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疼痛类医案

一.经方治疗身体疼痛难忍
女,25岁。产后20天,身体疼痛难忍3天,无其他症状,2013.11.15来诊,舌淡红,脉沉迟,给以 桂枝20 白芍20 党参20生姜10片 大枣5枚 炙甘草15 。3剂。今上午复诊疼痛消失。
伤寒论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二.经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内经》中已有论及,至《金匮要略》则明确提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且无论是从辨证施治,还是追方用药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值得临床上加以遵循。笔者研习十余载,颇有感悟,愿与同道共同探讨。
1、审证求因 详辨轻重 分立通补异法
胸痹心痛的病机为阳微阴弦。阳微即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阴弦即阴寒邪盛、痰饮内停,阳微阴弦也就是正虚邪实。临床上,仅有胸阳之虚,而无阴邪之盛,或仅有阴邪之盛,而无胸阳之虚,都不一定发生本病;多在心胸阳虚,阴邪亢盛,阴乘阳位,二者相互搏结,才能成为胸痹心痛。说明阳微与阴弦是胸痹心痛病机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以下提到“原文”均指本篇)从症状上看,在胸痹主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等症;治疗上,两方同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证,但亦有“阳微”、“阴弦”之偏重,故分立通,补两法。偏于正虚者,除原文所述症候。当以阳微为著,应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甚则汗出肢冷等症,治以补气健脾、助阳散结,方用人参汤;偏于邪实者,除原文所述证候外,必以阴弦为著,且感心胸满闷、喘息气急,当通阳散结、降逆除满,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诚属“同病异治”之典范。
2、同本培元 侧重温阳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原文)本条所述胸背彻痛,痛势急剧、痛无休止,证属阴寒痼结、心脉瘀阻,为心痛重证,当伴见四肢厥冷,冷汗出,面色白。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细等症。治以温阳逐寒、止痛救逆。方中乌头,附子,蜀椒,干姜大辛大热之品,协同使用,固本培元、逐寒之力强,佐以赤石脂,取其固涩之性,收敛阳气,以防辛热之品温散太过。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乌头中含乌头碱,附子中含脂乌头碱,乌头与附子同用,可使乌头中乌头碱的急性毒性显著降低,并可增强止痛效果。
3、通阳散结 重在治痰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原文)本条论述因邪实所致胸痹,即“平人”无恶寒发热之表证,而突发呼吸短促,甚则呼吸困难,其可为气滞、痰凝或血瘀等实邪为患,即属气滞痰阻型。治疗上,立行气祛痰、通阳散结之法,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方用瓜萎薤白白酒汤;方中瓜蒌苦寒滑利,豁痰宽胸,薤自通阳散结以止痹痛。又立下气祛痰,通阳散结之法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气逆证,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在上方基础上,加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厚朴燥湿化痰、下气除满,两者同用,共助君药以达通阳化痰、宽胸散结、下气除满之效。更立消痰逐饮之法,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重证,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在瓜萎薤白白酒汤基础上加半夏以逐痰饮。
4、病案举例
