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 | 中式营造带您读懂100个传统建筑基因 - 京派建筑

北京

建城3000余年

建都800余年

公元前1045年

周武王灭商并封召公奭(shì)于北燕

北京建城

公元1264年

忽必烈定都北京(元大都)

北京建都

作为千年古都

过去的天子脚下

北京城内处处写着「规矩」二字

做人讲究「礼」

办事讲究「实」

建筑讲究「序」

这种规矩

不仅影响着北京人的生活

也影响着北京城内

形形色色的古老建筑

北京天坛

然而要说什么建筑

最能体现老北京的「规矩」

那便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如血肉一般

鳞次栉比附着在

纵横交错街道中的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从布局到朝向

从造型到装饰

四合院处处受制于「规矩」

但在千年的岁月中

这种受尽「规矩」的建筑

却也因「规矩」

远近闻名

01

规矩的由来

北京四合院

北京人讲「规矩」

是因为北京作为五朝古都

规制、礼制传承数代

深入人心

元代

忽必烈定都北京

并命刘秉忠遵循

《周礼·考记》的城市规划原则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

建立起了

以南北中轴线为脊

城市布局左右对称

东西走向胡同与

南北干道纵横相交的

北京城

元大都城图

至正年间(1341-1368)

四合院沿着胡同布置

以院落为中心

南北轴线为脊

主屋坐北朝南

厢房东西对称

这种布局

成为北京四合院的「雏形」

也成为四合院

最基本规矩

到了明代

永乐帝在元大都

城址基础上兴建明北京城

在保持原有布局上

对四合院建筑

制定了居住建筑制度

要求居住建筑分为

宫室之制

亲王府制

百官第宅

庶民庐舍

四大等级

明皇城

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

并严格按照

级别、形制等级高低不同布置

内外城居住区的对象

要加以严格控制

(内城:贵族、巨贾富商居住;外城:百姓居住)

清代定都北京后

四合院沿袭明代的旧制

《大清会典事例》

对王府、官民房屋

又做了等级更为严明的规定

门、房、装饰

各有建造规定

不可逾矩

《钦定大清会典》 清乾隆二十九年版

至此

历经明清两代

四合院的规矩

趋向完整

四合院也在这种规矩中

走向顶峰

02

有哪些规矩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由

东南西北四座房屋

围合庭院而成

根据院子数量的不同

称呼也不同

院以「进」为单位

如只有一个庭院

一进四合院

一进四合院动图

加上垂花门

形成两个庭院

则称二进四合院

二进四合院动图

以此类推

可以分为

三进、四进、五进

甚至十三进的四合院

三变五进四合院动图

除纵向生长外

四合院还可以横向发展

称为「跨」

如东跨院

西跨院

东西横跨

大大小小的四合院

错落有致的分布在

「棋盘」上

尽管形态不一

却默默遵循着相同的规矩

1

最大的规矩

明清划分「民官王宫」的等级

成了四合院需遵守的最大规矩

百姓更多居住

一至二进的「民级」四合院

叶盛章故居

一进四合院

进门便是大院

正房居中

厢房对称

各配一间耳房

小巧而规整

叶盛章故居平面图

品官豪绅则多居住

三至五进的「官」级四合院

例如大佛寺东街6号宅院

五进四合院

原为清代承恩公志钧府

多设一庭院与后罩房

二进、三进院间为过厅

用于会见宾客

大佛寺东街6号宅院(原清代承恩公志钧府)平面布局

深宅大院

院院相连

正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

真实写照

除此之外

三进以上的四合院

多做「横向」发展

例如东四六条63号65号院

原清光绪时大学士崇礼住宅

全院占地近万平方米

由东西中三路

四至五进院组成

东四六条63号65号院(原清大学士崇礼住宅)平面布局

中路花园

西路崇礼居住

东路家人居住

庄严肃穆

一族一院

几世同堂

比五进四合院还要气派的

便是王府

清朝皇亲国戚多居于内城

王府便分布于此

恭王府

王府的类别众多

按规格可分为

亲王府郡王府其他王府

建筑形制

规模庞大

规制严明

醇亲王府(现归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所有)

醇亲王府

坐北朝南

占地4万平方米

原醇亲王府平面布局

东部府邸

三跨五进院

殿堂林立

西部花园

山环水绕

曲径幽通

恭王府花园

(图文无关,仅供参考)

