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症探究——治痧专著读书笔记

痧症探究——治痧专著读书笔记

2019年9月16日14:57:14 49 views

在砭友群,每天都会有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经常有人问,也有人答,但是大家终究还会莫衷一是,各执己见。比如刮痧后为什么不能艾灸?为什么要辟谷?饮食上面该注意些什么?刮痧后是停药还是继续吃?等等。笔者研读了历史上的两本治痧专著,今摘录其中的相关论述以飨砭友,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人的临床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和借鉴,也在我们今后的刮痧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清康熙14年,时逢痧胀流行猖獗,罕有识者,方书不载。名医束手,病死惨状,目不忍睹。医家奇人郭志邃遍阅仲景、东垣、丹溪之论,广收秘验,博采众长,并结合临床心得,著《痧胀玉衡》一书,载痧症百余种,对痧症分门别类,辨证论治。当今砭爷李道政老师称此书为治痧著作中的扛鼎之作。

此后又十一年,即康熙25年,江苏毗陵(今常州市)人王凯,得深山野人林森面授痧书,综合古今文献,详列72种变症,述《痧症全书》行之于世。该书校注郑祖荣说:"斯是前贤王凯先生临症心得,治痧律条,不得辄犯,学治者尤宜谨记。"

砭法与痧症

砭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中医外治法,用以治疗“痧”一类的疾病。据文献记载,最早用砭给人治病的是伏羲,后来有孙思邈、扁鹊、砭道人。

虽然古代的砭法作为主流医疗方式已经失传两千年了,但是砭道人所著《砭经》的问世,再次确认《内经》中关于砭法为中医殿堂中一门独立医术的观点。砭法(包括刮痧,拍痧,揪痧,吮痧和刺络法等)后来流落为民间的一种治疗手段,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廉价、安全、有效等优势,在很多偏远地区依然代代相传,沿用不废。

砭法的发展虽然历尽坎坷,但是痧症,作为疾病的表现方式,它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发生,并将与人类的存在相始相终。

痧症

shazheng

狭义的痧症,是指因外感厉气所致的病症。现代对“痧”的定义为: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及饮食不洁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病证,又称痧气、痧胀。临床上以突然头晕,头痛,脘腹胀闷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四肢挛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于肘窝、腘窝、颈前两旁出现青紫痧筋为特征。常见于夏暑季节,其他季节也偶有发病。

《痧胀玉衡·痧有实而无虚辨》曰:“痧者,天地间之厉气也。入于气分,则毒中于气而作肿作胀。入于血分,则毒中于血而为蓄为瘀。凡遇食积、痰火、气血即因之阻滯,结聚而不散,此痧之所以可畏也。”

随着后人不断地研究实践,痧症的范围已不仅仅是古人所定义的外感。广义的痧症,为古代痧症之变症。痧症在中医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病,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李道政老师经过30年临床对痧症的孜孜探求,其独创的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在继承发扬古砭法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结合脊柱中心错位疾病理论,围绕一个“通”字做文章,不仅把治痧运用到各种病症上,同时把治痧的效果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高度。

在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治疗过程中,如何配合日常的保健,让刮痧后的疗效达到最好?这是一个复杂且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为什么刮痧后不能艾灸?

很多人认为刮痧是泻,艾灸是补。刮痧后泻得多了要用艾灸去补一补。《痧胀玉衡》中明确了“治痧宜清不宜温,宜消不宜补”的原则。

《痧胀玉衡·痧有实而无虚辨》:“至如人有杂病,兼犯痧症,是为杂病变端……夫惟人之实者犯之,固即以有余治之,而虚者犯之,亦当以有余治之。盖其有余者,非有余于本原,乃有余于痧毒也。论者以为人之实者,固可以有余治之,而人之虚者,以有余治之,则益虚其虚矣,而不知非然也。夫人有痧毒,如家之遇贼寇也,人有虚实如家之有厚薄也,假若贼寇操戈已入于室内矣,而乃以家之资财之薄也,其贼寇可不驱而出之乎!吾见家有贼寇,必先驱之为是。人有痧毒,亦无不先驱之为是也,故痧发无论虚实,驱毒在所当先,温补必于收后,此痧之所以有实而无虚也。

《痧症全书·痧无补法第二》:“痧者,厉气也……最忌热汤热酒。不论犯者虚实,皆以有余治,绝无补法。

李道政老师治痧30余年,临床也发现刮痧后用温补的方法比如艾灸,热疗等结果适得其反,因为刮痧造气,层层推入,瘀堵的脉道已经打通,内在的邪毒被引到肌肤表面,此时如果用艾灸或者热疗等方法混治,因其热量的向里向内,与痧毒的走向正好相反,恐造成出表的痧毒掉头反攻,直入脏腑,或结成痧块而成顽症。

