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礼治疗带状庖疹后遗症神经痛经验

张仲景197810

带状庖疹后遗症神经痛是临床非常棘手治疗的难题,常经久不愈,疼痛难忍。此类病例可分实、虚两型。湿热毒邪过强,虽经治疗,毒热仍盛,且灼伤阴血,导致气滞血瘀,临床表现为血庖、血痂疼痛持续,皮疹拒按,脉实,治宜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井重,可重用行气活血被瘀之品。年老体弱,气血两虚,毒热虽去而体质虚弱,正气衰微,气滞血瘀,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脉沉细无力。抓住气滞血瘀这一主证,同时又重视高龄患者气血两虚的实质,使用活血化瘀法的同时,重用黄芪、太子参、当归、川芎等益气养阴、养血活血之品,既用川楝子、元胡行气活血止痛,又用全虫、乌蛇与穿山甲(地龙、僵蚕)驱风通络,软坚散结止痛,再以紫草根、板蓝根清解余毒,从而做到益气养血、扶正固本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并重,诸药协同,共收全功。对急性重症带状抱疹患者,如年老体弱者、泛发型患者、伴发高热等全身症状者、发生头面神经受累者,可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即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维生素与中药配合应用,可以使病变部炎症早期消退,尽早缓解神经根炎,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破坏作用,减少带状抱疹后近的神经痛。服用皮质激素应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只在病程早期2周内应用于上述急重症患者,剂量不超过每日20mg,同时配合应用无环鸟昔、聚肌胞等抗病毒药,肌往维生素B1、B12。

中医治疗则应紧紧抓住3个环节:

一是清热解毒抗病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紫草根、大青叶、板蓝根等中草药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可抑制庖疹病毒**;

二是行气活血止痛法,要贯穿治疗全过程的手段;

三是结合临床辨证给以清热利湿或健脾除湿的药物,对症下药。对后遗神经痛,一方面重视活血被瘀、行气止痛,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明同通络止痛,对久病或年老患者更应重视益气养血,扶正固本。

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全虫10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紫草根10克、板蓝根30克。若体壮加川军;若血瘀加鸡血藤、鬼箭羽;若气滞加木香、丝瓜络。

白术散 没经过黑糊糊斑竹同意,我把他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思路经验转帖过来,看是否比上方高明一些:

带状疱疹后遗症

在最近的几年中,每年要看几十个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按以往的说法,这种病多数为气滞血瘀,要么是火毒烁伤经络,要么是病失调治,余毒未清,从书上看到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是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加虫类搜风。在具体看到病人时,会按这个思路先入为主,这样下来,后遗症的的治疗,就进入了一个事先设计好的套路中,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哪种方法可以做到药到病除,虽然最后或多或少有效,总是在时间上拖了很久才。这里提出个新的看法,就是这种“证”的形成,以及在具体表现上,有没有一个比较恰当的说法,从发病来看,借用西医的说法吧,带状疱疹的发生,就是一种伏邪发病的机制,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云“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人体正气是发病原因,至其发之时,以火毒为主证,以湿热为标,急性期治疗应该说在中医不为难事,但在西医或者中医治不得法,延时不愈或者久拖未治的,产生后遗症是经常会见到的,这种后遗症的产生,不是余毒未清,而是正气受损。对这个病的治疗,找到其徵结所在是才会让治疗有方向,这就是我要说的对于这个病的辩证。从症状来说,痛是主要的,它的性质为刺痛,为刀割样痛,为火烧样痛,这是绝大多数,一般认为这种痛为瘀血痛,所以活血化瘀药是理所应当用的,但细看之下,会发现这种痛虽为比较剧烈的疼痛,但按之反舒,只是轻触才痛,重按是不痛的,也不会因为重按而引发这种痛的发生,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无论它痛得有多剧烈,仍然要从虚痛入手。从其它方面来看,首先看舌,舌一般不会见到有瘀点瘀斑,这就否定了血瘀的说法,大多数这种病人的舌都是边有齿印,说明要么脾虚,要么脾不虚也有湿,从舌苔来看,多数为薄白苔,这和有余邪是不相称的。从脉上来看,大多数的脉都是细脉为主,兼弦兼缓不一定,其中都会夹有涩滞,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细而涩,营不足也,弦者卫气不行,缓者卫气不足,显然是血不荣经,气血均虚,血主濡之,血不濡经则经气不通,故痛;气主煦之,气不流经则经气不通,亦为痛。套用一句话,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所以固气也是一种权宜之计,些其一。痛从发生原理来看,总是肝不疏泄,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体越虚,则其用越强,平肝、舒肝、泻肝、养肝都是治法,孰重孰轻在这里就要权衡一下了,有平肝之上亢,不如养肝之虚损,上亢是不明显的,而虚损却显而易见了,用大剂滋养才足以复肝之体,所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温阳补气用黄芪、白术桂枝、干姜、鹿角霜。养阴用熟地,麦冬、沙参、当归、玉竹,平肝理气用香附、乌药、瓜蒌壳。瓜蒌壳一味药,集平肝、理气、舒肝、泻肝于一身,不可多得。这种病常发生于人体肋部,为肝所属,加用更为合适。
    在这里举个病倒来说明,和在中医版主群说那个不太一样,但总体思路就是按以上方法来看的,是一剂药就吃好了的
2006年10月17日
某女,69岁,带状疱疹后遗痛三年,中西医看过不少,始终没有效果,现左肋部从背部到胸部痛,轻触如**,如火烧,但用手按压时不见痛,和寒温关系不大,皮肤有疤痕,疤痕有紫滞之色。无寒热之象,汗出也少,饮食自如,口微渴喜饮,自己说是习惯使然。大便稍偏干,小便无异常。舌瘦红,中有一平凹,苔少薄白。脉左右俱小细而弦,中取有涩象,浮取濡弱,伏于底部之脉微细无力,脉势来徐去急,至数和缓。从以上见证看,阴气不养经,是其主要问题所在,疤痕紫滞,是气不足及,当以滋养阴液为主,兼以温阳补气:
黄芪30   白术20   熟地60  
玉竹30   香附20   乌药20
麦冬30   沙参30   当归20
枳壳30   瓜蒌壳30  桂枝20
干姜30   鹿角霜20(打碎)   甘草10      
一剂即愈。

