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45幅对联欣赏,碑学的巅峰,煞是耐看

查看对联知识技巧

于右任(1879年-1964年),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于右任作品水平代表着清末民初碑学的巅峰。今天给大家展示于右任45副对联作品,细致呈现当代“草圣”风范。

于右任在40岁之前,先从唐楷人手,反复临写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墨迹,对赵孟頫也下过很大的工夫。1919年,于右任41岁书写的《刘仲贞墓志》,既有王羲之的遒媚劲健,又有王献之的灵姿秀出,虞世南、李北海、赵孟頫的笔意和态势也间或夹杂其中。此间,他也开始了从帖向碑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他特别推崇《广武将军碑》。

于右任说:“我最初学魏碑与汉隶,后发现了《广武将军碑》,认为众美皆备,即一心深研极究,临写不辍,得大受用。由是渐变作风。”此碑书法正处于我国文字由隶向楷的演化过渡阶段。这个时期隶法已经极其成熟,楷法还没有从隶书中全部脱胎出来,而是含蓄地孕育其中。

于右任似隶似楷的书体,笔画细长均匀,结字平直宽博,同《三老忌日碑》、《好大王碑》相近,有点儿像现代的美术字,然而行笔恣肆,气象朴茂,时呈逸宕之势,无雷同刻板之弊,故在古代碑刻中称得上是一朵奇葩。

从于右任所写的碑志来看,纯魏楷的碑文很少,大多碑帖相融,刚柔相济,超凡拔俗。于右任从来就是将碑帖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在创作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象、环境等因素来书写不同风格的作品。但是从他一生的创作风格来看,“帖”还是主导。明确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开创和推广“标准草书”,而收集的标准字体80%以上又都是“二王”、怀素、孙过庭等帖学书家的字体。他75岁时书写的融碑于帖的今草《心经》,更加有力地将他推上了“草圣”的宝座。

于右任是革命家,所以他的书法研究体现了革命品格,他是书法革新者,大力推广标准草书,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中国文字的改革与发展来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研究于右任的书法,应注意他在创立书法新体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广收博取、推陈出新的革新。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