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夷陵之战,若法正在,刘备能不能赢?
夷陵虽小实重地,荆襄锁钥控河山。
雄城危形踞今古,江风水影动樯帆。
汉气黯黯归白帝,火色离离映青天。
烟灰飞落八百里,一将功成陆伯言。
很高兴和大家来聊一聊夷陵之战。关于夷陵之战的情况,现在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是这样认为的:刘备为了兄弟而报仇心切,不听劝谏,贸然发动征吴,又年老糊涂,战术失当,连营八百里,结果被小年轻抓住了漏洞,一把火烧了个全军覆没。
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恐怕未必。这也太小瞧刘备了,能让一代枭雄曹操钦佩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刘皇叔,居然会步步臭棋,漏洞百出,还被陆逊这样一个小青年玩弄于股掌之间,你信吗?
在我们的人生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奇异的现象:很多事情无论你多么努力去干,计划多么的周详精密,调动多么强悍而充沛的力量做保障,都无法确定事情能否成功。这就是所谓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们讨论军事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积小胜为大胜”。许许多多小的胜利集合起来,量变转换成质变,最终能够成为一场巨大的胜仗。其实这可不一定,夷陵之战就属于反例,是“积小胜为大败”。
大家通常的第一个观点:刘备发动征吴之战是一个错误。当时刘备伐吴之前征求文武大臣的意见,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对,文官中以诸葛亮为代表,武将中以赵云为代表。大家的意思是:曹丕篡汉称帝,是谓国恨,孙权偷取荆州杀害关羽,是为家仇。君主应该以国事为重,兴兵伐魏,而不是攻打东吴。
当然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从哪个方向出兵呢?关羽败亡,荆州已失,这块北上荆襄的跳板就不存在了。另一路就是从汉中出发了,其实战斗的结果没有什么悬念,曹操虽然去世了,但他麾下那群能征善战的老家伙们还没死绝呢,刘备胜利的希望非常渺茫。
其实,刘备征吴攻打孙权还是有胜利机会的。大家不妨来猜想一下,如果曹操此时还活着,当他得知刘备率大军攻打孙权,曹操会怎么办?
曹操绝对不可能像他儿子那般坐山观虎斗,也决不会趁虚而入攻打西川,因为一打西川,刘备就会迅速率兵缩回来,曹操占不到半点便宜。曹操一定会率兵南下,呼应刘备左右夹击攻打孙权。原因很简单:刘备和孙权的仇恨已经解不开了,双方没有任何合作的可能,曹操出兵,刘备是决不会与孙权联手的。曹操和刘备同时出兵,东吴必败,那东吴君臣见势不妙,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毫无疑问,孙权和他的文武大臣们只能投降曹操,决不可能投了刘备去找死。这样的话,曹操将占据江东腹地,刘备则重据荆州,两位老哥们儿“使君与操”将在江东这片土地上决一雌雄,一战定江山。
同为一代枭雄,刘备相信,如果曹操在世肯定会这么干了。就算曹操虽然死了,他留下的那群谋士也必然能够看到这一点。但倒霉的是,曹丕继续了曹操的事业,一门心思琢磨着搞掉汉献帝登上龙椅,选择了最没出息的“坐山观虎斗”。刘备此刻深恨曹操,一辈子和自己作对,就连死都死得那么的不是时候。
刘备率兵出动,全军征吴,如果东吴将士战斗力比较强悍,在巫山就将蜀军阻住,双方打得你来我往,蜀军兵锋受挫,僵持一段,大家再以此战况作为凭借劝说刘备,刘备有个台阶下,也就趁势收兵了。为兄弟报仇是私事,最重要的是态度,表现出了这个态度,刘备完全可以收场了。但是东吴将士们表现拙劣,战斗力低下,双方交手,东吴屡战屡败,这就使刘备不得不继续前进。