汤某,女,65岁。2000年1月18日诊。冠心病史数年,每因寒冷,季节变化而反复发作。展起受凉后再次发作而来诊。刻诊: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面色青紫,汗出肢冷,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微细欲绝。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肌缺血。此为阴寒瘤结之心痛重证。投乌头赤石脂丸改汤剂,药用:炮乌头5g(久煎)、炮附子5g(久煎)、赤石脂10g、椒目10g、干姜10g;人参10g(先煎兑入)、桂枝10g;丹参20g、当归20g。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并给消心痛10mg,每日3次口服,首次含服。1剂汗止肢温,连服3剂心痛渐止,停用消心痛。再诊:胸不痛,但觉胸闷、气短,偶有心悸,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而结。但较前和缓,非寻稍按即得。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早。辨证知其阴寒已散,仍为胸中阳气不足,更方人参汤加味,药用:人参10g(先煎兑入)、炙甘草20g、干姜15g、白术15g;黄芪40g、当归20g,山茱萸15g、山药20g、淫羊藿15g,薏苡仁20g、桂枝10g、丹参20g。每日1剂,早、晚温服,连服6剂,诸症悉减,继服6剂而愈,心电图亦正常。
三、经方辨证治疗真心痛
王某某,男,74岁。阵发性胸部憋闷疼痛、心慌伴乏力5年,加重1周。2006年12月26日初诊。
患者有冠心病史12年,高血压病史26年。12年前因胸部憋闷、心慌和心前区疼痛发作频繁,曾在市某医院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而住院治疗。10余年来经常犯病,寒冷及精神受刺激时发作更频。近一周来,因气候转寒,发作次数增多,胸部闷痛较重,靠服消心痛等药物控制。此次较重的发作,是因琐事生气,突发胸中憋闷、心慌气短及心前区剧痛伴大汗淋漓,含服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等效不明显,遂来我院急诊。经ECG、心肌酶谱等理化检查,诊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心房纤维性颤动。经抢救治疗,心前区疼痛基本缓解,但心慌和胸部憋闷却一直无明显改善,遂请中医会诊。诊见:表情痛苦,神色暗淡,目窠浮肿,口唇紫暗,胸部憋闷,心慌,汗出较多,乏力较甚,畏寒,手足青冷,双踝部凹陷性水肿,舌质紫暗,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微、结代。
脉证合参,诊为真心痛。有胸痹病史,初起乃气滞血瘀,心脉痹阻,日久及肾,肾阳衰微,胸阳不运。此次发病乃寒邪重伤心肾之阳,又加之郁怒气滞痹阻心脉,寒饮痰浊血瘀之阴邪乘虚结聚于胸中清阳之处,而致真心痛。病机乃阳气虚衰,胸阳不运,气机痹阻。治宜温肾扶阳,固守元气,通阳散结。方拟通脉四逆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炮附子20g(先煎1小时)、炙甘草30g、干姜30g,生姜20g;枳实20g、薤白20g、桂枝20g、栝楼实18g、厚朴18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先煎)、茯苓30g、白术15g、山萸肉60g、赤芍20g、红参15g(另炖兑入)。3剂,每剂煎2汁,共煎6汁,每4小时服一次,一昼夜连服3剂。
二诊:胸部憋闷心慌明显减轻,水肿有所减轻,但四肢仍不温,仍自汗。继守上方,炮附子加至30g,加黄芪30g。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三诊:胸部憋闷心慌消失,精神好转,踝部水肿消失,汗止肢温。
按 本案系胸痹重症,虽经西医救治,心绞痛暂止,但胸部憋闷及心慌症状并未减轻,且仍伴乏力、汗出不止。汗愈出而阳愈虚,心肾之阳衰竭累及心肾之阴,有阴阳欲脱之势,非以大剂附子回阳,不足以挽回重危之势。故方以通脉四逆汤,以大剂附子日夜连服,加人参固气,山萸肉收敛救脱。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山萸肉“凡人身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加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开结,泄满降逆。方中之通脉四逆汤温阳,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其暗含之真武汤温阳利水、来复汤敛阴固脱。诸方合用,诚可谓离照当空,阴霾散尽,胸阳振奋,诸症自除。
四、经方治疗神经性头痛
某男,40岁,已婚,司机。
主诉:头部右侧三叉神经剧烈胀痛(尤一头部痛为主)三个月,加重半个月。
病史:患者于15年前因为头痛半年多,是我给治愈的,后来一直未犯;当时头痛的特点也是胀痛,一般在午后发作,痛势剧烈不可忍,当时两脉关尺浮大,属于阴虚阳亢,经用滋阴镇潜之法20余剂,并辅佐针灸而治愈。此次发作是在三个月前因为劳累过度,于夜间12点左右突发,头部右侧剧痛牵连面颊,伴随轻微恶心,当时患者及家属及其恐惧,急忙送医院急诊,经核磁检查,未见异常,于是按“血管神经性头痛”给与治疗未能见效,后又找某老中医针灸中药治疗半个月也未能见效,而且有加重的感觉,不得已请假回来找我诊治。
