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 | 衢州,浙不浙江?
浙江在你的心里是什么样子的?
是鱼米之乡,比姑苏更多些烟火气的江南?是面朝大海,口味只认准原汁原味的鲜甜?是超级县城,真正做到藏富于民?还是吴侬软语,西子湖畔,古越之地,文豪故乡?
无论哪种,似乎都只是我们对浙江一个片面的想象,如果有一个地方能够打破这些“刻板印象”,让浙江在我们的心里更丰富,更多元,那么这个地方,或许就是衢州。
衢州?衢州在浙江?刚刚那一秒,不知道你内心是否升起了这样一个问号。
其实,在网络上一则讨论“哪里的麻辣兔头最好吃”的帖子的评论里,除了成都自贡这些四川城市之外,还出现了许多高喊“浙江衢州的兔头也超好吃”的留言时,有许多人表现出同样的诧异。好像衢州可以在江西,可以在安徽,甚至可以在湖北,就是不可能在浙江。
但她确确实实在浙江,而且从古至今从未离开过浙江,不过,当我们走进她,仔细端详起她的模样时,那神秘而复杂的面貌又着实令人不禁感叹:衢州,你好像确实有点不浙江!
之所以衢州看起来不那么浙江,主要原因还是归于她的地理位置。
衢州位于浙江西部,北邻安徽黄山,南接福建闽北,西连江西上饶,“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衢州就在这四省通衢之处,自古迎来送往,熙熙攘攘,“社交”算是她的主要功课。
为了好好完成“功课”,互通往来,衢州绝对尽力了,这一点,从语言上便可窥得一二。
衢州方言,深受北部吴语、皖南徽语、江西赣语、闽北方言的影响,诸多方言杂糅起来,那感觉——这么说吧,不管你从何处来,当地人一张嘴,你可能就懵掉了。
不光你懵,衢州人自己可能也会懵。中国的大部分乡村因聚族而居,同村人往往同宗,姓氏、语言都比较单一,但衢州方言却不止一种,而且每个城区又有细分,比如衢江区高家镇说衢州话,上方镇讲龙游话;开化华埠镇由于非本地人多,故通用华埠官话;而江山廿八都更是“以量取胜”,小小一个古镇,方言多达十几种。据说廿八都这“南腔北调”还曾吸引过一位研究语言的女博士从北京跑到这里来,住了半个多月还不舍得离开。
那方言这么多种,大家还能好好聊天吗?当然。廿八都自有一套官话,用作“外交”,这官话细听起来还带着些北方腔调——总之,还是不浙江!
衢州建筑自然也受到了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廿八都同样表现得非常出色。
廿八都是个古镇,位于衢州江山市西南部,把守着闵浙通道,号称“鸡鸣三省”,自古就是浙闽赣商贸活动的集散地,据同治 《江山县志》卷一《风俗》载,清时的江山县“其列廛而市者,则间有豫章、皖南之人”。
有人生活,自然就要盖房子,廿八都古镇居民的门楼样式丰富,融合了古徽州式的马头墙,浙式传统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不仅对各种建筑精髓元素兼收并蓄,而且非常注重艺术的美感,无论是从大门门楼到室内隔扇漏窗,从梁架节点到基础的勾栏,无不精雕细凿,巧夺天工。
作为江南的古镇,廿八都也并不“江南”。浙江的水乡多是温柔婉转,小家碧玉的模样,但廿八都却截然相反,被大山团团围住的廿八都古时是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气质峻冷,清代以后又逐渐发展为商旅要道,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
有过这样恢弘历史的廿八都,既神秘,又繁华,既古朴,又丰富。她就像是衢州的缩影,用一种非常不浙江的方式,在历史上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色彩。
而对于吃货来说,最喜闻乐见的,却也是这种“非常不浙江”的特质,不管你好天南地北哪一口,来到衢州,都鲜少有“完全吃不惯”的情况发生。
如果你嗜辣,那么我先恭喜你,来对地方了。都说浙江饮食清淡,不吃辣椒,但偏偏出了个衢州这样的“逆子”,嗜辣如命,无辣不欢。从早晨的包子汤圆小烤饼,到夜宵的麻辣烫面汤小烧烤,没有一种是不能辣着吃的。而且,绝对不要小瞧了衢州的辣,若是没吃到“涕泗横流”,衢州是不会放你走的。
衢州吃辣,或还是受了隔壁吃辣大省江西的影响,衢州的邻居上饶,会把辣椒铺在鄱阳湖的鱼上,鲜辣互为助力,谁也不会抢了谁的风头,而衢州鱼头则深受这道菜的启发,料理时克制其他佐料的使用,即使有辣,亦可保留住鱼的鲜美。
衢州有名吃“三头一掌”,鱼头只是其中一味,还有兔头、鸭头、鸭掌,也是不可错过的美味。衢州人讲究“兔头吃脑,鸭头吮骨,鸭掌吃皮”,用大量香料、中药和辣椒熬煮而成的兔头鸭头,滋味渗入肌理,拿来下酒,最好不过了。
四川人爱吃兔脑壳,是声名在外的,而衢州却不逊分毫,且衢州本就身处金衢盆地,地势与四川很像,气候湿润,闲来无事时啃一只麻麻辣辣的兔头,既去湿气,又有滋味,这巴适,实在颇有“浙江小成都”的风范啊。
图上 | 維尼小熊
