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怎么证明“上海女分手江西男”辟谣内容就一定是真的?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上海女分手江西男”事件引爆了上海人、江西人、媒体人乃至全国的舆论盛宴。昨日,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官方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南昌ZAKER”发布辟谣信息称,此事为虚假消息:文中的上海女孩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春节压根没来过江西,而其后发帖的男主人公江西男,只是话题的碰瓷者,与发帖者毫无关联。
事情至此出现了三次反转,先是网帖发布后,有网友调侃称“姑娘,你和爱情之间只差一个HDR的距离”,也因此被诸多营销专家质疑是一次“手机拍照功能”的营销手段。随后帖子中的“男主人公”出现,一方面貌似佐证了帖子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更多质疑声:是在营销这个男孩马上要开启的江西家乡创业项目。
但最终,我们没有看到被营销的“手机”和“创业项目”,反倒是署名江西日报社记者金路遥撰写“‘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是假的!”一文,并在江南都市报官方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南昌ZAKER”上几乎同步发送。
在许多人看来,此事由于以“当地网络部门”的信源,媒体对外发布了结论性消息,应该就此告一段落了。但是,这条辟谣消息里提到的,就一定是真的么?
在这条辟谣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仍存在着不少疑点。
一:“网络部门”一说存疑
在文中提到,“2月20日,记者从网络部门获悉”。在一些人看来,“网络部门”究竟隶属哪个部门、是否具有官方性质,稿子中并没有给出一个更为明确的说明。它的职能是提供网络监管还是舆情监测?这些均未介绍。
对此,网友@tombkeeper表示,“我比较感兴趣‘网络部门’是什么部门,又是怎么做的‘信息梳理’。我当然相信‘网络部门’可以轻松得到这事儿的答案。但这不是刑事案件,也不是民事案件,这根本就不是案件,然而‘网络部门’想出手就出手了。”
知名媒体人@徐潜川则认为,“这事儿即便是失实或者炒作,一个连自己的真实名称都不敢说,自称‘网络部门’的机构出来辟谣、定性,而我们一股脑接受不假思索,这是公共议程中最大的危险。”同为媒体人的@石扉客也在微博跟评称,“同意,我宁愿忍受一个八卦帖子的鸡汤与口水,而反对一个上帝一般的神秘的‘网络部门’”
二:“根据网络信息梳理”存疑
资深媒体人信海光认为,如果说论坛的帖子真实性很可疑,那么这则“辟谣新闻”至少在操作上也不严谨,按理说,辟谣还是要稍微严谨一些的,但相关新闻认定网帖内容为假的根据却是,“根据网络部门的信息梳理”,其中既没提到找到了发帖者本人,也不是根据高科技手段,这听起来就好像是业余网友的“柯南式鉴定”。
三:没看到直接的实证
在整篇文章中,除了以网络部门口吻回应解释他们的调查结果外,媒体在报道上并没有提供当事人的一些直接证据。比如网络部门调查发贴人承认事实的证言、截图等。在一些网友看来,既然找到了当事人,在如此受关注的话题下,调查部门完全可以把调查做的更扎实一些,比如录音录像。在保证隐私的前题下,进行适度公开,回应公众关切。
四:为何是媒体而非当地相应机构发声
目前,许多职能部门都开设有微博微信等官方新媒体,遇有重大事件,多在自家官方新媒体上通报。此事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一定程度上损害江西的声誉,地方媒体代替有关部门出面进行辟谣的行为虽无过错,但从公众认知上,还是以官方部门所在机构发声,最为妥当。
信海光表示,从逻辑讲,证伪网帖是很荒诞的,因为在网上发帖子要匿名的一大原因就是怕被人肉,作者在讲述“事实”的时候虚构地点时间、用假名、上P过的图片或者干脆用假图,这种情况下证实他的性别、出身、图片是假的没有什么意义。
据了解,事件原帖首发地址为篱笆网,蓝媒汇尝试注册发现,其中并未要求实名制,唯一能够带来分析数据的是可以用新浪微博及QQ关联登陆。
有网友质疑,如果上述“网络部门”能够从篱笆网拿到后台数据,而这个发帖人“想说又说不出口”恰巧是关联账号,又恰巧没有设置隐私,那么确实有可能从关联的微博以及QQ中发现拥有人的信息。如果这些“恰巧”确实存在,且“网络部门”也是如此操作,根据这些网络信息进行梳理并得出结果,那么媒体报道的所谓“最终真相”仍然存疑。
事实上,公众之所以对官方的一些辟谣消息存疑,与近些年发生的多起热点事件屡屡反转有直接关系。就在前几天,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曝光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还称饭店不存在价格欺诈,但随后被证实政府部门的调查结果,也不真实。事件多次反转,是对公共舆论资源的一种浪费,是对公众精力的一份消耗,也是对相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侵蚀。

蓝媒汇|传媒圈第一新媒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