主要症状:头痛发作一般在午后或深夜,而以深夜12时以后为多,明显的诱因为劳累和休息不好,一周之内发作5次之多,发作时即感右侧头部及眼眶发胀,然后胀痛剧发,痛不可忍,真有以头撞墙之感,起初用止痛片可止,后不得不用曲吗多2片止痛,疼痛过后留有右侧头皮及眼眶紧胀不舒;患者身体健康,不饮酒,血压正常,面色稍红,除了有长期夜间晚睡得习惯外,其他一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右脉弦细有力,寸关稍浮,左脉同右脉,稍虚。
辩证简析:素体阴虚,虽然脉由原来关尺弦大变为现在寸关浮而弦细之脉,阴损及阳,下元不足,但冲气上逆之势仍存,左脉细弱,肝升不足,右脉弦而有力,气降不顺,再加劳则耗气,冲气阴火浊邪上逆,休息不好则伤精血,肝燥则肝胆相火也上逆,气火痰浊拥塞少阳清窍引发头痛。
治则:清降相火,斡旋气机。
方用柴胡加龙牡汤和吴茱萸汤加减。
R:吴茱萸12 党参15 炙甘草10 生姜15 鸡内金10
半夏10 柴胡10 黄芩15 龙胆草10 白芍30
桂枝10 茯苓20 龙骨30 牡蛎30 细辛6
川芎20 熟地20
五剂 嘱其生活照旧。以观疗效。
二诊:服药期间,一周之内仅发作一次,那是因为头天出车特别劳累,而且早上起的特早,晚上2点左右头痛发作,但痛势明显减轻,未服止痛药也能睡觉。舌如前,脉寸关不大。继前方加葛根15 五剂
三诊:服药一周之内,头痛没有发作,精神很好,睡眠也较以前好。只有一天中午有种头痛欲发作之感而未发作,脉寸关又稍浮,加强养血之力。
前方加生山芋30 当归10 五剂
四诊:服药期间,头脑清爽,头痛再未发作。脉寸关不浮而细。继用养血柔肝调理。
R 熟地12 当归10 白芍20 川芎10 桑叶10 菊花10
旱连草20 女真子15 黄芩10 红花6 柴胡10 怀牛膝12 龙骨20 牡蛎20
10剂
随访:停药20来天,生活习惯照旧,临床症状痊愈。
伤寒论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在本条文中,其中特别指出的适应症就是头痛,当然在伤寒论的解释中,是以巅顶痛为主,因为我们都知道 厥阴——巅顶痛, 临床中也证明了本方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头痛,高血压头痛,青光眼头痛等有很好的效果,从我的体会可以不必区分头痛的部位,在应用此方时一般考虑两个问题,1 是否虚寒2是否上逆,所以在治疗多种头痛的方中,如果有这两个特征,特别是第2个特征,我很喜欢加入此方,主要是温降肝胃,泄浊通阳的特性。我认为此方有调理气机的作用;所以在本病例中也不例外。
本病例从表现来看在少阳——头角痛,头为清窍,内伤头痛之症一般来讲与下邪犯上密切相关,而且此病例具备上逆及气机升降不顺的特点,虽然虚寒体征不明显,但从脉象来看,具有潜在的虚寒病理,因此不排除除了相火上逆之外仍有寒饮浊邪协同上犯之嫌,所以加入此方。
五、盆腔炎症和盆腔瘀血综合征的经方治疗
1 厚朴七物汤、大黄附子汤
厚朴七物汤方出《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是治疗“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的方剂。药有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大黄附子汤出处同上,是治疗“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的温下方剂,药有大黄、附子、细辛三味。
病案举例:慢性盆腔炎。叶某,45岁,2005年2月23日初诊。慢性盆腔炎病史已经多年,下腹胀痛3天,以胀为甚,大便正常。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正常,无痛经。孕4产2人流2,输卵管已结扎。小便频急,无尿痛;胃寒、纳可,寐欠安。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7mm×8mm×9mm,末次月经2月13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质中,无压痛,右侧附件压痛,左侧(一),三合诊两侧宫骶韧带触痛。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子宫肌瘤。治法:温中导下,清热行气。方用厚朴七物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厚朴10g,枳壳10g,制大黄6g,甘草5g,桂枝5g,细辛4g,蒲公英12g,红藤15g,延胡索10g,荔枝核10g,橘核10g,5剂。
二诊:2005年3月31日。上药服毕,下腹胀痛悉数消除,时隔月余症状未再出现,要求治疗子宫肌瘤,舌脉同上。治法:行气活血,清热消癥。方用厚朴七物汤加减:厚朴10g,枳壳10g,制大黄6g,甘草5g,桂枝5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石见穿15g,皂角刺15g,莪术12g,三棱12 g,7剂。
