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194

老人皮肤痒真武汤
那另外他有提出一个《黄帝内经》的论点,这个论点要跟同学定证一下,它这个论点是写说“天明则日月不明”。那这个论点呢,我觉得中医解释来解释去后来变成超级大黑话,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你照最白的看法就是:天空太亮了,就不显得月亮跟太阳亮了。
那这什么意思,这跟人瞎掉有什么关系?所以就会变成不知所云对不对,就是如果硬要解释就会变成超级大黑话。那不过呢后来有人呢就是慢慢注解《黄帝内经》的人会认为说这个“明”比较在古代是通“萌”,那这个“萌”呢就比较在古代通这个“蒙”。就是天呀灰蒙蒙的时候就会太阳月亮都看不见了,就是反而天阴则日月不明的意思,当然我不敢说这个说法一定绝对对。
但是呢会用真武汤治疗耳朵跟眼睛的病,就觉得一个人呀这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人的一个能量的运转,水精之气的运转一定要很顺畅,这个人他的五官可能保住该有的功能。
那如果这个人呢,他的这个正常的气的运化不顺畅了,造成很多阴浊之邪呀,都能够堆积在各个孔窍的时候,那势必听力都会退化了,那大概是这样一个观点而成立了。
那不管他这个话讲到多么的黑话,我们至少要知道一件事情,就是真武汤有效,就是那种所谓的退化性的东西哦,真武汤有效,效果相当的好,所以大家要记得。
那至于说像这个张有章的医案里面有一个是讲说这个人呀,他是肾阳虚所以不纳精,就是说就是一个人他就是说他生不出小孩,然后他耳朵聋。然后医生就说呀,你的这个肾阳太虚所以不纳精,所以就不能够生小孩,你像耳朵聋也是这个一起的。所以我必须先把你医到耳朵听得到,你才会生出小孩。
就是把耳朵聋真武汤治好,那后来生小孩了这样子。所以这个肾阳虚而不纳精的这个理论其实将等一下我们下堂课谈到治糖尿病的时候其实是很有关联的,所以这些跟同学说一下。
(对了讲义上有一个,30页有一个错字,先跟同学讲一下,就这个放弃了。是31页吗,不是,那个教医案31页这个什么民国华人,不对啦,华寿是元朝的人,元末明初的人,不是民国,这个更正一下。那还有这个,有一个第3页下面,最下面这个张文希的医案。第二行他说刚好有人告诉他张文希喜治目,喜欢医眼睛,不是啦,是善治目哦,很会医眼睛才对。这种错字大家还会发现很多。)
那这个,其实真武汤你说近视眼是不是水毒,是不是脾肾阳虚,也是哦。所以如果是还没完全成形的近视眼哦,真武汤也是可能会有用的。
那另外呢我们再来讲一个体质哦,就是有一种调调的人我可以把他归类于真武汤体质,就是这个人呢他很容易头昏,很容易心慌心悸,很容易胃口不开,很容易莫名其妙肚子抽痛抽痛,然后拉大便变成比较稀。
这是四个点,目眩、心悸、胃口不开、大便容易稀、肚子痛,这四个点如果有三个两个做一个排列组合的话,他这个人就很可能是座落在真武汤证的框架里头。那这个目眩心慌心悸这件事情,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讲,下一堂课要讨论的高血压的话题,高血压的人会不会头昏心悸?会哦。
就是高血压的人很容易掉在真武汤的主证框架里面,所以这个病用真武汤治高血压并不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因为高血压的人主证跟真武汤是重叠的。
那再来呢我们上堂课还有提到过一下,就是一个人他心肾不交的失眠,但如果他是肾太虚,根本没有能力跟心相交的话,那这样的失眠恐怕也要用真武汤才能把那个肾水给打上来了。
那这样的失眠他的特征就是脸苍白、精神恍惚,然后呼吸容易喘。就是这种看起来阳虚得很厉害的体质的失眠,那这样子我们就知道说可能这种失眠你用真武汤你会好一点。
就是同学我们看到真武汤其实在等于是开始要接触到姜附剂。我讲义里头有给同学上礼拜就发了有一些关于什么姜附剂呀吃了以后什么排病反应,其实那些排病反应哦我下礼拜才会讲到。
但是先跟同学讲,因为那个东西其实跟真武汤不太有关系,就是真武汤排病反应不大。那个因为用干姜、肉桂、附子这些再热一点的药那个排病反应会比较清楚,真武汤是补阳气、固肾精、去水毒,其实排毒反应还好,没有像写的那么猛烈。
只是当我们在吃真武汤的期间哦,身体会有一些惯性,比如说吃了真武汤莫名其妙就会想要去啃西瓜或者怎么样的,就是要稍微忍住一下,就是身体习惯有水毒的状态,一下子让他有点变化,身体会有一点怪怪的,会不适应。
