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珍罕碑刻《赵清献公碑》传世孤本首度高清全公布!

苏轼亲书的碑刻,几乎都在九百多年前被毁了。

“天下碑碣榜额,系东坡书撰者,并一例除毁。”那是苏轼去世的第二年,在蔡京等人的煽动下,宋徽宗下令对苏轼等元祐党人清剿。
正是这场“封杀”,让如今传世原刻原拓的苏碑极为稀少
万幸,有这么一块碑在彼时幸免于难——《赵清献公碑》,宋元祐四年(1089)四月刻,乃苏轼为其莫逆之交、北宋名臣赵抃亲书亲撰的神道碑,全文长达3500字。
或是因为赵抃的名臣身份,才让此碑得以幸存。如今所见《赵清献公碑》原刻原拓仅见一件明拓本传世,其珍罕毋庸置疑,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上海图书馆

赵清献公碑 局部 上海图书馆藏

鲜有人见过这件海内孤本的完整全貌。
上图素来低调,大多数时候,馆藏珍罕的碑帖都被封藏于书匣之内,难以轻易示人。除有限的公开展览或少量零星复制之外,上图许多珍稀名品,若非特殊之需并经特别手续,一般人甚至是近水楼台的本馆人员,平时皆难获一睹。
懂行的人都知道,上图馆藏“卧虎藏龙”。这里所藏古籍善本、历代碑帖,因传承积累久远深厚,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堪称举世闻名——就碑帖而言,上图是中国收藏碑帖最为丰富的公藏机构,共有碑帖拓片20多万种,其中,宋拓、孤本、善本、精拓数量均堪称国内第一。
也正因此,每每上图公开展览名品之时,对观者来说都是难得一饱眼福的时刻。
还记得三年前轰动全国的“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特展,展览最后一天队伍长龙一直排到馆外,最终馆方特别延迟了三日闭展。

“缥缃流彩”特展现场 ©上海古籍出版社提供

终于,上图藏《赵清献公碑》传世孤本将首次全本高清公布。
与之同时全本公布的,还有国家一级文物、清代“访碑第一人”黄易亲自监拓批校的《武氏祠画像题字》同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颜真卿李玄靖碑》“断后毁前南宋拓本”开启魏晋书风之先导的《上尊号碑》与《受禅表》之传世最早拓本——这几种上图藏本的完整面世,皆是第一次
此外,更有经王楠、吴昌硕递藏的《石鼓文》明中期拓本(“黄帛”不损本)汉隶名品《史晨后碑》何绍基藏本王羲之小楷《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完石本、残石本两种合册为最善本《天发神谶碑》明拓佳本褚遂良少见大楷《伊阙佛龛碑》明拓佳本以及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四种重要版本
这些上图珍藏的碑帖,组成了国内顶尖高清仿真碑帖出版标杆——《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的最新两辑:第六辑、第七辑
就版本而言,这十种碑帖都是首次推出如此高规格的原大原彩印制出版。

赵清献公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天发神谶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石鼓文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颜真卿书李玄靖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上尊号碑、受禅表合册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已延续十五年的《翰墨瑰宝》系列,代表着目前国内顶尖碑帖出版水准。
自2005年开始,上海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的出版进程。
丛刊所收,皆是上图馆藏碑帖“重中之重”——从20余万种中精挑细选出其中最佳者,件件分量十足。再以原色原大影印,完整收录珍本碑帖题记题跋,力图以最接近原迹的方式,逼真再现原刻原拓细微神采。更邀请国内碑帖研究专家撰写出版说明,详细揭示各个版本背后的掌故及独特价值。
《翰墨瑰宝》第一辑问世后,当年即获得了中国书法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一等奖,此后,又陆续出版了第二至第五辑《四欧宝笈》与《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两种特辑
如今,《翰墨瑰宝》每一辑的出版,都成了艺术界与学界翘首以待之事,亦成为碑帖出版领域的风向领跑者与典范

