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儿还故乡

                      木     兰

                                     吴琼 

中国是一个曾经经历过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国家,在那个时代里,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世人的骨髓,女子是不能有自己的工作、不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甚至不能轻易外出的,至于行军作战更是天方夜谭。可提起中国第一位巾帼英雄,大概每一个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都会是花木兰这个形象。

千百年来,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广为流传。

我国古代最正规的、有文字可考的关于木兰从军的资料当属“乐府诗”中的《木兰诗》,也叫《木兰词》,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诗璧”。

这首五言叙事长诗语言简洁、内容明了,而且用词并不怎样华丽,也不深澳,读来通俗易懂,却是一首极其奇怪的诗。说它奇怪,是因为将这首诗通篇仔细分析下来,将会颠覆我们从前对木兰的所有认知。从这首诗中,我们能够读到一个全新的、从未想象过的木兰的形象。

在人们通常的概念中,木兰能够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一定是一个女汉子,但《木兰诗》的开篇却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可见木兰在未从军之前也是一个“当户织”的小女子,舞刀弄剑并不是她的本性,也许是战争所迫。接下来,知道了可汗大点兵之事,十二卷军书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没有兄长,只有一个未成年的弟弟,木兰于是决定替父从军。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从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心思非常缜密的女人,她既然敢于作为一个女子去从军,在军营里就一定不是靠蛮力一步步走过来的,她一定是靠着自己的智慧弥补了体力上的不足和性别上的不便。

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在民间流传的作品,在木兰家居住生活的那个地方,管君主叫可汗,而不是皇帝,那里一定不是汉人所统治的中央机构。但那里的家庭却已经普及了织机和纺织技术,女子也跟汉人女子一样“当户织”,那里也有集市,可以买到游牧人的骏马、鞍鞯、辔头、长鞭。这充分体现了当时南北方大融合的局面。

下面,真正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到了战场上,该打仗了吧?在世人的眼中,木兰不就是一个女中豪杰的形象吗?然而,作者并没有让我们看到木兰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场面,甚至整首诗都没有展现一点战争的场景,我们能够找到的线索仅仅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拓,寒光照铁衣”,就这二十个字,说是战争描写也是十分牵强的,这只不过是表现了北方的气候寒冷和路途的遥远而已。

直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在战场上活了下来,来到了朝堂之上见到了可汗,对于有战功的人,该封赏了吧?可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才是这首诗真正要表达的主旨,木兰的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女汉子,她从军也绝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待到沉烽静柝、关河无恙、江山永固,她只想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隔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英雄走下了战场,卸下光环与荣耀,依旧只是那个“当户织”的木兰。

流传于后世的她的名字,大家都叫她花木兰。但诗的题目为《木兰诗》,通篇提到她的名字时也只是说“木兰”,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她姓花。也许她真的姓花,也许她并不姓花,只是古代重男轻女,女子没有正式的的名字也不足为奇,木兰大概只是她的乳名。木兰这一人物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在民间传说中流传下来的,经历过这么久的反复雕琢和修改,她的身世和事迹一定与最初的版本有些不同了。或者她真的叫木兰,只是另外有一位姓花的人家也有一个女儿叫木兰,人们无从考证木兰的出处,便把这两个人捏到了一起。

不管怎样,木兰用她的切身经历和实际行动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英雄的形象。木兰的故事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始,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之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我想,她还故乡之后,故事的结尾,一定还是回到了最初的状态,“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作者简介

吴琼,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并出版报纸《镜泊学魂》,自2003年起开始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蛟河市漂河镇人民政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