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战术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发明的爬行弹幕战术技巧

前言:格奥尔格·布赫穆勒在一战爆发后的头一年半时间都担任某要塞的炮兵营营长,当数以千计的将军们被战史完全遗忘,布赫穆勒独享了--次大战炮兵所有的荣誉,他的辉煌成就如狮心王查理率领十字军东征般开创了--个全新的历史时代,到1916年的时候,布赫穆已经成了德军中知名的炮神,迅速地在东线穿梭于各前线中,以自己过人的天份组织一次又一一次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猛烈炮火,

一:炮兵战术的革命

在漫长的要塞炮兵岁月中,布赫穆勒默默地不断研究如何能最有效率地破坏敌人的要塞,不断地学习终端弹道特性,让他能够清楚地知道某种目标在某种作战需求下需要哪一种弹药,多少数量来对付特殊的目标,布赫穆勒清楚地知道各型榴弹炮的弹道特性,他发现德军的210榴弹炮碎片常常会向后飞,因此他绝对不会拿来射击任何靠近步兵的目标,他发现速射炮要准确地击中敌人炮兵阵地是如此困难,但高射速最适合用来发射大量的毒气弹成为最有效的反炮兵武器,英法两军把速射炮拿来对付步兵目标,而把重型火炮拿来执行反炮兵战斗,而布赫穆勒的做法正好相反。他把原本步兵师中的速射炮集中起来,放在步兵军管制下执行反炮兵任务,而把所有大小榴弹炮通通迭到步兵师手中,来执行火力支援。

对于各种火炮特性的了解,让布赫穆勒可以发展出与各国过去炮兵战术完全不同的炮兵战术,1916年11月1日,布赫穆使用了156门火炮、49门迫炮进行5小时15分的炮击来支援第121步兵师进攻,5个月之后,1917年4月3日,布赫穆则用300门火炮、100门迫炮密集射击5小时45分,来支援第1步兵师发动攻击。除了有效地组织师级攻势,布赫穆都能够有效地组织两个步兵军以上的攻势;,1917年的里加之战中,布赫穆成功地一-口气组织第8军团辖下的13个步兵师火力,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同地方为德军带来胜利,布赫穆勒的成功常常被误解他大量使用爬行弹幕,虽然这是他常用的战法,但并不足以解释他惊人的成功。英军在1916年7月的索姆河会战大量使用过爬行滚动弹幕但都不曾这样地成功,而布赫穆同样大量使用箱型弹幕、固定弹幕却造成了惊人效果,是什么原因可以让布赫穆勒可以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运用正确的战术?

这样的能力来自于他对纯粹炮兵技术以外知识的了解,对人类心理学的了解让他发现到爬行弹幕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步兵与弹幕间的距离缩短到极限,布赫穆勒就花了很多时间让炮兵与步兵沟通,让彼此间产生强烈的信心。此外也花了相当时间找出最有效的火炮与引信以及让近弹减少到最少的方法,以让误伤的机会减到最低。同时他也说服了步兵指挥官勇敢地率领步兵部队紧跟在弹幕后方50米之内。布赫穆勒亲自向每位参与进攻的步兵、炮兵军官甚至是排长清楚地说明炮兵计划中的各个细节,希望达成的效果,以及在每个阶段联络的信号,联络官和前进观测官的位置与职责。更重要的是,在简报之后他会留下大量的时间来双向沟通,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发问,直到每个人都清楚什么事情会发生为止。布赫穆勒技巧高超的炮手的名声让步兵们更信任他。德军东线的指挥官都知道布赫穆勒以前说过的就算数,因此大家都充满信心地紧跟着炮火前进,他们知道布赫穆勒已经帮他们准备好了胜利。