高规格的仿真影印,使碑帖出版物得以无限接近真迹,也让更多普通的碑帖爱好者有机会将名碑名帖收藏到家,随时在案头翻阅、细研、临摹

“翰墨瑰宝”系列总目

《翰墨瑰宝》第六辑、第七辑的面世耗时四年
此次上海古籍出版社邀请上海图书馆的研究员、著名碑帖研究专家仲威先生担任丛书学术顾问,共同讨论决定了最新两辑的碑帖选目。
两辑所选综合考量各种碑帖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及学术价值,所选之版本均属上乘,搭配合理。
书法艺术而言,第六辑收录了战国时期大篆一种、汉代隶书两种、唐代名家楷书一种;刻帖一本两种,属名家经典,每一种各有两个不同版本。第七辑含战国时期大篆一种、汉代隶书两种、唐代名家楷书一种;刻帖一本两种,属名家经典,每一种各有两个不同版本
文物价值而言,第六辑所收,有两种属国家一级文物,第七辑则收录国家一级文物一种、二级文物二本三种,其余几种即便未有文物品级,也基本上都是早期佳拓
这些碑帖更涉及黄易、金农、六舟、张廷济、赵烈文、翁同龢、何绍基、吴昌硕等多位名家旧藏或经眼,内含大量珍贵题跋,学术研究价值高,极具版本特殊性。

📚

《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

第六辑、第七辑

上海图书馆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发行

具体而言,每辑套装含有以下上图珍藏碑帖:

 第六辑(五种)

《石鼓文》

战国大篆,明中期拓本,“黄帛”不损本,经王楠、吴昌硕递藏

《武氏祠画像题字》

黄易嘉庆元年监拓批校本,传世最佳拓本,国家一级文物

《史晨后碑》

汉隶名品,明拓本,何绍基藏本

《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

王羲之小楷,完石本、残石本两种合册,传世最善本,张廷济藏本

《颜真卿李玄靖碑》

颜真卿正楷,“断后毁前南宋拓本”,王楠藏本,国家一级文物

 第七辑(五种)

《上尊号碑受禅表合册》

曹魏隶书,金农藏明初拓本、莫棠藏元明间拓本,均传世最早拓本

《天发神谶碑》

三国吴悬针篆,明拓佳本,赵烈文藏本

《伊阙佛龛碑》

褚遂良大楷,明拓佳本,叶弈苞藏本

《赵清献公碑》

苏轼楷书,明拓孤本,费念慈藏本,国家一级文物

《洛神赋十三行四种》

王献之小楷,四种分别为杨守敬、陈三立、甘翰臣递藏清初“未进内府本”“晋字未损本”二种合册,谢伯鼎藏“晋字初损本”,以及翁同龢藏“柳跋洛神十三行”精拓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此次与展玩联合首发《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六辑、第七辑每辑套装限量印制600套,售罄后将不再加印。

因工艺复杂,每辑套装首批仅发行100套,随书附赠藏书证(编号随机),另附赠“翰墨瑰宝”主题环保帆布袋原价每辑套装1980元线上首发八折特惠,仅需1580元/辑(第六、七两辑合计3160元)。

前段时间我们刚刚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每套都是沉甸甸的重工精制,如此规格的高清仿真印制,完全称得上是良心价,只愿热爱碑帖的读者可以将心爱的版本收藏到家。

金农题签魏上尊号碑 ©摄自《翰墨瑰宝》

石鼓文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石鼓文 朱蓝二色释文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武氏祠画像题字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黄易跋武氏祠画像题字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天发神谶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六舟跋石鼓文 ©摄自《翰墨瑰宝》

传世极罕苏轼书丹碑刻
「赵清献公碑」海内孤本

收录在《翰墨瑰宝》第七辑里的苏轼书丹碑刻《赵清献公碑》传世孤本,尤为瞩目。

今年辽宁省博物馆“唐宋八大家”特展中曾展过一件清拓《元祐党籍碑》,蔡京专权时,曾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辙、苏轼、黄庭坚、秦观等309人列为奸党,姓名刻石颁布天下。这就是著名的“元祐党籍碑事件”

就像在开头所说的,苏轼所书碑版因此几乎皆遭禁毁。

至今存世的宋刻苏轼法帖尚有少数,如天津博物馆所藏《西楼苏帖》,上图藏《郁孤台法帖》等,然而,宋刻苏轼碑版几乎绝无仅有。

赵清献公碑 明拓孤本
上海图书馆藏

赵清献公碑 局部 上海图书馆藏

《赵清献公碑》原石早已不存,在今天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的赵抃墓前,尚留有碑座及一小部分残碑,历经近千年风雨,依稀可见一个“直”字。

