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技术 | 重磅!12项水行业相关课题获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今天(19日)上午公布,其中,2人获科技功臣奖、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人获国际科技合作奖,另有43项自然科学奖、31项技术发明奖、205项科技进步奖、15项科学技术普及奖揭晓。为这些对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们点赞!其中有哪些水行业最新成果呢?详见↓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本项目针对大型城市供水系统消毒过程存在水质风险因素多识别难、水厂提质增效难度大、管网稳定运行控制困难等难题,发明了多类型致病微生物与消毒副产物识别检测技术,开发出大型城市水厂多级屏障深度处理/安全消毒技术集成工艺,优化了大型管网消毒维持与末端风险控制技术,实现了供水系统生物与化学风险的高效协同控制。项目共授权专利30项,发表相关论文132篇,编制规范和标准5项,出版专著4部,并实现了次氯酸钠发生消毒装置的装备化和产品化。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6个省市23座大型自来水厂(规模930余万吨/天)、上海中心城区27个泵站,有效保障了约450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装备也输出至“一带一路”国家多个水厂,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本项目围绕城市河流污染问题,经过10多年联合攻关,突破管网问题检测难、初期雨水控制难、溢流污染调控难的三大技术瓶颈,攻克管网非开挖修复、晴天与雨天控制、河流氧化性调控三大关键技术,治理城市河流终年黑臭、反复黑臭、雨天黑臭三大问题,形成管网高覆盖率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体系。项目共授权专利27项,编制规范和标准11项,出版专著6部。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10余个省(市)40余个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社会效益显著。
二等奖
本项目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集合产学研优势资源,围绕我国污泥自身特点,探索大型污泥干化焚烧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特点,开展应用性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建立干化/焚烧系统整体物质及能量多相平衡模型用于优化工程设计、运行;采用多维技术提高焚烧系统适应性、换热效率及能量利用率;研究尾气处理方式,形成成套处理技术,降低工程环境风险;研发不同含水率污泥的输送及检测装置,保障污泥水平、垂直和多点转输顺畅;改善污泥特性,提出污泥管道输送的防黏、降阻方案;研究污泥易燃易爆特征,通过关键参数分析,建立干化/焚烧系统安全评价体系。目前,这些技术已经成功运用于竹园污泥焚烧工程、竹园污泥扩建工程。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表科技论文11篇;编写地方标准1部,行业标准1部;获各类奖项5项。
其他项目
针对低温期氨氮与CODMn超标、生物预处理填料积泥与水生动物孽生、炭池跑炭与生物泄漏、化学预氧化影响生物预处理等难题,依托首创工程,在国家重大水专项资助下,通过7年的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主要创新为:沉后水生物接触氧化与陶粒生物过滤集成技术、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与精细砂滤池集成技术、生物过滤-颗粒炭过滤-砂过滤全流程集成技术。
据查新咨询,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授权和申请专利19项(发明授权6项、受理8项),发表论文21篇(SCI/EI收录2篇),主编行业技术规程1项,已应用于国内首个“化学预氧化-强化常规-生物处理-臭氧上向流活性炭-小粒径砂滤池”的国家水专项示范工程——嘉兴市南郊贯泾港水厂二期工程,低温期出厂水稳定优于国标和省标,解决了冬季氨氮、CODMn、庚醛超标的突出难题。推广于江苏、上海、河南、浙江、山东等,涉及7个流域原水,总规模超过230万m3/d,工程投资节省9000万元,电费减少650万元/年,有力提升了给水生物处理和低温水净化技术水平。
其他项目
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阅读更多
疫情跟踪 | 美国公共水供应商针对疫情状况下供水系统安全的发声
疫情跟踪 | 美国疾控中心:新冠病毒通过饮用水、娱乐用水和污水传播的几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