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万宁:“后安三绝”与“大茂竹器”

文/王致兵 郑立坚 张宝之

近期,我们到了海南省万宁市,向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郑立坚先生讨教万宁地方文化。郑先生说,“咱们一边走一边探讨吧,这样‘读’与‘行’结合,会对万宁文化更有感觉”。由于时间关系,本次文化考察,我们先去了后安镇寻觅“后安三绝”,再到大茂镇了解“大茂竹器”。

第壹站: 后安三绝,鲻鱼、粉汤、打铁

第一绝:“后安鲻鱼”的奥秘

“后安”古代叫“后疍”。后疍地区由征收海鲜税,逐渐成为墟市。宋朝时,有冯吴两姓人家,从外地渡海流寓后疍设摊铺,故有“冯吴铺“之称。小商小贩乐集于此,市场开始活跃。清道光年间,形成集市,居民十有八九为闽粤移民。当年外地一些“江湖仔”也流入此地闯荡,有的贱买贵卖,搜刮油水,有的私征民税胡作非为。刚刚兴盛的后疍墟市,被这些“江湖仔”搅得民不聊生。当时后疍一位名叫陈学礼的村民,有一身好武艺,因为看不惯“江湖仔”欺行霸市,便组织村民将“江湖仔”赶走。从此墟市始得安定,市场再度兴盛。后人为了纪念陈学礼此举,便将“后疍”改为“后安”。

后安早市又叫“饭沸市”。后安早市是万宁民俗文化传统中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清朝前期,后安集市规模不大,当地民众大多数都到那六(今和乐)墟市赶集。为了方便后安民众交易,又不影响那六集市贸易,万州知府严格规定:后安集市的时间,从鸡鸣开始,到太阳出山时(即农民煮早饭滾沸时)集市结束。后安集市结束后,当地群众又可将商品转移到那大、旧州、乐来、禄马、北大等墟市去交易。于是,后安早市有“饭沸市”之称。

为了赶早市,后安等地的一些菜农,于凌晨2点就起床,到地里割菜、摘瓜,挑到市场去卖。有些渔民也趁早将捕捞到的鱼、虾、蟹等海鲜,运到市场销售。有些农民挑着鸡、鸭、鹅赶市场。街道两旁的店铺老板,也赶制粉条汤、猪肠耙、米条汤、粽子、福团等供应市场。年久日长,后安早市便形成了农副产品的批发市场。1995年前,后安早市是在一条狭窄的旧街道上“发市”。尤其是在没有电灯照明的1982年前,人们只好手拿马灯、煤油灯或手电筒照明,看“秤星”过秤商品,贸易很不方便。1996年新建了1公里长的新街道,还建起农贸市场及铺店,方便了群众集市贸易。每天凌晨3点起,这里的市场上就人来车往,熙熙攘攘。由于后安早市的物价比万宁任何一个农贸市场都便宜,因此,这里便成为各地客商的“集散地”。

“后安鲻鱼”味道鲜美的奥秘。后安鲻鱼,是万宁港北小海的水产名牌,与和乐螃蟹、港北对虾,并称“万宁内海三大名产”。“内海三大名产”加上“东山羊”便是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的“万州四大名菜”。据《万州志》记载,后安渔民的祖先,是宋代从闽粤沿海地区漂移过来的。据当地渔民说,后安鲻鱼最迟是在元明时期,就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大“水产名牌”。港北小海是个大泄湖,内海沿岸线长达59.5公里,面积有49.5平方公里,万宁有太阳河、东山河、龙首河、龙尾河注入小海,使小海内饵料丰富,繁洐着大量的鲻鱼、鳓鱼、石斑鱼、篮子鱼、对虾等,经常出现鲻鱼群集结飞翔现象。从后安镇的曲冲湾到白石湾出产的鲻鱼最肥美。如果再严格点说,最正宗的“后安鲻鱼”是指后安湾和潮港湾里一段。因为鲻鱼以泥表所附的硅藻及其他微生物为食物,龙尾河流入后安海湾,冲刷海床形成50多米长的海沟,海沟周边的海湾海底泥沙层深厚,海藻类生长丰盛,浮游类生物和腐植质等各种天然饵料非常丰富。于是,后安湾便成为后安鲻鱼的天然牧场,这里一年四季均可捕捞,而春、秋季是捕捞的最佳季节,尤其是清晨捕捞的肉质更优。后安鲻鱼有吃法多样,用水清煮,味道鲜美,鱼油浮在汤面,金光闪闪,清甜可口。用花生油煎后安鲻鱼,香味四溢,让人垂涎三尺。“清煮后安鲻鱼”和“花生油煎后安鲻鱼”即是万宁名菜之一。

