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白《独坐敬亭山》:是悠闲还是孤独,诗人内心的独白与谁说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海拔324.1米。山不在高,有诗则名。因李白一首《独坐敬亭山》,使得敬亭山成为名山。敬亭山现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是宣城文化魂之所在,1987年,敬亭山被安徽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敬亭山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白一生多次到过宣城,在宣城是什么时候写的这首《独坐敬亭山》,因诗稿中没有注明,所以后人只能靠推测来判断。可能是公元753年,李白被唐玄宗李隆基“赐金放还”后游历到宣城,也可能是公元761年,李白已年近60岁重游宣城。总之,这两个时间点李白都到过宣城,诗中所表达的心理状态也都符合当时的心情。
《独坐敬亭山》表达的是李白什么心情呢?先来读一遍这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上的群鸟已高飞远走,无影无踪,天空中的几片孤云也飘远,自在悠闲。唯有我和敬亭山在互相对望,而两不相厌。
通过诗中的20个字,我们分析李白当时的状态。“独坐”,说明是一个人去登敬亭山,无论是哪个时间点,李白都已经过了半百将近60岁了,在古代绝对是一个老人了,一个老人独自去爬山,哪怕他曾经豪迈奔放、浪漫潇洒,此时已是年轻不再,独自爬山一定是孤独的、寂寞的。在一个孤独落寞的老人眼里,鸟儿也不屑于与他共鸣,都已高飞远去。天上的几片孤云也独自去悠闲,不愿陪伴他这个老人。只有敬亭山,像一个老人一样,默默地与李白对望,谁也不嫌弃谁。
能望鸟高飞,能见云闲去,足以说明李白独自静坐了好长时间。一个人在静静地看着周围万物慢慢离他而去,这是一种多么的无奈和郁闷。自己也曾仗剑云游,也曾在皇帝面前潇洒挥毫,也曾斗酒诗百篇,但都过去了,就像这鸟、就像这云。
繁华不复来,只留敬亭山默默陪伴自己。此时诗人李白的状态,到底是一种不再与世事纷争、只与山为伴的悠闲,还是感慨繁华尽去、再无倜傥潇洒的孤独,我们无从探知,也无从猜测,或者二者皆有之。
可与这首《独坐敬亭山》放在一起,意境相似的,则是李白之后柳宗元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相差70多年的两位大诗人,一人独坐敬亭山,一人独钓寒江雪,都是经历过人生的波折和打击后,写诗来表达自己的状态,只是不知柳宗元在独钓寒江雪时,是否想起了前辈李白也曾经如他般感慨。
好像伟大的诗人都是孤独的,也只有孤独时才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