由于当时德军还没有设立步兵军层级的炮兵指挥官,因此也没有人会反对布赫穆勒的做法。而同样由于没有高历级的炮兵指挥官,德国炮兵们很习惯以任务导向的方式,以任务编组来满足各种计划需求。另外在西线三年的壕沟苦战后,德军的前线指挥官」制度让炮兵营、连级指挥官常常全权负责某个区域中全般火力计划,并且直接对师长提出各种作战建议。在1916到1917年间由于西线静止的战况,很多步兵师的炮兵团指挥单位被抽离了出来,许多要塞炮兵团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这些有将无兵的单位让布赫穆勒有足够人力组织各种任务编组,当攻击发起时,布赫穆勒安排了4位师炮兵旅长及完整的幕僚群来指挥,下辖11个炮兵团指挥部、40个炮兵营指挥所及126个炮连。在第二线的第30步兵师炮兵旅旅长在战斗中负责管制所有的反炮兵战斗,

负责纵深炮兵战斗任务的火炮再分成两群,各由一个团级指挥部指挥,其下再由营级指挥所指挥,而每个营级指挥所负责--个指定的地段;每--个营级指挥所指挥由相同武器所组成的部队,而每一个团级指挥部则拥有各种不同的武器。而负责反炮兵战斗的部队大部分由速射炮组成,但也拥有部分100毫米加农炮与重型榴弹炮;支援步兵的单位主要由150毫米与100毫米加农炮重榴弹炮组成,但也有一些速射炮与210榴弹炮组成,而所有由6门M1896野战炮组成的炮连被配属给第一线的步兵团担任伴随炮兵,而第一线步兵师各另外获得--个步兵炮连的加强。虽然各种任务编组有着不同的名称,但这些任务编组却不限制只能从事原本指定的任务,甚至在不同阶段、每个单位都有不同的任务。。

二:格奥尔格·布赫穆勒的炮击战术

炮击攻势通常有3小时40分钟,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长10分钟,狠狠地打击敌人的前哨据点,使用毒气混合高爆弹攻击已知的敌军炮兵阵地,使用高爆弹射击敌军的指挥所、观测所,电话交换中心及后方的营舍,第二阶段75分钟,所有的Ika与炮兵单位集中火力射击敌军炮兵,达到两个炮连对抗一个炮连的火力密度,主要发射的弹药包括蓝十字与绿十字光气弹,而迫击炮继续射击敌军第一线掩体并在无人地带开拓冲锋道,第三阶段90分钟,炮兵把炮口转回到步兵目标上,尤其特别针对敌军的坚固据点、机枪巢、侧防机关等,为了避免敌人炮兵从第二阶段的毒气攻击中恢复,持续向敌人炮兵阵地射击瓦斯弹,以维持足够的瓦斯浓度,第四阶段与第二阶段操作是一样,,不同的是只持续15分钟,用意除了持续对敌军炮兵施加压力外,目的是让敌人以为步兵开始攻击而离开掩蔽部进入射击位置,

第五阶段的最后10分钟德军炮兵开始进行爬行弹幕射击,而所有中、重型迫炮则把炮口转向敌军第一线阵地后方进行阻绝,而一半的炮兵单位也加入「爬行/滚动弹幕」射击作业,让德军反炮兵射击的密度下降到两门火炮对一个敌军炮连。爬行弹幕主要由高爆弹构成,而德军步兵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接近弹幕,有时候德军会在步兵攻击波前方600米处发射由「蓝十字」与高爆弹组成的第二道爬行弹幕,以两道弹幕的方式掩护步兵前进。但无论如何只要步兵进入到弹幕600米范围内,炮兵即禁使用毒气弹。那些弹幕与步兵无法消灭的目标,则由陪同步兵的前进观测官利用电话与位于射程内所有的炮兵单位观测连络,以集中火力掩护步兵团前进,爬行弹幕掩护步兵深入到敌阵后方6~7公里处,这样的深度包括了敌军第一、第二抵抗线,以及大部分的敌军炮兵阵地。当炮兵达射程极限,部分的炮兵单位就会开始向前推进占领新的阵地,其余的火炮则作为预备队,或直接移转到其他作战方面去。

