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已老去
或许,我已老去
月影平湖
如果我老去
岁月难驻
但愿我没有
白白孤独
春色又
我仍在征途
追寻尊严
迷失了津渡
晚风飘
谁可知路
走的已太远
看不见了
溪桥与朱户
我将何去
诉尽心中苦
生如孤朵
开自在
落亦虚无
夜静我只见
月影平湖
榷山
戊戌杏月
“老婆,我坚决不买吃的,我只是看看。”我发微信给身在远方老家的她。
随着,我发给她一张楼下夜间小吃摊儿的近距离照片,灯火迷离,映照着初春时斑斑驳驳却散发着诱人活力的树,我不知树的名儿。气氛显得静谧,但小吃摊儿生意很好,人来人往,客流不断。
“不买,看什么看。”她说。
“我只是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我说。
“傻,那你看吧。”她说。
“好的,一会儿我就回家了。”我说。
其实,我真的有点儿饿,也真的想吃点儿东西。但是,我真的没有花钱再买。
回到家里,我只是连续倒了两杯温开水,在连续吃了三小把儿瓜子和不超过十粒花生之后喝尽了水。
坚决不买,不是因为怕胖,真的是因为我只想看看他们怎么生活。可是,我认真的想了想为什么坚决不买,不是因为怕胖,那是因为什么呢。想清楚了,我释然,也觉得怕怕的。因为我觉得买和不买都一样的没意思,买点吃的,吃了,有什么意思呢,不买,不吃,也没什么意思。
因此,我想,我是不是已经老去。
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或许才是真心的话,或者才是具有预示性的力度。曾经在一次同事间的闲聊中,我随口一句“一直以来我就不爱装扮自己,是不是因为这个我已经吃了亏。”这一句在我口中飘出,其音量一个字一个字向前递进减小,最后我真的难以相信它们竟然是我口中吐出的字。不过,我承认这对我来说真的很经典。也许真的吃了亏,也许没有,但假如真的吃了亏,我又真的能再来一次的话,我想我也不会改变的。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最深的原因就是我觉得没意思,打扮自己没意思,不打扮自己也同样没意思。不如简单点儿,不打扮自己,一任自己消失在别人甚至自己的生活中。我觉得这并不是在说胡话。
将自己弄丢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过。出现之后对每个人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总之,这是一件似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甚至本人也不想它出现。因为一旦出现了这种事情,人们可能会被赋予一种特有的使命,也可能会染上一种特有的忧伤。
吃和打扮,对人们来说,吃要更寻常一些。甚至,很多人都在期待着吃,我也不例外。但有一天我觉得吃和打扮一样都挺没意思的,尤其是吃。甚至于到了我都不敢或者不好意思提吃的程度。因为吃不仅是吃了,而是一种在一起打发心情和时光的方式,甚至更单纯的是寻找一种貌似不孤独的氛围。
但是,无论思考的多么清楚,多么合理,人们包括我还是无法抵挡吃的诱惑。但我还是在尽力的抵御着吃的诱惑。不是因为怕胖,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胖的根源,当然,也可以说杜绝胖的有效秘诀,而且很简单。自然不是运动,而是心态。在丝丝缕缕之间,我观察着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我发现我们有一种对食物强烈的占有欲,即使吃不完,也想尽量占有。当然,原因可能是因为饿,但也有情绪和心态的参与,比如生气了,动了心火,需要肾水扑灭心火,人们就在不自觉的心态下多吃东西。再者,人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时间长了,也容易吃多。这样,人们吃的东西其实比身体实际需要的就多很多。因此,我的办法就是用理性限制感性,虽有美味,也坚决不多吃。
然而,即使有了杜绝胖的秘诀,也真正成功了。但还是想着吃,这里的吃已经不是吃了,而是聚在一起。不知多少次了,我对于预约去吃是欲言又止。心想刚见过面,再见还是那些话语,不如缓几天再见吧。
夜里,楼下有好多的人,他们在夜色中和灯光下来来往往,说着话,或者沉默着。我也走了一大圈。可是,我没有遇到一个认识的人。不过,也因为如此,我感觉虽然人来人往,倒也是静谧的夜。同时,我也实现了自己的初衷,去看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甚至,我也看到了时间是怎么远去的。这时,我感到很幸福,不至于在夜晚去路边某生活。我也感到很无聊,这无聊来自时间渐行渐远的脚步,也来自心中志向浮浮沉沉的闪现。
于是,我想我是否已经老去。在这时,我特别希望赶紧有一个孩子,那样的话我就不会感到独单,更不会胡思乱想。我想我和他不会产生代沟和隔阂,我会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他,我会和他成为朋友。
最重要的,我要迷失在他的生活之中,让他感受到我,但又找不到我。而我呢,则像他一样,躲在旁侧,看着,快乐着。因为我知道,我已经被赋予了一种特有的使命。
江一
戊戌杏月
【作者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韵》编委,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曾长期负责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指导工作,并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北省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