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出名的咏史诗,历久不衰,南宋英雄临死时吟诵不已
如果论中国历史谋臣的成就,诸葛亮根本算不得什么。刘备鼎立三分,他确实功劳很大,但最终也没有兴复汉室,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历代王朝之中,比他贡献更大的文臣武将比比皆是。后人赞美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的忠义,尽管明知不可为,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后来的文人对诸葛亮疯狂讴歌。这不仅仅是《三国演义》的魅力,在此之前李白杜甫都是诸葛亮的粉丝。杜甫写过二十多首关于诸葛亮的诗歌,其中包括《八阵图》、《阁夜》、《咏怀古迹五首》等等,但最为脍炙人口的,还是这首《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也是杜甫最出名的咏史诗,在杜甫定居成都之后的第二年便去拜访向往已久的武侯祠。诗歌的题目耐人寻味,它并非以地点为名,直接写的蜀相,明确表明诗人就是着重写人,并非咏怀古迹。
首联之中,作者以问答开始,表明了心中感情的起伏。诸葛亮在群众中的威望很高,他的祠堂更是蜀中名胜,根本不需要多大周折,就能找到。这里的寻找,并非实写武侯祠的难觅,而是表明作者的虔诚之心。第二句中,杜甫描写武侯祠的景观,特别描述了郁郁苍苍翠柏。诗歌之中不仅承接了第一句所问,更是以翠柏暗示了诸葛亮的伟岸长存。
颌联看似描写武侯祠的景色,那时正逢春季,万物复苏,花草繁茂。武侯祠中动静皆宜,颜色鲜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诗人巧妙的用“自春色”、“空好音”在其中加入了主观的感情色彩。春天虽然已经到来,武侯祠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诸葛亮毕生的夙愿却是已经成为镜花水月,作者对于祖国中兴的宏愿,却被没完没了的安史之乱所打碎。
颌联写景,颈联写的就是历史,写的就是诸葛亮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政治生涯开始,便是刘备三顾茅庐。也是因为报答知遇之恩,诸葛亮不惜殚精竭力,用一生去报答。尽管刘备之后的刘禅并非中兴之主,但诸葛亮依旧不敢忘记托孤重任,依然费劲心血去恢复汉家天下。
对于刘备,诸葛亮有的是臣子的忠诚,有的是兄弟般的义气。这也是后世文人包括杜甫最为敬佩的,在那种乱世之中,不忠不义之人太多,诸葛亮的洁身自好,当然是文人标杆,道德楷模。与其说杜甫崇拜他的功绩,不如说是对他的为人叹服。
最后一句是千古名句,也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极大褒扬。他出师未捷,中途死在了五丈原,实现了马革裹尸还的烈士情怀。这种为国为君尽忠到底的人生,到底还是以悲剧结尾,怎么不让后来的文人泪满衣襟,无限感怀。
在北宋末年,靖康之乱让宋朝灭国。南宋建立后,许多著名将领对于靖康之耻耿耿于怀,心心念念就是收复故土。但因为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再加上宋高宗赵构苟安一隅,这让他们的理想难以实现。东京留守宗泽,就是在屡次上书要求收复故土中,蹉跎而死。在他临死之前,反复吟诵的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