第二绝:“后安粉条汤”名扬岛内外

后安粉条汤,俗名“白耙汤”,早在宋代就有制作,是万宁传统的风味小食,也是海南著名的风味美食之一。民间传说:相传后安当地有一姑娘,芳龄16岁,花容月貌,心灵手巧。她母亲曾受“江湖仔”侮辱,含恨上吊身亡,她对“江湖仔”恨之入骨。当地一个青年武艺高强,将“江湖仔”打散,为姑娘报了仇。为慰劳英雄,庆祝后安驱逐“江湖仔”的胜利,这个姑娘用本地的海鲜特产、米粉,用黑猪肉骨头熬汤,精心制作粉条汤,款待英雄和父老。众人吃了她精心制作的粉条汤后,赞不绝口。从此,后安地区社会稳定,“后安粉条汤”从此得名,并随之扬名千里。后安粉条的特点,是韧而不硬,软而不糊,晶莹洁白,煮炒皆宜,汤的或干的随意,开胃可口,难怪文人墨客吃后,拍手称绝,留下“可口欲吞舍,美味实无穷”的佳句。

现在后安镇上,有几家米粉生产作坊,除少数仍沿用手工制作外,大多数都改为机械生产。吴关亮的粉条作坊,是后安仅有的手工作坊之一,制作工艺是祖传的。吴关亮4兄弟都从事米粉业,他的3个兄弟,负责把他生产出来的米粉条,做成粉条汤,供给顾客食用。后安镇上的粉条汤店,是吴关亮的哥哥开的,远近闻名,分店一直开到万城、海口、三亚等地。万城的吴记粉条汤店,一天只做固定的碗数,生意兴隆。吴家制作的粉条汤十分讲究。首先要求米粉质量上乘,其次是调汤有讲究。调汤一般要用本地饲养的新鲜猪骨和肉熬成汤,再用鲜虾和面粉制作的虾饼调配,这样制作出来的汤,即使不添加任何调味品,味道一样鲜美无比。

在后安早市,郑立坚先生带我们走进一家后安粉条汤店,一边品尝粉条汤一边探讨,并与店主攀谈。

郑:后安粉条汤配料里的小虾,来自港北小海的后安湾。后安粉条汤所有的原材料,都和小海有关,包括大米、糯米、黑猪肉、小虾和鸭蛋。后安粉条汤里的小虾(俗称“虾米酥”),大虾,都是从小海里捕捞的。黑猪是吃小海的虾米、螺、鱼汤、江蓠菜和番薯长大的,鸭也是在小海里吃小鱼虾、螺长大的。因为小海是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海水,不咸不淡,这样的特质,让这片海里的海鲜以及相关的猪、海鸭和大米,也就有了独特的味道。

吴家的兄弟有300多人,一直从宋代传到现在。在后安镇,最正宗的后安粉条汤就是吴氏家了。在这里吃一碗粉条汤才几块钱,很多外地人都跑到这里品尝这家最正宗的后安粉条汤。

天涯华文:在西北旅游的时候,那里的牛肉面最具特色,虽然到处有牛肉面店铺,但最正宗的那一家(起码官方或民间有部分人这么认为),会建一幢大楼,可以容纳很多人同时用餐。咱们后安粉条汤的店面,是不是也可以把本地的店铺做大,接待更多的游客?

:是的,这个工作需要做。如果后安粉条汤,在后安本地做好做大了,外地客人就可以过来吃。其实现在也有一些游客,从海口出发到文昌琼海和万宁的,就会来后安镇吃粉条汤。这很受游客的欢迎,因为吃的是正宗的后安粉条汤。如果能自己建一栋大楼,配有停车场,安装上空调,能更好地把招牌打出去。加上品牌文化宣传,介绍后安粉条汤的历史,就更有吸引力。前几年海口市文联组织艺术家到万宁开展体验生活活动,他们特别去后安镇品尝正宗后安粉条汤,都夸汤清甜、粉条滑口,口感好,味道独特,只是这个店面太小太旧了,坐在外面还被太阳晒。因此要与时俱要继续发展壮大,提高品位。

天涯华文:这就叫文化旅游。如果把后安粉条汤在后安镇做大,又不离开本地,就会促进了整个后安镇的经济发展。(这时候后安早市粉汤店的老板,走过来与我们一起聊天)

:他叫吴老板。今年52岁。

天涯华文:你们家族300多人中,有多少人在做后安粉条汤生意?

