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科技 装配式的燎原之势

“最快4小时,我们便可以搭起一座别墅的主体结构……”,这是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所带来的惊人效果。

作为雄安新区投资建设的首个工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便是这样一座装配式建筑。走进一座楼房,看不到钢筋水泥的痕迹,到处严丝合缝,像乐高玩具一样。

随着城市化扩张,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超20亿平方米,相当于消耗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城市垃圾与建筑有关的占到近40%。新建建筑能耗水平是西欧的6倍, 难以适应当今世界"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的时代主题。而装配式建筑无疑如星火燎原,为行业带来全新气象。建筑行业业态,或将面临洗牌和重构。

据悉,相比传统的现场施工,装配式建筑更加标准化,节材节能节水,减少噪音,很少产生建筑垃圾,比同体量工程施工速度快2至3倍。与传统建筑业生产方式相比,工业化生产在设计、施工、装修、验收、工程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从全球范围看,绿色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是建筑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装配式建筑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中美联合声明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高新科技的驱动下,全球建造业发展瞬息万变,国内围绕建筑行业的革新也正悄然兴起。《》提出,中国制造要向创新、智能、绿色和高端转型,找到自己的新优势,才能把自身依赖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开放型经济新模式。将一直赖以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房产业注入工业化动力,向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形态迈进。随着大型装备生产能力与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国务院正式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

或许不久的将来,当建筑业的手工操作进化成为了工业化集成建造,届时质量通病通过工厂化的生产将大量减少,手工误差被精细化工业生产大量避免,建筑业真正进入了可质量回溯,可规模化控制的时代。

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规模化、工业化、产业链的整合,意味着大量的大型房企、建设业企业需要整合建立自己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建造、生产全产业链队伍,将成本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同时,加速迈进建筑工业化的步伐。

建筑业的现代化首先是解决工业化的问题,增加机器生产,减少手工操作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小作坊式的分包体制将要经受严峻的考验,工地不再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将是知识化、年轻化的真正意义的建筑产业工人替代农民工进入到建筑的工业化生产、安装环节,原有的农民工清包工模式将被完全取代,人力成本大幅下降。

随着标准化程度、软件集成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施工图设计专业将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规划、建筑创意事务所、集成技术设计研究所等创意类、技术研发类的设计单位,设计将在工业化的趋势下真正地名副其实。

另外,随之而来的是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成本的节约、效率的提升、质量的精细化控制皆成为可能。

行业优化与整合

装配式建筑随着土建装配式延伸到内装装配式进而会覆盖所有的建筑构配件,配件的装配化实现意味着建筑工业化的最终完全实现。对之前未实现规模化效应的企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在第一轮的拼成本占市场阶段就将出局,到第二个阶段,成本趋于稳定时段,对于工业化、现代化缺乏理解,没有知识、人才储备的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即将面临被整合、被淘汰出局的局面。

而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持续推进,建筑行业的集成技术将呈现为不断地跨界融合的过程,原有的一些产品、材料、工种会消失,演变为集成化产品、产业化工人。这将是一个集成、演变、再集成的动态调整过程,行业发展随着产业升级得到了不断地提升,技术升级与跨界融合思维在此得到了更大的体现。

随着集成化技术的逐步提高,未来的建筑将会大大提升建造速度,管道装配化、幕墙与外墙结合的装配化、内墙与装饰材料整合的装配化,光伏与玻璃与幕墙整合的装配化等等,整合、优化、再整合、再优化,最终达到全装配的终极目标。

纵观今天的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全球建筑业的新趋势。近年,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各地的推广与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