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帛书老子2.5|浴毋已盈将恐渴 2024-04-30 05:24:11 浴毋已盈将恐渴前面三篇讨论了,要想实现远大目标,要想永不停息的进步,需要“天清、地宁、神灵”。反过来,如果满足这三条了,就一定能实现目标吗?前进的脚步就一定不停止吗?答案依旧是“不一定”!因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浴”。这一篇就来讨论“浴毋已盈将恐渴”。在这句话里,“浴”这个字,是很让人费解的!不咬牙把“浴”搞清楚,是过不了这一关了!从“浴”流传下来的“本意”上看,是“洗澡”的意思,文言点就是“洒身也。——《说文》”可是洗澡这个意思,放在《老子》里,却无法解释“浴”这个字。总不能说“浴神”就是洗澡的神仙吧!于是,后人干脆把“浴”改成了“谷”,所以,现在通俗的《道德经》里,就没有“浴”了,都是“谷”。在历代各种《道德经》注解里,对“谷”的解释,大多取“虚怀若谷”,“中空容纳”之意。可细思之,却并不通畅!所以才有了对“谷神不死”的诸多奇怪解释。我读帛书,当然还是要把“谷”回归为“浴”,然后,探究“浴”的本意。直接以“浴毋已盈将恐渴”这一句话里的“浴”来解读,不免断章取义,于是我把《帛书老子》里出现的十次“浴”,全拿过来,放在一起,相互参详,以窥其真面目。1、浴得一以盈,...,浴毋已盈将恐渴。2、上德如浴。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浴王。4、浴神不死,是谓玄牝。5、古之善为道者,...,强为之容曰,... 呵,其若浴。6、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常德乃足,复归于朴。7、俾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之与江海也。这十个“浴”一排出来,其含义也就呼之欲出了。 “浴”的形态,是有水又有谷的“溪谷”,相对于“谷”的静态,“浴”更有动态的一面。“浴”的特点,就是“下”,一直都是从高到低。“浴”只有“下”,才能让水一直流下去。而一旦不“下”了,“浴”就成了堰塞湖。对于人来说,要想一直进步也要“下”,“下”就是“谦虚”,谦虚使人进步。不“下”就“高”了,“高”就“骄傲”了,人一骄傲了,就不进步了。“浴”的作用,当然就是引导“水”,一直流下去,流到永恒的大江,大海里去。从大禹治水的故事里,可以看出来,当洪水没有“浴”时,就会泛滥成灾。而大禹为“水”导出了“浴”,行了“上德”,成就了“上善”,这就是“上善治水”啊! 搞清楚“浴”的意思,就能解释“浴毋已盈将恐渴”了。前面说,“天清地宁神灵”未必能达到目标,因为还需要考虑“浴”。因为任何远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奔向江海的“溪流”。天清了,说明在理论上目标是可行的;地宁了,说明具有实现目标的物质条件了;神灵了,说明有了足够认真的态度去做事了;可是,能不能坚持,能不能善始善终呢?就像溪谷,如果不能保持“充盈”的河水,走着走着就成了枯水河,怎么可能流到江湖里呢?“浴”是引导河水到达江海的河道,“盈”是河道里充盈的河水,要想让溪水最终流入江海,“浴”和“盈”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浴”,再多的水,只会形成“洪灾”。没有“盈”,即使有通向江海的河道,也只是枯水河。这就是“浴毋已盈将恐渴”的意境。 当我们要实现远大目标时,“浴”就是实现目标的路线图,“盈”是沿着路线图不断前进的“充足动力”。所以,要想实现远大目标,理论要可行,物质要具备,态度要认真,还要有沿着路线图不断前进的动力,“天、地、神、浴”四个因素缺一不可。老子说,浴神不死,是谓玄牝。只要保持“浴”和“神”这两个因素不消失,也就是始终保持认真的态度,并且沿着正确方向执著的追求。新生事物就会不断涌现,生生不息,创新不断,前进的步伐就不会停止。再次浮想联翩,许多前人就是因为“浴毋已盈将恐渴”,最后功亏一篑的。比如,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于是,北伐契丹,收复幽州,连克二州三关。此时,只要坚持下去,收复幽州的机会是很大的,可是柴荣病倒了,不久去世,年仅39岁,失去了收复幽州的机会,乃至继承后周的宋朝也没再有机会。这是真正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现在回顾这件憾事,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差就差在“浴盈”上了。柴荣的去世,就如奔向江海的溪谷,突然断流了,戛然而止,再也到不了目的地了。比如,南宋历次北伐,包括岳飞那次,都是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被内部的政治对手,釜底抽薪,如奔向江海的溪谷,突然在上游断了水源,最后成了“枯水河”。比如,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人亡政息,戛然而止!这都是“浴毋已盈将恐渴”! 更多更多的人感慨“壮士暮年,壮志未酬”。想做什么事情,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了,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何尝不是在感叹“浴毋已盈将恐渴”!如何才能避免“ 浴毋已盈将恐渴”呢?1、在前面“居于下”,开辟出“浴”来。2、把更多的“水”导入“浴”中,使其“盈”。一个远大的目标往往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所以,既要做开拓者,又要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才能保证事业的不断前进。 赞 (0) 相关推荐 汉代帛书《老子》乙本,你值得收藏 ·书中避刘邦讳,而不避惠帝刘盈讳,故抄写年代应在惠帝或吕后时期,比老子甲本成书时间晚.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老子讲“不争”的道理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大 ... 还原版《道德经》第九章:道亘无名 还原版<道德经>第九章全文如下: 道亘无名. 仆唯妻,天地弗能臣,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俞甘露.人莫之命,天自均焉. 贻折,有名. 名亦既有,天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贻痺. 道之在天下, ... 传世版《道德经》真是老子写的吗?,帛书版《老子甲本》告诉你 · 读帛书老子2.4|神毋已灵将恐歇 神毋已灵将恐歇 前面两篇讨论了天,又讨论了地.于是可知,想要永不停息的进步,就得"天清地宁",也就是既能一直看清未来,又能一直保持完备的物质基础. 可是, ... 读帛书老子2.3|地毋已宁将恐发 于是可知,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如果不能清楚"未来",如果失去了进取的目标,就会把眼界放在一个小空间内,如处在封闭的"莲子"中. 对于整个人类,如果不 ... 读帛书老子2.2|天毋以清将恐莲 前面,从"天,地,神,浴,侯王"五个方面,探讨了"得一"的结果,是"清.宁.灵.盈.为正". 下面继续探讨如果"天 ... 《道德经》第39章:昔之得一者:天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①: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②: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③.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④: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 ... 读帛书老子2.6|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 这里面有一个生僻字: [欮]古通"蹶",跌倒:挫折.--<汉典> 所以,一般都写成了" 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 读帛书老子3.3|上德如浴,大白如辱 这一节欣赏一下"上德如浴"和"大白如辱"这两句,这两句挨得这么近,不是偶然的. 在<道经>的第28章,有这样一段"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 ... 读帛书老子8.2|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先来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点石成金 说有一个人非常虔诚地供奉吕祖(吕洞宾),吕祖被他的诚意感动了,从天上来到他家,看见他家很穷,就非常怜悯他,于是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石 ... 读帛书老子52|上善治水还是上善若水? 这一章原本是没争议的,千年来"上善若水"深入人心,没觉得什么不对. 可是自从1972年"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才惊讶地发现 ... 读帛书老子8.1|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成若缺,亓用不幣. 大盈若 ,亓用不 . 大直如詘,大巧如拙, 大贏如㶧. 趮勝寒,靚勝炅, 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帛书老子>第8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