按语:桂枝在厚朴七物汤中原为解表药,在此案中与大黄、细辛合用,即仿大黄附子汤(取代附子)起到温下的作用。
2 大黄牡丹汤
这是一张治疗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的方剂。药有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病案举例:亚急性盆腔炎。林某,22岁,2003年5月23日初诊。50天前在当地农村药物流产,阴道出血3天净,术后即出现下腹疼痛,且逐渐加重难耐,疼痛向会阴及下肢放射,伴腰酸痛。曾住院治疗,经腹部B超、腹部摄片、骨盆CT平扫、腰椎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左侧附件有压痛,右侧增厚;静脉肾盂造影示左侧输尿管下端扩张,请泌尿科会诊,拟诊为左输尿管结石。因疼痛未能控制,自动出院。今来我院,见患者表情痛苦,呻吟不迭,弯腰搀扶。询问平时月经正常,现除腰腹疼痛之外,手足逆冷,白带不多,大便秘结,胃纳不馨,无发热。舌淡红、苔厚腻,脉细。妇科检查:外阴(—),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中,压痛明显,两侧附件压痛明显,两侧宫骶韧带触痛明显。西医诊断:亚急性盆腔炎。治法:清热活血,通腑导滞。方用大黄牡丹汤加味:制大黄10g,丹皮10g,桃仁10g,冬瓜仁30g,玄明粉(冲)10g,延胡索10g,蒲公英20g,红藤20g,血竭4g,3剂。另以活血化瘀灌肠液每次50 ml,每日1次保留灌肠。药后大便下如糜粥,下腹疼痛顿除,手足转温,再用其他药物调理而安。
按语:观其方义,其功效为活血清热,通腑泻下,可以治疗盆腔炎属于湿热腑实者,服后下大便如糜粥状者佳,常可起釜底抽薪之功。
3 下瘀血汤
该方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中,是治疗“产妇腹痛……腹中有干血著脐下”的方剂。药有大黄、桃仁、蟅虫。
病案举例:盆腔瘀血综合征。颜某,38岁,2005年3月7日初诊。经期下腹疼痛剧烈3年余,每需服用止痛片方可缓解。孕5产3人流2。末次月经2月16日。经量正常,经色暗红夹块,经前乳房胀痛,下腹胀,右侧少腹疼痛,性生活伴下腹疼痛,尿意至时下腹亦痛,步履时亦痛。白带量少色白,有异味,纳可,大便常秘。舌淡红、苔薄白,脉细。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56mm×31mm。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子宫颈肥大,着色紫,宫体后位,质中,压痛,活动正常,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盆腔瘀血综合征。治法: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方用抵当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水蛭10g,虻虫6g,桃仁10g,制大黄10g,桂枝6g,茯苓10g,白芍10g,丹皮10g,红藤30g,蒲公英15g,延胡索15g,血竭4g,7剂。
二诊:2005年3月14日。经期将近,下腹疼痛减轻,舌脉同上。治法: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方用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制大黄10g,桃仁10g,蟅虫10g,桂枝6g,茯苓10g,白芍10g,丹皮10g,益母草30g,延胡索15g,香附10g,蒲黄10g,五灵脂10g,7剂。
三诊:2005年3月28日。月经3月16日来潮,经量较多,3天净,无痛经,大便秘结,舌脉同上。药用:制大黄10g,桃仁10g,蟅虫10g,桂枝6g,茯苓10g,白芍10g,丹皮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红藤30g,蒲公英15g,血竭5g,7剂。
2005年4月14日:月经4月11日来潮,无痛经,舌脉同上。水蛭10g,虻虫6g,桃仁10g,制大黄10g,桂枝6g,茯苓10 g,白芍10g,丹皮10g,红藤30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7剂,经后服。
2005年4月22日:无不适,舌脉同上。守上方续进14剂。
2005年5月10日:月经5月8日来潮,经量不多,无痛经,舌脉同上。守3月7日方续进21剂。
2005年6月8日:末次经期6月7日来潮,经量中等,无痛经,舌脉同上。桂枝6g,茯苓10g,白芍10g,丹皮10g,桃仁10g,益母草20g,延胡索10g,丹参12g,香附10g,鸡血藤20g,红藤20g,蒲公英20g,7剂。
按语:方中有大黄一味,具“将军”之性,可破瘀血,行积滞,合桃仁、蟅虫二味,攻治下焦之瘀血,有“斩关夺门之力”。此方也适用于输卵管阻塞等瘀血阻滞实证。