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子,就是你不叫一个人努力用功,他呆在家里面每天给你看天花板也不想出去玩,你叫他要努力用功,他就每天想出去玩,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你吃真武汤我们这样子谆谆告诫不能吃生冷呀,不能喝牛奶呀,不能吃水果,不能喝冷水。
你这样子告诫过之后,这个人就是每天都在想吃生冷,就是人的心的一个很没办法的事情呀,就像跟你讲你这个面怪怪的,不要想到猴子,那平常我不跟你讲,你不会想到猴子,你讲了之后,你讲了多少次,所以就是这样子哦。
所以真武汤因为它的禁忌一多,有的时候一个人的破功的冲动就会变得很大,所以这个稍微注意一下也就是了。
那再来还有一个呢很好辨识的真武汤证,就是所谓的水毒红豆冰。就是你看有些人的小腿呀,就是有那种暗红色的一坨一坨的东西突出来,甚至还不一定是暗红的,像我们医案里头哦,有一个第四页的张文希的医案,她是一个老太太,她的脚上就是好像是淋巴肿,就是一坨一坨肉这样突出来。
那这个东西你说它是静脉曲张,那并不是,但是你会看到就是那个颜色一定是很暗沉的,可能没有特别颜色,可能是灰黑,可能是暗红,但是就是腿呀脚部的哪里,一坨一坨的暗红疙瘩这样子出来。
那这些东西其实是身体里面的水毒瘀积出来的,那你要用真武汤的咳嗽加减法,就是细辛比较能钻,用真武汤的咳嗽加减法来把这个水毒红豆冰里面的水毒抽掉,这样的人才会好。
其实水毒红豆冰它可能出现在很多不同的病人身上,比如说有一个人他可能满脸通红,他告诉你我的高血压高得不得了,然后动不动就头昏,气上冲,但是他脚上有水毒红豆冰,那你就知道他的高血压是真武汤证了,他身体是一个水毒的体质。
那这样子的腿你有没有看到过的人,有没有人看到过这样的东西?有哦,有是不是,那通常吃了真武汤那个红豆冰会慢慢退慢慢退,就像比小黄豆大比大黄豆小,这样子一坨一坨暗暗的在腿上或者哪里。
那这个我们说起水毒红豆冰是真武汤,那这种小疱疹呢,小疱疹在经方的辨证点比较移到五苓散那边去,我们上次讲五苓散不是有讲到说日本人从霍乱篇里面那一条变成拿五苓散治小水疱吗?皮肤起小水疱。
那结果到最近几年日本人已经开发到说五苓散是带状疱疹的特效药,我们中国人把带状疱疹就算那是少阳区块怎么样,开发到(瓜蒌红花汤?)。可是日本人就抓住一本《伤寒论》,就是说这个主证《伤寒论》整本书长水疱就是五苓散而已,所以用五苓散试试看,结果发现五苓散对带状疱疹有非常好的疗效。
所以这个就是有的时候瓜蒌红花汤会失效,有时候五苓散会没效,这两个汤交错着用,胜算还是很高的,所以知道一下。所以就是小颗的小水疱那个是到五苓散,那水毒红豆冰是比较大颗的。
那再来呢,那不过如果说到疹子,红疹,所谓荨麻疹那种那个是麻黄剂的范围,什么各半汤呀,什么阳明篇会教到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桑白皮再加蚕蜕之类,有其他的做法。所以红豆冰是一种,小水疱是一种,疹子是另外一种,好不好,我们这样分开来看。
那另外呢还有一个也是蛮清楚是真武汤证的,就是我们那个医案里面43页大冢敬节医案也有呀。他是讲说老人家或者是体质很虚的人,就是不用翻医案的呀,听听就好。老人家或者体质很虚的人,如果到了冬天皮肤特别发痒的话,真武汤证。为什么?
这个脾肾阳虚的人呀,通常新陈代谢是很缓慢的,那到了冬天的时候那个新陈代谢会更缓慢,那它根本就好像没有长出新的皮,可能它已经有了旧皮,这个角质层慢慢被磨得薄了,那这样子就会开始发痒,所以你必须要让这个人的新陈代谢变快,他才能冬天皮不痒。
所以老人家的皮痒,通常都是阳虚,要用真武汤来医。那如果这个人是夏天皮痒呢,夏天皮痒那是麻黄汤证啊,那是因为身体有热闷在那边想要找出口,所以那是麻黄剂,夏天是麻黄剂,冬天是真武汤。
艾灸调气
一.调病为什么先调气?
气主功能,小孩出生时哭是宣发肺气,呼出浊气,呼吸新鲜空气。
气滞血瘀
1.身体某处体温低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子宫肌瘤,乳腺增生
2.温度高的环境,气血运行加快,会导致气血乱行,容易烦躁。
人体气要稳定运行条件:
温度要恒定合适
就是经络运行速度要合适,不能快也不能慢。温度低,运行慢,气血淤滞。温度高,运行快,容易气乱
调气就是让气血在一个稳定的状态。灸量大小是关键。不同人灸量不同,就是要找阴阳平衡点。
二,调气和灸量的关系
灸量决定气的运行
灸量大,气乱。适得其反。
灸量小,推动力不足,气运行不起来。效果不佳
灸量决定气的运行快与慢。
身体虚弱有慢性病,灸量宁少勿多
根据不同人的灸量要从小根据身体反应(舒适程度)慢慢加量。
例如关元,正常人可以30~40分钟,身体虚弱的人要从十分钟开始灸,灸后舒服可以再灸长一点时间,感觉心慌等不舒服就过了,这样来摸索适合的平衡点。
三,注意事项
上火,阴虚火旺
1.容易干咳的人:肝火旺,肺阴虚。
