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自幼当严

01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就是温习已学的知识,进而获得新的领悟、新的知识。我在少年时代并没有往深层次去思考这句话,只是把其限定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上,甚至把其等同于复习。

随着年岁的增加,逐渐对“温故而知新”有了更深一点的理解,明白了温故绝不止于复习那么简单。“故”是过去的,可以是过去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是过去的人生经历,还可以是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特别是过去的历史事件更应该去温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现状、预测未来, 进而轻松地解决未来发生的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特别需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但很多父母会说“我这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以前没有经历过啊”。但温故也并不是必须温故自己的育儿经历呀,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古人在育儿上的经验和教训,指导自己的育儿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多观察和学习别人是如何育儿的,多从别人育儿的“故”中获得“新”。

02

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呢?古人已经很清楚地告知我们,非常值得我们温习和品味。

今日读到康熙《庭训格言》中的“教育子女,自幼当严”,我非常赞同。他说:“为人上者,教子必幼严饬之始善。看来有一等王公之子,幼失父母;或人惟有一子,而爱恤过甚,其家下仆人多方引诱,百计奉承,若如此娇养,长大成人,不至痴呆无知,即多任性狂恶。此非爱之,而凡害之也。汝等各宜留心。”

康熙的这席话是说给自己听的,也是训诫儿孙的。他正是看到历史上或当时的一些王公大臣娇养孩子反而害了孩子的情况,从而提醒自己和儿孙教育孩子一定要严格,而且要从幼时严格要求。

康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皇子们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并且赋予皇子们的老师们极大的权力,是可以打骂责罚的。但反观当今社会,一些家长是舍不得打骂责罚孩子的,甚至也不允许老师批评责骂孩子,更不用说让老师打孩子了。如果按照康熙的话来说,这种娇养可能并不是爱,反倒是害了。

03

古人明白教子要严的道理,整个社会也接受了教子要严的思想,家庭里有“棍棒出孝子”,在学校里有“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

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送孩子到学校,总是祈求老师对孩子严格一些,“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该骂就骂,该打就打。”

今天,几乎没有父母再这样和老师说了,老师也不敢责骂和打孩子了,小心翼翼地,惟恐碰破了孩子的玻璃心,让自己成为孩子和家长的仇敌。也不知道这究竟是爱孩子呢?还是害了孩子?

《颜氏家训》中有“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幼时开始严格要求,从而实现颜之推所说的“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公众号

安享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