六、经方治疗痛经验案举隅
1 赤丸
方出《金匮要略》中,是治疗“寒气厥逆”的方剂,由茯苓、乌头、半夏、细辛4味药组成。
黄某,28岁,2005年4月14日初诊。
自初潮始痛经剧烈不断已13年,伴恶心呕吐,出冷汗。腹部喜温喜按,腰酸痛,月经量正常,色暗红,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带白无异味,纳可,口臭,二便调。末次月经4月1日。月经史:15岁初潮,经期7天,月经周期30~34天。生育史:1-0-1-1,已行输卵管结扎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一),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活动,质中,压痛。西医诊断:(1)痛经。(2)子宫内膜炎。治以温经散寒,清热调冲。予乌梅丸加味。药用:乌梅、当归各9g,细辛、干姜、炒黄柏各5g,黄连、川椒各3g,桂枝、淡附片各6g,党参10g。5剂,隔日1剂,水煎服。
4月28日二诊:外感咳嗽有痰4天。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易方为赤丸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温经散寒,化痰止咳。药用:茯苓、半夏、炒白芍、百部各10g,淡附片、细辛、通草,炙甘草各5g:,当归9g,桂枝6g,大枣6个,7剂。
5月5日三诊:4月29日月经来潮,经期无痛经。来诊当天经水已净,咳嗽已除,舌脉如上。守上方去百部,续进4剂,隔日服1剂。
按:赤丸与大黄附子汤同是治疗阴寒腹痛的方剂,前者所治为阴寒有饮,后者所治为里寒挟滞。赤丸原方有乌头一味药,处方时可用川乌,也可用淡附片代替,可减其燥烈之性。
2 乌梅丸
方出《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是治疗蛔厥的方剂,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
周某,23岁,未婚,2005年4月2日初诊。
痛经5年余未愈。腹痛拒按,经量多而色红夹块,伴恶心,大便频数,每次经期均需卧床休息,月经周期延后5~20天。带下量多,色白时黄,质稠,无异味。末次月经2月19日来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以温经散寒,清热调冲。予乌梅丸加味。药用:乌梅9g,细辛、干姜、黄连、淡附片、川椒、桂枝各3g,当归6g,党参10g,炒黄柏5g,益母草30g,7剂。
4月9日二诊:4月2日月经来潮,痛经明显减轻,已经可以上班,经期大便也正常。当天经水已净。舌脉如上,守上方去益母草,续进3剂。
4月25日三诊:舌脉如上,守4月2日方,益母草改为15g,5剂。
4月30日四诊:月经尚未行,舌脉如上,守上方续进7剂。
5月9日五诊:末次月经5月2日来潮,无痛经,今已净,舌脉如上。守4月2日方去益母草,7剂,隔日1剂。
按:乌梅丸是治疗蛔厥的方剂,很少有人用治痛经,或以为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在痛经之中,如果患者并非属于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又因寒热夹杂者,即可投用乌梅丸治疗。而寒热药物的剂量,则可根据患者的具情况融会变通。
3 当归四逆汤
方出《伤寒论》中,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组成。
董某,24岁,未婚,2005年1月6日初诊。
11岁初潮,素有痛经病史,痛时手足逆冷。月经周期规律,经量较多,3~4天净。2004年11月21日因下腹剧痛住院治疗后缓解。1月4日B超检查发现:多发性子宫肌瘤(8mm×4mm,12 mm×8 mm,9mm×6mm),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9mm),宫腔内异常回声性质待查(26mm×24mm)。末次月经12月27日。西医建议刮宫治疗而未同意,转诊于中医。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以温经通脉,活血止痛。予当归四逆汤加味。药用:当归、炒白芍各9g,桂枝、炙甘草各6g,通草、血竭各4g,细辛5g,大枣6个,益母草20g,蒲黄、玄胡索、九香虫各10g,7剂。
1月3日二诊:服药后无不适,舌脉如上。上方去益母草,加五灵脂、川棟子各10g,7剂。
1月25日三诊:月经1月19日来潮,无痛经,今已净,舌脉如上。治以活血化瘀,清热消症。予消症汤(经验方)。药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皂角刺、石见穿各15g,制乳香、制没药各4g,荔枝核,橘核各12g,牡蛎(先入)、海藻各20g,三棱、莪术各10g,14剂。
2月8日四诊:经期将近,无不适,舌脉如上。守1月3日方加益母草20g,14剂。
