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朵“梅花”映出的斑斓大唐
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昆明池·七夕公园,修建于汉唐昆明池旧址上,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千年前,上官婉儿曾在昆明池上品评百官诗文;千年后,这里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
12月10日,两位慕名而来的游客在上官婉儿墓前,仔细看着墙上雕刻的上官婉儿生平。
上官婉儿墓的墓道已经回填,地上长出了朵朵野花。
依托上官婉儿墓修建的唐昭容上官氏公园。
12月3日,一架架飞机从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唐代传奇女子上官婉儿墓上方呼啸而过,在不足10公里之外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起落落。
一边依泾河,一边临渭水,两河之间空港新城所在的这片高地,今天已成为陕西开放的象征。每年有数千万人次的旅客往返于空港新城,将陕西人的开拓进取化作匆匆脚步,印刻在奔向未来的征程上。
一手伸向未来,一手延续历史。上官婉儿墓的存在,为这位奇女子打开了一扇被后世所了解的窗户。途经此处的人们,不妨暂停忙碌的脚步,在空港新城唐昭容上官氏公园里静静地走一走,触摸那消散于历史中的一卷大唐风华,感悟沉淀在我们血脉中的多姿文明。
一座被“官方毁坏”的墓?
这是一座位于马路中央的小公园。
与陕西遍布的周秦汉唐大遗址相比,依托上官婉儿墓建设的唐昭容上官氏公园,显得有些单薄。在公园的草坪上,用石头分隔出来的狭窄地带,分别用小石碑标识出5个天井和墓室的位置。
2013年在对这个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时,考古人员通过天井个数辨认出,这是一座唐代的高等级墓葬。随着墓志铭的出土,上官婉儿——这个大多数时候存在于奇谈轶事中的女子,以一种穿越时空的真实感,鲜活地站在现代人的面前。公园两侧的石刻无声地诉说着她生命的重要时光。
公元710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长安城的空气因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而变得异常沉闷。《资治通鉴》记载,面对冲进宫城的政变队伍,上官婉儿如往常一样冷静。她让慌乱的宫女们排列整齐,手持蜡烛迎接即将到来的命运。
她的从容让前来诛杀她的将领感到震惊。在这次政变之前,上官婉儿凭借自己的政治敏感,与太平公主一起,做了相应的准备。然而,这一次的政治选择并没有被李隆基认可。当晚,这个处于大唐权力核心30余年的女人,最终死于政变队伍的刀下,生命定格在47岁。
尽管成为政变的牺牲品,上官婉儿后来还是获得了官方认可。根据墓志铭记载,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感到哀伤,曾专门派遣使者前来吊祭,显示出走过初唐政治风云的两位女性最后的惺惺相惜。
对于上官婉儿而言,去世后的平静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墓葬已被严重破坏,墓室顶部全部塌陷,铺地砖全部被揭起。有专家根据墓室毁坏的情况推测,这可能是一个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破坏活动,很可能是唐朝官方毁墓的结果。
历史留给人们各种蛛丝马迹去想象。
上官婉儿去世3年后,太平公主被已登上皇位的李隆基赐死家中,她丈夫武攸暨的墓被平毁。从武则天到上官婉儿再到太平公主,初唐贵族女性主动参政的积极作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而在古代男权社会中,这朵在当时尚属激进的浪花,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大唐风云中的一朵“梅花”
青砖铺路,向公园深处走去,石刻上的几个字引起了游客的驻足:称量天下。这是对上官婉儿才华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却起始于一个传说:在上官婉儿即将诞生时,她的母亲梦见有人给了她一杆秤,说持此秤量天下。
这个传说更像是对上官婉儿人生的一种总结。
公元664年,因受祖父上官仪牵连,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一起被罚入宫廷为官奴婢。这样的一个起点,让上官婉儿如同渭河中的一粒微沙,只能跟随时代的波澜起起伏伏。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长河中,雍容开放的大唐为女性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存空间,使女性有机会在历史的舞台与男性一较高下、大放异彩,形成唐朝独特的人文风貌。尽管如一粒微沙,上官婉儿却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历史的机遇,画出一条意想不到的人生轨迹。
公元677年,年仅14岁的上官婉儿以宫中官奴婢的身份落落大方地站在武则天面前。这个聪颖的少女一定是抓住了宫中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努力吸收各种知识。当武则天出题当面考校她时,她“援笔立成,皆如宿构”,下笔成章、出类拔萃的才华立刻获得了武则天的赏识。
从此,上官婉儿跟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磨炼成长,成就了武则天知人善任、提携女性的一段佳话,也开启了上官婉儿“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的政治人生。
“在辅佐武则天、唐中宗的30多年间,她掌管和起草皇帝的各项诏令,批阅百司奏章,参决军国大事,其政治才干和文学修养可见一斑,对初唐的休养生息、稳定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被人们称为巾帼宰相。”长期从事隋唐史研究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文玉说。