:没有几个了,300多人指的是我们吴氏家族,但是做后安粉条汤生意的只有我们几家做。

天涯华文:吴记后安粉条汤的独特性是秘方吗?

:其实,所有的后安粉条汤的做法以及用的材料,都大同小异。主要是这个粉条,各家的做法有差异。

:对,以前是用手工来做,现在是用机器了嘛。

天涯华文:那手工跟机器做的粉条,它们的味道有变化吗?

:肯定有变化呀,手工比机器做的好吃。但是,用手工做粉有限,只能供应100多人吃,而如果用机器制粉,可以无限制地供应。

:他家这个店面,早餐可以卖300多碗粉汤,因为场地有限,坐不下更多的顾客了。

天涯华文:如果10分钟供应10个人吃,十分钟10碗,一个小时就是60碗,5个小时就是300碗。这样的营业时间与空间,只能供应这么多人了。那么,中午之后就不营业了吗?

:他家营业到中午就休息了,下午至晚上还要准备配料食材等。你们也看到了,这家店老板夫妻与服务员只有3个人,又要端碗、洗碗,还要做粉汤。一碗粉条汤6块钱,按照300碗算,共1800元,这是一上午的毛收入,这还没算成本。

(离开后安镇,我们又立刻驱车来到万宁市,走访城区里名气最旺的另一家吴记后安粉条汤店。该店的黄经理接待了我们)

天涯华文:刚才我们去了后安镇,在那里吃了早市的后安粉条汤。现在闻名来到你们的店,想了解更多关于后安粉条汤的情况。

:在万宁地区来说,我们吴记做得比较有规模一点,看起来还像“正宗”。

天涯华文:提两个问题,第一是吴记后安粉条汤做得好,它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是原材料还是配方不一样?第二是现在已经有多少家分店?将来有没有扩张的计划?如何控制质量,也就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我们的吴记后安粉条汤,奥秘主要是高汤与粉条。后安粉条,大家都是用米粉做的,这点都一样,但是我们米粉的配方可能比别家好一点,因为水分比较少。而且这个粉也是我们自家做的,我们有自己的加工坊,用来加工米粉,但还没有达到工厂的规模,仅仅能够提供给整个万宁地区吴记的加盟商。所以,粉条是我们吴记后安粉条汤质量好的第一因素。

我们的高汤是肉骨头汤,经过四五个小时的熬制,食材不单单是黑猪骨头,还有鸡、鸭等其他食材,这些都放在里面熬,这个就是我们的独特之处。当然,我们有自己不一样的配方,才能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口味。这也是我们吴记后安粉条汤和别人不一样的口感的原因。

至于市场开拓,吴记兄弟2018年6月把我聘请过来,不仅成立了吴记后安粉条汤餐饮有限公司,还打算申请“海南老字号”,以企业的名义做后安粉条汤的推广工作。如果单单只是只做万宁市场的话,前景并不乐观,所以打算以加盟店及直营店的形式去推广吴记的品牌。目前吴记已经在万城、三亚、海口设有12家分店,6家直营店,6家加盟店。

除了在海南岛内发展加盟店,我们也计划把吴记后安粉条汤的品牌,推出岛外去,因为后安粉条汤非常合适外地人的口味,很多“候鸟”都喜欢吴记的粉条汤。常有省外的客人慕名而来,在店里学习并回去开店。

天涯华文:对加盟店的管理,如何控制质量呢?

:我们吴记的高汤,做成配方,以独立小包装,配送过去,统一标准,按要求加水多少,加汤多少。

天涯华文:粉条呢?

:粉条暂时还不能供应全省的市场,目前海口与三亚,都有粉条厂供应当地的市场,我们的粉条作坊只是供应万宁市场。但我们可以与外地的供应商合作,用我们吴记粉条的成分、比例去加工,但必须保证所有加盟店的口味都一致,达到我们的质量要求,同时所有的店面也必须统一装修。

天涯华文:你能简单说一下吴记传统的来源吗?

