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178

脚气
赤小豆煎
【处方】 赤小豆2升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桑根白皮(铁)1两,生姜(切)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以水3升,煎至1升半,去滓,更入吴茱萸末半分,蜀椒末半分,再煎1-2沸,令如膏,密器收。
【功能主治】 脚气。
【用法用量】 每服1匙头许,空心以酒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赤小豆羮
【处方】 赤小豆5合,桑根白皮3两(锉),白术2两,鲤鱼1头(3斤者,净洗如常)。
【功能主治】 水气腹大脐肿,腰痛,不可转动。
【用法用量】 以水1斗,都一处煮,候鱼熟,取出鱼,尽意食之;其豆亦宜吃,勿着盐味;其汁入葱白、生姜、橘皮,入少醋,调和作羮食之。
【摘录】 方出《圣惠》卷九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五九
青龙加味散
【处方】炙麻黄1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 炒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细辛3克,清半夏10克,五味子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当归10克, 蝉衣10克,僵蚕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效】宣肺解表,化痰降气,祛风解痉,止咳定喘。
【主治】顽固性咳嗽,咽痒,痰稀白多沫,或哮喘痰白者。
痛风饮
【处方】炒苍术20克,川黄柏15克,土茯苓90克,川萆薢30克,威灵仙30克,防己15克,虎杖15克,忍冬藤30克,川牛膝15克。
【用法】 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化瘀降浊,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热痹,痛风急性发作,症见跖趾关节或踝关节红肿热痛等症。
【加减】局部紫红、瘀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生地;疼痛较剧者,加海桐皮、制乳香、制没药、全蝎、蜈蚣;
伴有低热或局部灼热较甚者,加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
软肝汤
【处方】 党参15克,三七参粉6克(冲),丹参30克,生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制鳖甲15克,土鳖虫15克,莪术10克,当归15克,生地15,枸杞子30克,茵陈20克,垂盆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栀子10克。
【功效】益气健脾养肝,清热利湿解毒,软坚散结消癥
【主治】 肝硬化
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主寒饮腹痛,手足厥逆
赤丸
【处方】 茯苓56克 半夏56克(洗)乌头28克(炮)细辛14克
【制法】 上四味,研末,纳真朱为色,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主寒饮腹痛,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酒饮下3丸,日二次,夜一次,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备注】 方中乌头温经散寒,可治沉寒痼冷引起的腹痛,细辛、茯苓、半夏温化寒饮;阴寒内盛,血瘀不行,故用朱砂以通血脉。合用可奏温经散寒,化饮止痛之效。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赤头散
【处方】 南星2两,赤小豆3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血邪攻冲,肝脏不足,为风热相争,左右来往,左右目互相赤红。
【用法用量】 净水调敷眼眶,并太阳二穴;如干,以水润之。服蚕纸丸,芍药汤。
【摘录】 《异授眼科》
赤霆救疫夺命丹
【处方】 真水安息香(即龙涎香)6分,廉珠粉1分,西牛黄1分,当门子5分,梅花、冰片5分,净硼砂2钱,明雄黄2钱(用马牙火消1钱2分,用熔银罐同煅炼,和凝成丹),飞净辰砂2钱,明矾2钱(生用),真血珀1钱,生玳瑁屑2钱,猪牙皂角末1钱,川郁金2钱,赤金箔9张,公丁香1钱,广木香1钱,乌沉香1钱,白檀香1钱。
【制法】 勿见火。此丹药贵重,瓷器珍藏,慎勿泄气。