这是苏轼为北宋名臣赵抃撰写并正书的神道碑文,长达三千五百字,刻于宋元祐四年(1089)四月,这篇著名的碑文也被收录在《苏轼文集》中。

文集中苏轼曾有言:“臣平生不为人撰行状、碑铭、墓碑,士大夫所共知。”他一生只为四个人写过碑文,一是宰相富弼,奉诏撰写,二是司马光,三是父亲苏洵挚友范镇,还有一位便是赵抃。

赵抃是一代为官典范,被称为“铁面御史”,与包拯齐名。他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太子少保,历经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强权,选贤举能,心怀天下,政声极高。

赵抃逝世三年后,其子赵屼特请苏轼撰写神道碑文,苏轼于是虔诚尽意地写下了这篇《赵清献公碑神道碑记》长文。

赵清献公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上图所藏此册,乃《赵清献公碑》传世孤本,海内仅存,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此册先后经丁丙(嘉鱼)、魏锡曾(稼孙)、费念慈(西蠡)递藏。尽管赵之谦、翁同龢等都在册后将其审定为“宋拓”,但仲威先生在导言中谈及,此册当为“明拓孤本”,前人的断言或是基于当年新旧党争后苏轼所书碑版皆遭禁之故。而此拓得以流传,足证当年《赵清献公碑》未遭禁毁,或是因为赵清献公的名臣身份,然而既然此碑幸存,又为何仅存这件孤本,如今尚是一个谜。

翁同龢跋赵清献公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赵之谦跋赵清献公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乾嘉访碑第一人黄易监拓批校
「武氏祠画像题字」首次公开

《翰墨瑰宝》第六辑中,首次高清全本公开由清代学者黄易监拓批校的《武氏祠画像题字》——黄易,正是发现与重建武梁祠之人,他是清代金石学与艺术史中的一位关键人物,被视为乾嘉时期“访碑第一人”

位于山东嘉祥的汉代武梁祠因为代代河徙填淤,在宋代以后就沉埋地下,无人知其下落。直到乾隆年间,黄易途径嘉祥县署,见县志记载西汉太子墓,派人查访又亲自考察,意外发现了湮没已久的武梁祠画像与碑刻

此后数年间,黄易众筹重建武梁祠,将大批官员、金石学者、地方贤达、收藏家、爱好者裹挟其中,极大提升了武梁祠的知名度,而他本人也对武梁祠画像题字进行了系统研究

这成为黄易一生中访碑最大成就,也是清代“访碑热”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了解更多关于黄易的信息,可回顾往期展玩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薛龙春教授的专访。)

武氏祠画像题字 黄易嘉庆元年监拓批校本 

上海图书馆藏

根据仲威先生的介绍,如今所见《武氏祠画像题字》善本有两件,仅拓题记文字,不拓画像图画。并且,两本剪裁方式、编排次序、装裱样式如出一辙。一本为日本伊藤滋先生木鸡室收藏,存有嘉庆乙亥(1815)黄易外孙李璇题记;另一本为上海图书馆藏本,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亦即此次《翰墨瑰宝》影印之底本——“嘉庆元年(1796)黄易监拓批校本”

细细翻阅此册,黄易此次监拓,从容细致,相比“乾隆初拓本”可识之字多了四五十个。凡题记文字漫漶缺失之处,多有黄易释文和注解

武氏祠画像题字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黄易还留下六篇大段的考释、校勘题跋,依次对“武梁祠堂”“祥瑞图”“武氏祠双阙”等做了细致的鉴定、定名、分类、校勘、文献综述等工作。

这正是上图藏本尤为重要的学术价值所在——它保留了乾嘉时期黄易搜集传拓的历史原貌,也提供了黄易研究武氏祠画像石的思路和方法,其中,黄易开列的画像题字的考据点,为鉴定传世早期拓本提供了第一手珍贵资料

武氏祠画像题字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尤值一提的是,这也是《武氏祠画像题字》上图藏本首次高清全本影印出版,在新一辑的《翰墨瑰宝》中入选此册,更有着学术发展前沿的考量——《武氏祠刻石》版本研究,必将就此开启重要的第一步

如仲威先生在导言中所谈:“等到故宫博物院藏两件《武氏祠画像拓本》以及日本伊藤滋收藏的《武氏祠画像题记》一并高清影印出版,其版本差异呈现的直观性,一定会远超黄易题跋的文字描述。”

武氏祠画像题字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十种上图藏珍稀碑帖
首次高清原大原彩仿真影印
最新两辑《翰墨瑰宝》的选目,综合考量了各个维度上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每件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分量。无论是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学术价值所选版本均属上乘,又讲究每一辑的合理搭配