灸量要小,肺主一身之气,灸过了温度过高容易气乱,半夜会醒。
如果没有干咳的现象,灸量不多,灸完半夜醒,是身体的适应过程,第二天可以减少灸量,两天到一个星期身体你就会适应。
2.便秘:大肠有热,肝火旺
3.容易出虚汗,月经淋漓不净:气固摄能力差。气更容易乱,容易把津液往外逼,灸量更要小心从十分钟开始。
气虚多用:
太冲配气海,先灸太冲再灸气海
三阴交配气海,先灸三阴交再灸气海
每天一组穴位。
容易出现乳房胀痛,两肋胁痛等气血淤滞肝火旺的人,先灸太冲加气海,灸两天休息一天,再灸三阴交加气海
或者没有这些症状,按常规也是先灸太冲(15)加气海15~20,连灸两天,休息一天,再灸三阴交(10~15)加气海(15~20~30)
艾灸前喝水,艾灸中5~15分钟和艾灸后喝水,每次半杯一杯都可以
苓桂术甘汤
(十三)上既曰偏弦者饮,然肺与脉道远,有饮在肺本,则肺自病而为喘,阻气不布而为短气,乃肺之形病,不妨脉,故不弦。
(十四)支饮属实邪而偏为喘,为不能卧,为短气,乃饮邪停膈,而阳明气逆,或不妨脉,而脉不弦,故曰平。恐人因脉不弦,而并疑喘与短气、不能卧三证,以为非饮也。饮脉本弦,故两举特异者言之。
(十五)老人痰火,概多属火,乃阴气亏而火冲,胸中之清阳又不足以御之,故纠缠不已,治以清凉养阴为主。若痰饮,乃有形之饮,因循不去,湿结为痰,本挟寒湿为主病,假使中气健运,则不能容之矣,故曰当以温药和之,取其温中健脾,化气行痰也。
(十六)若心下有痰饮,心下非即胃也,乃胃之上,心之下,上焦所主,唯其气挟寒湿,阴邪冲胸及胁而为支满,支者,撑定不去,如痞状也。阴邪抑遏上升之阳,而目见玄色,故眩。按《立斋医案》:头晕目眩,皆主脾气不升。苓桂术甘汤,正所谓温药也,桂、甘之温化气,术之温健脾,苓之平而走下,以消饮气,茯苓独多,任以为君也。
(十七)短气有微饮,即上文微有短气也。然支饮、留饮、水在心,皆短气,总是水停心下,故曰当从小便去之。乘肺则喘,乘脾则满,两相乘则喘且满,或病气稍平,则微喘似短气。痰饮不言短气,盖痰饮势大,水走肠间,有不止于妨气者矣。苓桂术甘能健胃下水,肾气丸之力尤大。盖使饮留不行,土之力弱也,似病属水胜,不知土实藉真水以滋燥化物,故曰太阴湿土,水者肾也,今以地黄养其真阴,山茱益肝,苓、药调脾,丹皮凉肝肾之气,使相火自伏,泽泻泻膀胱以通肾气,桂能化气,附益真阳以运动下焦阳气,使肾之关门,利而不壅,则脾气自调,调则健运。古人所谓脾肾之气通,则三焦俱泰者此也,故能使饮从小便去耳。然调阴阳、滋根本,实为虚损主方,驱饮又其剩技矣。
(十八)仲景谓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又曰:脉沉者,为留饮。又曰:脉沉弦者,为悬饮。伏者亦即沉之意,然有饮而痛者为胸痹,彼云寸口脉沉而迟,则知此脉字指寸口矣。欲自利者,不由外感内伤,亦非药误也。利反快,饮减人爽也。然病根未拔,外饮加之,仍复坚满,故曰续坚满,虽坚满而去者自去,续者自续,其势已动,故曰欲去。甘遂能达水所而去水,半夏燥水,兼下逆气,故以为君,乘其欲去而攻之也。甘草反甘遂而加之,取其战克之力也。蜜能通三焦,调脾胃,又制其不和之毒,故加之。利则伤脾,故以芍药协甘草以补脾阴,固其本气也。
除昏退翳丸
【处方】 当归3钱,川芎3钱,木贼3钱,天麻3钱,甘菊花3钱,白蒺藜3钱,黄连3钱,藁本3钱,羌活3钱,独活3钱,青葙子3钱,楮实子3钱,荆芥3钱,苍术3钱,夜明砂3钱,甘草3钱。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或饼或丸,每丸重1钱。
【功能主治】 目内障。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临卧细嚼,米饮送下。刻日见效。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一○
除寒四物汤
【处方】 熟地黄1钱,南芎1钱,白芍(酒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当归身(酒洗)1钱,干姜5分,石菖蒲7分,黄耆(蜜炒)7分,人参7分,甘草3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气血虚,身体怯冷,但逢时少寒,为之耸肩。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不拘时候。
寒战,加官桂。
【摘录】 《鲁府禁方》卷三
除桂建中汤
【处方】 黄耆1两半,白芍药1两,甘草2钱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脾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枣子煎,入饴糖少许,再煎化,空心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八
