油茶——藏传佛教的明灯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如果要选择一种气味代表西藏,你会想起什么?是来自梅里雪山冷空气的味道,还是雪域高原阳光中的青草香,抑或是从牧区到农区,从住家到寺庙,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能闻到 ...

  • 索县特产|西藏民俗文化-饮食

    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藏族种植青稞的历史很长,早在距今3500年之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贡嘎昌果沟遗址就有古青稞碳化颗粒的出土.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和成面就称作糌粑.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

    爆"倪肚" 1954年,我已调到中共西康省委机关工作.当年,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都要在机关的大会议室举行舞会.为此,还组织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曾庆祥(廖志高主席的秘书)拉小提琴,周可朗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一

    寻找"西吴国"(一)                                                     木雅贡嘎大雪山深处,藏着诸多秘密.传说中的那个&quo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二

    寻找"西吴国"(二)                                                      从木居和城子下来的两道山溪,在六巴村前汇合而成的色巫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三

    寻找"西吴国"(三)      希颇的"王宫" "桑塔拉"在店铺前刹住,慈姆用道地的沙德"地角话"与一群当地老乡摆谈一会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五

    寻找"西吴国"(四)       "西吴国"之说 贡嘎大雪山深处的色巫绒,在木雅人心目中,是个"藏龙卧虎"出英雄的神圣之地. 藏语的&quo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六

    寻找"西吴国"(五) "卡拉洛柱" 短暂的实地寻访,虽大有所获,但仍欠充分,还需进一步求助那些熟知古老传说的当地民众. 该找谁呢?自然是先得问问当地的"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七

    寻找"西吴国"(六) "夺惹苍姆" 桑姆一说到那块有来头的"仙女石",就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恨不得立刻"打破砂锅问到底".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八

    "木雅"历史(一) 果然,一个电话就把"邻居"请了过来. 贡嘎山乡土生土长的土登,四十出头,是位有学问的藏族干部,早先在六巴小学当老师,后调到县上工作,如今已是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六十九

    "木雅"历史(二) 宋代的"弭羌"(木雅羌人),曾是一支敢与朝廷对着干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在<宋史>和<宋会要>以及宋人的一些著作中,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