从书法艺术而言,第六辑收录了碑刻四种,有战国大篆《石鼓文》,汉隶名品《史晨后碑》及《武氏祠画像题字》,唐楷《颜真卿李玄靖碑》刻帖一种《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有完石本、残石本各一

《翰墨瑰宝》第六辑

第七辑则收录了碑刻四本,有汉魏之际所刻、开启魏晋书风的《上尊号碑》与《受禅表》合册古今独步的悬针篆《天发神谶碑》唐褚遂良大楷《伊阙佛龛碑》宋苏轼传世孤本《赵清献公碑》刻帖一种,《洛神赋十三行》,四个不同版本汇于一册。

《翰墨瑰宝》第七辑

从文物价值而言,第六辑所收,有两种均是国家一级文物第七辑则收录国家一级文物一种、二级文物二本三种,其余几种即便未有文物品级,也基本上都是早期佳拓。

《石鼓文》“黄帛”未损本

话雨楼旧藏 吴昌硕临摹底本

作为碑刻类之始,《石鼓文》在第六辑中打头阵,意义不言而喻。

石鼓本身是“中华第一古物”“刻石之祖”,而石鼓文,作为先秦时代刻凿于石鼓上的文字,也是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历朝历代将这些刻石上的文字拓于纸上,留下如今尚存于世的《石鼓文》善本。

就在2019年,上图特别为几种《石鼓文》善本举办了大展,其中最瞩目的展品之一就是《翰墨瑰宝》此次影印的底本——明代中期“黄帛”未损本

“黄帛”,指的是石鼓上的两个文字,“黄帛本”是国内明拓《石鼓文》最早者——此时,第二鼓第五行“黄帛”二字尚完整不损,因此被称为“黄帛本”。

 石鼓文 明中期拓本 王楠藏本

上海图书馆藏

目前已知海内外“黄帛本”只有五件。两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有两件藏于上海博物馆,分别为戚叔玉藏本和项源藏本,以及上图此件王楠藏本——这是仲威先生在整理工作中发现的

当年,王楠父亲王濂的话雨楼以收藏之富名闻江南,王楠继承之后,先后搜集到前代千余种金石碑帖,将话雨楼经营至鼎盛。这件《石鼓文》黄帛本便曾被双钩摹入《话雨楼所藏金石录》。

石鼓文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此黄帛本后归吴昌硕拓纸边侧皆有朱蓝笔释文。众所周知,吴昌硕的书法胎息于《石鼓文》,而这件,便是吴昌硕临摹《石鼓文》所用之底本,珍贵之至。

石鼓文 朱蓝笔释文 ©摄自《翰墨瑰宝》

彼时,过云楼顾文彬之孙顾麟士与吴昌硕一同参与怡园雅集,为此还手绘了《缶卢校碑图》,画里的小人就是吴昌硕得到此本后“宝而临之”的模样:“仓石先生新获吴江王氏话雨楼所藏猎碣,是四百年前拓,古色古香,得未曾有,宝而临之,属作此图,用志古欢,即乞正画。”

顾麟士手绘《缶卢校碑图》

六舟跋《石鼓文》 ©摄自《翰墨瑰宝》

《受禅表》《上尊号碑》合并出版

“曹魏第一刻”传世最早拓本

上图所藏明初拓《上尊号碑》及元明间拓《受禅表》均为最早拓本,这两种碑刻立于同年、同地——也就是在三国魏立国的第一年,黄初元年(二二〇),在今天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繁城镇汉献帝庙内,东西并列。

两碑书法又极相近,以“方整峻丽”著称,既是东汉晚期官方隶书的代表,也是隶书发展最高峰过后的“空谷回响”,比大家耳熟能详的汉碑极品《曹全》《张迁》二碑仅仅晚出三十余年。虽是曹魏第一刻,但若将它们视为“汉碑”,亦无不可。毋庸置疑的是,两碑同为开启魏晋书风之先导,久为世重。

上尊号碑、受禅表合册

金农藏明初拓本、莫棠藏元明间拓本

上海图书馆藏

此次在《翰墨瑰宝》第七辑中特别合并为一册出版,即首次高清全本公布,又弥补了二本孤立无援的遗憾

尽管因这两种拓本都有残字,被列为国家二级文物,但仲威先生认为,这是“屈居”,作为这两种碑刻传世最早拓本,上图所藏《上尊号碑》与《受禅表》无疑极具文物价值与版本研究意义,完全可更定为一级文物