图下 | 期貨_絲路
如果你是从北方来的小伙伴,平时不吃点面食,总觉得差了点东西,那么衢州一定可以让你吃的舒心,吃的欢心。
“一座衢州城,半城烤饼香”,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烤饼店里烤制面团的香气,是衢州人最亲切也最熟悉的味道。烤饼皮薄馅大,贴在炉壁上,面皮烤的焦黄酥脆,肉馅里的肥肉化成了油水渗入到面皮内侧,咬下去,汁水在齿尖蔓延,油而不腻,满口喷香。
图 | Im_highcoldS
说到这,好吃的朋友可能已经察觉出来了——这跟新疆的烤包子几乎没差嘛!是的,衢州人对面的热爱,几乎可以与北方城市相比,像葱花馒头,龙游发糕,廿八都铜锣糕,都是衢州常见的面食。
除了面点之外,衢州还有汤面拌面炒面等等十几种面条,可以让天南地北爱吃面的主儿们大快朵颐一番。
既爱吃辣又爱吃面,这事儿确实“挺不浙江”的,但也恰恰体现了衢州饮食的丰富多样。东南西北,无所不吃,是一种福气,也是身处这四省通衢之地,文化交糅发展的必然。
所以,“通吃南北”说是福气,也是衢州的使命,她似乎天生就注定要承担许多,因此由不得挑,由不得选,要吃得了清淡,亦受得了辣意,既接得住严苛试炼,也能守护好温良包容的心。
因为衢州,自古就站在文化交流的最前线。
在很长一段岁月里,衢州过的都是不那么太平的日子,这里是控制两浙的必争之地,“守两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与敌也。争两浙而不争衢州,是以命与敌也。”经历过种种浩劫,侠义二字,早已长在了衢州人根骨里。
而如今的衢州人性格里却不止侠义,还有温良,这要从“靖康之难”说起。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因黄河以北受到金兵进犯,不得不举朝南迁,孔子第四十八代孙孔端友带领部分宗室族人随宋高宗南渡,定居衢州,修建家庙,繁衍生息。
生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来到江南,与衢州当地文化融合发展。如今衢州城仍随处可见“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标识,不管是街头巷尾,建筑工地,常常能看到几句论语,“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是衢州人自小根植于心的行事规范。
而明代鼎盛的十大商帮之一,龙游商帮,就是在这温良与侠义间兴起。
明清时,浙江商业发展不再局限于浙北平原,衢州府下属五县商人组成龙游商帮,借四省通衢之利,将本地的竹、木、茶、粮等资源销往外地。一时间,“邑(龙游)当孔道,舟车所至,商货所通,纷总填溢。”
图 | 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但能做到“遍地龙游”,还是归于龙游商人“以儒术饰贾事”的原则,坚守以义取利,是为“儒商”。龙游商人既不像晋商手握巨资,经营票号,在金融市场上显山露水;也不像徽商垄断盐鹾,声名显赫。而是怀着开放的心态,投资上“敢为天下先”,更不惮于与他人分享。
明清时,许多外籍商人纷纷奔赴龙游经商,把各自经验带到商帮中,比如徽商程廷柱曾率众在龙游经营有典业和田庄,赣商周学锦在从江西抚州趋利业商于龙游,并定居于此,还有闽商三元戴冯氏、黄静斋、池明英等都先后经商于龙游,足可见龙游商帮胸襟宽大。
乐于分享,胸襟宽大,因而受到各色文化冲击洗礼的时候,总是愿意接纳,愿意拥抱。衢州的性格也因此更为灵动、风格更为多变,与浙江其他城市更加纯粹的气质相比略有些差异,但这种“不够浙江”,也恰是衢州最独特的性格底色。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文化浪潮如何席卷,衢州皆能淡然面对。
近年来,衢州多次凭好山好水的美景出圈,城区绿化更是号称“市民出门平均300米就能走到公园绿地”,在人人在意空气质量的年代,衢州之绿,真真羡煞旁人。
好山好水,当然要共享。衢州与安徽黄山市、福建南平市、江西上饶市共建“联盟花园”,去衢州,可沿着“95号联盟大道”走遍四地市9个5A级景区,昔日“五路总头”,今日“颜值顶流”。
随着去年衢宁铁路开通,闽东北、浙西南网路空白被填补,到未来杭衢高铁、衢丽铁路、衢武铁路、衢黄铁路、台金衢城际……一一规划建成,新兴产业能够更顺利地驻扎衢州,曾经的“四省通衢”,在未来依旧名副其实。
而衢州到底“浙不浙江”似乎一点也不重要了,因为这就是她自己本来的样子。
或者说,多亏她“不那么浙江”,才有这样复杂的肌理与丰富的面貌,她的存在,让浙江的样子更立体,更饱满,也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处难以用简单的词语概括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