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收藏
真正的珐琅彩因为工艺难度大,烧造成本高,能坚持下来的匠人少之又少。
珐琅彩瓷器,诞生于清康熙时期,据说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宫延造办处的匠师将景泰蓝的画珐琅技术成功的移植到瓷胎上而创造的一种新型瓷器品种。
传统的观点把“古月轩”泛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珐琅彩瓷器,其得名说法颇多,一说、清宫中有胡姓画珐琅彩画师,拆其姓氏得名;二说、清宫中有画“料器”名家姓胡,乾隆御制瓷仿之;三说、乾隆朝宫有古月轩,历朝御瓷皆藏于此等等。(把珐琅彩全部归于古月轩是个错误的论点)
有一些聪明人,有钱有路子,投资复原珐琅彩瓷器生产流程,请高手制作,生产出某件经典珐琅彩瓷器的批量翻版。言称满足今人以低价格拥有国宝的愿望。其实,这种批量复制的做法多有不可取之处:第 一,珐琅彩瓷器的制作是清康雍干皇帝为了自己的喜好而不惜工本的创造。今天我们完全复原,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完成一次仿古柴窑的烧制,仅木材就需要几十吨。第 二,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是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要求,我们不可能完全再现,也没必要去体验。第三,脱离了历史的特殊背景和特定条件,一味追求所谓原有的文物价值,实乃缘木求鱼,甚或有自欺欺人之嫌。
康熙珐琅彩构图严谨,设色艳丽,物象逼真,一枝一叶一花的穿插安排,均合乎植物生态远离,是一种写实的工笔画,工整当中不失潇洒,极尽写生之妙。所用的彩料全都是从欧洲进口的,所用的画稿都是由宫中造办处下属的如意馆来提供的,都是宫廷画家来画的,由于施彩比较厚,致使有堆凸之感,而且纹饰上经常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纹。
雍正珐琅彩的图案纹饰中,翎毛花卉最多,山水次之,人物最少。由于彩料仅用进口的“多尔门”油调和,并不掺加粉质,所以纹饰着彩有晶莹透明的玻璃质感,彩色艳丽,层次清晰,有类似西方油画的立体效果。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松竹梅橄榄瓶和雉鸡牡丹碗,即为典型的器物。单独用一种彩料绘纹饰的较为特殊,见有瓶、壶、盘、碗等,以碗居多。如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十年皇帝命烧的白地蓝彩山水碗和黄地绘黄彩龙纹碗,其器型、胎质及规格大小均同于明代永乐收口小白碗,与故宫收藏的一类无款白瓷小碗也相一致;蓝料所绘山水图案,用笔柔细,能像青花料一样表现云气山峦等远近景物的多色阶 层次。日本讲谈社《陶瓷全集》的图录中,列有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与此碗纹饰相同的蓝料彩山水茶壶,当系同时期所烧制的成组器皿。这类器物中的“雍正年制”款识,用青花或蓝料书写,围有方框;写“雍正御制”者甚少。
康熙时期一度禁止写款,康熙40年后才开放禁令,允许落款。康熙朝的珐琅彩器均用色料写款,有红、蓝、紫、黑等色,落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