樗根白皮丸
【处方】 樗根白皮21克 白术 枳实(面炒)茯苓 柴胡 升麻各6克 黄柏(盐水炒)知母(盐水炒)牡蛎(煅)各9克 韭子(炒)30克 芍药(炒)15克
【制法】 上药研末,神曲糊为丸。
【功能主治】 主湿热伤脾之遗精。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 《古今医鉴》卷八
樗柏丸
【处方】 樗白皮1两,黄柏3两,青黛3钱,干姜3钱,滑石5钱,蛤粉5钱,神曲5钱。
【制法】 上为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湿热痰火白浊症,兼治便毒。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白汤送下;虚劳四物汤送下。
痰甚,加南星、半夏。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樗白棋子
【处方】 樗根白皮(捣碎)。
【制法】 上研细,以面拌和,切作小颗棋子,日晒少时,又拌面1次,凡3过为度。
【功能主治】 小儿疳气瘦弱,下利白脓,久而不愈,困重者。
【用法用量】 用水煮熟,加盐醋顿服。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二
一麻二至治斑秃
黑芝麻30克,女贞子、墨旱莲草、何首乌、侧柏叶、枸杞子各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黄精20克。
根据斑秃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油风”、“鬼剃头”病的范畴。
董建华先生根据《内经》有关“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以及精血相生,精足血旺,毛发蓄茂润泽等理论,治疗脱发斑秃以补肾养血为主,兼以凉血。
肾虚精血不足而兼血热的斑秃。
其审证要点为头发成片脱落,皮红光亮、瘙痒,伴头晕腰酸,烦闷失眠,多梦,或月经量少错后,舌红苔黄脉细等。
方中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滋而不腻,补而不燥,且有凉血润燥作用。加入何首乌养血乌发,生地、熟地补肾填精,枸杞子、黑芝麻、黄精养血滋肝,以增强滋补之力,侧柏叶凉血润燥,以助凉血润泽之功。
*血虚神倦、头晕、心悸甚者,加当归、白芍、玄参等。
*失眠重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栀子,或丹参、酸枣仁、夜交藤,。
*若失眠而苔腻夹痰者加合欢皮。
*腰酸重者加菟丝子、川断。
*口干少津者加石斛、麦冬。
*头皮红亮且瘙痒甚者加白蒺藜、地骨皮。
*若头皮不甚红亮、瘙痒不甚者,减侧柏叶为半量。
在服中药同时,可配合使用外搽药,如将鲜侧柏叶纳入75%酒精中浸泡1周后,用棉球蘸液外搽脱发的头皮,以助头发再生。
治疗过程中和治愈后一定时期内,应禁食辛辣炙煿食物及葱、蒜、酒和虾、羊肉等发物,以免助火伤血,防止复发。同时保持头皮清洁透风,避免硬皮帽摩擦刺激。
还要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不要过度用脑熬夜。早上注意饮足量温开水,注意大便通畅。本方偏于甘凉滋补,故脾虚便溏及胃寒者慎用。
先用适量清水将药物浸泡30分钟,再在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煮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
病例:女,26岁。劳累,睡眠不好,头顶部毛发成片脱落,2周内头发全部脱光,头皮瘙痒。
诊为斑秃、全秃型。
先后用过斑秃丸90丸,胎盘组织浆及维生素B12等药,均无疗效。
以致影响恋爱结婚,精神苦闷,于1979年1月9日来诊。伴见头晕腰酸,烦闷易躁,神倦乏力。月经量少、错后,胃纳尚可。
舌质红、苔薄,脉象细弦。
局部头皮无炎症表现,查体亦无异常发现。证属劳累伤肾,精血不足,毛发失养。
治以补肾养血,凉血活血。予以一麻二至丸加白芍、菟丝子各10克,红花5克。
连服20剂,两鬓渐生淡黄色纤细头发,夜眠好转,腰酸亦轻,再服10剂,两鬓新生的细发变粗变黑,头顶也长出纤细头发,腰酸、失眠情况基本消除,月事转调。
继以上方10倍量,配成蜜丸,每丸重10克,1天2次,以巩固疗效。半年后复查,头部长满黑发,一如常人。