【功能主治】 淬暴中恶,闷痧臭毒,霍乱吐泻,脉厥脉伏,转筋入腹,绞肠钓脚,魄汗淋漓,气闭形脱,甚至舌冷囊缩,妇人乳头缩,手指螺瘪,以及小儿惊风、癫病、邪崇痰塞、痉厥,老年中风、中暍,山岚瘴疬,诸暴危笃急证,呼唤不醒,手足鼻舌已冷,牙关紧闭。
【用法用量】 急将此丹少许,至多不过1分,浮于冷茶水面,从容灌入。自然追邪外出,俾得醒回,厥转寒去,脉起,以便延医诊治。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脏腑辩证——脾与胃
1.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在生理功能上,脾主运,胃主纳,脾主升,胃主降,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在病理情况下,脾胃常常同病。一般来说,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古人曾概括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即为此意。治疗上应注意“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以及治脾毋忘调胃、治胃毋忘健脾的原则。
2.脾病多湿,常参入祛湿之法。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脾虚失运,水湿内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则应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
3.脾病亦可导致气滞。脾失健运,往往影响气机的升降,出现腹胀、纳少等气阻之证。在治疗中,应配合使用理气消导法,有助于脾的健运。
4.脾阴不足,当予滋润。脾虚一般以气虚、阳虚为多,但亦可出现脾阴虚证。如面白额红,虚烦,口干,唇红,厌食不饥,或能食而不运,大便干结或泻下如酱,黏滞不爽,腹胀隐痛,口舌生靡,舌干红,苔少无津,脉细数无力等,当予甘润养阴,以参苓白术散、麦门冬汤加减,可适当重用甘草,即“甘守津还”之意。但注意养阴不可过于滋腻,或酌配甘淡实脾之品,如白扁豆、薏苡仁、白术等。
5.脾的病变不但与胃肠有关,与其他脏腑亦有联系。如病久而不愈,常可影响其他脏腑,他脏有病亦会影响及脾,常见的有脾胃、脾肾、肝脾、心脾、肺脾同病等,通过治脾或治他脏,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6.胃为阳土,为病多偏于热,治当苦寒泄热。但热甚伤津,胃阴耗损者,应予甘寒养阴。如过用苦寒,则阴津愈伤,热邪愈炽。虚实夹杂,胃热盛而津液伤者,又当于苦寒泄热的同时,佐以顾护胃阴之品。
7.胃喜润而恶燥,故胃病见阴虚者,一般宜用甘润养阴为主。若兼有气者,当投理气而不伤阴之品,如绿咢梅、佛手花、玫瑰花等。如过用香燥,则易耗伤胃阴。
8.胃与肠相连,故胃病还须与肠病相参,进行证治疗。
丹溪枳术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经验
组成:枳实,麸炒白术,荷叶,陈皮,法半夏,神曲,麦芽,山楂,姜黄,木香。
加减:热重者加黄连,栀子。肝郁明显加佛手,川芎;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脾虚明显者加党参,苍术;食积明显者加鸡内金,鸡矢藤。
【按】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属“胁痛”“肝着”“痞满”“积聚”等范畴。先天禀赋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饮酒过度等因素,导致脾虚失运,饮食脂浊积聚,留滞肝络,日久生病,标实主要表现为饮食脂浊,本虚以为脾虚为主。故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健脾消食为主,理气化痰为治则,兼以舒肝、活血等。枳术丸源于《金匮要略》的枳术汤,张元素改汤为丸,朱丹溪受业于刘完素再传弟子罗知悌,旁通李东垣,在《丹溪心要》记载“凡饮食不节,脾胃受伤,不能递送,宜枳术丸”。丹溪所创枳术丸“主治痞,心下满而不痛者”,组方包括:白术2两,枳实1两,半夏1两,神曲1两,麦芽1两,山楂1两,姜黄5钱,陈皮5钱,木香2钱半。其中白术为君,健脾益气,助脾之运化,枳实为臣,破气化滞,消痞除满,半夏消痞化痰,神曲、麦芽、山楂强健脾消食之功,姜黄行气化瘀,陈皮、木香顺气导滞,健脾疏肝,以“荷叶裹烧饭为丸”,升养脾胃之清气,健脾益胃,荷叶与枳实相配,一升一降,清升浊降,脾胃调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消食,理气化痰之功。
谈经方与时合用