当炮兵开始前进,意味着壕沟战的僵局已经打开,所有临时编组的火炮都归建原单位,而各个炮兵营则依据当前战况发展编组各个战斗群,师长把他手下的建制火炮与其他加配属到他师中的火炮分成了三个群,第一群与第二群都由两个野炮营及一些重型榴弹炮连组成,负责直接支援带头前进的两个步兵团,第三群则包括了所有剩下的建制火炮及所有前来支援的各式口径火炮,由师长直接控制以应不时之需。如果所有炮击都按照布赫穆勒原订计划执行的话,这样的攻击将包括了中和、摧毁.震撼等多种炮兵效果。没有一种效果会是完美的,总会有些事先没有发现的敌人炮兵阵地,总会有些敌军指挥官不会上当,也总会有些怎打也打不到的敌人据点,布赫穆勒巧妙地把各项因素整合起来,虽然没有任何一项是完美的,但是整合起来的威力加上受过良好训练的步兵配合,就组成了战场上无敌的力量。

精良的步兵是布赫穆勒炮兵作战最重要的关键,德军步兵不仅受过专业的训练,手中更有各式各样的武器可以对付敌军的孤立据点或机枪巢,如果一切作战计划都能顺利执行,步兵们将在攻击发起后数个小时内扫平敌人炮兵阵地,因此德军炮兵只需要中和敌人的炮兵,而不需要费力去摧毁他们,只需要利用弹幕暂时性地让敌军失去战斗能力,接下来步兵就可以自行把这些障碍给排除掉,.布赫穆勒战术的核心是想办法让敌人的炮手与步兵尽量长时间躲在掩蔽部里面。在第一阶段10分钟射击暂歇时冲向炮位的敌军炮手会陷入第二阶段更强烈的炮火中,同样在第四阶段就射击位置的敌军步兵会在第五阶段身陷弹雨之中,而那些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的幸存者会更倾向于躲在掩蔽部而非就战斗位置,

布赫穆勒战术所造成的摧毁效果与其它利用相同火炮数量射击的效果并没有不同,但与前人不同的是,之前的战术强调集中更多的火炮全面性摧毁,因此虽然用长时间进行准备射击,但往往剩下少数几个的据点也可以让整个攻势毁于瞬间,所以布赫穆勒不打算摧毁敌人,而是让敌人防御失去平衡,经过短暂而密集的准备射击,总是可以除掉相常数量敌军机枪巢,让步兵找到--条安全的路径,一个据点被除去就可以让邻近的据点失去侧面掩护,一门迫击炮被除去就会出现几处安全的洼地,只要敌人的防御系统上出现了漏洞,德国步兵就可以见缝插针,让整个防御体系瓦解,当德军步兵快速渗入敌军阵地时,残破不堪的敌军指挥、通信系统通常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当上级找不到下级、电话时通时不通的时候,严重的混乱常会导致有组织抵抗的瓦解

三:法军的反制

布赫穆勒让西线上的德军史无前例地接近最后胜利,受到布赫穆勒支援的德军步兵师第一次走过敌人阵地,歼灭一个又一个敌军步兵师,布赫穆勒的成就并非无懈可击的,布赫穆勒的战术非常强调紧密配合的节奏感一在步兵前进的时候中和敌人炮兵,准确地依照步兵攻击速度推动弹幕,在敌人炮兵从震撼中恢复前由步兵占领敌军炮兵阵地,战场上的残酷让失败的一方更努力去找出布赫穆勒战术的破绽,法军发现只要打乱这个节奏就可以让攻击的力道大幅减弱,只要把大部分的兵力转移到后方阵地中,让主抵抗线距离第一线阵地4到5公里之远,避免面对德军渗透战术时狼狈不堪的窘境,把大部分主抵抗线构筑在反斜面上,让德军迫击炮因射程不足而打不到、速射炮仰角不足也打不到。在主抵抗线前方3,000米地带中构筑了一系列由步兵与机枪组成的坚固据点,这些据点多构筑在第一线阵地后方山脊与下一道山脊间的前斜面上,并不是用来抵挡德军攻势的,他们的功能一方面是掩护第--线前哨后退,另一方面则是让德军进攻部队前后分离。