最高级别的宫室四合院

便是故宫

犹如一个升级巨大化四合院

端门为大门

太和殿为正房

太和殿广场为庭院

其内又包含众多大大小小的四合院

组合成一座四方之城

金碧辉煌

气势恢宏

故宫平面图

城内皇室一族

在这座四合院内

雍容华贵

锦衣玉食

红墙之下

他们向往着城外

亦如城外的人向往城内

却不知

两者皆活在规矩之内

故宫高墙

从民居到皇宫

不同形制的四合院

各有千秋

老北京的人们

安静平稳的

在四合院里

度过一季又一季

2

最基本的规矩

北京四合院

布局讲究

形态规范

「门开东南、中轴对称」

是其遵守的基本规矩

以最为典型的三进四合院为例

「门开东南」

即大门开在东南方

北方住宅讲究

「坎宅巽门」的风水

五行八卦中

巽为东南、五行属风

大门开在东南角

寓意一帆风顺

出入平安

宫殿王府大门除外

开在正中

进入大门

便到了第一进院

这里设有倒座房

多用于男仆

或外来的男客人居住

再往里走

需要经过垂花门

也称二门

垂花门是内外院的分隔门

因门上的垂莲柱而得名

从这里开始

一般男性止步

内院女眷也不外出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垂花门实景图

通过垂花门

便来到第二进院

也是四合院的核心区域

「中轴对称」

便是指正房位于中轴线上

院内建筑对称分布

正房是宅主居住的地方

也是四合院里地位最高的建筑

北京四合院丨正房实景

院子两侧为厢房

地位仅次于正房

东厢房多为长子居住

西厢房为老人居住

中心庭院作为歇息嬉戏场所

多设石桌石凳

种花草果树

闲时家人共聚谈笑

北京四合院丨中心庭院

正房与厢房两侧设有小屋

称为耳房

多作储藏室、书房之用

耳房后方设有通道

穿过通道

便到了第三进院

这里的房屋称为「后罩房」

因地处合院的最深处

多用于女眷、女佣人居住

标注后罩房的模型平面图

后罩房实景图

从大门到后罩房

一座遵照规矩建造的

三进四合院

完美的呈现在眼前

高墙深院间

内外有别

尊卑有序

阳光洒落斜影

绘尽生活百态

3

最明显的规矩

大门

是四合院的重要建筑

可以彰显主人身份

四合院的级别不同

大门规制亦不同

大门的选择

成了最明显的规矩

四合院的大门分为

屋宇式墙垣式

屋宇式大门

以屋当门

建在倒座房之间的大门

多用于王府官邸等

较高级别的四合院

最高等级的为王府大门

只有王府才能采用

王府大门

亲王府正门五间

中间三间启为大门

两侧为门房

每扇大门设金钉63颗 

恭亲王府大门

较低的郡王府、贝勒府

正门三间

中间一间启为大门

琉璃瓦

屋顶覆琉璃瓦

檐柱设有雀替

雕有龙凤仙鹤花鸟等图案

雀替是地位的象征

只有王府、品官府第才可使用

门楣下的五彩雀替

王府大门奢华显贵

气势磅礴

见一门

便知王府尊贵

仅次于王府大门的

广亮大门

只有官职达到一定品阶

才可以使用

广亮大门

开在四合院东南方

门前宽敞

有较高的台基

广亮大门结构

门扉开在门洞中柱之间

门框两侧各有一条

束腰形式门板

设有抱鼓石

金柱大门规制略低于

广亮大门

也是具有一定品级官宦人家

采用的宅门形式

金柱大门

其区别在于

进深小于广亮大门

门扉外移

门洞内深外浅

金柱大门结构

蛮子门与如意门

是屋宇式大门中

规制最低的大门

多用于富商大贾

社会名流居住使用

蛮子门

如意门

这两种大门

体量较小

门扉安装在前檐柱

门洞位于门扇以内

且不可安装雀替

蛮子门结构图

墙垣式大门

与墙相连的大门

为普通百姓宅门最常见形式

其中以小门楼最为典型

小门楼

门上设屋顶

两边以较短山墙

与墙体相接

多为一进四合院

与三合院等小型宅院使用

老舍故居大门

小门楼岁虽等级较低

但屋顶、屋檐、门框等装饰

十分讲究

门扇常书施门联

 体现宅主的文化素养与追求 

小门楼楹联

不同的院

不同的门

大门的规矩

让人们站在门外

便可知晓宅院的前世今生

4

最严格的规矩

四合院房屋形制

受「官式」规矩严格限制

不可「逾制」

成为最严格的规矩

正房开间为奇数

庶民房舍

开间不可超过三

三开间正房

品管府第

为三至五间

两者不可用斗拱

图为醇王府五开间正殿

王府正殿

五至七间

图为七开间太岁殿

唯有皇宫

才可使用九开间

及以上的大殿

图为十一开间太和殿

房屋屋顶也有严格规定

皇宫、王府等官式建筑

多采用

庑殿顶

歇山顶

攒尖顶

品官府第

庶民房舍只能采用

硬山顶

此外

房屋的大小也有规矩

正房地位最高

高度体量为院中之最

厢房地位次之

高度、体量低于正房

其中又以东厢房为上

西厢房为下

图为王府庭院,左侧为西厢房

后罩房

倒座房

耳房

依次降低

从大门到屋顶

繁多的规矩

堆砌出古色古香的北京四合院

高低错落

井然有序

北京智化寺周边四合院建筑群

在随处可见的条条框框内

四合院在北京城内

度过500个光阴

依旧如故

北京四合院

是用规矩堆砌出来的建筑

从大门到屋顶

从布局到朝向

充满了限制

鼓楼下的四合院建筑群

也正是这限制

北京四合院才有了

举世闻名的规矩美

深入人心的传统美

庭院深深的空间美

03

规矩与人

北京四合院

北京建都八百年

无数统治者在此留下身影

为维护皇朝千秋万代

他们制定数不胜数的规矩

 规矩影响了建筑

又影响了人

梅兰芳纪念馆

规矩之下

四合院尊卑有序

内外有别

等级严明

居住院中的人

早起请安

见面称您

办事留面

宋庆龄故居

人与建筑

在规矩中

融为一体

四合院成为一座和谐之城

四合院是北京独有的景色

万丈高楼中

一片宁静素朴

纪晓岚故居

它是这座城市

千百年发展的缩影

也是中华建筑文明

在华夏大地上

的浓墨一笔

它的规矩

建了一座房

也建了一座城

更「建」了一个中华民族

随着王朝的崩塌

四合院形制的「规矩」

烟消云散

但其内蕴含的「礼仪之规」

融入华夏民族血液中

传承至今

成为中华「礼仪之邦」

的真实写照

历经千年

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编辑:吴宝善

插画:邓振雨

制图:陈璇

剪辑/动画:童冲、李文伟

校对:符峰、肖鹏

监制:苏蔚

参考文献:

1.王南. 古都北京[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业祖润. 北京民居[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3.城脉:图解北京古城古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李乾朗. 穿墙透壁[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马炳坚. 北京四合院建筑[M].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