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白《独坐敬亭山》:是悠闲还是孤独,诗人内心的独白与谁说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海拔324.1米。山不在高,有诗则名。因李白一首《独坐敬亭山》,使得敬亭山成为名山。敬亭山现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是宣城文化魂之所在,1987年,敬亭山被安徽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敬亭山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白一生多次到过宣城,在宣城是什么时候写的这首《独坐敬亭山》,因诗稿中没有注明,所以后人只能靠推测来判断。可能是公元753年,李白被唐玄宗李隆基“赐金放还”后游历到宣城,也可能是公元761年,李白已年近60岁重游宣城。总之,这两个时间点李白都到过宣城,诗中所表达的心理状态也都符合当时的心情。

《独坐敬亭山》表达的是李白什么心情呢?先来读一遍这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上的群鸟已高飞远走,无影无踪,天空中的几片孤云也飘远,自在悠闲。唯有我和敬亭山在互相对望,而两不相厌。

通过诗中的20个字,我们分析李白当时的状态。“独坐”,说明是一个人去登敬亭山,无论是哪个时间点,李白都已经过了半百将近60岁了,在古代绝对是一个老人了,一个老人独自去爬山,哪怕他曾经豪迈奔放、浪漫潇洒,此时已是年轻不再,独自爬山一定是孤独的、寂寞的。在一个孤独落寞的老人眼里,鸟儿也不屑于与他共鸣,都已高飞远去。天上的几片孤云也独自去悠闲,不愿陪伴他这个老人。只有敬亭山,像一个老人一样,默默地与李白对望,谁也不嫌弃谁。

能望鸟高飞,能见云闲去,足以说明李白独自静坐了好长时间。一个人在静静地看着周围万物慢慢离他而去,这是一种多么的无奈和郁闷。自己也曾仗剑云游,也曾在皇帝面前潇洒挥毫,也曾斗酒诗百篇,但都过去了,就像这鸟、就像这云。

繁华不复来,只留敬亭山默默陪伴自己。此时诗人李白的状态,到底是一种不再与世事纷争、只与山为伴的悠闲,还是感慨繁华尽去、再无倜傥潇洒的孤独,我们无从探知,也无从猜测,或者二者皆有之。

可与这首《独坐敬亭山》放在一起,意境相似的,则是李白之后柳宗元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相差70多年的两位大诗人,一人独坐敬亭山,一人独钓寒江雪,都是经历过人生的波折和打击后,写诗来表达自己的状态,只是不知柳宗元在独钓寒江雪时,是否想起了前辈李白也曾经如他般感慨。

好像伟大的诗人都是孤独的,也只有孤独时才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李白很经典的一首诗,看似句句写景,实则句句写情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会借助于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所以古典诗词也就往往会呈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象美.正如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 ...

  •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 ...

  • 李白漂泊到安徽宣城,写一首著名的五绝,还将王维牵扯进一桩八卦

    李白晚年游历安徽宣城,在敬亭山下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在课本里,统一被理解成描写诗人内心极致的孤独落寞.但事实上对它的解读,历来有"独坐说"."孤独说".& ...

  • 李白的寂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我们的生活,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作者|乔帮主  音乐  |  庞岩 [夜读日思] 原创出品        诗仙李白走过很多地方,有人特意给他做了一幅旅游地图(看下图) ...

  • 相看两不厌之缘

    相看两不厌之缘 轻暑单衣四月天游记续一 有人说,旅游是从自己住的厌烦的地方走到别人住的厌烦的地方:这当然有例外,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敬亭山的"相看两不厌". 到了安徽宣城之后,得知 ...

  • 256 唐诗解读——李白之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 独坐:一个人坐.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李白多次游览此地. 众鸟:所有的鸟儿. 解读: 我国文化传统中常有地因人名的现象,意为每一处的自然山水 ...

  • 李白《独坐敬亭山》,把孤独写进诗中,读来却充满仙气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 ◆ 来源 | <李太白集>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的是千年孤独吗? ...

  • 解读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安史之乱”逃难中,还不忘写首诗来记录所见景色,这就是大诗人

    李白老先生,一生作诗无数,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写诗来表达. 公元755年冬天,"安史之乱"爆发,54岁的李白携带家眷,从长安向南方避难.第二年春天到达安徽当涂,听说洛阳已经失陷后,又 ...

  • 教材解读︱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艺术特色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表现自我.表现心灵.表现情绪变化为轴心,而以描述梦游天姥为主线,虚实结合,叙议相间,遵守传统而又不囿于规矩. 一方面诗人严格区别"送别"与" ...

  • 教材解读︱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本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 教材解读︱李白 :越中览古

    一.诗歌原文  越 中 览 古 李白 [唐代]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义士 一作:战士)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李白 ...

  • 戴建业魔性解读李白杜甫

    iMorning 2020-05-16 近日,BBC推出58分钟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到访中国,从巩义.西安.成都,再到长沙,用几首出名的杜诗串联起了杜甫波 ...

  • 《解读李白》作者 半壁心空||诵读 晨风

    新朋友点"96微信编辑器"蓝字关注我 [原创]解读李白 作者 半壁心空 诵读 晨风 编辑 依旧 解读李白 作者 半壁心空 困卧在你的诗行 不止是面壁十年 一遍遍啮齿文字 依然不知该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