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材,怎一个“细”字了得——备课杂谈之四十六

图片选自网络

研究教材,怎一个“细”字了得

——备课杂谈之四十六

袁建国

关于教材研究,原来曾写过两篇文章,链接如下:研究教材,需要在“读”和“思”两个字上下功夫》《教材研究的“三个知道”与“三种关系”  ——备课杂谈之四十》。

在两篇文章中,我提出研究教材需要教师读和思,其中“读”有裸读、比读、深读三个层次,“思”有教材、教法、学生三个重点。教师要在“读”和“思”的基础上弄清楚“三个知道”和“三种关系”,即知道教材内容是什么,弄清楚课程标准与所用教材的关系;知道编者为什么这样编排,弄清楚编者意图与自我思考的关系;知道如何呈现给学生,弄清楚编排顺序与认知基础的关系。

如果将上面那些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细”字。

研究教材,要细到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总之,教材的每一个细支末梢,都不能轻易放过,而应该成为教师的研究对象。

曾经读过南京市第三十七中学物理教师王钰老师发表在《广西教育》上的一篇论文,题目是《精通初中物理教材的九大攻略》。王钰老师的“九大攻略”如下:

1.要把握课标的每一条要求;

2.要钻研教材上的每一页书;

3.要钻研教材上的每一章的标题;

4.要钻研教材中列举的每一个事例;

5.要钻研教材中的每一幅图;

6.要做好教材每一处的研读笔记;

7.要钻研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

8.要扩展教材的一些例题和练习题;

9.要将教学内容汇成一个个专题。

不用看文章内容,只从小标题上我们就能感受得到,王老师对教材的研究相当细致,而且是反复钻研。因为他在研究教材上下足了功夫,他的课堂也是精彩纷呈,而且颇具王者风范,深受同学们喜爱,学生们都尊称他为“物理王”。

好课堂是备出来的,研究教材是最需要也是最值得教师花精力的地方。如王钰老师文中所讲,我们对教材做到如此精细的阅读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备课,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备课,也一定是成功的课堂。

曾经听过许多名师执教公开课,没有一个是不注重细节的。

比如,程翔老师执教《七根火柴》,抓住文中两次出现“一、二、三、四……”,引领同学们研读不同之处,探究它们的读法,以此为抓手,深刻理解文本内容。

比如,钱梦龙老师执教《死海不死》,引领同学们质疑文章的错误之处(文章最后写道:“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钱梦龙老师认为这样表述是不准确的)。

……

例子不用多举,大家一看便知,这样高质量的课堂,是建立在高质量备课,尤其是注重研读教材细节的基础之上的。

我是比较注重研读教材的,有时候也偶有收获。比如执教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课,在研读教材的时候,我发现了文中的一处错误——“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过”字用得不对,应该改成“埋葬着——便将其设计到了自己的教学环节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这个案例后来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研究教材要”细“,但绝对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都呈现在课堂上。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有帮助的研究成果,应该设计到课堂教学之中,反之,则不应该呈现在课堂上。

2021年9月5日夜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