:吴记后安粉条汤,来到万宁市区发展,至今有20多年了。父辈吴亚大,是吴家把后安镇老店迁到万城来发展的第一人,也是吴记后安粉条汤在万宁市区开的第一家店。吴海波、吴海强,大力打造吴记品牌,短短几年,将吴记分店开遍全省。整个万宁市有4家直营店,吴记后安粉条汤有限公司在全省拥有12家分店。

天涯华文:咱们吴记是不是每年都要去博鳌亚洲论坛会议服务?比如为参加博鳌会议的嘉宾做早餐。

:对,为博鳌论坛会议服务过几次。

天涯华文:吴记后安粉条汤的企业文化怎样?

:因为后安粉条汤起源于宋代,又与吴家有关,所以一定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说出来其中的故事。如果吃着后安粉条汤,听着一千多年前的故事,再了解万宁的人文地理、环境物产等,不仅满足肚子,也丰富精神。其实,后安粉条汤与“海文化”有关。

:吴记粉汤二十年来致力打造一碗正宗美味的粉条汤,以物美价廉,经济方便为广大顾客朋友服务,让更多的新老顾客朋友品尝到一碗正宗农厨的味道。

第三绝:“打铁业”几成“绝”响

“打铁街”与“后安刀”。后安村由于农田较少,打铁和卖铁器成为了村民的祖业,在古代,该村就以打造铁器闻名海南。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后安村的打铁街,在海南仍然有很高的知名度。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工厂大批量标准化生产菜刀、大刀、镰刀、剪刀、钩刀、长刀等产品,而且价格便宜,手工作坊式的打铁业,才逐渐没有了市场竞争力,打铁匠也越来越少。

曾经五六百米长的打铁街,如今,已经没有了当年铁匠作坊门庭林立的街头景象。现在后安墟有两千余户人口,从事打铁相关产业的只是极少部分人,而手工打铁的仅存三四户人家。后安村的负责人说,如果打铁匠真像官国云那样,掌握了精湛的打铁手艺,收入也会很不错的。但问题是,现在年轻人谁肯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去学打铁呢。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后安打铁街,想把打铁街打造成为一个旅游开发的新亮点,也在想方设法传承传统手工打铁技艺,比如有关部门已经为官国云,申请了“铁器铸造工艺保护专利”和“民间工艺大师”等荣誉,希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征集有决心学习打铁的传人,把打铁技艺传承下去。官国云说,打铁和书法其实有共同之处,都讲求一个“力道”,讲究的都是“业精于勤”。

以前,海南全岛的农用刀具如菜刀、钩刀、镰刀、大刀、剪刀、胶刀等,大多都出自后安。“后安刀”一直在岛内享有盛誉,一度远销岛外甚至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后安刀”中,“官家刀具”可以说是最为地道的,而后安镇上的官国云,也被公认为是最正宗的铁匠传人。280多年前,官国云的祖上官新长和官新乔兄弟俩,从广东韶州联光村来到万宁后安镇谋生,成了官家到海南的第一代打铁人。“正福利”牌刀具是官家铁铺的品牌,也是“后安刀”的品牌。官国云的父亲官上位,12岁就开始学打铁,14岁就闻名岛内外,18岁成为“少年师傅”。在上世纪60年代,夺得了广东省铁器刀具比赛状元。官国云从父亲那里学习积累了一套丰富的打铁和淬火技术,打制的菜刀和剪刀锋利,淬火处理十分纯熟。直到21世纪初,虽然传统铁器的生存空间逐渐狭窄,但官国云两口子靠手工作业,打出的菜刀和剪刀,始终供不应求。

就在官国云的隔壁,有个半手工半机械小工厂,一天可以生产300多把刀具。隔壁小厂的老板叫纪绪山,从事打铁业已经十多年。刚开始,纪绪山也是从手工做起,几个人的小作坊规模,但这个不起眼的农民,却把铁匠手艺做成了一种产业:他购置车床,在官氏铁匠铺旁租用了较大的场地,招募了20多个工人,月生产刀具一万多把。后来,纪绪山又购买了车辆,并在临街处盖了一栋小楼。小楼后院有一个800平米的空场地,他把这里打造成刀具生产厂。他说,物价十几年间涨了很多,但刀具的价格只多了1元钱。即使如此,纪绪山也没有因为利润低而放弃这个职业。当初,纪绪山选择在官国云隔壁做生意,仅仅是想借助官氏的名气,而如今,他的品牌订单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官氏小铁匠铺。但是他并不满足800平方米的作坊,又去广东考察学习先进的打铁技术,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后安利器的质量。