李老师是这样解释补泻之说的:“所谓补泻,也是泻其邪气,补其正气,也是讲平衡,治病就是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健。手段有补泻,目的只有一个,是为了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人瘀滞太厉害,他的血没有活力,就像一潭死水,这种人就会生病。我们刮痧是让他整个人气血流动起来,死水变成活水,死气变成活气。气无形,主功能;血有形,主形质。一动阳气上去了,生命力就回来了,这就叫功能,我们刮痧完全从调动功能入手来解决生命活力问题。”

李老师认为穴位本身有穴性,有的穴位是补,有些穴位是泻,因此补泻跟配穴有关,配穴配好了,就是一边泻一边补,最后就是平补平泻。李老师强调申脉、照海是补一身之正气,而且使用磨的方法(磨的方法本身属补法),所以不存在泻过头的问题,刮到最后一定是平补平泻。

为什么刮痧后要辟谷一天?

《痧胀玉衡·痧后禁忌》:“痧症略松,胸中觉饿,设或骤进饮食,即复痧胀,立可变重,是必忍耐一二日为则,乃可万全。”

《痧胀玉衡·治痧当绝其根》:“痧之为害,治之虽愈,若一有未除,即复肆毒,又遍周身。如在表者已刮,在中者已放,而在内者少有未消,一吃米饭或热汤、热酒,痧毒即复,由内而攻表,遂遍周身。”

《痧胀玉衡·痧有放刮不尽辨》:“盖痧者,热毒也。或误饮熱汤,则青筋紫筋反隐而不现。即略现青筋紫筋而放之,其毒血亦不流;并刮痧亦不出,热汤为之害也。此当急饮冷水而解之,然后可再放而血流,再刮而痧出。或又有痧毒方发,而为食物积滞所阻,食积与痧毒凝滞于中,即放之不尽,刮之不出者,食物积滞之为害也。”

《痧胀玉衡》

《痧胀玉衡》的时代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人类的进化让现代人的体质有别于先人,刮痧后不辟谷未必会加重病情甚或丧命,但现代人生活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年代,大都属于饮食过量,所以定时断食一天,让身体五脏六腑休息一下,就像生产线上的机器设备也要定期停工保养一样,对身体是有益无弊的。

李氏砭法强调的是:如果一次刮了整个后背就需要辟谷,而只刮手脚或其他局部等地方就无须辟谷。这是因为人体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控制着全身的脏腑功能,刮拭背部后调动了全身的气血,经脉处于多气多血的状态冲击病灶,身体的能量全力以赴用在自愈的溶痧中。此时如果吃了东西,身体的能量需要去运化这些食物,身体的运行状态也发生了改变,如此对于溶痧没有帮助,反恐外排的痧毒形成结块,影响治痧的疗效和结果。所以整体刮痧调理后,辟谷一天是十分必要的,一天辟谷的意义也在于让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今后能更好地吃饭。

刮痧后饮食上该注意什么?

“饮食护理,医者馀事,犹兵者之需给养,理或同然。”饮食调理的得当到位对痧症的治疗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痧症全书·饮食第十二》:“痧气壅满胸膈,甚者十日、五日,不饮食亦无妨。惟俟痧气尽,然后与之。初退觉饿、设骤进饮食,立能变重。必忍耐一二日,乃可万全。痧后多戒荤腥数日,庶无屡发之患。……期间饮食,最要斟酌,宜忌不可不审也。”

---食忌:

· 生姜痧所大忌,勿作药引。圆眼大枣俱忌作引。

· 辣酱 花胡椒 烟茶 火 酒 醋 面 索粉 面筋 糯米 团粽 猪羊肉鸡鱼 葱蒜 芥菜 瓜茄 水红菱 糖食 桃 梅 李 杏。

· 发痧若饮粥汤,热汤热酒,轻者必重,重者必危。

· 吃米食诸物,恐结成痧块,日久变出他疾,难于救疗。

· 忌用热汤洗澡,愈将毒气赶入腹内。

---食宜:

· 黑砂糖活瘀血,解痧毒。凡瘀血作痛者,得此则安。

· 食盐解痧毒定痛。用之吐去新食。

· 芋艿治痧热解毒。有痧患者,生食之甘美。

· 芦粟汤 萝卜子汤 芦柴根汤 荸荠 百合 藕 西瓜。

待痛止后知饿,方可吃饭。汤、清水、米粥、米糊汤亦宜少用,且须冷吃。不然则复发。陈大麦熬粥为妙。

《痧胀玉衡》后记中提到:" 更见禅僧痧胀,愈后不复再发,以无荤腥故也。自今而后,凡遇痧患得愈者,当知所戒,即无屡发之患。"可见治痧后饮食选择的重要性。

刮痧后要不要继续服药?