《上尊号碑》向来无宋元拓本传世,上图所藏此件为“明初拓本”,也是现存最早拓本,尚存三百三十余字。曾经金农收藏,楠木面板上刻的便是金农题签“魏上尊号碑”。

上图藏《受禅表》莫祁、莫棠兄弟旧藏的“元明间拓本”,虽非宋拓,亦是此碑传世最早拓本,纸墨古旧,精彩异常。《受禅表》后期拓本碑下截文字多漫漶不清,而此件中尤为清晰。

金农题签“魏上尊号碑”

上尊号碑、受禅表合册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王羲之、王献之小楷经典

多版本合册出版

这次很特别的是,《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洛神赋十三行》均采用了多种版本合册出版——二帖分别为王羲之、王献之小楷的重要代表作

将多种版本汇于一册,更便于读者观看帖册中笔画、石花等随着时间迁移产生的变化,更直观地呈现出帖石的“生命史”,也能推动这两种帖册版本问题的考订。

《思古斋黄庭经》与《颍上兰亭序》合刻一石之两面,故常称之“黄兰帖”明末时帖石残毁,即便残石拓本也难得一见。

此次将上图所藏完石本与残石本两种合辑于一册中。张廷济、蔡鸿鉴递藏本有张廷济题跋十六则。完石本乃道光八年(1828)张廷济购得,残石本则为海盐钱本诚拓赠张廷济者。

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

上海图书馆藏

《思古斋黄庭经》明拓原石本,无丝毫涂描迹象,在第三开中能看到张廷济边题。尤为难得的是,其后还附龚丘张登云刻跋七行

如清代书法家王文治所评:“……今颍上石碎已久,而此本匪唯完善,拓法精良,洵难得之物。”

思古斋黄庭经 张廷济题记 ©摄自《翰墨瑰宝》

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黄庭经完石本》楠木面板刻有光绪二年(1876)金邠居题签并题诗,楠木面板封底有元善氏刻《兰花图》。

《洛神赋十三行》亦是深受世人喜爱的小楷精品,尤其“玉版十三行”更是其中佼佼,翻刻本众多。此次特别影印上图所藏《洛神赋十三行》善拓三册,共四种

其一为清初所拓,《玉版十三行两种合册》,收《玉版十三行》拓片两张,整幅装裱,未经裁剪。包括康熙末年所拓“未进内府本”,首行“采”字“爫”部仍完好,“心振荡而不怡”之“不”字横画上石花未与撇画上石花泐连;另一件为康熙四十而年以前“晋字未损本”,光绪甲午年(1894)时杨守敬首次题跋,时隔二十一后,杨守敬重见此本感慨万分,再次写下题跋:“……如同隔世,如复见亡子,为之怃然。”


“未进内府本”,首行“采”字“爫”部仍完好,“心振荡而不怡”之“不”字横画上石花未与撇画上石花泐连。 ©摄自《翰墨瑰宝》


杨守敬再跋“晋字未损本”©摄自《翰墨瑰宝》

其二为谢伯鼎旧藏“晋字初损本”这类拓本极为少见,除了“晋”字外与“晋字不损本”悉同,较康熙末年“未进内府本”少损五六字。


帖后附康熙四十五年(1706)秋刻杨宾、翁嵩年题刻。题刻不知何时所拓,但杨宾题刻14行“旧物”之“旧”字完好,“旧”字中间“佳”最末两横未泐连。©摄自《翰墨瑰宝》


第三种则是翁同龢旧藏《十三行柳跋本》,相传其底本为唐顺之旧藏宋拓本,翁同龢曾对此册详细考订,在帖后留下了三则翔实的题跋,对《洛神赋十三行》的考订颇具参考价值。

十三行柳跋本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翁同龢跋十三行柳跋本 ©摄自《翰墨瑰宝》

《天发神谶碑》明拓佳本

天放楼失而复得之碑

《天发神谶碑》是碑刻中独具一格的奇品,书碑者以隶书笔法写篆起笔处极方且重,转折处外方内圆,下垂处中锋收笔呈悬针状,乃绝无仅有的“悬针篆”,历来为书家所称道。

其流传经历更是传奇,宋时断为三截,至清嘉庆十年因尊经阁刷印《玉海》不戒于火,碑石焚毁。因此,原石拓本极为稀少,而翻刻众多。

天发神谶碑 天放楼藏本

上海图书馆藏

上图所藏《天发神谶碑》乃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天放楼旧藏明拓佳本国家二级文物。上段存完字一百零七,半字一;中段存完字七十七,半字可识者十二,不可识者二;下段存完字十六,半字可识者四,不可识者二。