“正福利”传人官国云。官家打铁有200多年历史。当时后安镇四家铁匠铺,由官氏四兄弟开设,他们以打造刀具出名,吸引很多人拜师学艺。在官家的带动下,后安刀具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成就了远近闻名的“后安刀”。官国云,十几岁起就跟随父亲打铁,成为后安刀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说,自己打的刀,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备。金,打刀的原料;木,烧火的木炭;水,淬火用的水;火,煅烧的火候;但“土”是什么呢?曾有记者这样描述官国云打铁:只见他倒上碳,点着火,趁着炉火逐渐变旺的时间,拿出一块一拃长、四指宽、一尺厚的熟铁--这就是打菜刀的原料了。他熟练地在熟铁的长边上开了一个槽,将一块铁板夹了进去,如同“三明治”--或许这就是官家的刀能砍铁的秘密?他用一把长柄钳夹住“三明治”,放进已经火光熊熊的炉膛,待铁块全部通红,又取出来,放在铁毡上,与老伴一起敲打起来,他执小锤,老伴轮大锤,敲打的速度由最初的急如骤雨,逐渐放缓,节奏由你一下我一下,变为大锤一下小锤三下,最终由小锤“独奏”完成一个乐章。就在一轮又一轮叮叮当当的锤击声中,一把菜刀初见模样。但要将它变成日常所见的菜刀,还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煅烧、锤打、淬火,真正是“千锤百炼”。终于,一把日常所见的菜刀出现了,这时,官国云的老伴拿着菜刀离开铁毡,走到远离火炉的地方,地上放了一盆和好的黄色稀泥,她用刷子沾上稀泥,刷在刀刃两面--啊,原来这就是“五行”中的“土”啊,官师傅要用泥中的微量元素,来提升刀的韧性,“这可是我的看家秘诀,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官师傅笑着说。

官国云说,一样的铁,不同的铁匠打出来的菜刀,可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比如,菜刀刀锋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打造的方法就不一样,因为前半部分家庭主妇用它来切肉,而后半部分用来斩骨头比较多,所以在捶打的力道和刀面的形状都有不同的讲究,所以打铁不仅看铁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铁匠的手艺。

然而,这样的绝活,却后继乏人。一是因为,海南岛本来就常年高温,又面对熊熊炉火,烟熏火烤,打铁制刀需要长时间忍受高温,火里掏金的活,普通人难以忍受。二是因为,官国云自己的两儿两女中,大儿子和小儿子先后考上了大学,留在城市里工作,没有一个儿女继承打铁业。官国云说“别说收徒弟,连自己的儿女都不想学这门手艺啊”。村里也曾有人跟着官国云学打铁,但吃不了打铁的苦,最终半途而废了。现在,官国云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一个决心学习打铁的年轻人,把打铁手艺传下去。否则,他担心祖上传承200多年的打铁技艺会在自己手上失传。

在打铁街,我们寻访到了官国云的打铁铺,官师傅不在那里,我们又继续往前走到了他的住宅,敲开门,一番寒暄后,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天涯华文:这墙上的书法,是您自己写的?

:我从小就爱好书法,写了有五十多年了。

:书法是从小的爱好,打铁是为了生计,养家糊口。

:其实,打铁技术和书法艺术是相通的啊。彼此使用的方法,有时候是“联系”在一起的。到了这个地方,应该这样,到了那个时候,应该那样。其中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彼此启发,所以我的书法与打铁,互相促进。有人问我“你正在打铁,我们叫你回家写字,你马上放下锤子,回去就写字,怎么可以做到迅速转换的?”就因为彼此是相通的,所以,放下铁锤,拿起毛笔,都可以胸有成竹,随心所欲。

天涯华文:您的打铁技术,有传承人吗?

:打铁这手艺不容易,我年纪大了,干不动了。但这手艺不容易传承啊,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打铁业像写书法,写字是需要功夫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成功的,打铁也是这样。其实,任何手艺都需要爱好,打铁也需要你爱好它,才能学会它,尤其需要在年轻的时候专门学。而且学的时候,还要做到“手到,脚到,心到”。总之,这个技术不容易学,也不容易传,既要用力,还要用脑、用心。

:官师父,打铁技术,是不是淬火过程最重要?

