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自闭儿当普通孩子,但用特殊方法教育?他们的经验值得学习

在自闭症圈,有一种似乎是约定俗成和固定的模式,只要家有自闭儿,都会在经历一番挣着与纠结后,将孩子送进当地或者借钱送到国内最好的康复机构进行干预训练。

然后本来自闭症谱系的孩子就在这样封闭而日复一日重复的环境和刻板的自闭症老师一遍又一遍重复的教导中,长年累月地将孩子变成更加严重的自闭症。

如果,有幸遇到一个有超前意识的善于教孩子以及会根据不同孩子症状运用不同方法引导孩子的机构和老师,那么这将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但是,很不幸的是,国内大多数“妈妈型”自闭症机构和各地残联主管主办的公办康复机构,其实并没有这样的超前意识和千人千面的训练方法,而只是一味地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套用到不同症状的自闭症孩子身上,犹如富士康流水线上的苹果手机一样,外观看似精美绝伦,内部也有很大不同,但是本质上却摆脱不了固定模式带来的千人一面的伤害与适得其反的错误。

都说,自闭症孩子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其实首先就已经把他们排斥于地球之外。

他们并不是外星人,他们只是“生病”的普通孩子,并不是异类,他们和那些肢体残疾以及聋哑儿童一样,只是完美圆形缺了一个口子,他们也是普通人。

但是往往,家长和康复机构老师,首先给他们套了一个固定的模子,把他们当成了不是普通人对待,这样他们就真的变得不再普通而和真正的普通人渐行渐远,最终被隔绝和抛弃。

一位网名叫“梦呓”的星儿妈妈讲述了她和孩子的亲身经历:

孩子从两周岁被诊断为自闭症开始,我就把他当正常小孩看待,只是每件事情都需要多教几遍,并没有上过任何机构,除了感统训练。但是我们早教课一直都上,因为我认为早教课里都是正常普通孩子。我孩子那时候小,虽然有点奇怪,但是用正常的环境熏陶他是没有错的,不能放进奇奇怪怪的机构里面去,我们感统训练上的也是正常孩子上的培优的机构。

而且我们外面各种兴趣班上的也不少,画画、乐高、轮滑,他虽然情商有问题,但是智商没问题,什么都学的会,也挺神奇。我们幼儿园上的是小班制私立国际幼儿园,一个班就六个孩子,还有其他国家的孩子,这样的环境就是宽容。幼儿园老师觉得他是有一点特殊的孩子,但是一直都在进步并且进步挺大,而且画画特别好,记忆力也是特别好。我一直觉得很神奇,自闭症能脱帽也挺奇迹的,见过好几个很大了还很明显自闭的孩子,有的智力都受损的,这一路很不容易。我有时候想想幸亏孩子是生在我们家庭了,要是在农村估计现在已经疯了。

这位家长的认知和想法的确是很神奇的,也值得所有自闭症家庭学习,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有自闭症真的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父母的错误认知和对待,很多农村的这种孩子,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从而成为终生的精神残疾人。她的方法也是值得推广和学习的,让更多自闭症家庭能够受益。

很多时候,遇到和看到这种自闭症孩子“摘帽”的故事,很多未能摘帽的自闭症孩子父母就总喜欢说,这都是个例,也就那么几个孩子能够摘帽,变成和普通孩子一样,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成为这样的。

而且还有些家长总是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去解读这样的故事,于是,戴着有色眼镜,只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很少去总结和学习有益的一面。

比如,有的家长喜欢说,那些能摘帽的孩子,是因为遇到了一个有耐心、有文化、有方法和有毅力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他们家里有钱,能送孩子去私立国际学校,等等。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归因效应。

归因就是寻找原因。美国心理学家海德认为,影响人们的行为的原因有两方面: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如果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任务的难度、运气和奖励等外界因素,称之为外归因;如果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人的主观因素,如能力、动机、兴趣、气质和性格等,称之为内归因。

举例来说,学生对学习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会影响以后的学习积极性。

主要情形包括:

1、如果学生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等内部稳定因素,那么这种归因会增强学习活动的坚持。

2、如果归因于”内容太难“等外部稳定因素,就很可能降低学习活动的行动。

3、如果归因于“运气不好”等外部不稳定因素,则不一定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4、如果归因于“努力不够”、“准备不充分”等内部不稳定因素,就会保持甚至增强学习积极性。

连系到自闭症康复培训和家长学习,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想学习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学习晋级。不想学习的人,有一点动摇都会找各种理由放弃。

你其实不是不会学习,你只是懒,只是不愿意付出罢了。尽管你也一直在付出精力,金钱,但是这些看似辛苦的努力付出其实都是在做无用功。

还有一部分家长,总是喜欢说,“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家里本来就穷,为了给孩子康复训练又耗费了很多钱,现在还哪有钱去让孩子上兴趣班和早教啊?”