天发神谶碑 赵之谦端署 ©摄自《翰墨瑰宝》

天发神谶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有趣的是,赵烈文在咸丰五年(1855)获此本,后经辗转流传,在十四年后又重归赵烈文收藏,失而复得后,经碑帖装裱名家毕璪卿装潢。


册尾有光绪十五年(1889)赵烈文题跋,详述此本之递藏情况及论证明拓之经过。 ©摄自《翰墨瑰宝》

“鲁公极笔”《颜真卿李玄靖碑》

精采夺目的颜真卿晚年之作

上图所藏《颜真卿李玄靖碑》又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此次亦是首次全本高清公开与出版。相比颜真卿早年的《多宝塔碑》与后期《颜家庙碑》,这件晚年楷书大字,更具雄浑气象。

此碑刻于唐大历十二年(777)五月,颜真卿篆书,吴崇休镌。宋时为大风折断,损字数十个,后被扶起,明嘉靖年间又遭火灾毁损为石块,因此向来难得整拓

而上图所藏的这件王楠话雨楼藏本,即极为罕见的“断后毁前南宋拓本”,共二册,存字一千六百零五字。后经陈纲(嗜梅)、陈璜、徐渭仁(寒木春华馆)递藏。册内还有张廷济所题内签与题跋,谈及:“如此本全善之拓,目中不过三四见,此固是刻中之天球鸿宝也。”

颜真卿李玄靖碑

上海图书馆藏

颜真卿李玄靖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张廷济跋颜真卿李玄靖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何绍基旧藏罕见《史晨后碑》

传世最佳拓 鉴定标准件

汉建宁二年(169)刻立的《史晨碑》是汉隶名品。前碑(碑阳)又名《史晨奏铭》,后碑(碑阴)又名《史晨飨孔庙碑》。

《史晨碑》传世无宋拓,以明拓为最早。如今所见明拓往往仅存前碑,而后碑多以清拓本补配。

上图所藏此件《史晨后碑》正是极为少见的明拓本,更是传世最佳拓。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史晨前碑》最早拓本同为何绍基(惜道味斋)旧藏。拓工一流,纸墨古旧,也难怪被曾熙曾审定为宋拓。

如仲威先生所言,可将其视作鉴定标准件。

史晨后碑 明拓本

上海图书馆藏

史晨后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何绍基跋史晨后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褚遂良少见大楷

《伊阙佛龛碑》传世最佳拓本之一

褚遂良书于贞观十五年的楷书之作《伊阙佛龛碑》,传本稀少,如今存世最佳拓本有二,一件是国家图书馆藏明何元朗清森阁藏本,另一件为上海图书馆藏叶奕苞旧藏“明拓本”,即此次影印出版者。

这是褚遂良少见的大楷,近代海派书法大家沈尹默曾大力推举并师法《伊阙佛龛碑》,由此,这种褚体楷书特有的宽博中正之气越来越为世人接受。

尽管上图藏本较国图藏本传拓年代较晚,但从剪裁来看,此本实更符合装裱的法度要求,故具有无可取代之版本价值。此碑的残损笔画和偏旁,何元朗藏本基本剪失,此本则大多予以保留。此外,首行“始于六经其流分于百氏莫不美天地为广大”十八字,何元朗藏本阙如,在此本则悉数保留。

伊阙佛龛碑 叶奕苞旧藏

上海图书馆藏

伊阙佛龛碑 局部 ©摄自《翰墨瑰宝》

名品名家递藏
大量珍贵题跋全本收录

最新两辑精心择选的碑帖背后,指向的更是古籍碑帖收藏史中经由人与物所承传的传统与学养

此次入选的碑帖版本皆经数代名家递藏,每一种之后,往往附有大量珍贵的题跋,不仅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亦提高了观赏趣味性。

第六辑收录了黄易、张廷济、何绍基、吴昌硕等多位名家的藏品,第七辑则收录了金农、赵烈文、翁同龢、杨守敬、陈三立等多位名家的藏品,更能见到六舟、赵之谦等经眼写下的题跋等。

