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 什么是受价(下)
按:本文是讲解《经济解释》第三卷第二章后半部分的内容。略长,真爱请看完,不爱请忽略。
受价,简单讲,受价就是被动地接受价格,单一生产者所面对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的直线。价格稍高一点,人家不买你的,价格稍低一点,你又损失了机会成本。然后还介绍了一下萨伊定律,这一讲我们继续讲一下关于受价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复习一个概念,边际产量的概念,以及一个定律,边际产量下降定律,又称边际回报率下降定律。什么是边际产量。边际产量MP是指,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通俗点讲就是,你自己创业,你想招一个新人进来,这个新加入的人就是边际上的变化,那么他给你公司所带来的产量或者收益上的增加量,那就是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下降定律,又称回报率下降定律,这个定律是说,如果有两种生产要素,土地与劳动,一种要素增加而另一种固定不变,总产量会增加,但这个增加的速度会越来越慢,然后总产量会达到一个顶点,再到后面总产量会因为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继续增加而下降。
前面讲过,张五常教授自己的案例非常精彩,才一年级有这样的经济学直觉真是不得了,而且才四岁,后来走经济学的路真是走对了,天赋加勤奋,达到今天的高度,缺一不可。
老师问他:「如果一个人可以在十天内建造一所小房子,那么两个人建造需要多少天?」老师想要的答案当然是两个人只需要五天就可以了,但张五常偏偏不按老师的套路来,也就难怪要被老师留级了。所以说,有时候天才不是教出来的。
人多手脚乱,一个人十天,两个人五天,十个人一天,一万个人多少天?永远都盖不起房子来。这就是边际产量下降定律的含义。假如边际产量定律不成立,会有什么后果?一点点土地就可以种出养活全人类的粮食,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对不对?
复习了关于「边际产量下降定律」的有关问题,首先解决的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是一个先下后上的 U 形曲线,那是因为边际成本先下降、后上升造成的。图中那条红色的 MC 线就是边际成本曲线。
在边际成本还在下降的那个阶段,是每生产越多成本越低,所以我们假如作为生产者当然不会停下来,而是会继续扩大生产,直到边际成本上升到某个不划算的值。
搞清楚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再来看下平均成本曲线(图中黑色的 AC 线),它的形状也是先下后上的一条 U 形曲线,平均成本其实是跟着边际成本走的,为什么?
想象一下一个班级里有很多人,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体重会有一个平均重量。假设这个班里有50个人,那么再来第51个人,这就是这个班级的边际增量,这个边际上进来的同学,如果他的体重比平均值要小,他就会降低整个班级的平均体重,对不对?
如果进来的这第51个同学,他的体重比平均值要大,更重一些,那很明显他就整体上拉高了这个班级的平均体重。这个表现在上面的曲线上,就是边际成本(MC)在平均成本(AC)的下方的时候,也就是新来的同学体重比平均值要轻,这个时候边际成本把平均成本向下拽,使得平均成本也处在向下走的这个区间。
当一旦边际成本超过平均成本,也就是进来的同学体重比原来的平均体重要重,这个时候在曲线上,边际成本已经走到了平均成本的上方,边际成本的增加向上拉着平均成本往上走。
所以,总体上,边际成本从平均成本的底部穿过,在低于平均成本的时候,向下拽平均成本;在高于平均成本的时候向上拉高平均成本。这就是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形状和位置。
那图中那条绿色的 AVC 是什么?AVC 从字面的理解,对应的英文是 Average Variable Costs,也就是平均可变成本,这是传统经济学教科书的说法,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然后前面加了一个「平均」二字。所谓的平均可变成本,就是把可变成本(VC)除以产量得到的平均量。
这个平均量又在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对生产成本划分为了短期和长期,短期才有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区分,但长期就没有了。这在我们第二卷的时候,基本上我们已经彻底抛弃了这种分析思路。我们用的概念不是什么长期、短期,不是固定和可变,而是直接成本和上头成本。
我还写了个顺口溜,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上头成本很上头,时间节点很关键,向前向后有不同,成本永远朝前看」。
那传统教科书上的所谓的「固定成本」实际上是历史成本,是在还没有开始动工生产就已经投入进去的一些生产要素,是向后看的一段历史。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了,成本的概念永远向前看,向后看的历史成本不是成本,也就不能算作是总成本。
这就是传统教科书上存在的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前面在定义成本的时候,教给学生的概念是成本都是机会成本;到了后面讲生产成本的时候,却把本质上是历史成本的「固定成本」搬进成本函数之中。前后不一致,逻辑上存在很明显的无法自洽。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一个「上头成本」和「直接成本」的概念,因为原来的解释是混乱的,是走不通的,是无法自圆其说的。要么修正,要么放弃。固定成本的概念适用于会计记账,但那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而经济学是一个基础学科领域。所以,现在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上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概念。
回想复习一下,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认识「上头成本」这个概念:
第一个角度,关于「上头成本」的定义,是当生产者选择继续经营的时候,没有产出也必须要负担的成本,叫作「上头成本」。
第二个角度,「上头成本」的计算公式是:收入-直接成本,而直接成本对应于上头成本就是你选择继续经营,有产出的时候才负担的成本,叫直接成本,这部分成本没有产出就不需要承担。
第三个角度,则是「上头成本」的本质是什么?其本质是我们整盘生意的资产价值,也就是前面我们讲的租值。
所以,这个地方的所谓的平均可变成本(AVC),实际上应该是平均直接成本(ADC,Average Direct Costs)。这个成本只要你选择继续营业,就会有,是不区分短期和长期的。所以在「边际产量递减定律」的作用下,平均直接成本曲线的形状也是 U 形的,边际成本曲线(MC)也从它的底部穿过,跟前面的原因类似。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边际成本都是直接成本,上头成本是没有边际这一说的,因为根据上头成本的概念,我们知道,上头成本是没有产出也要负担的成本。
作为初学者,这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和形状,理解到这里大致上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张五常教授书上提到了一个「归属租值」的概念,在第六节租值含量,这一节讲的核心关于上头成本的作用的,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所谓的「归属租值」,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出租车牌照。
出租车牌照原来是不值钱的,后来才值钱,有的地方甚至比房子还贵。现在在滴滴这类打车软件的冲击下,又开始缩水了。这个出租车牌照就是典型的归属租值。
书上第八节讲的是交易速度与期货市场,大多属于介绍性的内容,没有太强的经济逻辑在里边,就不展开多讲。但是有个地方我认为有待商榷,张老认为投机和投资是不同的,投资是为了有产出或有租金或利息的收入回报,而投机仅仅是希望赚差价。
我个人认为这个是很难区分,貌似也没有必要进行这个区分。张老自己也紧跟着举例说买房子,既有投资又有投机,做这个区分的意义何在呢?关键是还很难区分清楚。
上一讲:什么是受价(上)
苹果特权打赏码
友谊的最高境界是守护彼此的孤独。
——诗人,里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