我要讲的是经方跟时方合用,这一方面也有很多新的思路,临床上不可能一刀切,我们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因时、因地、因人”,这个方子你不能死守,不能一成不变,这就是我们的法宝。有的是要治病,有的是要治人。下面我就介绍一些经方和时方合用的例子,它们之间互相补充,增强疗效。
1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这个方,原方不要加减,治疗营卫不和表虚证。如果气虚比较明显的,你就用桂枝汤合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经常会用到,后来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出来的。所以这些方子我们务必要把它吃透,为什么?因为现在这种生活节奏,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耗气伤津的病人不少。特别是刚才我讲到的,临床上的失治误治太多了。我有两个特别典型的病例,一个从春节开始病,到五一劳动节,另一个从五六月份病到国庆节。我们南方到了五一劳动节基本上穿衬衫啊,他还是羽绒服,戴帽子,我问你是怎么了,他说我就是怕冷,吹了一点风,一身都是凉的。一看病人以前用过的方子,全是补药,什么都补了,就是没有很好的透表。我就是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几包药下去就把羽绒服脱掉了,一个礼拜后复诊就穿衬衫了,这个都是因为前面“误表失表”啊。还有一个,国庆节就穿得很厚,戴个帽子,说从5、6月份感冒后一直没好过,我也是开了桂枝汤,加了一点防风、葛根之类的药,就开两包。第三天来复诊,这些衣服帽子就脱了一大半,他说你这个药真厉害、真管用。所以我们治病,头脑要清醒,别人该补的都补过了,轮到你开什么药呢,你也跟着补吗?补肺、补血、补阴、补阳,都补了还补什么?所以我们看病,一定要擦亮眼睛,把前面所有的治疗过程很好的复习一遍,找出他以前为什么没有效,这时候好歹要走一条新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
桂枝汤合二陈汤
这个方子也是临床上很常用的,老慢支,肺气肿,经常容易感冒,一感冒痰就多的不得了,《伤寒论》里面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化痰的作用不是很好。而桂枝汤合二陈汤效果很好。《伤寒论》里面有些专功的方子和后世一些专功的方子,疗效是肯定的、准确的。比如说肾着汤治疗腰痛,《金匮》里面讲的“腰重如带五千钱”,“腰中冷,如坐水中”,描述的非常准确,男女都可以用。我最近看一个小姑娘,她讲她的腰特怕冷,我就开了一个肾着汤,痛经,月经来时腰痛更甚,就合了一个当归芍药散,吃了五六包药腰就不痛了。桂枝汤合二陈汤,合二陈汤的目的是平喘,更重要的是化痰,因为是外感引动了宿病。
3
桂枝甘草汤加党参、黄芪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我最早治疗冠心病就是用的这个方子,我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就是拿这个做的课题。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有气虚的加黄芪、党参,如果没有气虚的,就加瓜蒌、薤白、半夏,瓜蒌薤白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也行。另外,适当加一些橘络、丹参,活血化瘀药,或者是磁石、龙牡之类的都可以,这个很有临床疗效。但要注意的是,有时候,炙甘草的量要比桂枝大一倍,早博多的效果更好,加大炙甘草的用量。前面我讲过,炙甘草汤不好用,为什么,阴阳并补,如果有瘀热,有内热的不好用,桂枝甘草汤比较好用,这个临床上是可以兑现的。
4
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加味
这个我前面讲了,治疗风湿相搏的痹证。据三十多年临床观察,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对于腰以下的疼痛疗效很好,并且临床中经常用到。比如腰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椎炎、坐骨神经痛等。有些同志会不太相信,为什么呢?我们说过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我们那个地区,湿热都重,即便你是腰椎增生,还是要清湿热。对于腰椎增生这个病来说,我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就是如果湿热清的差不多了,要大量吃六味地黄丸。这就是中医的道理,补肾,为什么年纪大的就会有增生,骨质疏松呢?