阅览这些名家彼时留下的文字,如同透过他们的眼睛触摸这些珍稀古本,更多了一层意味。

©摄自《翰墨瑰宝》

十五年「翰墨瑰宝」系列
海内外高仿真碑帖九五至尊

如今,距离《翰墨瑰宝》第一辑的诞生已过去十五年,在出版行业越来越快速的当下,这一系列的每一辑,从选目、编辑、影印,仍不疾不徐地保持着自有的节奏仔细打磨,始终秉持“慢工出细活”的理念。

在第一辑出版六年后,2012年,《翰墨瑰宝》第二辑、第三辑(各5种)“再掀碑帖热”,获得了包括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出版最高奖)印刷复制奖、第七届上海印刷大奖“金奖”等多个出版、设计、印刷奖项特辑《四欧宝笈》更登上当时国内印刷复制的“新巅峰”,出版后被读者誉为“近年来国内外高仿真碑帖印本中的'九五至尊’”,已可与日韩等国的高端书画复制品比肩,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碑帖出版印制技术,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

延续《翰墨瑰宝》一向的高仿真碑帖影印水准,第六辑、第七辑同样以原大原色影印,完整收录珍本碑帖题记题跋,逼真再现原刻原拓细微神采。

○ 装帧精致 分量厚重

函套以印花纺织材料镶包,重工刺绣“翰墨瑰宝”logo,丝线绣“至宝”葫芦印,签条真木刻字,大气精美。每辑套装为八开开本,分量十足,重达20斤。无论自己收藏或赠送友人,都极具档次。

○ 原大原色 高仿真影印

内册同样以纺织材料包面,烫金笺纸签条,册页装。以原大原色高清仿真影印,如同翻阅真本,体会最真实的尺寸大小。

○ 函套设孔 方便取阅

尽管整套书开本较大分量厚重,但仍有十分贴心的小设计,函套背后设有开口,方便内册随取随放。

○ 附带别册 专家导读

《翰墨瑰宝》第六辑、第七辑各附有一册导读,由仲威先生为每件作品撰写,读者可详细、准确地了解每种碑帖版本背后的掌故及独特价值。

○ 定价惠民 特制赠品

为了让更多碑帖爱好者能将这套高规格碑帖系列带回家,此次定价依然惠民,性价比极高。每辑套装原价1980元,线上首发八折特惠,仅需1580元/辑(第六、七两辑合计3160元)。

每辑套装随书附赠一张藏书证(编号随机)

带编号藏书证

另外,每辑套装前100套附赠“翰墨瑰宝”主题环保帆布袋一个,赠完即止(购买两辑则赠送两份赠品)。设计灵感来自《翰墨瑰宝》:

· 王羲之《颍上兰亭序》集字——“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集字——“厚德载物”

· 热升华工艺,洗涤不掉色

· 优质绒布面料,柔软亲肤

· 拉链封口、内置口袋

· 环保帆布双肩带

○ 限量发售 不再重印

此次《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六辑、第七辑套装限量印制,每辑套装总印量仅各600册,售完后不再重印。因工艺复杂,此次首批仅各发行100套

📚 展 玩 艺 术 甄 选 📚

翰 墨 瑰 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

(第六辑)

《石鼓文》战国大篆,明中期拓本,“黄帛”不损本,经王楠、吴昌硕递藏;

《武氏祠画像题字》黄易嘉庆元年监拓批校本,传世最佳拓本,国家一级文物;

《史晨后碑》汉隶名品,明拓本,何绍基藏本;

《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王羲之小楷,完石本、残石本兩种合册,传世最善本,张廷济藏本;

《颜真卿书李玄靖碑》颜真卿正楷,“断后毁前南宋拓本”,王楠藏本,国家一级文物。

翰 墨 瑰 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

(第七辑)

《上尊号碑、受禅表合册》 曹魏隶书,金农藏明初拓本、莫棠藏元明间拓本,均传世最早拓本;

《天发神谶碑》 三国吴悬针篆,明拓佳本,赵烈文藏本;

《伊阙佛龛碑》 褚遂良大楷,明拓佳本,叶弈苞藏本;

《赵清献公碑》 苏轼楷书,明拓孤本,费念慈藏本,国家一级文物;

《洛神赋十三行四种》 王献之小楷,四种分别为杨守敬、陈三立、甘翰臣递藏清初“未进内府本”“晋字未损本”二种合册,谢伯鼎藏“晋字初损本”,以及翁同龢藏“柳跋洛神十三行”精拓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