食眠、二便如常,月经正常。肾气充,血气旺,斑秃痊愈,已于1979年国庆节结婚。
黄精四草汤治原发性高血压
黄精20克,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豨莶草各15克。
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眩晕”、“肝风”等范畴。
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升。若素体阳盛,阴阳失去平衡,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阳化风动,血随气逆,上冲巅顶,则见眩晕。
故本方用黄精益脾养阴,四草化瘀血,通经络,利水湿而降压。全方五味中药,经药理实验证实均有利尿降压作用。
诸药相伍,共奏清肝平肝、通经利尿降压之功。
服药期间,宜戒除烟酒,避免情绪波动。
原发性高血压,症见眩晕头痛,口燥咽干,耳鸣失眠,或见水肿,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者。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备用。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加味麦味地黄治老年性肺气肿
紫石英15克,肉桂、沉香各8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山药各10克,冬虫夏草6克。
治疗老年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服。
咳喘一证,临床有虚实之分,在肺者多实,治以宣肺止咳平喘。
在肾者多虚,治以温肾纳气佐以镇摄。老年喘证,总以肾虚为本。此乃肾为气之根,年老肾气先衰,且久病不愈,由肺及肾,以致肾气摄纳无权,逆气上奔而喘。
故治应在温肾润肺之中佐以镇纳之味。方中熟地、五味子、冬虫夏草温肾纳气;紫石英、沉香混肾纳气,重镇降逆而平喘;麦冬润肺养阴,肉桂既能温补肾阳,又能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与六味地黄相伍,肺肾同治,补肾纳气而平喘。
此方治疗老年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每获良效。若属风寒、痰热等实喘者,不宜用本方。
平时应慎风寒,节饮食,戒烟酒。
理气止嗽散
荆芥、杏仁、百部各6克,浙贝母10克,陈皮、紫菀、款冬花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
理气化痰,疏风止咳。
*咳嗽气喘痰多,与三子养亲汤合方(莱菔子易葶苈子)加蜜麻黄。
*肺热咳嗽者加枇杷叶、蜜兜铃、黄芩。
*风热咳嗽者,与桑菊饮合方。
*痰白量多者加半夏、莱菔子。
产后风湿.独活寄生汤
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
产后身痛勿忘虚,莫用峻剂损血气。
产后身痛多由产后血虚,筋脉失养或络脉空虚,外邪乘袭或产后恶露,瘀血留滞于经络筋骨之间所致。
若失血过多,肝肾不足,督脉虚弱则也往往兼见腰脊、肩胛酸痛或膝软痛等症。
如《医学心悟·妇人门》云:“产后遍身疼痛,良由生产时百节开张,血脉空虚不能荣养,或败血乘虚而注于经络,皆令作痛。
本病属痹症范围,与内科痹症的区别是本病以虚证内伤为多,故多采用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的方法,喜用独活寄生汤。
*兼夹外邪者则扶正祛邪,适当配伍祛风散寒、化湿通络之品如防己、羌活、细辛、寻骨风等,不可重伤气血。
此即何松庵所谓:“产后先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症,以末治之,不宜专用峻剂再损血气。”
上热下寒、上盛下虚,引火归原
加味参附龙牡救逆汤人参、附子各5克,龙骨、牡蛎各30克,白芍12克,炙甘草8克,丹参10克。
病例:某女,68岁,传染科住院病人。最后诊断:①肺结核;②肺气肿合并急性感染。经抗结核、抗菌治疗无效,请中医协治。诊见患者双颊艳若桃花,双目神采外露,发热、烦躁,咳喘月余。盗汗,渴喜热饮,双膝极冷,心动神摇,六脉细数无伦,心率132次/分钟,舌淡。患者年近古稀,肾元久虚,复加久病耗伤,过服清热凉剂,致成上盛下虚戴阳格局,有欲脱之虞。急急固肾敛肝,引火归原,纳气归根为治:山茱萸90克,红参(另炖)15克,生龙骨、生牡蛎、白芍各30克,炙甘草15克,油桂3克(米丸吞),附子30克。上药连服3剂,脱险,出院回家休养。
