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智慧:6副经典对联,点透无数世人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修身律己,为文有名绩,为武有事功,被人评价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从一介布衣到“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拥有何等大智慧,使得他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在生活上精于识人,也使得他家庭和谐,家族兴旺繁荣数十代!

(曾国藩)

如此大智慧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从他流传下来的言论中窥见一斑。今天跟大家分享曾国藩的6副经典对联,包含着为人处世的原则,凝结出做人做事的智慧,直至现在也是非常实用的人生格言,值得一读。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的书室联。

上联自诫,尘世繁杂,世事多变,人一旦急躁就容易出错,所以生活要戒躁、宜从容。

曾国藩曾是两江总督,军务、财政、民生,处处都要管。事情一多就容易出乱子,所以必须戒躁,处事不慌不乱,泰然舒缓。如遇到难事、大事,必须更加冷静镇定,彰显出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卓越的处事能力。

下联自勉一个人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劳,才能享受甜蜜的果实,历尽磨难才更接近成功。但是一个“半”字又表明,仅靠吃苦耐劳是不够的,还得拥有智慧,才会真正有所成就。

这副对联直接道出了曾国藩的处世哲学。

大处着眼,是说一个人的眼界要高,才能看得深远;格局要大,才能容纳百川;洞悉全局,才能运筹帷幄。

小处着手,一是说实践出真知,再小的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亲自执行;二是说细节决定成败,再大的事情都必须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手。

因此,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但需从小事做起,这样既不失格局,也不会好高骛远。

群居守口,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原则。所谓祸从口出,与人交往时要守住自己的嘴巴,该说的话,注意措辞和分寸;不该说的话,坚决不开口,比如不论人是非,不吹嘘己功,不责人小过,不寻人隐私等。

有一次,曾国藩父亲过大寿,同为京官的老乡前来祝寿。当时曾国藩还是官场菜鸟,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毫不掩饰,让老乡颇为反感,饭也没吃尽兴便离去。此事深深触动了曾国藩,他反省自己要慎言,这也是他在复杂官场能全身而退的原因。

独居守心,是一种慎独智慧,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守心”就是守住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价值底线、人格底线。即使一个人独处时,依然坚守内心,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东汉时,杨震拒收贿赂,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由此他“慎独”的美名得以流传千古,曾国藩也以“慎独”作为修身之首要。

他坚持每天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积极改正。在他30岁左右的日记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晏起(睡懒觉)”,他下决心改掉这个习惯,后来他日记中“早起”开始变多。

此外,曾国藩每日反思,礼节是否合乎规矩,做人是否诚信,做事是否尽心,一步步提高自己的修养。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说的是行事之理,让人既有大格局,又能沉下心来做实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说的是做人之道,让人言行恰当,守住底线。能做到这16字,即便不能成为曾国藩,也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学过《道德经》的同学都懂,万事万物一体两面,相互对立却又能彼此转化。

其实,人生顺境和逆境,快乐和忧愁,也是一体两面的。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生没有长久的顺境和快乐,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和忧愁。

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辉煌时刻,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名扬天下。当然,他也经历了许多崎岖坎坷,比如当年他在战场上三败于太平天国石达开,官场上受到地方官掣肘,同时家中父亲丁忧。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放平心态,寻找办法走出困境。

顺境和逆境,快乐和忧愁,在人生中不断交替。因此,身处逆境不必太失意,人生没有迈不过的坎,生活中的许多磨难,只是眼前看起来很大,长远来看,不算什么。身处顺境也不要太过张扬得意,否则容易迷失自我。

此16字诀,是曾国藩的“家训”,为自已和子孙留下了极佳的口碑。

在曾国藩看来,要让孩子立足社会,让家族代代延续兴旺,关键在于:勤与俭。

俭朴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可以积攒家庭福气,人生更富足。

勤和俭,是一个人和家庭最大的福气。

为了防止家中子孙沾染不良习性,曾国藩一直提倡勤俭,反复教育孩子戒骄戒奢。他在京城见到不少高官子弟奢侈挥霍,决定不让孩子们住在繁华城市,而要他们住在老家,并告诫他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出门要轻车简从等。

曾国藩并没有为后人留下很多钱财,唯独给子孙后代留下谆谆教诲。结果,一百多年来,曾氏家族没有出过一个“败家子”。他的勤俭家风,传承至今依然能给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

遇事礼让三分,话到嘴边留余地,给别人留点退路,给自己结个善缘。

心中常存善心善念,不把话说满,不把事做绝,给自己和子孙后代积福。

这既是一种谦虚的人生哲学,也是为人处世的真谛,会让你人缘越来越好,路子越走越宽!

曾国藩刚做官时,对看不惯的同僚开口就是批评,说话不留情面,得罪了很多大臣,因此招来报复,处处受打压。他甚至不给皇帝面子,直指其缺点,皇帝恼羞成怒,险些杀了他。

后来曾国藩不断反省,改掉了说话咄咄逼人的毛病,学会了换位思考,当他再次出山时,说话做事留三分,既给人留面子,又给自己留有余地,此后他官运亨通,左右逢源。

有句话说得好:“话不说满,事不做绝,进可攻退可守,这就是度。

在人际交往中,即使自己有理有据,地位和水平都在对方之上,也要懂得给人留面子,方能赢得人心。如果爱憎过于分明,把话说太满,把事做绝,即使能力过人,也不能服众,还会将自己推向孤立的边缘。

这副对联并非出自曾国藩之手,而是一副集联,上联出自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旧游》,下联出自王安石《伯牙》。

曾国藩以此联来剖明自己忠诚朝廷的心志,将一场群情汹涌的谋反消弭于无形。

据说当时湘军攻破天京,清政府就对湘军和曾国藩警惕起来,一方面派钦差大臣去南京,名为犒赏,实则暗查。另一方面点名批评曾国荃放跑了洪秀全的儿子,还要户部审计湘军账目。这下子湘军内部群情汹涌,曾国荃率三十多位高级将领想拥立曾国藩效仿当年宋太祖黄袍加身。

曾国藩不肯,让人送了一副对联出来,就是“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将领们有的感慨、有的叹息,最终心甘情愿地散去。

这两句诗有何玄妙呢?

“倚天”是站在绝高之处,一个人倚天观海之辽阔,阳光灿烂照射海浪,把江山映照得如此多娇!但高山岿然厚重,流水遁道长流,再惊人、再诱惑的美景,都不能动摇其心志!

曾国藩的这副对联不仅说了自己不造反的决心,还把理由说得很明白,那就是心中自有坚持,那些如“花无数”般的绚丽景象没有任何诱惑力。

愿同学们都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精华,从容生活,如意一生!请您点击“在看”,转发分享,一起学习曾国藩的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