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简史:谁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十二级孤独,你属哪一级?
谁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答案五花八门。在知乎上,有人说《嫌疑人x的献身》中男主是最孤独的。正因为孤独,他才做出了那么疯狂的举动。
在百科上,有人说,俄罗斯北极荒漠气象站的Slava Korotki是最孤独的人。他与世隔绝,一个人工作了13年,距离他最近的村庄,需要直升机飞行一个多小时。
我认为,正如汪峰的歌中所唱,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来孤独》。
当我们的原始祖先,走在崇山峻岭间,毒辣的太阳炙烤大地。林木郁郁葱葱,鸟兽爬虫或躲在洞穴,或孑孓在山路。周围除了热风卷来的气浪,没有一个可以交谈的朋友,他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好孤独啊,我为什么显得格格不入?
是的。孤独源于格格不入,源于无法认可或无法得到认同。
不单单是人类,其他高等智慧生物也会因为格格不入,而常常感到孤独。那只“自挂东南枝”的大熊猫,已经把孤独感“撑破”了屏幕。
然而,孤独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化解?
最孤独的人Slava Korotki
1
我们那位祖先的孤独,绝非个案。
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孤独仍无处不在。
不知道你有否这样的体验?一群人在一起说说笑笑,猛然间,你会发现,他们聊得那么火热,但这些并不是你需要的,你坐在他们中间,却觉得是何等的孤单。
又或者,夜深人静之时,你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忽然发现,这些都与我无关,孤独感不觉涌上心头。
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写到:“天呐,但生活就是如此孤独。”
在她看来,尽管我们交换了那么多的欢笑,但总有些时刻、总有些事情、总有些情愫,让我们感到无比孤单,这就好比——当你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灵魂的人,你又会震惊于你言语的无力。
正因如此,现代社会把孤独称为“流行病”,甚至称它是一场“文化瘟疫”。
其实,大可不必。当我们真正了解孤独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就会把它当做老朋友,既不纠缠,也不抛弃。
自挂东南枝
2
在英语中,孤独(Loneliness)一词出现在1800年左右。
为什么?难道说以前就不存在孤独吗?非也。
只是,在1800年以前,人们虽然会感到孤独,却并没有把这种感觉归纳为孤独,或者说,他们并没把它当回事,又或者难以启齿,导致人们对孤独的研究一直裹足不前。
这又是为何?
通俗地说,人类的情绪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是息息相关的。
1800年前后,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紧随其后。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是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拉开了现代国家的序幕。
在此之前,科技和经济的落后让人类不得不紧紧团结在一起,过着群居、分工合作的生活,同时宗教的影响力也很大。
在很多宗教看来,凡人不应该孤独,即便单身一人,也有上帝始终陪伴在身边。在社会伦理看来,人更不应该感到孤独, 而应该投入到为社会的贡献之中,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然而,工业大革命的爆发,改变了这种状况。首先,科技的发展削弱了宗教的影响力,人们意识到,上帝并不存在(尼采甚至说出上帝已死),那么当一个人孤单的时候,他是有权力感到孤独的。
其次,达尔文进化论的发表,以及众多哲学家越来越重视人的个性与个体价值,推动着人们走向反社会的一面。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感受和价值体现,而忽略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
在此情况下,孤独真的像瘟疫一样,在现代社会蔓延开来。
工业革命
3
那么,中国呢?中国人会不会感到孤独?
中国文化从老子主张“无我、利他”开始,到儒家奉行“三纲五常”,无一不是“存天理、灭人欲”的。
因此,相比于西方人而言,中国古人确实是过得更加辛苦,也更加丰盛。辛苦在于不断压制自己的欲望,丰满在于通过承担社会角色成就他人,从而成就自己,构建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要讲孤独是很难的。因为中国人自古奉行“和合”的处世理念,当所有人都“以和为贵”的时候,是很难寻觅孤独的踪影的。
但这并不等于中国没有孤独。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就因为格格不入而备感孤独,最终投河自尽。像屈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我们再看近现代的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各种西方的思潮涌入中国,国人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种生活的方式和选择,人生也是。
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郁达夫。他在《沉沦》里写道,“ 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孤独者的形象,也诠释了孤独的根由。
但最著名的孤独者却是鲁迅。这位伟大的战士以笔代刀,几乎以己之力对抗着整个军阀体系。在《孤独者》中,他写道:“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郁达夫
4
1921年,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出版了他的著作《心理类型》,首次谈及了孤独型人格。在他看来,内向型和神经质、孤独联系在一起;外向型则与社交能力、合群与自力更生相连。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孤独的认识渐渐偏向负面。孤独的人会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孤独感,而一旦有所表现,往往因为不合群,成为被鄙夷的对象。更有甚者,有人将孤独当做传染病看待。
那么,孤独到底是好是坏?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凡事都有两面性。
大量的统计学数据证明,孤独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心脏病和抑郁症,而且与不孤独的人相比,他们过早死亡的可能性提高了50%。然而,同样的数据又证明,孤独的人更富有同理心,看待问题往往更为深刻。
更值得注意的是,“孤独正如饥饿,是一个显示我们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的信号。这个威胁源于我们被自己的族群排斥。”
孤独的级别
5
在网络上,有人把现代人的孤独分为十二等级,分别是:
一级孤独:一个人逛街;
二级孤独:一个人去餐厅;
三级孤独:一个人喝咖啡;
四级孤独:一个人看电影;
五级孤独:一个人吃火锅;
六级孤独:一个人喝酒;
七级孤独:一个人唱卡拉OK;
八级孤独:一个人去看海;
九级孤独:一个人去游乐园;
十级孤独:一个人过生日;
十一级孤独:一个人搬家;
十二级孤独:一个人做手术。
虽是戏言,却生动地反映了当下人的孤独心态。正如诗人约翰·多恩所说,在当下纷繁芜杂的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过去,哲学家们讨论的重心是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但现在,我们讨论更多的是个人选择、欲求和成就的问题。个性化和多样化让“不合群、格格不入”越来越多,孤独的形式和内涵也在发展着衍变。
我们只有了解孤独的历史,才能从孤独中解脱,并享受这种孤独。正如阿多尼斯在《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中所说——
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向我袭来的黑暗,让我更加灿亮。
孤独,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阶梯。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