月经2月19日来潮,无痛经,量中等,4天净。
按: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因寒而厥的温通方剂,因此治疗因寒而致瘀滞不通的痛经,有比较好的疗效,通常与其他活血化瘀药物相伍,可以增强疗效。虽少腹逐瘀汤也可以治疗寒瘀引起的痛经,但其寒瘀的程度要较当归四逆汤严重,临床不可不辨。
七、经方治疗恶性肾肿瘤疼痛验案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如能及时缓解疼痛,对患者不仅在心理上起到安慰作用,而且可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中医药在缓解癌症患者疼痛时可收到意外效果,江西中医学院王小龙临证治疗恶性肾肿瘤,介绍如下。
李某,男,59岁。患者于2004年3月23日确诊为恶性肾肿瘤,并行根治术,随后化疗7次。半年后腹痛难忍,西药止痛无效,2005年1月13 Et转中医治疗。诊见:小腹(脐下3寸周围)剧痛,痛则手足冷,痛甚时如刀割,每天发作数次,夜间加重,面色黧黑,无汗,腰膝酸冷,腰痛无力,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频数,每夜7~8次,舌淡、苔白微黄,脉弦稍无力。曾服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罔效,改服失笑散、血府逐瘀汤亦无效。仔细斟酌,患者小腹痛且腰膝酸冷,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八味肾气丸证极似,证属肾气不足,不荣则痛。治以温肾通络止痛,方以金匮八味肾气丸加减。处方:附子(先煎)、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白英、藤梨根、杜仲、桑寄生各lOg,肉桂(冲服)6g,熟地黄15g。7剂,每天1剂,水煎,夜间服。1周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守方继服1月,腰酸亦减轻,带药出院继续治疗。
按: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患者症状与本条文所言相似。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故腰膝酸冷;肾阳虚弱,不能温阳化气利水,故小便频数; 肾阳不得温煦小腹则腹痛难忍。故治以肾气丸重用熟地黄补肾气,阴中求阳;辅以附子、肉桂益火之源, 少火生气;加杜仲、桑寄生益肾壮腰;少佐白英、藤梨根清热解毒,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温肾壮阳,寒温并用,故止痛效果明显。
八、马大正老师治疗经行颈头疼痛验案
初诊:2014年10月31日。许某某,40岁。“经期颈痛10个月,经期头痛2个月”就诊。
近10月经期颈痛剧烈,经后稍缓解,近2月经期全头痛剧烈。患者平素月经周期30天,经期7天,量多,夹血块,痛经轻,腰酸,经前乳胀胸痛剧烈,无白带。末次月经10月17日。寐难多梦易醒,纳便正常。发现第6、7颈椎突出10个月,卵巢畸胎瘤15cm已7年。2-0-0-1(剖)。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分泌物量多,透明,宫体前位,质地中等,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葛根20g 炙甘草6g 蜜麻黄6g 羌活10g 桂枝6g 炒白芍15g 丝瓜络10g 天麻10g 酒地龙10g 生姜4片 大枣5个,7剂。
二诊:2014年12月30日。月经12月13日来潮。头痛,颈痛均除。小便频数4天,无灼热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当归贝母苦参丸加赤小豆20g、槟榔10g,5剂。
按语:根据患者自述情况,诊断其为太阳病,马老用《伤寒论》葛根汤加减,效果奇佳。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此方升津舒筋,药入足太阳经为主;另加羌活,此药归入膀胱、肾经,具有散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作用;丝瓜络通经活络;天麻入肝经息风,定惊,治头风头痛,也有行气活血作用;酒地龙归肝、肺、肾经,此药以鲜地龙为主要原料,加中草药和优质大曲酒,精心配制而成,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活络,蠲痹除湿,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等功效。二诊,患者服药后效果佳,头痛、颈痛均治愈,出现小便频数,故改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该方以清湿热为主,加赤小豆、槟榔10g。