:哎呀,那个东西是最奥妙的,不能随便教。

:淬火是最关键的技术。

纪绪山与他的绪山刀具厂。万宁“后安刀锻造技艺”,是海南省7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在省内外备受推崇,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地。因为传统的后安刀,是用碳钢铸造而成,而碳钢刀的主要优点是锋利、耐磨、硬度高,但是容易锈蚀,不卫生、柄松等。因此,如何提高后安刀的产品质量,就成为一个瓶颈。

后安绪山刀具厂,传承了后安刀的传统技艺,从个人的作坊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发展成为拥有相当规模的不锈钢刀具厂。前些年,绪山刀具厂与省外刀具材料技术专家,经过反复探索实践,采用1cr17不锈钢、硬度低、易磨的特点,研制出表面材料是1cr17,中间是高碳高铬三层复合不锈钢的新型不锈钢刀,在后安传统刀具优势的基础上,克服不环保、不卫生、不洁白、不美观等缺点,利用高新技术优势互补,完美结合。现在生产出了,中间夹高碳高铬,不锈、锋利、耐用、耐磨、硬度高、韧性好、轻松、洁白、美观、卫生、价廉的刀具。绪山刀具厂生产出的刀具品种有:菜刀、切片刀、砍骨刀、宰鱼刀、屠宰刀、槟榔刀、椰子刀等20多种。2015年,该厂在广东省阳江市添造新厂,以阳江的尖端工艺+三重复合不锈钢,打造海南特色手工不锈刀具。

纪绪山是海的儿子,惊涛骇浪磨炼了他坚韧和永不言败的秉性。他想做的事情,一定努力做好、做精、做强,追求完美。平时,他只要有空,就到工厂转转,同工人交谈,工人在技术等方面有疑惑,他就认真传教,亲手拿起工具操作、演示,让工人掌握,以臻熟练。用他的话说,办企业做生意,必须手到足到眼到心到,把自己沉进去,从体验中走出来,才能心中有数,心里有情,企业才能办好。正因为纪绪山的不懈追求,败不泄气,胜不骄傲,才打造出“新后安版“铁器的新天地。

第贰站 :大茂竹器,从生活实用到艺术装饰

大茂竹器的前世今生

大茂竹器是万宁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之一。明代唐胄的《藤作》长诗序中说“万州藤作名天下--正德初有王氏女,尤妙手工”,说明万州藤竹编织历史悠久。由于大茂竹器,产品美观,经济耐用,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大茂也被誉为海南的“竹器之乡”。

大茂竹器有美好的传说:北宋庆历年间,有一对广西青年男女,会编织竹器且精美,名扬乡里。他们相识相恋,但女方父母反对,两人便私奔他乡,一路上靠编织竹器销售度日。后来,这对青年男女来到了万安军(今万宁)的旧州村借宿,为答谢乡亲们,编织竹器送给村民使用,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爱戴。村民们为他们搭建了房子,让他们住下来,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有一年瘟疫流行,染上瘟疫的夫妻俩,临终前嘱咐村民:他们的孩子是靠林氏家族照顾长大的,请将孩子改为林姓。俩夫妇的恳求得到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同意。后来,这个孩子将竹器编织技术传授给了全体村民,于是,旧州村的竹器编织业便日益发展起来。

旧州村农民林明标,从小失去双亲,为了维持生计,努力学习竹器编织技术。后来,当上了联光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林明标,带领群众发展竹器编织业。1972年他任大茂公社竹器厂厂长,负责竹器生产。1981年竹器厂的产品被海南外贸公司定为出口商品,远销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等地。在大茂竹器产品中,林明标编织的“礼品竹篮”最有名。这种礼品篮,体高33公分,宽32公分,为椭圆形,外形美观,工艺精湛,经济实用。

林明标老人说,编织箩筐,竹篾加工是一个重要的工序。箩筐用的竹丝要圆,光滑,头尾一样大小。因此,制作箩筐的人,心要静,手要灵巧,人要勤快耐心,刀要锋利。其中,关键在于“起头”和“杀尾”,即从竹器的底部开始编织,然后扎好口,头起好了,就容易编得快,编得好。而尾扎好了,就显得协调美观。