这个病主要特点是两个脚跟痛,脊椎是督脉循行的地方,脚跟是肾经循行的地方,要吃六味地黄丸补肾,但是可能时间要比较长,因为肾虚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补好的,个人认为一般要三个月。对腰椎增生也有用,但是要配合驱风胜湿、养血的药。如果风湿热清得差不多了,就吃六味地黄丸。大家要注意一点,该扫清外围的时候,就要扫清外围,然后该打碉堡的时候,就打碉堡,不要一张方子里面火炮、子弹全部都去,打到哪里去了?这样的方子是不灵的。所以我们说用“用药如用兵”,小股土匪要用什么火炮?有个机关枪就够了,就是这个意思。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时方和经方的组合的一个优势,能够增强了疗效。
5
芍药甘草汤合四金汤
四金是鸡内金、郁金、金钱草、海金沙。尿路系统的结石,我可以自信的说一句,有准确的疗效,不但可以止痛,也可以化石。肾绞痛,芍药的用量要大,20~50g都行,再加上几味排石的药。但是要说清楚,如果这个石头还在肾盏里面,好象效果要差一点,但是还是有效的。另外对胆结石不理想,胆结石要用小柴胡汤、四逆散加减,急性发作可以用大柴胡汤。顺便还要说明一下,凡是内脏平滑肌的痛,芍药甘草汤的效果都不错,子宫痛可以,阑尾炎痛也可以,当然治阑尾炎你要加些败酱草、红藤,这样效果才比较好。
6
四逆散合良附丸
这个我不多说,这是治疗胃脘痛的首选方。这两个,一个良附丸,一个小陷胸,一寒一热,效果很好,符合中医的辨证。疏肝、理脾、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两个方面,寒证用良附丸,若觉得不够,还可以加厚朴、苏梗;热证用小陷胸汤。有疗效的,而且疗效准确。
7
柴胡二陈汤
慢性支气管炎,素体虚弱,感受外邪,外有风寒表证,内有痰邪壅盛,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也可以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实际上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有些方子我们是要摸透的,在什么情况下用起来才好?比如说小青龙汤,临床上该怎么用?只一句肺有水饮是不行的,没有那么简单,搞不好就拿不到临床标准。我告诉大家一个诀窍,用小青龙汤,他吐出的痰是稀薄夹水的,这种情况,小青龙汤疗效确切,如果痰稠黏,就不能用,这就是临床标准。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细心地体会,去探究、思索才能有所得。
8
柴胡平胃散
就是小柴胡合平胃散。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个很时髦的病,就是空调病。再加上平时饮食不节,尤其广州人,会吃又能吃,脾胃多不足而生内湿。柴胡平胃散对夏季的时候,外有表证、内有脾湿,表现为腹泻便溏,精神困顿等症状的疾病很有效。当然有的时方也好,比如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你不要看我是搞伤寒的,还是经常用时方的。有一次我的学生就说我,老师你今天怎么搞温病了?一上午开了四、五张甘露消毒丹。这里我有两个病例,大概是三、四月份,一个人因为盗汗找我看,我说盗汗是很正常的事,后来觉得不对头,天天出汗就像是泡热水澡,而且是以上半身为主,再看舌苔,噢!我不给你开补药了,结果一张甘露消毒丹吃下去,大半年的盗汗,五包药就治好了,所以说甘露消毒丹这种方子不要轻视,是张好方子啊!三仁汤也是,我那本《论伤寒》里边有个病例,三仁汤治阳痿,这位仁兄,大热天发现阳痿了,他就拼命补,补阴补阳,鹿茸粉也用上了,一包药里面加一克鹿茸粉,越补越不行,我说你补错了!错在哪里啊?你虚在哪里啊?肥头大耳还虚呀?看看他舌苔厚的不得了,大便稀,腹胀、气滞,就用三仁汤,一天比一天好。所以说用方要用的恰到好处,像这种“空调病”,用柴胡平胃散、小柴胡、甘露消毒丹、三仁汤都可以,而且价廉物美,疗效准确。
9
柴胡温胆汤
就是小柴胡合温胆汤。这里我先说一下温胆汤,温胆汤这张方子要重视,我们有句话“怪病多因痰作祟”,怪病从痰治,首先要想到温胆汤。比如中风脑溢血,这边还流涎,语言謇塞,我绝对不会去用补阳还五汤,温胆汤效果才好。帕金森氏症、癫痫、失眠、神经系统的问题,还有现在的自闭症,温胆汤都有很好的疗效。你可以根据不同的病人,加疏肝解郁的药,加健胃消食的药,所以说温胆汤这个方子要重视!不要小看这几味不值钱的药,但是合上小柴胡以后又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可以用于表里不和,肝胆不和,胆胃湿热,痰热互结,心悸、烦惊、烦躁、失眠、精神抑郁、更年期等等,很多病都可以用这个方子加减治疗,在临床上很常用,也很有效。这里我顺便说一点,我在这些杂方配伍里面,小柴胡汤是不用生姜大枣的,治外感病生姜大枣不可少,如果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发烧,生姜大枣不可少,这个道理是跟桂枝汤用生姜大枣是一个道理,桂枝汤如果你不用姜枣,根本就不发汗,桂枝汤有两味血分药,桂枝入血分,芍药也入血分,发汗主要是靠姜枣的,桂枝汤发的是什么汗呢?尤在泾讲的是相当的好“起正汗以去邪汗”,他发的汗是生理的汗啊,所以同志们要把书读活,尤在泾这两句话是经典,就是生理的汗出了,病理的汗就好了。在没有服用桂枝汤以前的汗是病理的汗,服了桂枝汤以后的汗是生理的汗,一个人能正常生理出汗的话,那病人就好了。这样的注家你就要去看,看了你还要领悟这个道理。