(0)

相关推荐

  • (八)柴胡桂枝汤——阳痿,痛经,产后病,妇人不孕

    65阳痿--闫云科医案 闫某,40岁.前年病阳痿,讳疾忌医,自买男宝.龟龄集,久服无效,不得已来诊,余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获愈.今春旧病复萌,或不能举,或举而不久,复来求诊.余未予细察,拟前方付之.服之 ...

  • 一张方子,给脚后跟“补阳气”!骨刺不疼,能走能站,中医又立功【一点资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 ...

  • 雪中送炭!逼走“老寒腿”的方子来了,化解冷风骨疼,供你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 ...

  • 经方治疗疼痛原来也这么厉害!!

    "张胜兵中医"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是患者在倾诉自己的病症时,最先表达出来的痛苦.同时,疼痛也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论述最全面,治法最丰富 ...

  • 经方治疗手麻木医案 – 经方派

    患者,女,51岁. 初诊日期:2020年11月2日 主诉:左手麻木一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前几天因手麻木来本处就诊,其他大夫开了几味中成药加贴膏药两天,效果不佳. 刻下证:患者面部有褐色斑点,舌 ...

  • 经方治疗肺积水医案

    张某,女,58岁 2020年9.17日初诊 血压:118/73心率:96 主诉:右胁下疼痛20余天 刻诊:早上起来口干口苦,喉咙干,心烦,嘴里没有味道,有口臭,晚上睡觉疼痛难忍,精神不佳,二便正常,纳 ...

  • 小医案,大道理——经方治疗足下垂医案

    六经思路治足下垂医案 --小医案,大道理 弟子/  蒋鸣瑶 患者赵某 男 37岁 初诊日期:2020年6月28日. 主诉:左足下垂伴麻木两个月,近日加重. 病史:患者半年前因夜晚开车劳累后突发左侧腰部 ...

  • 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案精析

    视频PPT讲解,点击进入--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就诊当天,当下的症候群,我们来看他说时有头痛头晕,怕风但是不怕冷,颈项不适,腰背没有问题,口稍干,胃口还可以,大便两日一次成形,不黏 ...

  • 胡言乱语、夜不能寐、躁动不安的经方治疗|临床医案

    今日练习 朱某,50岁,男,工人. 因胡语.不寐.躁动.拒食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入院时BP23/14kPa,心肺听诊无异常,言语错乱,目中不了了,疑神见鬼,躁扰不宁.腹部坚硬拒按,便秘6日.西医诊断 ...

  • 头晕欲呕,小腹隐痛的经方治疗|临床医案

    今日练习 曾某,女,33岁. 1年前行人工流产术后即发热不退,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伴小腹胀痛,月经周期不定,量多淋漓不尽,在某院诊断为"宫内感染",经用抗生素治疗后,周期正 ...

  • 经方治疗手麻木医案

    患者,女,51岁. 初诊日期:2020年11月2日 主诉:左手麻木一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前几天因手麻木来本处就诊,其他大夫开了几味中成药加贴膏药两天,效果不佳. 刻下证:患者面部有褐色斑点,舌 ...

  • 经方治疗亚健康医案一则

    7.18日41岁的张先生来诊,诉:眼睛红2天,赤络贯睛:皮肤瘙痒2月,天热加重,未见明显皮疹:汗多半年,一热立马汗出津津:手足心发烫3个月:形体瘦,喝水少,腹肌紧,小便黄少,舌淡苔腻,脉濡. 诊断: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