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不仅种草,还把“谢邀”做成了蟹妖!
商业化压力下,知乎离钱越近,离本来面目越远。
目前知乎系上新了不少APP,比如专注于男生种草社区的CHAO,以及语言类短视频应用蟹妖。有的正发力,有的则或已停止运营。
寻求增高估值、急于变现的路上,知乎仍在不断摸索、尝试。
种草
知乎也开始种草了。后者还于日前内测了一款名为“CHAO”的社区App。
工商资料显示,CHAO的运营主体是北京视说新语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大股东正是知乎CEO周源,后者持股比例为90%。
根据启信宝
根据介绍,CHAO定位于男生种草社区,是一款类似于小红书的社交电商应用,当然后者偏重于女性。
社交电商正如火如荼。区别于市场上多是针对于年轻女性消费群体的争夺,毕竟在消费力普遍判断中,年轻女性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CHAO避开了这一竞争激烈的人群,而是选择了小众化被普遍认为消费力排在最末端,甚至不如狗的男性领域。
目前可以看出,CHAO已经开始逐步发力。不仅是产品页面、功能上都日益完善,后者还在一周前进行了更新,加入了“新春美好”的活动,用户参与其中完成相应任务,就有机会获得DJI 相机一台。
显然,CHAO会是北京视说新语科技有限公司重点运营的产品。
社交电商这块肥肉,知乎也忍不住要咬上一口。知乎本身的社区分享属性,就已经具备种草的功能。比如一个高赞提问“淘宝上有什么美味且便宜量大,却不为人知的零食?”下面,便全是一堆种草回答。种草方面,知乎也有自己的优势,其用户提供的知识干货类的内容以及体验类分享等,都是知乎选择将这些种草内容单拿出来做CHAO的内在逻辑。
问题在于,CHAO能否做得起来。
一来男性群体是出了名的消费力低下,欲望不足,而又难以轻易说服。种草这种形式的社区电商,能否拉动男性群体购买,还是个未知数。市面上尚没有太多的成功案例。
二者,电商这条路离钱最近,世人皆知,但这一行业确实是有基因一说。知乎的电商基因是并不成熟的,也没太多经验,其此前的玩法也基本上是知识电商,要么知识付费,比如知乎live等内容,要么靠流量卖广告。对于社交电商这一新的玩法,知乎做好准备了吗?
更何况,对于社交电商来说,能够种草、带货的多是大V。CHAO目前这一资源是欠缺的,事实上知乎虽然有不少大V,但普遍不是在带货方面,也很难能够直接导入。要知道知乎用户本就自诩高端,很难被说服,他们同意大V对于某一专业领域的观点,但绝非意味就成为大V的粉丝会跟随后者的审美。
事实上知乎开始种草,他们的用户愿不愿意接受这种商业化行为,都还是未知数呢。
蟹妖
CHAO不是北京视说新语科技有限公司唯一尝试的产品,其还曾推出一款名为蟹妖的产品。这也意味着,知乎终于把“谢邀”这个知乎的专有梗变成了产品。
根据官方口径,蟹妖被定义为“新一代互动娱乐平台”,主打说出你的故事。
一切都很知乎。蓝媒汇了解到,目前蟹妖尚未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不过安卓平台能够下载。
根据产品介绍,蟹妖是一款语言类短视频社区应用,致力于找到“会说话的人”和呈现多元观点。
打开蟹妖页面,会发现其与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应用类似,区别在于前两者的记录或表演,蟹妖的主要内容呈现是靠说,相当于预设一个话题,比如“分手要不要当面说”,然后用户可以配上自拍,说出自己的观点。而其他用户看到这一视频后,如果有不同观点,可以录制回应,参与互动。
不难看出,蟹妖是希望将知乎最核心的社区价值“分享”、“观点”等搬到短视频应用上去,以参与到时下短视频浪潮中去。只是“说”观点这个形式,即便配上自拍,或者背景视频,在以短视频形式输出后,用户吸引力相比较快手、抖音等娱乐化短视频来说,弱了太多。
且蟹妖要把用户在知乎端上的图文观点骂战,搬到短视频应用上,实现口对口视频battle。可这一场景自带缺陷。设想一下当你听到一个奇葩论点时,准备奋起反击,结果看到对方美女在说出这个奇葩观点,还自带有一段充满美颜、场景特效的自拍,如此的美艳艳、娇滴滴,瞬间就破功了。
更何况当前用户对于短视频的需求,更多就在于娱乐、记录以及信息获取。但蟹妖目前展示出来的内容受限于短视频的时长,只是寥寥几句纯观点,并没有多少干货,对用户来说,也没有太多价值。
或由于此,蟹妖这个知乎系APP,在上线后并未受太多重视,其最新一次更新版本也停留在2018年10月30日。目前该产品功能很不完善,或已处于停止运营状态。其“推荐”频道就几个用户频繁刷脸,“发现”频道只有预设议题,但并没有视频内容。
商业化
一连串动作的背后,是知乎的商业化焦虑。
知乎一直以高逼格、高质量的内容社区名声在外,只是这并不能为其带来可观的现金流。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产阶级刮起了一阵焦虑风,他们都很担心被同龄人抛弃,担心跟不上时代,或者踏不准节点,以至于错过了未来。于是知识付费风口就借势而起。
这本该是知乎最擅长也最顺理成章的变现方式,知乎也围绕知识付费做了大量布局。只是知识付费,在商业上被市场最终验证为一个假命题,风口刮了两三年之久,至今没有成为气候。
一方面中产阶级本身就是一个陷阱,又或者他们发现就算购买了付费知识产品,要么不去利用,要么利用了也没多大价值,总之知识付费的欲望体现在用户端,热情总是欠缺了什么。
这也导致知乎希望借助知识付费打开局面,也没能站的太稳。它发现知识付费是件美好的外衣,可以鼓吹可以造势,但不能核心依赖。最后,知乎还是走回传统的流量路数,卖起了广告,不过对外宣传的是“知识营销”。
可是靠广告赚钱,这与投资方以及资本市场赋予的知乎高估值并不对等,也不符合知乎用户对平台的期待。
一个最直接的弊病便是,很多用户都说知乎变了。
2017年知乎加快了商业化的步伐:渠道下沉,用户扩张,飞页广告,以及使用信息流,将一些娱乐化、广告主的内容推送到用户的面前。
只是如此一来,海量的用户涌入,问答突显出回答虚假化、问题套路化等问题。伴随着核心人群的扩散,整体用户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放宽。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吹牛皮、讲故事来吸引关注,各样的营销号屡禁不止。知乎的内容生态质量很显眼的下降了。
用户们开始抱怨,自己是因为满屏的深度文章,才毫不犹豫注册知乎的,但现在一打开它,不少内容却是“的说唱rap 水平到底如何?”,“娱乐圈到底有多乱”,“薛之谦凭什么继续火”等快餐娱乐化信息。
知乎需要破局,需要更好的商业变现方式。
对于其来说,一方面要维持中产阶级或者精英分子独有的社区气质,另一方面也要谋求商业化、规模化,这种尴尬处境很长时间,都难以有效解决。CHAO等,就是努力之一,可也难言就能破局。
毕竟用户们会发现他们在知乎上可能不仅学不到知识了,还会被当成种草对象,被一波又一波的带货内容不断安利来安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