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练之美(诗词笔记)
大家好!上一节,我们一起了解了洗炼之美的前调,化繁为简回归质朴的纯净,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一风格的后调,洗净铅华平实内敛的成熟。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把一个人沉默、话少这样的特质,视为成熟的标志。因为语言的简洁,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知道有许多话已不必说,正像辛弃疾说的那句“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一个人的沉默、话少,往往是因为他与周围的人,周围的一切都已达成了默契。
今日的沉默,是因为过去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同样,对于诗词,今日的洗炼,今日的惜字如金,是因为过去已经历了积少成多的过程。当我可以实现洗炼,是因为我有足够的共同知识的铺垫,我对于什么是老生常谈,什么是陈词滥调,已经了如指掌。我明白你可以听懂什么,可以理解什么,什么会让你心领神会,什么会让你眼前一亮。
所以,洗炼是一种成熟,它平实内敛,来自于洗净铅华。
洗炼往往有含蓄相辅,才能有四两拨千斤的洒脱。比如晨光熹微,大雨滂沱时,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
他看着孤零零的楚山,把一腔肺腑之言化作,“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用冰块中最透明通亮的核心,器具中最洁白晶莹的玉壶来表明自己的襟怀品格,这一片明净透彻,是洗炼。
洗炼,包括炼字、炼句、炼材、炼意,而“炼”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对字、句、材、意等的提炼,创造出最传神的艺术形象。韩愈看着天地间的春之迹象,人们脱去棉衣,柳条吐出嫩芽,春风褪去刀锋般的凛冽,早春从各个方面争先恐后地告诉人们它来了。
该提炼哪一个意象来写早春才最传神呢?韩愈最终选择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因为草芽又小又稀疏,远看时因为视角倾斜,草芽儿之间的空隙大大缩小,所以连成了一片淡青色。近看时,草芽儿之间的距离就拉开了,细小稀疏的草芽掩不住泥土,淡青色便消失不见。这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对“春之早”的突出,是洗炼。
有些事情是很微妙的,比如说洗炼是在要求诗人们做减法,可有时候却能够因为这做减法,让诗境、诗意更加丰富。
南北朝诗人张籍妙手偶得,写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已是人人击节称赏的名句,传到了北宋时,却被拦了下来。是谁看不上这句话呢?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王安石,他觉得这句话太啰嗦,不够洗炼。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声回荡,显得林中更加清净,鸟鸣不已,显得山谷更加清幽,这两句,不是一个意思吗?不都是以动衬静,动中有静吗?不行不行,这个瑕疵太大了。
王安石觉得不能忍。所以他亲自动手,把他看不顺眼的内容直接动手修改了,改为“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虽然空气里没有一丝风,可是山花还在纷纷飘落,伴着花落还有鸟鸣不已,但是啼声宛转,清越动人,让人对这山林更加依恋了。
这样一来,这一联便是静中有动和动中有静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动中有静了。这对于重复内容的删减,将“蝉噪”改为“花落”的筛选,是洗炼。
所以学问不见得堆书成器,表达的真意在于表情达意。倘若陷于井,连篇累牍只是有害无益。并且从连篇累牍中提炼时,也不能太匠心作意,否则即使技术上很合规,气质上也会差了脱俗的清丽。今天,我就要把一首既洗练又清丽的诗念给你听,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我们还是从语言、布局、立意、神韵、情感五个方面来读它。
首先来看这首诗的语言。
在《山居秋暝》里,每一个字就有它的来头,它的用意。这种语短而意深,从诗名就开始了。
山居秋暝,山,不是大海,不是城市,也不是朝廷,居,不是旅行,不是徒步,不是观光,而是长住,也是全诗的中心,只有长住,才能如同一个山民一般看到走马观花时看不到的风景,领会到细腻入微的山之妙处。所以“居”这个动词用得很好,从古至今,感情的深挚,不都是说话不如用行动表示吗?
不仅是诗名,这首诗全诗都在用行动表示。月亮用行动表示它的皎洁,明月松间照,只一个照字,月之明亮,月之皎洁全出;
清泉用行动表示它的清澈,清泉石上流,是泉不是溪,是石上流,而不是污浊的泥土中流,这奔腾的不息的生气与活力,已远超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纯净;竹林用行动表示它的青春美丽 ,因为傍晚归家的浣纱少女都喜欢成群结伴地,偏从竹林小径中穿行,莲叶用行动表示它的浓密茂盛,莲动下渔舟,完全看不到渔舟在哪里,知道有渔舟归来,是因为莲叶一片接一片地在晃动。
这一切是多么地讨人喜欢。可是这讨人喜欢也通过极简到凝练到只有一个字的动词表达了出来——歇。随意春芳歇,春天你走吧,尽管走,随便走,我已经不需要你了,我不喜欢你了,因为我爱上了秋天。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接下来我们来说这首诗的布局。
这首诗是王维在辋川别业闲居时所作,所以我们不如先来看看辋川别业的布局。
辋川别业是王维这个画家,按照自己胸中的丘壑精心布置的园林。他设计出二十个景点,都是我们后来在诗里经常读到的名字,比如鹿柴、竹里馆、辛夷坞、木兰柴、临湖亭、白石滩、文杏馆等等。各处各具特色,可耕,可读,可渔,可樵。
王维为每处景点都赋诗一首,再由好朋友裴迪和诗一首,共四十首诗,编为了辋川集,又画了辋川图,辋川别业因此成为了唐朝最负盛名的文人园林。
今天,当年的盛景或许已经变了模样,可是诗篇一如当初。
读着这些在辋川别业写下的山水田园诗,就如同从鹿柴、竹里馆旁经过。空山,新雨,黄昏,初秋,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境就好像空气一样透明纯净,所以举目望去看到的是清朗的明月,静穆的松林,石上清泉,竹林莲叶。
心中品格,眼中风景,都如同被新雨洗过,都和初秋一样淡然明净。所以开篇的“空”字统领全文,其后的一切,都由这新雨后的眺望而来,而眺望后的留恋之意,也就自然而然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这首诗的立意。