10
柴胡四物汤
就是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有三条,“经水适来,经水适断”用小柴胡汤。但女子以血为本,故可以根据情况,合四物汤补血。最近我看了一个病人,是外语教研室的老师,月经淋沥不净,差不多一个月了,月经就是不干净,有时候身上还有瘀血,我看她吃的药都是凉血的药,病人反映吃了药就拉肚子,一吃药身上就冰凉。这两句话就够了,还要辨什么证?我马上就给她改一种方法,用参芪四物与胶艾四物,合起来用,吃三包,血就基本上止住了,精神也好了。所以辨证论治在中医临床中是至关重要的!还要跟大家说,如果你开了三张方子,病人都没有好转的迹象,你就要好好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了,怎么打了三靶都不中?你就不要在死胡同里不出来了,如果你开的准确的话,一张方子就见效了。说实话,我到现在这个年纪,有时晚上做梦还在想这个病该怎么看。为什么合四物汤呢?严格的说《伤寒论》里边没有一个补药的方子。从实践中来看,四物汤好,好在哪里?既可以凉血也可以补血,如果用生地、赤芍、丹参的话,就变成凉血四物汤了,假若没有热的,可用当归、熟地,热象明显的,你可加丹皮,知母,如果是近期感冒的话,不用四物汤也可以,酌情用一点也可以,这样治法就完整了。
11
柴胡五苓散
就是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病机为肝胆脾胃湿热,表现为脘腹胀满,纳差呕哕,身目发黄,大便稀溏,小便短少,舌苔厚腻,脉缓弦等。此方加茵陈,临床疗效是准确的。但是我们中医医生经常会碰到这个问题,患者转氨酶指数不到八百、一千,他不找你,要去找一点什么甘利欣之类的西药去压一下。当然如果病人的家属密切地配合,西医适当的用一些护肝的药,我是不反对的。但是你不要一看到就用这些药,这样就很难治了。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辨证用药准确,转氨酶、黄疸指数都是可以降下来的,没有治过我不敢说,这个病中医药在临床上疗效还是很显著的。
所以经方运用的一些关键问题值得我们去摸索,尤其是在实践中要深入摸索,领会《伤寒论》的条文,我们中医不是讲要有悟性吗?对《伤寒论》中的纲领性条文,辨病机、辨主症、鉴别诊断的这些条文,大家要读得滚瓜烂熟的。有些条文我们伤寒注家讲要在“无字中求字,无方中作方”,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学习方法。《伤寒论》的有些东西是非常微妙的,而且是非常现实,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探索,只要大家能坚持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临床上能坚持“非经方不用”,有这么一番工夫,必将会登仲景之堂,成为新一代仲景传人是可望而又可及的!
升降出入四药
桔梗、枳壳、木香、炙甘草,满满的干货!
中医临床诊治疾病,注重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
升降出入是机体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升降出入正常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条件。而人体升降出入的枢纽就是中焦脾胃,脾主升,胃主降。
如果一旦人体的升降出入失其常,则就会百病从生。当人体的升降出入枢纽发生异常时临床中通常以升降出入四药即桔梗、枳壳、木香、炙甘草来进行调节。
1、桔梗,为舟楫之药,可以把气机升到肺咽部。
2、枳壳,可降周身之浊气,枳实作用更强,整条消化道有气滞阻塞的皆可破。
3、木香,能把懒动的脾胃振作起来,把腹部郁滞之气分散到四肢。
4、炙甘草,补中焦,就好如军队作战时,只有把粮草囤足了,军队才跑得动一样。
在这四味药中桔梗、枳壳、木香又叫做胸三药,治疗胸胃气机郁滞有良效,而加入了炙甘草,它们的作用就更全面了,可以从中焦入手调整全身的气机,只要改变药物的比例就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赤汤