这位女性并非只是皇帝命令的传声筒。据其墓志铭记载,在上官婉儿记录的唐中宗遗诏中,命相王李旦辅政。不料遗诏却被韦后堂兄韦温和宰相宗楚客所改。当上官婉儿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竟饮鸩自杀,虽然未遂,却显露出她身为女子,为国为民死谏的古代知识分子情怀。
纷繁的政事早已化作历史的涟漪,作为女性,上官婉儿却以“梅花妆”获得了当时女性的效仿。史料记载,上官婉儿因获罪于武则天,被赐黥刑。为了掩盖脸上的黥刑印记,上官婉儿就在印记上画了朵梅花,宛如在额间盛开了朵娇艳的奇花。
一时间,这种极富创意的“梅花妆”成为宫廷以及民间最时髦的装扮,引领了大唐女性的时尚风潮。甚至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能在各类时尚舞台、影视剧中看到这种凸显女性之美的靓丽装扮。
上官婉儿虽然是出于掩盖印记的目的化“梅花妆”,“梅花妆”的风行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唐代女性思想开放、积极展现自我的一面,与对女性笑不露齿、行不露足的古代礼教相比,更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文明。
一代才女品评天下诗文
上官婉儿墓向南30多公里就到了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昆明池·七夕公园。这里正是汉唐昆明池遗址所在。下雪天,雪花轻盈地落在开阔的水面上,营造出了一派宁静淡泊的迷人氛围。
公元709年初,一场赛诗会为昆明池增添了不少热闹。《唐诗纪事》中记载,当时在唐中宗的号召下,群臣中上百人应制赋诗,参加了这场宫廷赛诗会。上官婉儿正是这场赛诗会的裁判官。
在昆明池高高的彩楼上,上官婉儿品评诸人诗稿。评到最后,宋之问和沈佺期的诗文被上官婉儿反复斟酌,最终凭借一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的豪放气势,第一名评给了宋之问,也让众参赛者心服口服。那一刻,上官婉儿俨然是天下文宗领袖。
在唐朝这个以文取仕的朝代,要想在诗文上获得认可并非易事。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虽然上官婉儿的诗大多是应制诗,却表现出与宫廷诗截然不同的清丽文风,不由让人想起她的祖父上官仪那首“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全唐诗》中收录上官婉儿的诗共有32首。
“从武则天时期开始,上官婉儿就以对诗歌的独特视野、立意和表达,开始对宫廷诗歌进行品评,直接影响了当时社会上层的诗歌创作,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杜文玉说。
这种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她的诗作。
在唐朝,修文馆承担着整理书籍、教授学生的任务。史料记载,上官婉儿曾多次劝唐中宗扩大修文馆的规模,选拔优秀人才担当重任。因为其对人才的重视,后人称赞道:“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
对诗歌的逸情,对政治的热情,无不彰显着这位女性对生命的积极追求。今天,上官婉儿墓已被列入陕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采取“保留遗址、展示文化、回填墓葬”的措施,保护展示这一历史遗迹,让人们更真实地了解这个中国古代史上的奇女子,也让人们透过她的一生,去窥见那个斑斓多彩的大唐时代。
记者手记
渭河岸边的那些花儿
王睿
渭河是中华文明之轴,丰富灿烂的民族文明、气势磅礴的民族史诗一次次在渭河两岸涌现,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宝贵遗产。行走渭河,当我们为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喝彩之际,也时常为历史中的巾帼感动、惊艳。
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茂陵,长眠着汉武帝刘彻和他最爱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铁马铮铮背后,亦有汉代和亲公主作为先驱者,从长安城出发,沿着渭河向北、向西,踏出丝绸之路的印记。
刘细君、刘解忧两位公主远嫁乌孙,为汉朝找到了共同抗击匈奴的盟友;王昭君出嫁匈奴,使汉朝和匈奴之间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和平之景。而这背后,凝聚着和亲女性的胆识、智慧以及血泪。
从渭河边走过的还有大唐公主。兴平曾经名为金城。继文成公主和亲之后,唐中宗亲自过渭河,在今天的兴平市所在地设宴,命大臣们赋诗为即将和亲的金城公主送行,并将此地改为金城县。在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努力下,唐蕃友好关系得以延续百年之久,为民族融合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家国情怀滋养出一代代渭河女儿花,既能在家国大义前挺身而出,又能在古代女性狭小的生存空间里努力绽放。
咸阳武功县至今还流传着前秦才女苏蕙做《璇玑图》的故事。在武功县的一个文化展厅,我们看到了《璇玑图》的全文,841个字组成的文字方阵,风靡文坛千年,已被解读出近8000首诗。还有泾河畔的周莹,在清朝末年的乱世中,建立起陕西吴氏“商业帝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渭河两岸那些曾经风华绝代的女性早已消散在历史中。她们的故事,构成了一部历史变迁中女性成长史;她们身上所呈现的昂扬向上、努力实现自我的精神传承至今。今天,妇女能顶半边天已成为共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活跃着女性自信、拼搏的身影,她们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 王睿文/图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