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官场名词解释

内阁

我国明清两朝的官署名称。明太祖度宇相一官街。明成祖时,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称为“内阁”。以后,内阁实际掌握了宰相的权力。清朝沿明制,内阁“掌议天下之政,宣布丝纶,厘治宪典”,为皇帝下面的最高权力机关。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权力被侵夺。乾隆以后,内阁以三殿三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为定制,设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内阁学士、侍读学士等官。清末仿行立宪,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责任内阁,为最高国务机关。

军机处

雍正时,为平定西北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叛乱活动,设“办理军机”,筹办军务、参谋军事。西北用兵结束后,未予裁撤,并逐渐侵夺内阁部分职权,负责草拟皇帝的话书,成为政务重心。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四、五人,由皇市在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中选任,下设军机章京若干人。

内务府

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由总管大豆领导。总管大臣由满族王公、大臣中选任。下设广储、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及武各院、上驷院、奉宸苑。

宗人府

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负责官员为宗令,其下有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各一人,均由宗室王公担任。下设汉族府丞一人,专司校理汉文册籍。另设司理事官、经历、堂主事等。

总督

大清国地方的最高长官,统辖一省或数省,综理军政要务,包括制定省例,监督管理所属官吏,统率军队,管理财政、刑狱等。另有不以疆土而以职务所设之总督,如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等。

巡抚

清王朝沿用明朝制度,各省设巡抚一人,总搅全省政务,并兼兵部侍郎或副都御史街,职位大致与总督相当,权力略小于总督。

疆臣

指封疆大吏,如总督、巡抚之类官职。全称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又称藩司。在督抚之下掌管一省财政、民政、文官调免、参与若千案件的审判等。

臬司

全称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使,又称桌司。掌管一省刑名案件。

知府 知州 知县

清政府的地方机关的省、道、府、县四级。另有直隶州及属州,直隶州与府同级,属州相当于县。知府、知州、知县为当地行政长官,称正印官。按清朝制度,只有正印官才有权受理诉讼案件。

同知

知府、知州的佐官,分掌督粮、缉捕、海防、水利等事。

清政府的道员,分有一般职务及特殊职务。一般道员有守土之责,是省与府之间一级行政机构的长官,又分为分守道及分巡道。分守掌钱谷,分巡掌刑名。特殊职务的道员,不负守土之责,有督粮道、盐法道、海关道、兵备道、屯田道、茶马道、驿传道等,各司专职。

总兵 游击 把总

大清国军队分八旗兵和绿营兵两种。八旗兵“由于世籍”,绿营兵“由于召募”。绿营兵驻在各省的,最高长官为提督,受总督或巡抚的节制。下设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官。

骁骑校

八旗兵有骁骑营,保卫京城内外及全国各地,由八旗都统统率,驻在各地者受当地将军指挥。骁骑校是隶属于统领之下的低级军官。

三法司

刑部、都察院、 大理寺合称三法司。刑部职掌全国法律刑名,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的案件和重大案件。都案院监察政治得失,是全国最高监察机关。大理寺职掌平反刑名策件,是最高复核案件的机关。三法司平时各司其职,凡重大案件奉旨核拟时,如情罪不符及引律错误,可以驳令覆审,也可以径行改正,合则如拟核定,然后联街具折请旨。凡死刑立决,经皇帝批准,在京即押赴西市行刑,外省则钉封文书飞递地方执行;监候者入于秋审。

奏折

清王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陈事件的一种上行文书,俗称“ 折子”,清初沿袭明朝的本章制度,臣工上奏有题本和奏本之分,例行公事用题本,个人私事用奏本。康照时又命文武大员于露章题达之外,另准用折

子密奏,借以了解施政得失、地方利弊、、官吏贤否及民情风俗、粮价雨雪等事,于是在题本、奏本之外出现了奏折。奏折由上折人亲自缮具,直达御前,机密简便。雍正即位,扩大了具有专折奏事权的官员的范围,除督抚提镇外,司道以下微员,也准用折奏事。这样,奏折就成了

皇帝广咨博采的重要工具,但这一时期它还没有取代题本确立正式公文的地位。乾隆当政后,军机处总搅军国大计。为中央政会所自出之处,奏折制度随之进一步完备。各省督抚等的奏折经御览后,有的发交军机处大臣阅看,待皇帝召见、面承旨意,再颁降“明发上谕”或“寄信上渝”,有的批交有关街门议奏。奏折从此趋于公开化和形式化,于是成为正式公文。到了清木明令度除题本,奏折最终确立了在清朝政治体制中的法理地位,而奏本早于乾隆十三年已经废止了。