【别名】 芍药汤

【处方】 大黄5两,当归2两,芍药2两,黄芩2两,栝楼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人参2两,赤石脂2两,牡蛎(熬)2两,紫石英2两,麻黄(去节)2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盛以韦囊。

【功能主治】 25种痫,吐痢,寒热百病,不乳哺。

【用法用量】 芍药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摘录】 《外台》卷三十五引《古今录验》

赤苏汤

【处方】 赤苏1把。

【功能主治】 伤寒病啘不止。

【用法用量】 水3升,煮取1升,去滓,稍稍饮之。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三八

赤水玄珠

【别名】 天雨菽

【处方】 大生地1两,野白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杜仲1两,破故纸1两,巴戟1两,陈皮1两,茯苓1两,苁蓉1两,小茴香1两,川椒1两,戎盐1两。

【制法】 用新汲水同入砂铛熬浓汁,滤去滓,以拣净黑大豆2升拌匀,慢火细煮,收干药汁为度,凉干,瓷器密收。

【功能主治】 补益男女,种子,延龄。主

【用法用量】 男服21粒,女服20粒,每晨空服,淡盐汤送下,不可间断。

【摘录】 《饲鹤亭集方》

胸肋痛你知道还叫什么?

胸胁痛是指因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或跌打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脉络失养或闭阻而引起的以胸胁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病症。病位在肝胆,病性有虚有实。俗称:“岔气”。临床上可见于肋间神经痛、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肝炎等。

胸肋痛的病因

胸胁痛多因情志失调、抑郁伤肝,肝失条达,脉络闭阻,气机不畅而致;或因饮食不节和其他疾病耗伤肝脾,以致肝脾不调;或因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聚,结为痰浊,流注胁肋发病。

临床表现:

根据不同证型和证候,临床可基本见到4种表现:

1.肝郁气滞可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每遇情志不畅时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2.瘀血阻络则可见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脉涩。

3.湿热内蕴表现有胸肋闷痛,可牵及后背,伴有脘腹痞满不舒,厌油腻。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4.阴血不足常见胸胁隐痛,伴口干渴、胸中烦热,或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胸肋痛截根术治疗_疗法:

取点方法:凡是胸胁痛症都可取阿是穴。肝郁气滞者,加挑期门、肺俞、肝俞;有瘀者,加挑膈俞、身柱;痰浊者,加挑上喘息、脾俞、膻中。或可选用脊神经节段取点法取点,取其相应的脊段和局部痛点进行。

针挑方法:本病以挑摆法为主,如效果不显著,则改用挑筋法。

疗程与疗效:一般挑几次后,症状便可明显好转。几次无效者,应注意检查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截根术” 就是这样一门堪称“国粹”的中医治疗技艺。

这3种中成药,40岁以上的人必须知道

1、心可舒丸主要成分:丹参、山楂、葛根、三七、木香。具有耐缺氧、防止血栓形成、保护心肌缺血、降压等作用。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中憋闷、心绞痛、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及高血脂、胸闷、心律失常等症。

2、青梅柑桃液材料有酸梅、柠檬、杨桃、山葡萄、余柑、芒果、柑桔、鲜鸡蛋、核桃、淮山、枸杞子、银耳、白果、白糖、蜂蜜。富含柠檬酸、柠檬多酚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血脂,促进血液代谢和循环,是提高人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原因之一。长期的作用下,血管保证一定的弹性和畅通,从而可以有效的调节血脂,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3、银杏叶片主要成分:银杏树叶。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疏络的作用。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银杏总黄酮苷和银杏内酯等,具有增强心功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清除体内自由基及明显的纤维蛋白原溶解作用。

所谓的脑供血不足,不过是脾虚了而已!

久病多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不久之前我接诊了一个脑供血不足的患者。

通过诊断发现,他经常头晕、失眠、浑身无力,干活累了之后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我说,你这在我辩证看来是脾虚了而已,我给你开个方子你先拿回去用用看。通过四诊合参之后开方:黄芪,山药,茯苓,党参,当归,川芎,炒白术,陈皮,炙甘草,焦三仙。

他说,医生你没看错吧,我是脑供血不足,我有朋友在你这边儿把多年的头晕和失眠的毛病都治好了,故我才过来找你的。我这脑供血不足跟脾有什么关系呀?

我说,你舌淡,脉细弱,气短乏力,而且一旦劳累后加重,这是很明显的气虚呀。

我说脾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无法升举人体之气,同时气虚无法帅血而行,所以浑浊之气才不降,清气才不升,才会引起头晕失眠。

因此这时候的气虚百分之百我们要考虑脾的问题,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补气,气足了,血自然就行了,一身气机就活了。

方中大剂量的重用了党参健脾益气,当归,活血养血。川芎,改善脑供血。

西药的劣性,对女性的危害尤为明显,中药具有绝对优势

疾病之所以称之为疾病,药物之所以称之为药物,是因能对人体造成的一定的影响,会使人体发生一定的变化。人体对这些外来事物的冲击的承受能力,一般而言,未成年人弱于成年人,老年人弱于年轻人,女人弱于男人。对于疾病的抵抗力较差,或是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强,一般认为是免疫力低。

