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物”:是花在自开自落,还是我心与花同开同落

人皆知自己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但鲜能知道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此正如“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一样。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告知: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何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我精神世界?我们怎么去建构和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

花在自开自落,与我心同开同寂。

这一文化精髓,在王阳明的心学中得到了极大的阐发和发展。“心外无物”,就是人文的精神世界构建在我的心中。

从其“花不在你的心外”这样一个精神体验,我们就能感知其以良知之致知建构和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思想主旨。

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下》)

这里,不是在提倡存在就是感知的唯心主义,而是在揭示自己精神世界是如何构建的问题,“心外无物”。

我作为感知、认识和感受之人,是我自身在感知、认识和感受世界,世界向我呈现、进入吾心的样子就是我的精神世界。

我的精神世界,是我在参与建构和体验的世界。忘记主体意识,忘记自己参与的建构能为,忘记自己致知的投入,则我的精神世界岂非是被动的接受和无奈承受?

我心于世界自然的千姿百态、百花争艳,虽是接纳性的,然更是主动照耀和鉴别的。

没有心的灵明照耀,则世界将归于黑暗和沉寂。“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千姿百态,化在我心。

我感知,则我在建构自己的感受世界。

花树自开自落,是物自体的物理存在和变化,固然于我心无有相关,但人的世界必是感知、认识和感受到的世界。空谈物自体的花树自开自落,于人就没有了人文精神上的价值意义。

我未看此花时,则花与我心同归于寂;我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下在我心中明白起来。我所建构的是心的人文世界,而非是自然的物理世界。

一切我感知的世界,都是吾心中的世界。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我感知的世界。又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我感受的世界;再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我认知的世界。

我的精神世界,固然非是只有我的意识或心方能建构,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知活动。“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传习录下》)

没有亲自品尝过酸甜苦辣之人,永远不知酸甜苦辣的滋味为何?人生有些事情,就得亲自感受,方能体会其中的意旨。既感知月有阴晴圆缺,又感受人有悲欢离合;既要冷暖自知,又要自证自悟。

自己建构的精神世界,就在由自己的心,去感知世界的千姿百态、姹紫嫣红,去感受人生不同品味的酸甜苦辣、冷暖苦乐,感悟人生真善美的价值意义、精神享受。

百花争艳,艳在我心。

我认识,则我在建构自己的理性世界。

我的精神世界或人文价值世界,非是只有直接经验的精神感知、感受,而且更有间接知识教学的自得。我既可从他人那里获得经验教训,还可从知识里获得人生智慧借鉴。

我的理性精神世界,非是被外在强加而不得不接受者,而是主体选择的结果。我心中自有价值是非,“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传习录下》)是是非非,则各当其宜。

我的精神世界,又可是逻辑和科学的世界。在抽象的思维中,我们认识世界的结构和联系,认知万物变化的律则和原因,认清宇宙的奥秘和真谛。

我们既在我的直接认知中,探索价值的意义。“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其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传习录下》)

外在的事物,依靠我的认知方得以有其人文价值的存在。“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外在存在的不可或缺,证验我在建构自己精神世界上的客观性。

人生既有物理认知的科学价值,又有逻辑认知的思维价值,还有道德认知的伦理价值。探寻和践行道德,就是自我的道德人生世界。在道德理性中,我们方能开启自己行为合理性的旅程。

落霞与孤鹜齐飞,在我心中形成美景。

我体验,则我在建构自己的人格世界。

我的精神世界,还是我建构和体验的人格世界。在这里,我们建构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培养自己的志趣和价值追求,形成自己的人生格局和人格气象。

在王阳明看来,人在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上会呈现不同的人生格局和人格气象。这些不同和差异,体现了不同的致知和格物功夫。

最上等的人格世界,是“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传习录下》)。学者若是信得过良知之心,不为气所乱,便常能“做个羲皇以上人”。

中等的人格世界,是“平旦时,神清气朗,壅壅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学者若是能涵养省察,便常能做得如此。

下等的人格世界,或是“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而为“春秋、战国世界”;或是“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而为“人消物尽世界”。我的世界我心做主,不负责任,随波逐流,则自取其辱。

在孔孟看来,从事建构精神价值的人格世界,不外乎“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两个方面。或是“穷则独善其身”,或是“达则兼善天下”。

我在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上,是我在主动认知、选取和建构我的世界。我们人文价值关注的,非是花在自开自落,而是让花在我心中即开即落,成为我心中世界的一部分。

小桥流水人家,为我心中之欣赏。

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哲学价值,就在于提示我们:在花与我之间,似乎是花在与我的灵明和明觉同开同落,实则是我的灵明和明觉让花为我即开即落。

在“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的精神世界建构中,花颜色的一时明白是在我心中的明白,我的心主动参与了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庐山真面目,在我心中得以认知。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