王维本来就是画家,取景要比一般诗人高明。在他笔下,一幅最幽清明净的秋景图徐徐展开,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定格了下来的傍晚之美成为了永恒。相对于白天的热闹,傍晚有幽静之美,相对于春夏的缤纷,秋天有简净之美。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松树,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松树,是散发着沁人肺腑的清香的松树;清泉,是让王维留恋山野的清泉,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从竹林中伴着欢声笑语回家的少女们是无忧无虑的,在莲叶里乘渔舟顺流而下的人们是勤劳善良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虽都是冷色调,但是人声与人的行动为这一切增添了暖意。可是虽然有人声,却又没有一丝烟火气。
山中的人家,我们在“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里见过,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里见过,但是前者太缥缈,后者太寻常,是未经提炼筛选的风景。
因为,杜牧毕竟只是“停车坐爱枫林晚”,是行车之中的匆匆一瞥。辛弃疾也只是“夜行黄沙道中”,匆匆赶路的他更是连停也不曾停。但王维是山居,是“王孙自可留”,他有足够的时间细细看山,他有足够的时间与山民们朝夕相处,因此才能捕捉到最灵动的瞬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就好像最动人的镜头一定来自于最耐心的摄影师。长期蹲守,日日年年。所以,这首诗的立意,这一切,这美妙的在烟火气和不沾烟火气之间的平衡,实则都从“居”这一字中来。
王维又是诗佛,他的禅意,似乎总是离不开一个空字,整个辋川别业都是空的,不是空在荒无人烟,而是远离尘嚣。鹿柴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辋川庄的树林是空林,积雨空林烟火迟。桃花源是,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接下来我们来说这首诗的思想。
即使不去细究,只粗粗读过一遍,你也能觉出出世之感。这种出世之感在前文的空山新雨,明月清泉中,在荷花池绿竹林中不断累积,渐渐酝酿起来,愈来愈浓,愈来愈浓,仿佛聚合的雾气,终于在最后一句的“王孙自可留”里以本来面目“千呼万唤始出来”。
最后我们来说这首诗的神韵。
读王维的诗,能让人烟火气尽去。今天我用这首《山居秋暝》来向你诠释洗炼,就是因为它简约而传神。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座初秋空山,让我们每次一进山,就不自觉要说起这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最美的秋山在这里,最美的禅机在王维心里。
《红楼梦》里,黛玉让初学诗的香菱先读王维的五律一百首,香菱就去读王维五律一百首,回来对黛玉说:“我看他《塞上》那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
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香菱这一段,最好的就是这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走进山里,我们会想起空灵纯净的王维诗,而读起王维诗,就倒像又看到曾见过的某处风景了。这便是王维诗的神韵所在。
说起王维,他真的是天才型的诗人。9岁会写诗,十五岁就写出了非常成熟的《过秦皇墓》: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 ,河汉九泉开 。
有海人宁渡 ,无春雁不回 。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前面四句说,秦皇古墓成了长满野草的山岭,但幽暗的地宫却是豪华壮丽的宫殿。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就是说明地宫的豪华,墓顶上镶着大珍珠,墓底用水银灌注成江湖河海。
五六两句说,就算有大海,死人也摆渡不了,九泉无春天,金雁也飞不回。最后两句说风吹得松树响,好像哀悼声。十五岁,就能写出“有海人宁渡 ,无春雁不回”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真的可谓早熟。
21岁时就考中了进士。之后写了大气雄浑的边塞诗歌,例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30岁丧妻,不再续弦。
54岁时爆发了安史之乱。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这可是杀头的罪!幸亏写过《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里面有思念皇帝的意思,表达了对朝廷的眷恋和国难的悲愤,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于难。虽然后来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但实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词风格就除去繁华,洗净铅华,平淡内敛了。
例如我们读到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我们读到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读到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等名句,都不刻意铺陈,非常清新自然,好像信手拈来,但又余味无穷。
有时候我就在想,王维晚年诗歌几乎不会修饰,难道不就是因为历经了多次的人生修炼才达到的境界吗?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他的书籍《活法》写道:“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 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
我们期待化繁为简洗尽铅华的人生,不是指看破红尘或心如死水,也不是非要一头白发或满面皱纹,是你经历各种荒唐可笑、虚假浮华之后,主动开始一场让人生成熟的修炼。
然后,你就可以平静地面对,各种惊心动魄的冲突、撕心裂肺的爱情、痛彻心扉的离别,和难以取舍的利益、不忍放弃的欲望等等,这些曾经放不下看不开的执念。
人生的洗炼是懂得取舍的成熟智慧。
王维虽然十五岁就明白“有海人宁渡 ,无春雁不回 。”但到五十岁之后才做到“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可见,做到人生的洗炼多么不容易。
他其实曾是盛唐时期的一位文艺全才,不仅是著名的诗人,画画成就也很高,还精通音律。出生贵族,气质不凡,高官至尚书右丞。但是,他的人生中,也遭遇了好几处重大创伤和难以言说的痛楚,因此,晚年的王维虽然身居高位却无心仕途而多隐居山林,从事文艺与修心事佛。
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