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才死,为何贾元春就晋升贤德妃?只因葬礼上发生的三件大事

秦可卿死后不久贾元春就晋升了贤德妃,印证了秦可卿所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语。
秦可卿出殡在十月末。元春晋升贤德妃那天是贾政生日,第六十二回贾探春细数荣府众人生日,一直到四月都没有说到贾政。推测贾政生日在冬月或腊月,秦可卿死后不久迎来贾政生日,当天贾元春晋升。听闻消息的林黛玉、贾琏也是在过年前后快马加鞭赶回。
那么秦可卿葬礼和贾元春晋升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回看秦可卿葬礼上发生的故事。除了贾珍有意让所有人知道“爬灰”莫名其妙之外。还有几件事不同寻常。
一,秦可卿的葬礼规模太大,棺材板太过僭越,遭皇帝忌讳。
古代婚丧嫁娶有严格的规制礼仪,需要各级人等严格遵守。贾家作为功勋贵胄,就在皇帝眼皮底下,尤其需要注意。
秦可卿葬礼的规格,除了仪仗排场规格,就算贾母去世也不过如此。
而她用的“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材板,就算贾母轻易也不好用。不止棺材板僭越,主要是“坏了事”遭忌讳,不是贾家臣子所为。
二,大明宫内相戴权跑来贾家祭奠,顺便卖给贾珍一个五品龙禁尉给贾蓉。“龙禁尉”有“禁龙”谋逆之意,极其危险。
当时贾珍在“逗蜂轩”招待戴权。脂砚斋提示“轩名可思”。只因逗蜂轩的“蜂”字,在古代属于臭名昭著的“蜂麻燕雀”四大骗局之一,有圈套的意思。
结合后文贾家抄家结果“造衅开端实在宁”,“龙禁尉”一定是关键伏笔。
三,北静王不得圣旨悍然违法出席。不但将御赐的“鹡鸰香念珠”送给贾宝玉,还说自己深受海内众名士青睐齐聚门下,表达天命所归之意。
(第十六回)北静王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
北静王公然养士,宣扬天命眷顾,众望所归。以“兄弟情(鹡鸰隐喻)”拉拢贾家结党,暗示贾政儿子不学习可以来“兄弟”家里代为教导,我家里人才都是天下各处的名士。
北静王如此表现,无疑是对皇帝的不臣、不恭、不法、不敬……
贾元春就是在此后不久晋升贤德妃。她的晋升毫无疑问不是本人得宠,而是皇帝对北静王拉拢见招拆招,出手给贾家好处,分化瓦解贾家与北静王的关系。
从北静王和皇帝双方都在拉拢贾家看,贾家的势力关乎当时的政治格局。两方面都下了一部分“血本”。不过皇帝在拉拢贾家之外,无疑借戴权也给贾家设计了一个“请君入瓮”的局。具体收拾不收拾贾家还要看他们的表现。
贾家其实像之前一样老实本分,是可保无虞的。毕竟皇帝晋升元春表达出一家人的态度。谁想贾家昏了头响应太上皇旨意操办贵妃省亲,彻底与皇帝分道扬镳。
纵观历史,为人臣子最忌讳在太上皇与皇帝之间站错队伍。别说太上皇没死,就算是先皇,如果臣子念念不忘,都会让皇帝忌惮。何况太上皇还活蹦乱跳有权力公然下旨令妃嫔省亲,扫皇帝颜面呢。
太上皇与皇帝并立,这种情况李白有诗云:“双悬日月照乾坤”。贾家作为太上皇老臣,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想着尽忠新皇帝,却对老皇帝言听计从,注定是好不了了的。
贾元春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影射贾家抄家是经历了一场马嵬驿之变。
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对应杨贵妃死于马嵬驿。
贾蓉所在龙禁尉有“禁龙”谋逆之意。
贾珍又是元春堂兄“国舅爷”,贾家抄家“家事消亡首罪宁”。
以上种种都指向宁国府贾珍父子参与了北静王的谋逆行动失败,连累贾元春被“缢死”、贾家抄家,他们父子二人被杀。
回头再看贾元春判词图画最关键的那张“弓”。贾家开国元勋,皇帝承诺“苟富贵勿相忘”,享有世袭的富贵。可一朝天子一朝臣。“飞鸟尽、良弓藏”,贾家等于被“狡兔死,走狗烹”了。这也是“二十年来辨是非”的关键!
而皇帝与贾家君不君,臣不臣,也是兴亡往复的关键。北静王、贾家有异心,也有皇帝之责。
文|君笺雅侃红楼,欢迎点击关注,文章持续更新

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