学习和运用体会
下元虚极,真阳不能下守,浮游于上,阴盛格阳危候。又因过用秦艽鳖甲之类,开破肝气,致肝虚不敛。故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合张锡纯氏来复汤,加油桂固摄下焦、温纳浮阳,重用山茱萸敛肝固脱。若按西医诊断,投以清热解毒、养阴退蒸之剂,必然亡阳暴脱,变生顷刻。可见,中西医结合,中医绝不能“对号入座,按图索骥”。多数情况,皆需另起炉灶,独立辨证。有时甚至要反其道而行之。本例在关键时刻,断然舍病从证,挽救了病人性命,正是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所在。
麻黄附子泻心汤加减化裁
【方组、临证参考用最】麻黄.6g细辛6g附子6g
上3味,以水20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上沫,再下余药,煎取600ml,去泽,温服200ml,每日服3次。
【功效】扶正祛邪,温阳解表。
【主治】
主证:发热、恶寒,无汗,四肢不温,白,脉沉弱。
副证:头项强痛,神疲乏力,面色不华。
【临证加减】
1.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昧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基本方用麻黄、三七各5~10g,附子10~20g,细辛4~10g,肉桂9~15g,瓜蒌12~20g,薤白8~15g,红花10~15g,丹参20~30g。气虚加人参、黄芪;脾虚加白术、茯苓;气阴两虚加生脉饮;血瘀加桃仁、赤芍;昏厥加人参;痰湿加半夏。每日1剂,连服7~15日。[湖北中医,1991,(5):5]
2.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病窦综合征:药用炙黄芪24g,桂枝、制附子(先煎)、川芎、当归各12g,肉桂6g,细辛、炙麻黄、甘草各9g,生地20g,麦冬15g,五味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280~281]
3.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老年窦性心动过缓:主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心气虚合生脉饮化裁;心阳虚合炙甘草汤化裁;气血两虚合八珍汤化裁;血脉瘀阻合血府逐瘀汤化裁;阴阳失调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化裁。连续服药1个月。[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1,(2):22~23]
4.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窦综合征:药用炙麻黄6g,附子10g,细辛3g。畏寒肢冷加桂枝、肉桂;气虚加党参、黄芪、炙甘草;血瘀加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胸闷痛加瓜蒌、薤白、郁金;心悸重加琥珀、龙骨、牡蛎。每日1剂,水煎服,15~20日为1个疗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1):30]
5.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饮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药用党参15~30g或红参10g,麦冬12g,五味子、附子各10g,麻黄6~9g,细辛3g。属缺血性者加丹参30g,川芎15g,红花10g;属炎症引起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各30g,大青叶15g;心悸加远志10g,柏子仁15g;胸闷加全瓜蒌15g,枳壳10g;失眠加炒枣仁15~30g,夜交藤30g;阳虚甚加桂枝10g或肉桂5~9g,淫羊薇、巴戟天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10):23~24]