那么,我想问问这样的家长,既然能够有钱带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当然这是没有错的,那为什么不愿意把康复训练的钱用到正常孩子也能够去的兴趣班,包括绘画、音乐、游泳、跆拳道、绘本、乐高玩具、轮滑等能够锻炼孩子手眼协调、四肢运动、语言沟通以及融合训练的课程呢。

我不是为兴趣班打广告,他们也没有给我广告费,我只是用另一种角度给众多自闭症患儿家长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路径,最主要的是这是一条轻松可供选择的与普通孩子融入学习的捷径训练之路。

这些兴趣班几乎都是私人机构开办,而且并没有排斥自闭症等特殊人群,只要缴费都是可以进行兴趣培养和教习,在这样的机构里,是和绝大部分正常的孩子一起训练和玩耍。

在这样的环境中,虽然孩子是自闭症,但是环境却是一个正常的环境,兴趣班的锻炼往往又和普校学习语言、数学、英语等学业课程不一样,没有规定的套路和分数考核要求,也不会影响其他正常孩子的兴趣辅导,全是兴趣所致;同时,兴趣班的老师因为收取了一定的费用,而且是自己开办的机构,很多都尽心尽力,耐心细致,就算是带着一起玩,其实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接触过很多自闭症家长后了解到,很多星爸星妈都有一个朴素而切实的想法,培训自闭症孩子学习,认识数字,汉字,很多知识甚至想带他去探求月球知识。

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的痴心和贪心。

一位星爸的想法值得分享――

把孩子当成他自己,能上学固然重要,实在去不了,就在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教孩子生活技能。只要学会简单的衣食起居的基本技能,也能适应基本的生活就够了。学习只是锦上添花,不是生活必需。

孩子已然这样了,大不了养他一辈子,只要他的一生是快乐的。

我们只需要多发现他的优势、发展他的长处,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多维度的刺激、多角度的立体支撑,学业不是最重要的。

自闭症专家邹小兵也多次提醒,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无需过度悲观,但一定不可大意。我们作为发育行为儿科学专业人员,坚持“捍卫儿童与众不同的权利”,但也强调对存在各类能力障碍和困难儿童的全面认识和帮助,目标就是要让所有儿童都有最佳结果。

这种“与众不同”首先是承认孩子的确有不同于普通正常孩子的劣势,而强调“全面认识”就是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和养育孩子,而目标的“最佳结果”就是让孩子在普通孩子种表现出不普通,由这种不普通融合为普通孩子。

如今,这种观点和思维越来越多的得到自闭症圈内专家和各界人士的认可与认同,也有一部分家长有了这样的意识。

前几天,从网上看到一位名叫“老费”的星爸写了一段抚养自闭症孩子的心得:

我为自己拥有这个特别的儿子而感恩,幸好有儿子,才让我明白了怎么做人。

是孩子让我懂得了他来到这世界上的价值,以及自己因为他而改变的心态,我的自闭症儿子让我成长了;

我心甘情愿的陪伴他左右,陪伴他一生,让自己人到中年还可以进一步的成长;我们不是不要亲人们的帮助,我们应该请求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我们帮助。同时我们更应该多努力,摆脱目前的困境,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要相信自己,上帝把星星的孩子交给我们,那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是相信我们不但有善良的心,更有能力来完成交给我们的使命;

善待自己的孩子,同样要善待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要把我们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看待,带他们融入社会,让大家知道我们孩子的现状,让孩子感受社会的温暖或冷漠,我们作为父母,不去在乎他人对我们的目光;

和同事们分享孩子的进步,向邻居们展示孩子的能力,我们会发现,其实没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对我们充满敬佩和尊重;

我们要在压力中前行,乐观的面对困难,孩子就会成就我们的财富,成就我们的事业;

只要不放弃,没有人歧视我们,不仅是能解决困难,还会赢得尊敬。

这是一位星爸对自己孩子的期许和肯定,同样也是送给所有自闭症患儿父母的心声与祝福。

把自闭症孩子当成普通孩子,从内心和行为上完全做到的确很难,而用特殊方法教育他们,也是需要时时刻刻都学习专业知识后教导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的奇迹超出想象的结果。

不为则难,为之则易!你的孩子本身就是普通的孩子,带孩子走进普通的社会,他就不会再自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