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高考,储备写作素材,先要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素材的类型

没有过硬的材料,或者对材料使用得不够好,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考试作文的。
如此关键的一场考试,就语文的作文来说,我们该如何为高考作文储备素材呢?当然是先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题写作素材的类型。
凡事都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同样道理,想知道如何储备写作的素材,得先从知道作文命题材料的类型开始。
其实这既是命题的素材类型,也是我们写作文的材料的类型,要从出题者和写作者两方面来看,有如下分类:

关注时事热点。

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引起广泛关注,强烈反响的事件,通常会成为作文的素材。举最切近的例子,比如说今年年初的疫情,在很多的高分作文中都出现了。即使有一些地区刻意的回避这样的热点,但是在备考的过程当中,使用这一类新鲜而及时的素材,可以彰显我们对于时事的把握,告诉阅卷老师,我们是与时俱进的。
我们写高考作文,可以选取一个或几个时事素材,来谈谈认识和思考。对于材料不是泛泛的引用,而是要能做到在复杂的现象过程中抽丝剥茧,进行正确的判断,类比引申,提出自己的观点。
给大家举例子:比如2019年全国二卷作文命题的材料,是当年的重大热点事件,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2020年的全国新高考一卷,主题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很显然,这是一道紧扣时事热点的题目,由疫情出发分析,但又不仅仅停留在疫情的本身,命题材料抓住了,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一定影响,既关注疫情本身,又体现出对于疫情所带来变化的思考。

名言警句,重要言论。

无论是出题者或者是写作文的我们,都摆脱不了名言警句的诱惑,有时候一些重要的言论,会成就出题人或写作者双方的灵感。
名言警句富含深邃哲理,有很深的内容指向性,或者有象征性或者有隐喻性,特别是一些源自于传统的名言警句,他揭示了我们学习的道理,生活的真理,人生当寻求的真谛,所以出题者喜欢选,如果写作的我们,也能在试卷中运用这些名言警句,或者重要言论,则会很好的彰显我们的积累,以及过硬的素质。
举例子来看:
2019年天津高考试题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相关言论,成为了考题的内容,这是从出题人的角度来说;那么从阅卷者来说,我们是否可以补充更多的爱国言论呢?比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
2020年,全国二卷的考题,引用了我国古代的墨子,以及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言语,同时也引用了疫情期间群众所创造的金句。这种稳中求变的命题方法,既关注了重大的事件,不回避热点,同时也考察了大家对于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关于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要求青年人深入思考历史使命,人类的责任担当,既考了当下,又考了对未来的思考。这一道题,感觉确实是典范的结合,希望大家能多看一看相关的例文。

思辨类的材料。

对于一些地区来说,思辨类材料进入考题是经典的考法。
语文的课程标准里面有关于思辨的提法,在考试的过程中确实也有贯彻。内涵相反,相对或互补,这一类关系的材料便是思辨材料。通常是两大种,二元对立型和多元复杂型。前者往往蕴含或直接提供两个对立的观点,后者往往在命题的结尾处提供多个观点,这些观点呈现并列或是对比或是互补等关系。
久远一点的,2017年浙江高考题所提供的材料,人生要读三本书,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这呈现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大家在立意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的抓两点,而是要以思辨的眼光进行整体的关照,充分考虑三者的辩证关系,从里面挖掘出切实的意义,比如通过读书提到人生之路。
而今年2020年浙江卷的高考语文材料,依然是关注人生选择,探讨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像这一类思辨的材料,碰到了2020年,是很好的和当下结合的契机,疫情期间,可以探讨张扬个性和社会责任的平衡。比如“逆行者”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之间找到平衡,如果仅仅是一味地歌颂,不去发掘背后的东西,那便是思维的浅。

故事和漫画类材料。

全国一卷是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这一道题目凝聚的民族意识,取自于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从这一点说也是切合热点。还有漫画类的节目更不必说,许多漫画,多年以来一直和社会热点呈现或明或暗的关联。
这里面讲一讲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从历史或现实中寻找话题,然后去深入的思考,以材料为由头,讲解热点要契合当下,提出正确的主张或解决方案。
出题的类型,无论是任务驱动类的问题,还是一般的议论文,都要力求避免浅表化表层化的议论,而是要深入实质。
文章来源:百家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