拜折

督抚为封疆大臣,有专折奏事的特权。奏折如需要速递,准其由驿站驰递。至于一般事件,虽督抚也不得擅动驿马,而由本街门戈什哈(即亲兵)差弁中挑选老成干练者,自备脚力,快马飞驰,贵折进京。往返程途,均有限制(如江苏至京,往返只18天)。任此差者,称“跑折子”。督抚將发折,必先拜折。而且仪式极为隆重:饬发三梆步出大堂,属吏站班,步兵排队,辕门外鸣炮三声,鼓楼乐声大起,内装奏折的本箱置香案上,督抚面向京城,对箱行三跪九叩礼。礼毕,督抚捧下本箱,由戈什哈差升双手接住,再高举过头,疾趋而去,辕门外又放三炮用来欢送。

廷寄

此为寄信上谕的简称,是须发谕旨的另一种形式。凡奉旨密谕或速谕的事件,则须降寄信上谕。由大学士或军机大臣面承旨意,撰拟旨稿进呈,经皇帝核准,以大学士或军机大臣名义须发,而冠以“大学士x

× 字寄督抚,年、月、日奉上谕”军机处设立于大内隆宗门内故称“内廷”,寄信上谕既由军机大臣寄出,地方大吏于是习称“廷寄”。廷寄交兵部加封,由驿站驰递,区別情况,标明日行三百里、四五百里、六百里至六百里加快不等,也可随臣工经朱批的奏折发还之便,附入折画顺寄。

明发

此为明发上谕的简称,是领发谕旨的一种形式。凡宣示中外,或晓谕臣民的大事,都领降明发上谕。最初由内阁撰拟,经皇帝核准频发。军机处建立后,政由军机大臣面奉皇帝旨意,草拟旨稿,再进呈御览,经皇帝核准,发交内阁传抄,以内阁名义须发,而冠以“ 内阁奉上谕"。

叩阍

吏民向皇帝申诉冤屈称为叩阔,俗称“告御状”,叩,敲;阁,宫门。凡冤狱不得伸直于本省官长,则赴刑部呈控,又不能得到伸直,万准叩阉。清律对叩阉有种种严格限制,如迎皇帝车驾申诉而不实者,杖百;车驾出郊行幸有申诉者,照冲突仪仗律拟断。又据載,凡遮道控诉,叩阍者必须蜷伏于土沟中等车驾经过时,用手高擎诉状,大喊“冤枉”,如卫士听到,立即将其拿获,诉状呈送给皇帝,叩阑者交由刑部,押解回原籍发落。

(0)

相关推荐

  • 雍正警告大臣:密折不是告密,别跟我瞎整

    说起清朝雍正皇帝,很多人印象里,就是他很勤政. 到底多勤呢? 据说在位期间,每晚只睡四个小时,在奏折上批的文字,多达10000余万言. 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印成<红楼梦>那么小的字,也要 ...

  • 名词解释:中间消耗

    中间消耗(zhōng jiān xiāo hào)名词解释:也称中间投入,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其内容具体包括生产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料.材料 ...

  • 名词解释:临时设施

    临时设施(lín shí shè shī)名词解释:是指建筑业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进行而建造的各种简易设施,包括现场临时作业棚.机具棚.材料库.办公室.休息室.厕所.化灰池.储水池.沥青锅灶等设施: ...

  • 名词解释:国有资产预算管理

    国有资产预算管理(guó yǒu zī chǎn yù suàn guǎn lǐ)名词解释:是指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机构为实现其职能,利用价值形式,在所管理的范围内,对具有一定法律形式和制度保证的国有资 ...

  • 名词解释:偿债基金折旧法

    偿债基金折旧法(cháng zhài jī jīn shé jiù fǎ)名词解释:是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在信托者手中存放一笔现金基金,将每年的折旧费存入,以便以后代置固定资产之用.此方法要考虑资 ...

  • 名词解释:原始成本

    原始成本(yuán shǐ chéng běn)名词解释:亦称历史成本.资产在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负债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交换而收到的或为偿付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

  • 名词解释:会计核算软件

    会计核算软件(kuài jì hé suàn ruǎn jiàn)名词解释: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凡是具备相对独立完成 ...

  • 【新人】名词解释:“重生”是什么?

    所谓重生,标准模式是主角回到若干年前,带着这些年的记忆,成为更年轻时的自己,而这些记忆,这些人生经历,自然成为了他最强大的金手指. 如果说系统流是近几年渐渐被写滥的话,重生文可就是被写滥了十几年了,而 ...

  • 明清瓷器名词解释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因其烧制的明官窑瓷器光至茂美,底部有"景德年制"故名景德镇.明初,景德镇御窑厂成立,从此景德镇成为北方制瓷的中心.御窑专供烧造宫廷使用的器物,制作精巧,无物不备. ...

  • 名词解释:外汇信托放贷

    外汇信托放款(wài huì xìn tuō fàng kuǎn)名词解释:是指金融信托投资机构运用吸收的外汇信托资金或自筹外汇资金对目行审定的企业或项目发放的贷款.外汇信托放款按期限分为短期外汇信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