《痧症全书·用药大法第十一》:“用药一差,凶危立见。先知其忌、则思过半矣。”“忌”如佛门之戒律,不得辄犯。可见痧后用药需极其谨慎。

药忌

yao ji

· 参、芪、白术、山药恐补毒气,痧所大禁。

· 熟地、白芍补血敛血,痧所大忌。

· 甘草用之恐成痧块,难治。一应甘甜之味,俱不宜。

· 茯苓、猪苓恐其渗湿,转实痧气。俱在禁例。

· 半夏、白芷、苍术性燥忌用,

· 升麻禁用。恐提痧气上升,难遏。

· 麻黄发表太过,禁用。

· 肉桂、附子、吴茱萸禁用,恐助毒,立时有变。

· 干姜能助热毒,当忌。

· 五味子、木瓜酸敛,忌用。

· 杜仲、补骨脂、枸杞子即腰疼不可用。

· 茯神、柏子仁、酸枣仁即虚烦不寐,亦不可用。

· 苁蓉、巴戟尤大忌。

《痧胀玉衡·痧用药不效》:“盖痧者,热毒也。热毒用药宜凉不宜温,宜消不宜补。汤剂入口,必须带冷,冷则直入肠胃,而肌肤血肉之间,虽有良剂,安能得至乎?此治痧者,莫先于刮之放之也。”

《痧胀玉衡·数犯痧症》:“不知痧之易感,必由于胃气本虚,遂乃数犯。又用参、芪大补之味……此等之药,断不可服,恐其中有甘辛温热大补之味反益助其邪毒也。”

以上文字说明了在治痧过程中用药的原则和禁忌。

虽然时代已经变迁,生命的根本和运行规律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也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在刮痧实践中,我等应本着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原则,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回理论,如此反复积累,方能打开问痧的新天地。问痧之路长长久久,唯疗效才是永恒不变的追求。

下面文字摘自李道政老师于2003年10月23日首次发表在美国《圣路易时报》的论文:«刮痧疗法是清理转移癌细胞的生物刀»,此段文字清晰地阐明了痧的概念及刮痧如何引邪出表,疗愈疾病的过程和机理:

当身体有病时用工具刮拭身体部位所出现的红色、紫色、深青色或是黑青色的斑点斑块,我们称之为“痧”。从中医角度讲:“痧”是渗出血管之外,存在于组织之间、皮肤之下的带有体内毒素的离经之血。当新陈代谢过程中代谢的毒素或是外侵之毒淤积在微血管中,会影响血管微循环和组织交换,改变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而用刮痧工具向皮肤加压刮拭即“刮痧”时,含有毒素的血液就会渗透到皮下,形成我们看见的“痧”。

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体内含有毒素多少,可以通过刮痧来判断:有病有痧,无病无痧。完全健康的人,刮拭后不会出现痧,而身体状况不佳,体内含有毒素的人刮拭后,就会出现状态各异的“痧”,中医常常依据痧的颜色、形状和出现的部位来判断人的病变病情的性质程度。

刮痧的过程是机械的挤压,有强行疏通气血的作用,使原来封闭的通道开启,由于有效地刺激了血管、神经、经络局部组织,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来增强神经系统的传导能力,改善了微循环,增加了血液、体液、淋巴液流量及回流速度,使秽浊之邪气引邪出表,把阻滞经络神经的病源排泄于体外,使病变脏腑器官细胞得到营养和氧气的补充,活化了机体的细胞,使细胞的排毒和抗毒的能力提高。由于刮痧促进了人体的新陈代谢,促使体内毒素的外排速度,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有效地防止了毒素的沉淀、堆积和蔓延,以达到平衡阴阳,正本清源,从而恢复自身的愈病能力。

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物学硕士,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现在日本医疗机构病理学及保健医学研究的徐佳博士研究发现:“刮痧时的出血现象只是通过挤压扩大了细胞之间的间隙,使血管内的有毒淤血能够顺利地渗透出来,血管却没有遭到破坏,刮出‘痧’后血管就恢复正常,疼痛感也会渐渐消失,毒素则被有效地驱逐出肌体了”。徐博士的这段论述从微观生命科学的角度破译了刮痧能使血管内的痧毒(包括细菌、病毒、癌细胞、癌性毒素及沉积物)能透出血管,而健康正常的血液却不会渗透出血管,这种排毒方法的神奇,显示了人体自愈康复生命现象的特殊功能,排出血管的痧毒却能被人体自身的溶血功能消化吸收驱逐出肌体。刮痧疗法用如此简便的操作方法,能完成从血液和血管壁上析出毒素排出体外,如此复杂的生命过程,在临床上是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比拟的。

