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不造假,我才不信!

世界杯期间马蜂窝那洗脑式广告还没能消停多久,市场上就传来了针对马蜂窝的更大争议。

就是数据造假。

一篇来自乎睿数据的文章,直指马蜂窝自我标榜的,可视为其核心资产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涉嫌抄袭搬运和造假。

文章通过样本比对,发现不少马蜂窝的点评内容,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雷同,还发现一些在马蜂窝留言点评的用户账号,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几可判定为水军。

文章一发出后,迅速在业内扩散。虽说近年来创业公司为谋求融资拿到更高估值,数据掺水造假案例频发已是屡见不鲜,但每一次被曝光后,都会引起广泛争议。

毕竟不管是身处哪一行业,对于造假,那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

马蜂窝自然也很难再安坐。

按照乎睿数据的最新推文,马蜂窝先是在其质疑马蜂窝数据造假的公众号文章后台,发起投诉,称该文“严重不实,侵害他们信誉”,又悄然间把乎睿数据文章中提及的疑似为马蜂窝水军的用户账号给从搜索栏屏蔽了,且还删掉了不少点评内容。

紧接着热乎乎的官方声明出炉。

本以为会是强而有力的“纯属捏造,已交律师处理”,结果马蜂窝却显得底气不是那么足,默认了一些自家用户点评内容与其他平台雷同的事实,只是强调,这不是马蜂窝的内容核心,以及将锅甩给了不法商家。

马蜂窝称,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

只是官方口径中的“微乎其微”,不也表明了马蜂窝确实存在虚假点评的账号嘛。这也使得,马蜂窝最后声明,乎睿数据的文章有歪曲事实的言论,还有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其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等等,感觉更像是表个姿态。

马蜂窝想必也很无奈。

谁叫乎睿数据的那篇质疑文章,明明确确拿出了不少扎实证据。在全盘否认只会更加雪上加霜的处境下,马蜂窝只能退一步,承认有瑕疵,然后把锅尽数甩给用户UGC、不法商家违规,找一找挡箭牌。

毕竟“造假”是不能承认的,这辈子都不能承认。如果说放在三四年前揣着大把热钱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等地四处寻找创业项目的投资者,对数据造假还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项目估值做大转手卖给接盘方,但现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早就行不通了。

据说目前马蜂窝的估值已经达到了25亿美元,也就是175亿人民币,且在被质疑造假此前,有传闻称,腾讯都准备敲定领投马蜂窝的新一轮融资了。但现在,可能进程就要缓一缓,或者终止也不排除可能。

自媒体“差评”明明已经拿到腾讯旗下TOPIC基金的投资,入股协议什么都签好了,结果“差评”被业内质疑洗稿、抄袭,腾讯不得不跟“差评”协商撤回投资。还因为此事,马化腾都亲自出面批评了腾讯的投资部门,反省尽调没做好。

投资方捂紧了钱袋子,有的还顾及自我名声,自然针对数据造假的标的,那是万万不会轻易给钱的。

可马蜂窝要说没有主动造假,没有水军,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事实上,在线旅游甚至整个互联网业界对于流量和客户转化率十分看重,而很多数据都需要给投资人看到,因此高流量和更多的样本数据可以提升投资人和合作方的信心,而“爬虫”、“水军”等一直存在。且据了解在当时,马蜂窝推广点评内容,启动酒店业务商业化时,确实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爬虫抓取数据获得。

就算归结于行业潜规则,大家都这么干。但抓到你了,你就得自认倒霉。

资料显示,马蜂窝是一家在线旅游网站,成立于2006年,切入点是UGC形式的旅游社区,内容是其关键。作为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在今年世界杯之前,在那个花费1.65亿元成为央视世界杯转播的赞助商,然后投放洗脑般广告之前,马蜂窝一直名声不显。

马蜂窝需要给自己造势。尤其是在去年完成了1.33亿美元的D轮融资之后,马蜂窝的主要目标便是扩大规模。按照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所说,等新一轮融资进场后,马蜂窝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海外IPO。

而在这关键关头,拿出一份漂亮的运营数据,就显得更为重要。

马蜂窝一直在强调,存在虚假、搬运的点评内容只是平台内容的微小一部分,且不是马蜂窝的内容核心。可转念一想,这一微小部分便存在不少的虚假内容,那占马蜂窝内容的大头呢,会不会更严重。

2014年4月,陈罡曾经在微博公开炮轰去哪儿网通过虚假评论造假,称去哪儿网的刷点评行为已经动摇到了行业诚信的根基。

那时候的陈罡可能有底气开炮。只是到了现在,就会成为贼喊捉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