6.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保元汤治疗病窦综合征:药用麻黄、肉桂各5g,熟附子6g,细辛3g,桂枝、生姜各9g,生黄芪30g,党参12g,大枣、炙甘草各10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0~15日为1个疗程。[广西中医药,1996,(4):10,18]
7.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随症加减。如形寒怕冷者,加桂枝、干姜;喘促不得卧者,加紫石英、鹅管石、射干;水肿明显者,加凤尾草、车前子;白沫痰多者,加苏子、白芥子;发热者,加生石膏、黄芩;汗出、口干、舌绛者,加南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在此同时,如见有高热,体温在38.5℃以上,血白细胞≥10900/mm’,多核细胞≥80%的病人,加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黑龙江中医药,1994,(5):13~14]
8.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脱疽:脱疽初起,寒气凝结,经塞络痹,制附子60g,先煎2小时,细辛6g,麻黄10g。凡脱疽实热证,非本方所宜。[浙江中医杂志,1988,(6):254]
9.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阴疽:临证运用本方治疗阴疽,亦颇获效验。其运用不可因体温高,血象高而畏,但以病机“阴寒”为使用指征。外敷、熏洗、热熨、内服均可,贵在灵活配伍化裁。阳虚寒凝,余毒流注之多发性深部肌肉脓肿、脓毒血症,加黄芪、当归、桂枝补温托毒;寒湿阻滞、淤水互结之穿踝疽,加苍术、红花、牛膝、川乌燥湿活血;寒湿痹阻、凝滞筋骨之附骨疽,加蜈蚣、牛膝、鹿胶、肉桂温补通滞;久渍正伤,寒湿毒聚之中毒,因内无寒象,独予外治,加生草乌调膏外敷,亦获殊功。本方用量初时宜大,效后遂减,酌加阴柔之品,使阴阳互化。[云南中医杂志,1986,(4):41~43]
10.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物汤治疗血管收缩性头痛:药用麻黄、川芎各9g,附子、细辛各6g,白芍12g,当归、熟地各15g。头痛日久加地龙、僵蚕;妇女月经紊乱加泽兰、茜草。[浙江中医杂志,1991,(9);398]
11.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太阴、太少两感证:药用麻黄、附子、干姜各10g,细辛、甘草各6g,桂枝15g。水煎温服为宜。气短乏力加黄芪30g,党参15g;精液自流,加芡实15g,白石脂、莲子肉、锁阳各10g;形寒,疼痛,往来寒热加防风5g,羌活、甘松各10g,枸杞子12g;少腹拘急,阴囊紧缩加吴茱萸6g,小茴香15g,肉桂10g。[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8,(4):21]
12.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急性肾炎:在治疗中,要中病即止,防止过汗。体虚者及时去麻黄、细辛等,加入黄芪、党参以固表益气。[铁岭医药,1980,(1):12]
13.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于姜名为“克山灵”,防治急性克山病阳衰型,以四肢厥逆,脉沉微弱为主要临床指征,取得一定疗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6):14]
14.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易疲劳症:临证对主诉咽喉痛、疲劳倦怠感的夏季感冒病人,投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甘草后,疲劳倦怠感与感冒症状一起消失;对主诉疲劳倦怠感的体质虚弱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术后疲劳者,应用本方收到了效果。[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5):18~20]