陆逊做了东吴主帅以后,他最担心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刘备率领的这支蜀汉水军只是个空架子,真正有战斗力的那支荆州水军已经在关羽兵败时全部损耗掉了。现在这支蜀汉水军只能承担一些最基本的任务:在江面上巡巡逻、防守一些要点、运送一些人员、器械和粮草,离真正打仗还有很大的欠缺。
吴军在陆逊的率领下继续后退,刘备也不得不率领的蜀军继续前进,就有希望能攻下一片城池来作为大军的依托,这种时候不要说刘备不会撤退了,那些久经沙场的战将们也不会向刘备提出撤退的建议,形势一片大好,还敢提退兵,那简直就是形同于叛变了。
但是,巫山险峻连绵,翻越困难重重,蜀军后勤补给的压力非常巨大,如今吴军又不断后退,补给线越拉越长,地形也越复杂。而江面上的水军力量薄弱,始终是蜀汉大军的最大弱点。东吴水军随时都有可能溯江而上,从任何一点发起攻击。为了保障后方补给线的安全,蜀军每隔一段,就要在江边留下营哨和观察点,陆地上也组织了机动部队,以在得到警报的时候随时给予增援。这就是所谓的“连营”,实际上根没有八百里,只是负责保卫的这段后勤补给线确实是有点太长了。
蜀军的这个巨大的缺陷,刘备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战争这个事情有点像汽车,其实并不怕自己有多大缺陷,最怕的是隐患。有缺陷,你心里头明白,还能提前预防,就算有什么不测,心里有底,应对之策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但是隐患就致命了,你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提前也不预防,也无法估计危害有多大。就像汽车,你知道自己的车有排量不足扭矩小的缺陷,就会避开大坡,或者提前给油。但如果你不知道这车有个隐患是急加速时油泵容易失灵,那你就危险了,而且还是致命的!
刘备清楚自己这支军队的缺陷,也做了自认为充分的应对之策。陆逊也派出水军来组织了几次进攻,却都被蜀军打退了。但是,蜀军这样的防御真的切实有效吗?对少量敌人确实有一点效果,而绝对无法阻止东吴水军大规模的致命进攻。但是,由于蜀军数次击败了东吴水军的骚扰,这样的胜利就使蜀军的这个缺陷变成了巨大的隐患。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蜀军东征以来,取得了一个个的胜利,步步前进,却让自己逐步陷入巨大的危境中。
后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东吴大将陆逊利用蜀军的这个巨大隐患,派出精锐部队从江面上迂回到蜀军后方进行了奇袭,发起火攻,将蜀军截断成数截,各个击破,分割歼灭。蜀军大败,溃不成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出川将士损失殆尽,连刘备也仓皇而逃,羞愤交加,身死白帝城。
法正早死,刘备率兵征吴之时,法正已经去世了,假设当时他活着的情况下,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我们都猜想,如果法正还活着,应该能够阻止刘备轻率地发起征吴之战(至少诸葛亮是这样认为的)。法正毕竟是益州拥刘派的代表人物,刘备必须要郑重考虑他的意见。如果法正随军出征,以法正的才华和机敏,必然会对吴军的蛛丝马迹抱以充分的警惕,即使东吴大都督陆逊神机妙算,击败蜀军,蜀军也不至于被打得全军覆没,精锐尽失,人才几乎损失殆尽,导致根基动摇,蜀汉政权几乎倾覆。
但宿命这个东西总是神出鬼没,从来就不可捉摸,它所注定的结果,无论你怎么拼命折腾,都逃不出它的掌心。这个特点我们很多朋友都有体验:宿命决定了你要踏入的那个脚印,就算你飞到天涯海角,万里迢迢,经过岁月沧桑,百转千回,还得被它弄回来,重新把脚伸过去踩住。
无论是一代枭雄曹操,还是真心英雄刘备,或者“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不测之术”的诸葛亮,都最终无法逃脱宿命的安排。当然,法正也一样。
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