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读后感(一)
作者:雨季 一《关睢》中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的第一篇,曾给我无限遐思,今日再读,依然为曼妙的情诗感动。一位纯情的少年,邂逅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从此萌动了情思,一发而不可收。也许正是曼妙的青春年少,只好把相思藏在心里,让他“寤寐思服,”从而“辗转反侧,”于是遥想“琴瑟友之,”最后可以“钟鼓乐之。”多么浪漫的爱情,寤寐思服是心理活动,辗转反侧是深化的思念,琴瑟友之是准备采取的行动,钟鼓悦之是美好的愿望。而这一切都像流动的水中荇菜,可以流之,采之,芼之。藉此表达自己递进的情思,全诗极为含蓄深意,藉音乐之美的比兴运用自如,叠章的一唱三叹手法使之主题深化,更具有渲染感情的效果。一些人认为这首是写从恋爱到结婚的整个过程,我始终认为这是描写恋爱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觉得这四句诗是作者的开篇形象的比喻,也为全诗定了基调,好逑是追求的好配偶,从而可以断定不是从恋爱写到结婚的。《诗经》的大多数诗歌,都是选取生活场景的某一个点,孔子对此诗有很高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他在删定诗经时把其放在第一篇。从他的评语亦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专门写少男少女恋爱的诗。
《诗经》第二篇是《葛覃》,开篇写葛藤在山谷漫延,长得多么茂盛,维叶萋萋,及停落在上面黄雀婉转的歌声。第一章采用兴之法,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美好,接着的第二章,写出女主人公“是刈是濩”割下它们,煮好它们,再“为絺为綌”做成粗细葛布,最后穿上它们不厌倦。
这个学习制作葛衣的流程,劳动场面很普通,做好衣服穿在身上,也没什么特别的,那么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激动,下边写了准备那么长时间做好衣服的目地。此段直接写了:"言告师氏"可见回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再写里里外外的把衣服洗干净,打扮得漂漂亮亮回家的心情,也许是内心含着某些想法的。诗歌从山中的葛藤及飞翔其间的黄鹂写起,到制作葛衣工序,最后浣洗衣物,层层递进,景物到人物,运用极强的叙述技巧来描写。
“归宁”两字,在古代是指已婚妇女回娘家省亲。但我觉得他应该还有别的用法,这两个字最早也不可能直接用在已婚妇女回娘家这事上,也许是用在从皇宫里出来的人,或者别的什么事,多运用在已婚妇女身上,可能只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唯一意思解释了。
这首诗前边根本没有提到夫家,而且如果回娘家,首先禀告的应该是丈夫公婆,而不是指导老师,如果一首诗只从“归宁”两字断定,是一首已婚妇女回娘家的诗,还是缺乏一些确切根据。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首先禀告指导老师呢?我们先来看,周朝经常有祭祀活动,由此征集很多人来劳作服务,这个女子应该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工作完成的时候,她从皇宫里回家,叫归宁应该也可以理解。当然这是假设,联系诗经的第一篇《关雎》,以及其后描写婚礼的《樛木》,《桃夭》。可以想象一下,也许这位就是那个关雎中的窈窕淑女,结束工作任务之后,急急的回家禀告父母,然后与意中人结婚。四篇虽然独立成章,《关睢》写了少男,《葛覃》写少女,《樛木》写对男方婚礼的祝福,《桃夭》写对女方婚礼的祝福,串出来看是蛮风趣的。
此为读诗经的个人感慨,不足为道,漫作遐思,以记之。
歸寧guī níngㄍㄨㄟ ㄋㄧㄥˊ
- 一般指女子出嫁後,回娘家向父母請安。詩經.周南.葛蕈:「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 男子外出後,返家歸省父母。舊五代史.卷三十四.唐書.莊宗本紀八:「將士經年離隔父母,不取敕旨歸寧,上貽聖憂,追悔何及!」
- 諸侯朝覲後,天子問候其民。儀禮.覲禮:「天子辭於侯氏曰:『伯父無事,歸寧乃邦。』」
词目】归宁
【拼音】guī níng
【基本解释】[(of married women) go back to paternal home for a visit, (rarely of men) visit with one's parents] 回家省亲。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经·周南·葛覃》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详细解释
亦作“归寍”。
1、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诗·周南·葛覃》:“害澣害否,归宁父母。”朱熹集传:“宁,安也。谓问安也。”《后汉书·列女传·刘长卿妻》:“妻防远嫌疑,不肯归宁。”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授弟子于张氏,夫人归宁,问车于张,弗之予夫人不义。”《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忽一日魏氏归宁,随外家出郊省墓。” 清赵翼《蟂矶灵泽夫人庙》诗:“归寍手自抱阿斗,亦见异母恩勤厚。”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晨梦》:“我妻到故乡去作长期的归宁,把两个小孩子留剩在这里,交托我管。”
补注:归宁一词,现代虽多为【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之意,但是在对诗经的研究中,《葛覃》中主人公的女子,并不一定是已经出嫁,也有可能是待嫁之身。因此,归宁一词是有“回家慰安父母”或者“出嫁以安父母之心”的两个不同解释。
2、指大归。谓妇人被夫家遗弃,永归母家。
三国 魏曹植《弃妇篇》:“拊心常叹息,无子当归宁。”参见“七出”。
3、男子归省父母。
晋陆机《思归赋》:“冀王事之暇豫,庶归宁之有时。” 五代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诗:“吾子此归宁,风烟是旧经。”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五:“ 宋赵湘《南阳集》有《送周湜下第归宁序》……是男子亦可言归宁也。”
4、诸侯朝觐后返回国安邦。
《仪礼·觐礼》:“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无事,归宁乃邦。’”《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礼》云﹞伯父归宁乃国,《诗》云叔父建尔元子,敬之至也。”
5、回家治丧。
《后汉书·独行传·陈重》:“又同舍郎有告归宁者,误持隣舍郎絝以去……后宁丧者归,以絝还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