15.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及辨证分析:其适应症为畏寒肢冷,特别是背部有异常寒冷感者;淡白舌和薄白苔、沉细脉是基本舌象和脉象。其用量麻黄3~15g,平均7.5g;细辛0.5~15g,平均4.6g;制附片3~50g,平均12g。其平均用量之比为附片>麻黄一细辛,只要辨证为阴盛阳虚之疾,不必拘泥于药量之限,方可收到异病同治的满意疗效。[浙江中医杂志,1990,(2):34~35]
16.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体会:本方重在助阳解表,为太阳、少阴两感证温经散寒的神效良方,临证用治各种急性病属阳气虚弱,兼挟风寒湿者,取得满意效果。寒喘痰稀,发热畏寒加桂枝、半夏、陈皮、五味子、百部、茯苓、枳壳、苏子;寒湿痹痛,恶寒发热,无汗脊痛加苍术、薏苡仁、威灵仙、秦艽、独活、五加皮、石楠藤;寒厥头痛加吴茱萸、半夏、秦艽、川芎、薄荷。加减得当,疗效甚佳。[江西中医药,1986,(1):16~17]
17.本方去细辛,加炙甘草。治阳虚感冒之证者,名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
18.本方去麻黄,加大黄。治寒积腹痛便秘,胁下或腰胯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沉弦而紧者,名太黄附子汤。[金遗要略]
19.本方加黄芪、人参、桂枝、芍药、甘草、羌活、防风、川芎、生姜、大枣,以助阳益气解表,主治阳虚气弱,外感风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睡,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名再造散。[伤寒六书]
20.本方加甘草,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症见:以室上性为主的快速心律失常,如房颤、过早搏动等所引起的结代脉,心悸,胸闷,气短等,名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

瘟疫,散热解毒。主霍乱时疫

臭灵丹

【处方】 人参3钱4分,麝香6钱4分,梅片6钱7分,朱砂3钱4分,蟾酥7分,京墨7分,明雄6钱,鸭蛋1个(晒臭)。

【制法】 上为细末,再加上糯米,打糊为锭,大者7分重,小者3分5厘重,赤金为衣包装,瓷坛存贮。

【功能主治】 祛瘟疫,散热解毒。主霍乱时疫。

【用法用量】 每服1锭,黄酒送下。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脓湿疥

臭灵丹

【处方】 硫黄末 油核桃 生猪脂油各30克 水银3克

【功能主治】 主脓湿疥。

【用法用量】 上药捣匀成膏,用擦患处。

【摘录】 《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臭科散

【处方】 臭科子(一名锁地风草。用条上嫩皮,焙干)。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接骨。主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酒调下。

【摘录】 《伤科汇纂》卷七引王寅东方

(0)

相关推荐

  • 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原文]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l ...

  • 伤寒论有个方子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有个方子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原文这样说的: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关键在提示气分两个字,焦膜气分的病变. 焦膜是元气之别使,动力是肾阳:肾 ...

  • 经方: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 [原文]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洗,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眼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作者]张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