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带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是司马迁,对自己正在编写的《史记》的评价。
2014年,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写的《人类简史》,也是如此。
历史学博士赫拉利与司马迁都是在“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中,提炼出独特的观点,最终“成一家之言”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的上限持续被刷新、知识的边界也不断被拓宽,人类一天接触到的信息量甚至已经超越古代人一辈子的认知。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与其通过阅读、理解、学习、归纳来丰富知识容量,不如直接汲取现成的知识养分。
《人类简史》作为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就是从人类十万年纷繁复杂的进化发展史中,为读者凝练了一份简单易懂、便于吸收的新世界观。

01

《人类简史》中,着重描述了人类历史道路上的三次重要革命:
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
1.2万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
500年前,科学革命让历史画下句号而另创新局。
在25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非常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但他们对环境的影响也不比大猩猩、萤火虫或是水母要大,甚至还要躲在豺狼虎豹后面吃它们剩下的腐肉。
相比于威风凛凛、霸气十足、居于食物链顶端的老虎、狮子等食肉动物,可怜的人类就像是个香蕉王国的独裁者,整日生活在生存的恐惧与焦虑之中。
直到10万年前,智人对火的完美掌控,才使人类有机会跃居于食物链顶端。
随后,快速发展的技术工具、日益高超的社交能力使智人在7万年前,开始走出东非草原,并很快扩张到了整个欧亚大陆。
智人的带来,给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东亚的直立人、印尼爪哇岛的梭罗人、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以及身高不过1米、体重25公斤的弗洛里斯人,带来了灭种的危机。
尽管现在的研究尚未清楚,智人是与当地人种的混血融合,还是赶尽杀绝,但每当他们抵达一个新地点,当地的原生人类族群很快就会灭绝。
5万年前,梭罗人遗迹、丹尼索瓦人绝迹。
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退出了世界舞台。
1.2万年前,小矮人般的弗洛里斯人也永远消失。

02

认知革命,不仅是自我提升的关键,更是改变人类命运的转折。
7万年前,智人之所以从其他人种中脱颖而出,科学家们的主流看法是智人的认知革命,至于认知飞速发展的原因,或许是基因突变。
认知革命之前,所有人类物种都只住在亚非大陆上,没人到过美洲或澳大利亚,也没人到过像日本、夏威夷等岛屿。
认知革命之后,智人不仅可以用全新的语言交流,还发明了船、油灯、弓箭,开始了远洋捕鱼、探险,甚至还用象牙雕出施泰德狮人像这样的艺术品。
最终让智人实现全球化的,是他们学会了与陌生人的交流合作,甚至产生了种群文化。
这种把语言作媒介、以文化为纽带的认知革命,快速改变了智人的社会结构、人际交往关系和经济活动。

在其他人种还过着饮毛茹血、在树上摘野果的苦日子的时候,智人已经开始划着木船、使用贝壳进行远洋贸易活动了。

03

数百万年的漫长时间里,人类一直靠摘野果和打猎为生。
但是在1万年前,人类突然喜欢上了开心农场般的生活。
从日升到日落,人类在播种、浇水、除草、牧羊的重复劳作中,开启了改变生活方式的农业革命
人类作为一个种群的进步,不代表着每一个个体所受痛苦都会减轻。
农业革命虽然增加了人类的食物总量,却没有让人类吃得更好、过得更轻松,反而滋生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阶层。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很可能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从人类广泛种植的小麦来看,1万年前还是一颗野草的它,仅用了1000多年的时间就在世界各地繁衍生存。
而且,小麦还奴役着人类甘愿受腰酸背痛的劳作之苦,为其除草、施肥、驱虫、育种……
人类一心追求吃得更饱、过得更好的生活,却不一小心掉进了农业革命的陷阱。

04

伏尔泰说过: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神,但可别告诉我的仆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从几十人的小部落,在短短几千年就变成了村落、城镇和王国,而维系社会的秩序也更为细致完整。
不过,人类通过想象建构出来的社会秩序总是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和概念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秩序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
不管是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把这些想象建构的秩序与真实的世界深度融合
诸如法律、金钱、权力、阶级、国家等等,已经紧紧地与我们的欲望绑在了一起。
10万年前的智人,出门闲逛的时候绝对不会考虑带不带“钱”,更不会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合“法”。
10年后的现代社会,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却更加细化、更加严格地禁锢着人类。
比如印度社会是用种姓制度来分阶级,土耳其人用宗教,美国用种族……此外,还有性别歧视。

05

10万年前,智人学会了相互合作,奠定了走出非洲大陆的绝对力量。
10万年后,历史依然朝向全球融合统一的方向继续迈进。
历史上,有三种秩序最有可能统一全球: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以及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对商人来说,全球就是一个大市场,所有人都是潜在的客户。
对征服者来说,全球就是一个大帝国,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的属民。
对各教派先知来说,全球就该只有一个真理,所有人都是潜在的信徒。
尽管这个扩张和统一的过程并不是完全直线发展、一帆风顺,但可以看到从许多小文化到少数大文化再到最后的全球单一文化,应该是人类历史无法避免的结果。
然而,这个单一文化,不见得是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
选择走某条道路而非另一条的原因,总是神秘而未知。
大约在公元1500年,历史做出了最重大的选择,改变的不只是人类的命运,而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命运。
这个最重大的选择,我们将之称为“科学革命”

06

公元1021年,假若北宋宋真宗时期的一个人坐着时光穿梭机到达500年后。
除了发现皇帝变成了明朝的明孝宗朱祐樘以外,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太大变化。
假若再穿越500年达到2021年的现在,他就会震惊地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完全陌生、无法理解的世界。
这种震惊,是科学革命带来的巨变。
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
对于简单的事情,人类通过观察就能了解未知。
对于稍微复杂的事情,人类需要归纳整理观察的结果。
对于更加复杂的事情,用“故事”归纳的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于是以数学为代表的科学开始发挥作用。
这场起源于西欧的科学革命,与帝国和资本之间形成的回馈循环,逐渐变成了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1900年左右,欧洲人的足迹遍布全球,他们已经紧紧掌握着世界经济和大多数的土地。
但是欧洲人与古罗马人、蒙古人征服大陆的策略不同,他们不仅对土地和财富进行占有,而且更对新知识有着极度的渴望
几乎每一趟从欧洲出发的军事远征队都必定有科学家同行,科学家的目的不在打仗,而是为帝国提供了各种实用知识、思想基础和科技工具。
要是没有科学,欧洲人能否征服世界实在仍是未定之数。
时至今日,科学革命还在继续
在科学的帮助下,地球已经被70亿智人改造的越来越适合自己生存,但是森林砍伐、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污染猖獗,使得地球对于人类来说也越来越不宜居住。
虽然智人已经越来越不受自然的摆布,也不像古人一样必须在家族、部落的庇护下才能生存,但却越来越受到现代产业和政府的支配。
数百万年来,我们的交通工具已经从独木舟变成帆船、变成汽船、变成飞机,再变成航天飞机,但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前往的目的地。
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
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人类简史》如同上帝视角,对人类演化进程进行复盘和反思。
我们了解人类的历史,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避免在当下坐井观天、以蠡测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这本书的任何注解都将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唯一的方法是亲自走进《人类简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