llb1979 黑糊糊的这个思路非常好,非常符合真正的中医思路。rongbing

上了临床才知道很多病中药还是不错的,尽管医疗环境不允许,但是还是要尝试。

风中百合 一剂即愈,看来就不叫后遗症了。我的方法没有这么好哦,学习了。

(0)

相关推荐

  •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神仙方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神仙方:仙鹤草.黄芪.薏苡仁 各30克,生地.白术.丹参.海风藤.鸡血藤 各12克,归尾.元胡.地龙 各9克,丹皮.柴胡.甘草.金银花.土贝母.白芥子 各6克.水煎服,煎二遍,合在 ...

  • 张志礼治疗瘙痒症经验

    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皮肤科专家,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全面继承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与自己的西医经验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开拓者.他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 张志礼治疗瘙痒症经验【一点资讯】

    张志礼治疗瘙痒症经验 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皮肤科专家,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全面继承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与自己的西医经验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开拓者.他 ...

  • UC头条:张志礼治疗瘙痒症经验

    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皮肤科专家,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全面继承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与自己的西医经验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开拓者.他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 张志礼治疗银屑病经验

    金匮灵枢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张志礼治疗银屑病经验 张老从医40余年,对银屑病已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辨证方法,一般将银屑病分为6种证型. 1.血热证 多见于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 ...

  • 张志礼教授治疗粉刺时所用的基本药物

    张志礼教授治疗粉刺时所用的基本药物

  • 王萍:张志礼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开放  共享  积极  共赢   每周五 18:00    [赵氏皮科知识小课堂] 追更新 · 右上请标星 及时见 · 右下点在看 张志礼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王萍 前言 ...

  • 『名医经验』张志礼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

    张志礼教授(1930~2000年)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主任,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的首创者和开拓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 ...

  • 小课堂 l 第十讲 张志礼教授治疗掌跖脓疱病经验及医案举隅

    小编说 晚上好~ 今晚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志礼教授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经验吧~多多学习,多多进步❤   张志礼教授治疗掌跖脓疱病经验及医案举隅 病因病机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发生在掌跖的慢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 ...

  • 张志礼辨治脱发医案

    现代医学将脱发分为斑秃.脂溢性脱发.症状性脱发等多种.中医学者对斑秃及脂溢性脱发的认识各有不同.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张志礼教授根据个人临床体会,认为此两种是不同的疾病,但在治疗上有相同之处,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