西医的免疫力低,同中医的阴阳不调,气血不和等说法是一样的,都过于笼统疫就是疾病的意思,免疫力低,就是不得病的能力低,免疫力低只不过显得文绉绉,更像医学名词而已。

阴阳调和,就会百病不生。气旺血盛,就会身体康健,身体有病自然就是阴阳气血出了问题。故医生经常使用免疫力低,或是阴阳不调,气血不和等字眼,估计他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免疫力低的说法相当于什么也没说,阴阳不调、气血不和等说法也好像什么也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好像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没有丝毫借鉴意义,又好像有着天大的指导意义。

看你怎么理解了,几乎每个人都喊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口号,但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意义要相差甚远,这就是理解上的差异、执行力的不同。

唐僧取经,是要往西方去,可西方大了去了,也远了去了,但往西方走的成功性要大,走其他方向的成功性就没有。路线可以出问题,但方向不能出问题。阴阳气血对于疾病治疗就起着这样的方向性的指引作用。

对这个问题,通过一些女性疾病的例子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理解。以前曾经探讨过在妇科领域中医具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的话题,也有必要把当时提到的一些病症重复一遍:诸如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带下病、不孕不育、痛经、胎前调理,产后康复、乳汁不下、乳腺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西医西药确实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效果有限,或者副作用明显,相比较而言,中医药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当然,还得重申一下,并不是排斥西医,西医在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抢救等方面,也确实有很多中医药做不到的。

西药在很多妇科领域发挥不出其优势,就在于药物的副作用在女性人群发生的更快速,更明显。而这些副作用在男性人群的显现则要缓慢一些,隐晦一些。

月经的变化,是女性健康状况的风向标。女性月经期间,身体脆弱而敏感,也就是免疫力比较低的阶段,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都会显现的异常明显。月经变化,以及身体状态的反应,能很快的衡量出药物的好坏优劣。故西药的劣势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

而西药对于孕妇、胎儿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孕期对西药谈虎色变是人类多年的经验积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西药对于少女的身体发育副作用明显,对于成年人就没有副作用了吗?

西药对于女性副作用明显,是不是对于男性就没有副作用了呢?

西药对于孕妇、胎儿有明显的副作用,是不是对于没有怀孕人群就没有副作用了呢?

西药对于年轻女性有明显的副作用,是不是对于老年人就没有副作用了呢?

现在药物使用的主要群体还是中老年人,女性绝经之后,身体没了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对药物副作用的反应就迟钝了很多。更加之,人体素质不同,药物反应也各不相同,再发生异常,也多归咎于自己,而不详查其他原因。

虽然人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但人们通常会认为药与毒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对于一些非器质性病变的症状,西医多是束手无策。如常见的痛经,西医药也多是缓解,而中医则有办法根治。西药可部分控制月经的进程,但对于月经的量、色、质,及多种经期不适,中医理论不但能解释得通,而且能解决的好。

中医药在妇科领域良好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有力的证明了中医的气血营卫、六淫、七情、阴阳虚实寒热等理论并非是不切实际的,而是客观存在,具有实实在在的临床效果的。

赤霜散

【别名】 枣信丹、金枣丹。

【处方】 红枣1枚(去核),红砒(如黄豆大)1粒。

【制法】 红枣去核,入红砒扎好,放瓦上炭炙,烟尽为度,闷熄冷透,研细,加入冰片1分,再研。

【功能主治】 走马牙疳,延肿穿腮,不堪危险。

【用法用量】 枣信丹、金枣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注意】 不可咽下。

【摘录】 《外科全生集》卷四

赤术丸

【处方】 赤术1斤(米泔浸三宿,取出洗净,晒干,再以大麻腐汁浸术,上余2寸许,入川椒21粒,葱白7根煮黑油出,洗净,焙干,称),破故纸(炒)半斤,川楝(锉,炒)半斤,茯苓半斤,舶上茴香(炒)半斤,杜茴香半斤,白芷半斤,桃仁(去皮尖,炒)半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附骨疽,脓出淋漓,久久不愈,已破未破。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温酒、盐汤任下。

收敛固脱,涩肠止泻。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

赤石脂禹余粮汤

【处方】 赤石脂30克(碎)禹余粮30克(碎)

【功能主治】 收敛固脱,涩肠止泻。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注意】 急性肠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

【摘录】 《伤寒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