编织米罐,需要绝对的技术。能编织好米罐的,都是编织竹器的高手。大茂镇联光村委会的4个自然村,都是靠编织竹器谋生的。林明标,林书仁,林新龙等23人,都是竹器编织的高手。他们编织的礼品篮、米罐、箩筐、果盘、摇篮等产品都很有名,只要是能用竹编织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他们都可以编织出来。

万宁竹器,发源于大茂的旧州村,编织技术逐渐传授到了大茂附近的村庄,并一代一代相传,成为当地的民间传统习俗。除了旧州村,还有群乐、红石、联民、群庄、群爱、大联等村,也有很多人从事竹器编织业。当年,一些人依靠竹器编织,过上了好日子。如大茂镇红石村的几个自然村,竹器编织曾经十分盛行。如文基行自然村,家家户户编织竹器,男女老少齐上阵,曾被称为“竹器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塑料产品取代了手工编织的竹产品,使得一部分竹器人放弃了旧业,另择生活门路。但近年来,传统手工技术重新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大茂竹器编织产品又被重视。万城第二农贸市场大门对面一条街,有许多间铺面专营木竹滕编织商品。如今,大茂人又开始瞄准市场,编织精致的传统礼品篮、果盘、插花瓶、笔筒、水果篮、12生肖动物等竹制品,开发工艺品与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

林标明(左)

原大茂公社竹器厂长林明标这样说(郑先生带我们找到了当年的大茂公社竹器厂厂长林明标。林明标不会说普通话,老郑便做起了“翻译”:先用海南话问林明标,再用普通话解释给我听)

:他(林明标)用竹丝编的水果篮,非常漂亮。水果篮有三层,主要用于媒人上门定亲、结婚和做生日送礼品。上一层放糖果和槟榔,中间放红包,最下一层放水果和糕点。这个篮子当时只有他会编。

天涯华文:现在还有这种产品或工艺吗?

:有的。现在其他地方也会编这个水果篮了,但是发源地是这里,工艺也比不上这里。

天涯华文:现在大茂镇的竹器编织产业怎样了?

:现在大茂的竹器产业,已经不是过去的模式。因为过去使用的生活用具,大多数都是用竹子编的,而现在全部是现代化的东西,比如被塑料品代替了。所以,竹器只作生产工具,少用于生活用具,而是一种艺术品或旅游纪念品了。

天涯华文:这个林家,有点像后安粉条汤祖传的吴家?

:一样的,都是代表或传承人。爷爷会编了,就传给父亲,再传给儿子,孙子,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大茂竹器最鼎盛的时期,是1969年前后,那时候大茂公社有一个编织厂,也算是公社的集体企业。林明标既是负责人又是师傅,他们工厂生产的竹器产品,是外贸产品,远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与东南亚等地。万宁百姓用的竹器大多来自大茂生产。

天涯华文:他的手艺传给谁了呢?

:他有三个男孩,但没有一个孩子继承他的手艺,因为赚不到大钱啊,孩子们都做其他生意了。

天涯华文:后安镇打铁的官师父,也是自己的儿女不愿意继承传统祖业。

:竹器编织这种手艺,赚不了大钱,但可以养家糊口。听说外省有一些商铺,在卖大茂的竹器产品呢。海南各市县客商也来大茂订竹箩筐等产品,主要用于装菠萝、芒果、西瓜、瓜菜等,运往内陆销售,这个也算文化遗产吧。

天涯华文:林明标的水果篮作品,现在哪里呢?

:现在万宁的博物馆里。当时博物馆的人发现了这个珍贵的水果篮,就通过大茂的干部过来找林明标,说“这个东西国家要收藏起来”,就给了100元钱拿走了。其实,这么珍贵的水果篮,应该值更多的钱,因为现在很少有人再能做出这样的珍品了。

竹器村(旧村)见闻(离开林明标老人,郑先生带我们到了联光村委会,找到一位热心的村干部,陪同我们去竹器村旧村。来到旧村,一些村民正在自家门前的院子里闲聊着,一边编织着竹器)

天涯华文:咱们村编竹器的有多少户人家?

