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这些习惯,你占了几个?

身为穷人,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习惯性思维和习惯性动作。我对自己的一些习惯,做了梳理。

哈哈哈!我这个穷人的习惯,还真有不少。

晚饭时分,儿子看着我起身去盛饭的背影,说:「爸爸,你的褂领子破了呀!」

我头也没回,边走边说:「不要买,不要买。」

等我从厨房端着碗出来,见儿媳妇正在看着我儿子笑。我家属也在笑。只有刚一周岁多一点的孙女,一幅茫然状。

我「不要买,不要买」的回答,其实是我故意而说的。但就是这个故意,就有点儿习惯的性质了——我的意思是:儿子关心爸爸,下一句很可能就是「给你买一件新的。」

也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我的回答才有笑果:我回答「不要买,不要买」,实则是想试探一下儿子的下一句。看来,我们一家人,除幼小的孙女外,都对我的回答,心领神会了。

——这也可以看作是穷人的幽默吧。

图源网络

我不善入厨,不会买菜。我对家属说,「我一进厨房就头疼,一进超市就头疼。」

她不是不相信,而是埋怨我:怎么这么笨。

有时候「不赶尖(事不凑巧)」,我也会逛菜市,进超市采买。但我买回来的东西,要么是人家「拣下角的(拣剩下的)」,要么是快要过期的,唯一的标志就是便宜。

每一回都是如此,每一回都免不了落一顿数落:「你真就是个穷命。」

其实呢,我家属采买,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在菜市、超市花钱,几乎就是「大哥别讲二哥(都差不多,谁也别看不起谁)」。不过她买的品相、外观,好看一些。

我怀疑,我这是遗传了我们这个穷家老辈人的基因了。

我祖父祖母,我父母,他们都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人。从前,我祖父我父亲上街赶集,不只是他们自己舍不得在集上吃一碗胡辣汤,就连给我们这些孙辈买一个「烧粑子(烧饼)」的钱,都舍不得花。

图源网络

我畅想过未来的生活:开一辆代步车,老家走走,县城里逛逛;带着孙辈们,看看田野,摸摸庄稼;偶尔出去旅旅游,赏一赏景致……

每当我这样畅想正酣时,我家属就劈头浇一盆冷水:「就你会想,你去学个驾照回来看看?」

此时,我就会「嘿嘿」地干笑。然后呢,然后就还是骑着我那一辆破旧自行车(不上锁,放在任何地方都没人偷的那种),咯吱咯吱地去上班了。

事实上,我对未来的畅想,是真切的。但我一直骑着我骑了很多年的「宝马」,更是真实的。——这是我楼下的邻居老王,给我的自行车起的「横号(绰号)」。老王这样说,总是笑嘻嘻的模样,但他对我的善意的讥笑,我还是能猜出来几分。

老王有时候也很正经地建议我:「要钱干啥?不如买个宝马,拉风。」我同样也是干笑:「就这好,锻炼身体。」穷人自我安慰的情绪,总是上来得快。人家说智商、情商,我说我这是「穷商」。

——我经常自言自语:人穷,还没有一点「穷商」,那真就没法过了。一天都难过下去。

也许这就是穷人的习惯:喜欢畅想「白日梦」,还有点儿「穷商」。

图源网络

人穷了。吃孬吃好,穿孬穿好,都无所谓,都能自洽,早已习惯成自然了。从没有在人前人后抬不起来头的感觉。是一副穷惯了的麻木之状?

我的早晨饭,通常只我一个人对付。头天晚上,剩下的啥,都可以成为我的美餐。儿子儿媳妇,都在他们各自单位的食堂解决。我家属带着孙女,起来的晚,怎么着都能将就,只要孙女吃得饱,就成。

很长时间了吧。我有一个体会:一顿饭,吃十成饱是吃,吃五六成饱也是吃。反正现今也没有多少掏力气的活。反映在每一餐之前,我会「叨咕」:米饭做多了,馒头买多了,菜也炒多了。

听我这个说,我家属就不乐意:你能做得正好,你做。只这一句,就能把我噎得顿时悄无声息。

不仅如此。我还对肉食产生了某种「成见」。总以为肉类是很多病症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跟我抬杠:营养从哪儿来?我同样理直气壮:从前营养不良是因为油盐不够;现在谁家的炒菜,不是「有油有盐」的?

既如此,日常生活中的荤腥,就可以免了。当然,如果实在「熬的慌」,也可以适时改善一下。只是不能太勤了。

——是不是有点儿穷人「装」出来的凡尔赛?


穷幽默,买便宜,白日梦,「装」出来的凡尔赛……这些穷人的习惯,如果你一个都不占,那恭喜你——

你已经被「开除」出穷人序列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