据点防御阵地的前方数百米则是一系列的前哨阵地,每个前哨阵地由一个排或半排据守,前哨阵地中的据点并不需要去阻止德军的突破,最大的目的在于限制德军的行动自由。这些阵地多半构筑在反斜面上,因此德军很难观测到或用炮兵火力摧毁他们,而这些隐藏在反斜面的前哨阵地常常可以用火力突袭德军的侧面,每当德军试图接近时都会发现自己陷于机枪交叉火网中,而法军第一线阵地则由两三人组成的前哨据守,这些战斗前哨的任务仅是监视敌军动向,无需射击甚至无需抵抗,只需要在德军步兵开始发动攻击后利用火箭、信号弹等方,这些战斗前哨的任务仅是监视敌军动向,无需射击甚至无需抵抗,只需要在德军步兵开始发动攻击后利用火箭、信号弹等方式通知后方,就可以从第一线阵地中脱离,法军不仅改变了步兵阵地位置,也改变炮兵阵地位置,当时法军标准的战术中炮兵阵地通常距离第一线阵地3到4公里,以便让火炮射程可以延伸到德军阵地内4公里处,法军把炮兵搬到了主抵抗线后方,距离无人地带五公里远。

炮兵阵地大幅后退的结果就是法军火炮很难打到德军的壕沟,但好处是在大部分德军速射炮与轻榴弹炮的射程之外,并受到地形的保护,德军的汽球还是声音、火光观测站,都很难找到法军炮兵的位置。,过去由于法军炮兵害怕误伤友军,因此只要德军能够秘密接近法军第一线阵地一愈接近愈好一就不会受到法军炮兵危害。但是因为法军哨兵早就从第一线阵地中离开了,法军炮兵根本是朝着第一线阵地猛打,而德军的准备射击则根本是扑了个空。德军把弹药射向空无一人的法军战壕,浪费了大量的瓦斯弹在早就被法军放弃的炮阵地上,当德军步兵迅速地通过了空空荡荡的法军第一线阵地后,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环境,由于法军事先已经在交通壕中安置障碍物,德军步兵无法利用法军交通壕前进,但若是直接通过开阔地,又成为法军的活靶,当德军步兵翻过第--道山脊后马上撞进入了法军的前哨阵地,这些前哨阵地虽然称不上坚固,却让德军步兵与掩护弹幕脱离,等到步兵们好不容易用手中的武器消灭这些法军前哨据点时,炮兵弹幕早就跑到远方去了。现在德军步兵只能一步一步杀开血路。

当德军进入据点阵地地带后延迟的情形更为严重,德军步兵单位试图在没有炮兵掩护下攻击法军主抵抗线,而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小部队渗透战术让德军较不易被法军炮兵损害,但他们还是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在所有法军火力全开之下,德国步兵还是发挥出他们高超的作战技巧,一个接着一个消灭法军据点,但立即全面性的突破已经是不可能的。当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原本位于后方的德军炮兵与步兵预备队依照原本计划前进,但徒然是在法军炮火下增加更多损伤。德军在运动战时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乏马匹,使得所有的炮兵单位无法同时运动,炮兵们必须等到先前移动的单位就定位后,才能让马匹回头拖曳后面的单位。在最初对法军主抵抗线攻击的企图失败后,德军指挥官让部队稍稍后退掘壕固守,并在炮兵支援下发动第二次攻击,但是此时德军炮兵有的已经离开原阵地了,而观测上的困难让德军炮火的威力更是大打折扣,除了小部队持续前进来替换精疲力竭的攻击部队外,大部分的德军部队攻势已经结束了,

四:结局

在战争的前几年中,德军在俄罗斯、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意大利战场上都成功地打破阵地战僵局,最后以运动战歼灭敌军。但是在1918年的夏天,德军已经无力在运动战中收拾敌人了,在严重缺乏补给、传染病横行、补充人力素质低落与内部不满情绪高涨等诸多因素下,德军再也不是大战爆发时的那个无敌日尔曼陆军。德军参谋本部承认大势已去,开始寻求和平,炮兵开始有机会好好去想想他们在过去的经验中学到了什么了,不过他们学到的教训大部份取决于他们用怎样的观点去看待经验,而非完完至至来自于事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