村民一:现在没有多少人编竹器了,年轻人都不喜欢编织。

:大概有20多编织户吧,现在的编织户确实少。

村干部:现在主要是中老人在编竹器,年轻人几乎没有做这个的。这个村子主要做编织业,还有其他地方专门回收竹器产品。

村民二:年轻人不干这个,主要因为赚钱不多。

村干部:这样的一对竹筐,卖七八十块,平均一个竹筐也就三四十块钱。

天涯华文:一只筐需要编多久?

:现在他们年纪大了,一天只能编一只,如果再年轻点,可以一天编两只。如果一只筐卖40元,除去成本,也只赚30元。

天涯华文:如果一只筐卖40块钱,年轻力壮的编织工,一天也最多挣80块钱,不如打工赚钱多。

村干部:听说在广东省那边,这种传统的编织手工都转型了,从生活用品,变成工艺品。也就是不做粗大的生活编织品,改做小小的工艺品与装饰品。

天涯华文:增加了编织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村干部:这种产品,放在共享农庄里,当作装饰品,价值更高一点。如果作为生活用品,就不如塑料产品的便宜。所以要走高端路线,做成工艺品。同时,这也是我们的一种“乡愁”元素。

天涯华文:对,留住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非遗产品,留住“乡愁”。

村干部:其实,竹器还是很好用的,也很耐用,用个20年没问题。煮出来的米饭,捞出来以后放在蒸笼里,米饭就特别香,放一天也不会变质,因为透气。

:我的家乡如有孩子结婚或盖房子请客时,都是用竹筐、蒸笼来装饭的。一大锅饭煮出来以后,由妇女们捏成糒(即饭团),放在竹筐或蒸笼里,让客人随便拿。

天涯华文:咱们村总共有多少户人家?

村干部:有885户,现在只有20多户人做编织。现在这个村主要做的产业,一个是木材加工,另一个是回收废品。现代社会的就业门路很多,所以编织竹器的人就更少了。

天涯华文:编织竹器的竹子从哪里来的?

村民三:我们这里的竹子不够用,到山区农村买的。

天涯华文:这里竹子少,为什么会从事竹器编织业呢?

村干部:因为在古代万州,有一个时期曾经叫“万安州”,这个万安州的旧址,就在这个村。

天涯华文:这个村作为州址,时间有多久?

:唐贞观五年(631年),万安地从平昌县划出,设置万安县。唐龙朔二年(661年),保留万安县,成立万安州,领万安、陵水、富云、博辽四县。州址在这里。唐开元九年(721年),万安州治迁陵水(今万宁太阳河中游的黄加坡)。唐贞元元年(785年),万全郡(即万安州改为万全郡)治复迁回万全县旧州墟,同时更名为万安郡。县也改名为万安县。宋大观年间(约1110年),万安军(即万安郡改名)治迁于后朗水口(今万城镇的城内),一直沿袭至今。万安县(州)址有479年的历史。现在旧州、旧铺、军洋、马田,这些地名是因为万安州时,军队驻地和养马圈马用地及商铺多,故后人起的。

天涯华文:当初选这个地方做州址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个地方是“咽喉”位置,从三亚到海口,必须经过这里。这里往西去五六公里就是山岭,往东2公里就是港北小海直至大海,如果在这里驻兵把守,就像扼守住“咽喉”,别人就过不去。如果失利,可以向西撤退,也可从海上逃命。

村干部:在古代,只要有军队驻扎在这里,就把琼崖东部南北通道切断了。

天涯华文:这个竹器村还有些什么故事?

村干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这里还是以编织竹器为主,我老爸是做小生意的,经常会来这个村订竹筐等,一车一车地拉出去。当时的竹器生意很好,这个村很多人靠竹编养家糊口,几乎家家户户都操刀编织。

天涯华文:这个村子本身竹子不多,村民怎么都会编竹器呢?

村干部:以前这个村竹子也很多,因全村人都编织竹器,需求量大,砍光了。

:唐代,这里巳有农贸市场,宋代后十分繁荣,甚至抗战时期,日本人在这里建赌场、慰安院、旅馆、饭店、射击场,社会上什么人都涌来,赌、玩、嫖娼,花天酒地,歌舞升平,服务行业和贸易业十分繁荣昌盛。又因为村里人编织了大量的竹器,拿到农贸市场去卖,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人来市场做交易。

(到此为止,这次“读行”万宁的活动结束了。临别时,我们与郑先生相约,等有时间了再来万宁,继续“读行”万宁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