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有学问,阴阳需互参
发汗时,阴药与阳药的配比以及体内的津液力道相合,才能形成汗并发出体外。这里面有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一年前曾治一产后发汗不当,造成体内阴阳失调的虚劳患者。患者,女,40岁,因月经不调,全身多处不适,自汗盗汗同时出现来诊。患者自述二十年来从未间断治疗,各地名医几乎访遍,久病成医,也知道自己的病如何得来,也知道大概的治疗思路,其对病情的描述和分析比一般大夫还要专业。交谈之中我打断了她的叙述。让她平静下来把病史给我讲述了一遍。
患者从小至怀孕生产前身体非常健康,产后也恢复的很好。因当地有产后发汗的习惯,遂在家人要求下进行了三次汗蒸发汗,前两次汗出过多,身体已经显出疲态。第三次发汗后虚脱晕倒。自此因为诸多原因调理不及时出现乳汁减少,乏力口干,失眠多梦,不欲饮食,最后到了不能哺乳的虚劳状态。自述因初期中药调理不当,致使身体更差,究其原因是当时收涩止汗之品用的太多,最后导致阴阳失调。
诊其舌脉,双脉微弱无来势,脉管无形;舌淡瘦,无苔。给予党参100g 黄芪100g 当归10g 炒白术3g 10付水煎服。患者看完处方一脸茫然离开,10剂后来诊,诸症皆减,好奇的问我,这四味药为什么这么平凡且味数少,剂量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这么有效,我喝完后感觉体内不空了,有力气了,出汗明显好了。
其实我在《中药用量不传之秘》这篇文章中详尽地论述了为何如此用药。用药的标准和指南,需要将人的身体状态和脉象以及药物升降浮沉和药的力量进行准确配比。即人体正气与药力匹配。如果发汗时阳药用的太多,就会耗损掉体内之津,使津液在形成汗发出之前就被烧干。如大火烧水,不但将本来很少的水很快烧干,没有形成水蒸气(汗),而且将水壶烧的红赤甚至烧坏。此病例中的患者就是如此。
且看经方是如何调整人体阴阳的。如桂枝汤,方中甘草,大枣,生姜做为守中的能量储备,可以根据人体中气和体质的强弱适当增减以提供能量。若中气不足则可通过这三味药适当补充给人体中气。最关键的是桂枝升发向外与白芍收敛向内的比例。如果人体气机出多入少,则适当根据脉象减少桂枝,加大白芍,使气机恢复出入的平衡。如果气机出少入多,则根据脉象适当加大桂枝,减少白芍,使营卫调平。就这样有了甘草大枣生姜调控中气多少,给升降出入之桂枝白芍提供能量,则运用起来更为明了。
所有经典方剂皆如此理。见汗不可收涩太过,见血不可贸然止血,见虚不可贸然补虚,见实不能随意泻实,一定要把握人体营卫之多少,气血的比例,上下的能量分布,左右旋转的力道,升降的气血比例,力量的大小,出入能量的对比。
药味不在多而在精,在有理有据;剂量不用拘泥多少,在准确;医理不一定知晓百家,在于融会贯通;知识不必太多,在确实掌握;学问不论深浅,在真实;修行不论形式,在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