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学习】告别瞎灸:怎么灸,灸多久,灸几次,艾灸才有效果?这一次全部告诉你!
灸了几天,艾灸部位大量出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但一段时间后,艾灸部位基本没有汗液排出,而此时症状尚未痊愈。这位灸友疑惑了:要不要继续艾灸下去呢?艾灸频率怎样才算合适呢?有类似疑虑的灸友不少,今天我们就一次把问题讲个明白。
不过,请大家注意一点,尽管虚实寒热都可艾灸,但艾灸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艾为“地之阳”,它最擅长的还是虚证和寒证。因此,只要遇到虚证和寒证,甭管三七二十一,灸就对了!
至于实证和热证,就要因病而异、因人而异了。不过,我们可以把握以下3个原则:
3个原则
1.从灸量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灸量要适量、时间要短些(比如,有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等热性表现时,适当少灸)。
2.从手法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大多使用泻法,而虚证和寒证基本使用补法。
3.从配穴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必须滋阴,故而下焦和腿属必灸部位(比如,阴虚之人必须灸三阴交、太溪、涌泉等滋阴穴位,达到阳中求阴的目的)。
但并不是说保健灸就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它同样需要规律施灸以及长期坚持。我们做过统计,像那些先天体质不好的人(比如阳虚人群),一般需要规律性地艾灸保健大穴(如大椎、命门、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半年甚至一年左右,体质才能明显改善。如若已经出现疾病症状,理所当然,艾灸频率自然要比保健灸频繁得多,且单次艾灸时间也应相对延长。
具体到不同的疾病,艾灸的频率和时间也有所不同,详情如下(下文的“短期”与“长期”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从皮毛、肌肉、筋髓、骨髓,越往里,病越重,越难治。病在浅层,艾火的热力和药性容易到达病灶,病自然好得快。所以,从时间角度来说,同样是痊愈,病在浅层所需的时间肯定比病在深层要少。
这道理,《扁鹊见蔡桓公》早就告诉了我们:从腠理,到肌肤,再到肠胃,最后到骨髓,病越来越往里,也越来越严重。对于医者来说,加大了治疗难度;对于患者而言,延长了治疗时间。
病在经络,只需打通经络,让气血畅行其中,病灶就会被驱除出体内。但是,如果病在六腑(膀胱、胃、胆、大肠、小肠、三焦),那艾灸时间肯定要多;如正气虚弱,病继续往里走到五脏(心、肝、脾、肺、肾),心、肺---上焦;脾、胃---中焦;肾、膀胱、大小肠---下焦。那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因除了治愈疾病,还要多多艾灸,以扶助正气,正气足,病邪退得才快。
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这位灸友初期艾灸出汗,说明浅表层的病邪得到了祛除,但继续下去后,艾灸部位不出汗了,同时尚未痊愈,说明体内深层的病邪尚未祛除,体内余毒仍在。在这种情况下,如终止艾灸,那就半途而废了。解决办法就是:继续艾灸,扶助正气,直到病邪悉数祛除。
六腑的病症有些轻症,如胃炎,一般艾灸1-3个月就有明显效果。但并不是说好转后就可中断了,要彻底断根还需长期坚持。
形质已变是什么意思呢?
举例,一个人子宫里寒湿很重,但是没有长子宫肌瘤,这种情况下,只要艾灸祛除寒湿即可。但如已长出了子宫肌瘤,那就要麻烦一些了,因除了祛除寒湿,杜绝子宫肌瘤形成的条件,还得对已经出现的症状予以解决,让“大瘤化小,小瘤消失”。自然,这可不是灸几次就能好的。
病的时间短,说明病情相对较轻,治疗难度小,艾灸时间和频率可适当小些。但针对拉肚子、急性感冒之类的急症,在症状消失前应重灸,并且要频繁灸,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在痊愈之后,建议再艾灸3次以巩固效果。
当然,长期灸并不是说天天灸,建议隔天灸或者每周休息1-2天,但必须讲究规律,这样艾灸效果才能好。
一般而言,像慢性疾病,至少需3个月,也有可能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如老慢支、老寒腿之类的慢性病,我们建议常年艾灸。有一位灸友患有近20年的老慢支,她坚持艾灸3年,每周灸5天,每次1-2h,现在快70了,哪怕气候再多变,老慢支也没复发。
究其原因:常年艾灸改善了体质,体质增强了,病邪就不易在体内作祟了。
由此可见原穴在人体的重要性。在临床上,艾灸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由于原穴极为重要,所以在艾灸时,原穴的艾灸时间应当比其他配伍穴的时间要长。
这就需要涉及到疾病、症状等具体因素了,因为中医讲究辨证,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再高明的艾灸大师,也不能在不知道你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就给你妄下定论。故艾灸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搬书本,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以灸后感觉为准!如今天做了2h,效果不错,明后天就可继续做;如哪天有点儿上火,那就减少灸量,减少艾灸时间,多灸滋阴穴位;如还是上火,那就干脆休息2天。就这样,自行调节灸量和时间,什么时候效果刚刚好,就把这个灸量和时间设定为标准量。
再比如,今天艾灸了关元,产生了明显灸感,那就以关元为主,尽量延长这个穴位的艾灸时间。
我们遇到最多问题就是,很多灸友一出现排病反应就退缩了,不敢灸了。这些灸友多数都是刚接触艾灸的灸友,对自己身体怎样才能适应艾灸没有做过尝试。所以,我们建议这些灸友平日里多摸索,多留心,一两个月下来,每天艾灸多长时间,每周艾灸几次,这些问题也就都解决了。
提醒:本平台分享出来的方剂、配穴建议、施灸方案等仅供同道参考和交流,并非适合所有人群,请在医生指导下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