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身藏养寿,行藏养禄,心藏养福,做好三样安然过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从这天起,冬天正式开始。

俗语说:立冬一日,水冷三分,随着北风的到来,气温将逐渐下降。

水温渐渐变冷,土壤开始变硬,蛰虫冬眠,躲避寒冷。

万物伏藏,君子谨戒。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

身藏养寿

立冬有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水结冰,地凝冻,野鸡蛰伏。

天地阴气开始显威力,万物敛藏。

古人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物都是背负着阴,而追求阳。

阳气是身体之本,一个生命力强大的人,必然阳气充足。

《黄帝内经》中讲:冬天养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扰动阳气。主要方法则是两种:

一是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出来了再起床,早睡是养自己的阳气,晚起是接天地的阳气;

二是做好保暖,尤其是女孩子,为了爱美而牺牲保暖,对身体害处很大。

肾为阳气之本,要想阳气充足,一定要注意补肾。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肾经起于足部,足心的涌泉穴是其主穴。

一方面要注意足部保暖,另一方面晚上可以多泡泡脚,不仅可以补肾强身,还能延缓衰老。

人的身体是个小宇宙,健康的人,此时身体的阳气逐渐收藏到了肚脐以下,下半身也增温了。降到土里的热是要保护植物的根基,藏到身体里的阳气则是要滋养五脏。倘若这个节气阳热得不到收藏,或者收藏得少,来年春夏,不但植物长不好,人身也会多虚寒死病。

阳气是人的生之本。养不好阳气,护不好阳气,当然不益寿。

谚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

冬季食补也是重要的养阳方式。

冬天天寒,一定要保证油脂、蛋白质的摄入,多吃一些可以产热的食物。

羊肉性温,是冬天最好的滋补佳品。

但是,因为冬季干燥,人容易上火,使用尽量少吃辣椒、花椒。

能量充足,阳气才能充足,只有冬天藏养好,来年身体才能健康无忧。

行藏养禄

古人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行藏,就是低调。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一个“低”字,被演绎出了深厚的境界、风范、哲学。

繁华的时代已经过去,严酷的冬天就要来临。

天地阴阳不交,人做事要耗费更多的能量,精力、体力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此时做事事倍功半,往往费力不讨好。

所以古人说:天地闭,君子退场,小人登场。

这时候,要“俭德避难”,低调行事,不能太招摇。

行藏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另一种积极进取。

《易经》里讲的“潜龙勿用”。

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果断放弃外部活动,潜心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鹰立如睡,虎行似病”?

因为真正的强者, 总是喜欢藏锋守拙、待机而发,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一面。

我们往往因为人际的因缘、财务的筹集、时机的适当,而需要等待;只有低调的人,才能处变不惊、目光长远,不急于一时,才能等到最佳的机缘,一鸣惊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是自然之子,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

冬天收敛行藏,既是万物之理,也是人生之理。

懂得与时偕行,藏锋守拙,才是最高明的处世之道。

心藏养福

心藏,是处变不惊的镇静,是心灵的休憩与安宁。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生有过热烈辉煌,就要有平静安宁。

这一年,有过万物萌发,有过百花盛开,有过硕果累累。

从今天开始,树叶凋零,天地不复色彩,自然界只有灰白。

我们突然发现天地如此辽阔,心灵重新拥有一种简单和清透。

冬季像是一次约定俗成的大扫除,扫除一切心里的负累,让忙碌一年的我们,重新回归一份安宁和清净。

心藏,就是忍。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论语?卫灵公》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小不忍害大义”;民间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养太和”的谚语。

忍能养福,正像唐代张公艺写的《百忍歌》中说的那样: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初心不忘,不骄不躁地走在自己的路上,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分。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人生有太多不需要的东西占据了我们的心灵,随着时间流逝,成为我们内心的负累。

想要获得心灵的休憩,就要学会放下。

放下无关紧要的点缀,专注于自己,专注于内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生命放在最要紧的事物上,不负匆匆此生。

立冬,请开始学会藏。动物冬眠,是为了养精蓄锐;人之养藏,则是韬光养晦。等待我们的,便是心藏、行藏、身藏之后的福、禄、寿。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