“刮痧损伤论”者认为:“刮痧使人体形成大面积皮下出血,血管破裂,损伤人体,是一种不可取的损伤性治疗”。刮痧后出现的“痧”,虽然外观像是淤血,但对血管是没有损伤的。刮痧操作时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在人体同一部位刮拭,初次刮痧皮肤见“痧”,随着次数的增加,皮肤上反映的痧痕渐少,最后消失。如果形成的痧疱是血管破裂所为,那么同样的力度,施治在人体同一部位的血管,怎么能从破裂演化为完好哪?显然我们看到的痧疱,其实是中医认为的“离经之血”而无以损伤血管。

刮痧疗法这个中华民族大智大慧的中医外治法打开了清理人体血管中转移癌细胞的法门。

(0)

相关推荐

  • 《痧胀玉衡述》卷上,要语:十八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昨天 <痧胀玉衡述>卷上二:要语 李道政指导 十八:痧有放刮不尽辨         痧毒所发的诸症,假若遇到善于放痧的人放痧,没有不尽的.然而临床上,我们却会遇到也有放 ...

  • 被排毒”毁掉“的我们,这5种排毒方式排出的不是毒,是健康!

    我们可能经历过"排毒",暗自隐藏在身体中的"毒"被排毒水.胶囊赶出体外,心理感受觉得舒服了些.但是,排着排着毒身体却越来越差了.其实,有些人只知道排毒这个概念, ...

  • 李氏砭法|痧症探究——治痧专著读书笔记(一)

    导读 在砭友群,每天都会有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经常有人问,也有人答,但是大家终究还会莫衷一是,各执己见.比如刮痧后为什么不能艾灸?为什么要辟谷?饮食上面该注意些什么?刮痧后是停药还是继续 ...

  • 李氏砭法|痧症探究——治痧专著读书笔记(二)

    刮痧后要不要继续服药? <痧症全书·用药大法第十一>:"用药一差,凶危立见.先知其忌.则思过半矣.""忌"如佛门之戒律,不得辄犯.可见痧后用药需极其 ...

  • 《群书治要》读书笔记

    卷八<周礼> 1.[地官]德行,外内之称也,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也 2.[夏官]均守平则,以安邦国:均,谓尊者守大,卑者守小也. 3.[文传解] 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 ...

  • 消食理气。治痧症因于食积者

    [处方]新会皮.大腹皮.炒麦芽.前胡各4.5克,炒萝卜子9克,小青皮3克. [功能主治]消食理气.治痧症因于食积者. [用法用量]先用小山楂30克,煎汤代水,以此煎药,去滓,稍温服. [摘录]< ...

  • 烟油解痧方(通治七十二痧症及疔证)<验方>

    取多年熟旱烟筒(或名早烟袋)中之烟油,冲水食之.如味甜不辣,即是对证,多食为妙.食之味辣,即不可用.此方能治七十二痧证,最散热毒,寒相兼者亦能散,真神方也. 治各疗用烟油膏厚涂四围,毒水流出自愈. ▲ ...

  • 雷击散/雷公救疫丹(通治七十二痧症)

    乾隆元年,贵州省瘟疫盛行,雷火击书此方于丹平山,活人无算.凡痧证.温病.时证屡用如神. 猪牙皂.细辛各三钱半(10.5g),腰黄.朱砂各二钱半(7.5g),木香.陈皮.藿香.桔梗.薄荷.贯众.法半夏. ...

  • 外治干货:常见病刺血极效验方!(中风、头痛、昏迷、痧症、共济失调)

    一.中风 病人平素正气不足,脏腑阴阳失调,肝腎阴虚,肝阳上亢:或情志郁结,饮食不节,肝失健运,痰热聚集.如血随气逆,风痰上扰,上冲于脑,则突然昏迷,为邪中脏腑:如风痰走窜经络,致使气血运行失调,则口眼 ...

  • 民间用药:青藤香治痧症,妙!

    民间说的痧证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消化系疾病.特点是遇寒湿突发腹部疼痛,面色苍白,想吐吐不出,想拉拉不出的一组症候群.可刮胸背部肌肉,于凸起处重压一下(刮痧)或者用缝衣针浅刺一下(名放痧),如果涉及到下腹部 ...

  • 痧症蒙发论

    夫君子生于斯世,不屑为天下无所用之人,则必求为天下所必需之入,故君子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盖良相济世,良医济生,其所以行我心之不忍者,事有相符,而道有相类也.余于伤寒.痘疹.惊风.虐.痢与夫胎前产后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