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女子穿的服饰到底有多开放?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一说起古时候的女子,在大家头脑中第一时间冒出来的念头,大概就是她们在封建礼法压迫下的"三从四德"刻板印象,而古代的女子在各个朝代所穿的一些服装,更是包裹的严严实实,非常之保守。
其实只有明清时代女子的服装是这样,大家更别忘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唐代,这个时期是一个国民思想开放,活跃而自由的时代。要单提起唐朝时候女性的服装,即就是放到现在来欣赏,依然是毫不矫揉造作非常迷人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唐朝时期女子服饰的历史文化。
大家从各种传世名画中也能看到,唐代的女子穿衣风格的那种开放的程度,甚至可以谈得上是"袒胸露乳"不为过,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制度下,这种大胆追求穿衣自由的作风,让后人们觉得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汉朝的时候,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格局下,女子们的穿着是"上衣下裳"及深衣,好几层衣服把自己包裹得像个粽子。而唐代之后的宋、元、明、清各种礼教规矩是越来越严,仅仅连露出一点点肌肤出来,都上升到了道德品质高低的层面了。
当然,唐朝早期的时候,时代风气也不是向后面那样特别开放,在贞观年间时,女子要骑马还是沿用隋朝时候的旧礼制,必须要用纱之类的纺织物来遮盖住全身,后来慢慢的,这种纱织物就一点点缩短,可以只遮脖子以上的部分了(也就是盖住脑袋)。
直到开元年间时,她们就干脆彻底抛弃这些"累赘",脸蛋和发髻全露出来,甚至身上所穿的衣物也是露的越来越多了。所以,曾经有历史学者提起过,唐朝时期女子的服饰,是历史上最性感的。
在上世纪初的时候,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随之一起发现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敦煌曲子词》中,就有描写唐朝时期,一些贵夫人着袒胸襦的穿衣形象,如"碧丝罗冠,搔头坠髻,宝妆玉凤金蝉。轻轻敷粉,深深长画眉绿,雪散胸前……浑身挂异种罗衣裳,更熏龙脑香烟"。
其中这个"雪散胸前"的词句就是毫不吝啬的夸赞贵夫人雪白的胸脯,而"浑身挂异种罗衣裳"这些词句,又点明了这身服饰是从遥远的西域地区传过来的。
唐朝女子服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变化,那是因为当时的女子如果是要追求流行趋势,就穿胡人女人的服饰,这样显得既个性又时尚。"唐代女子喜欢产胡装,身着紧腰胡装,脚蹬小皮靴,朱唇赭颊,是当时的时尚潮流。
当然这个说法是由考古工作者从出土的文物"唐人俑"身上得出的一种结论,当时的唐朝,万邦来潮,国与国之间的各种交流非常频繁,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唐王朝的子民们是"慕胡俗、施胡妆、穿胡服、用胡器、进胡食、好胡乐、喜胡舞、迷胡戏、一时间这种审美情趣弥漫了整个王朝。"
实际上,唐朝的民风开放是和上层的皇室阶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毕竟上行下效嘛。大家算一算,唐朝创始人高祖李渊的老妈独孤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妈纥豆陵氏,还有唐高宗李治的老妈长孙氏,都是少数民族的女子,也就是当时大家口中所说的"胡人"。
就是因为皇帝们都有胡人血统的关系,所以唐朝时期的政策都比较倾向于"华夷并举"。那时候所说的"胡",并不是专门特指某一个民族,这个"胡"更多的是包括波斯、印度、回纥等西域及突厥众多游牧民族的一个总称。
自从古丝绸之路被打通了以后,唐长安城就立即成为了一个"国际大都市",当时的中亚、西亚地区的一些商人、僧人、还有各国贵族们都经过这条丝绸之路来到了唐长安城。他们随之带而来的服饰、美食、艺术、学术等很多文化元素都被唐朝的子民们所喜爱。
在这之前,中国人改穿胡服的历史,还要追溯到战国的赵武灵王改穿胡服骑射时期,这些地处赵国西北部的林胡、楼烦等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是,上衣比较短,裤子有些长,革靴或裹腿,袖子窄紧,翻领左衽,一身短打扮动作灵活,上下马活动起来十分方便。
所以到了唐朝时期,民风开放,胡服的功能便利性和美感让唐代的女子更为喜欢,俨然到了不穿胡服就是土鳖的地步。
元稹在他所作的《法曲》一诗中有这类描写,"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伎与胡装,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些诗句基本上也反映出了当时胡服特别流行的社会现状,而在史料《新唐书?车服制》一书中也提到:"开元中,奴婢服澜衫,而仕女衣胡服。"
这里说的女子身穿胡服样子,大多都是"参照"胡人舞蹈里出现的各种服饰,如柘枝舞,浑脱舞等,当这些国外过来的的歌舞伎,穿自己本民族的衣服进行表演的时候,无意之中就把这种服饰文化传播出去了,上层的皇族女子们看见了也学着穿出去,社会中低层的人们一看,自然是有模有样的学起来,在这一点上,倒是和现在的明星们引领时装潮流的意思差不多。
各位朋友们, 唐朝时期女子服饰文化的故事,咱们今天就聊到这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拾趣",如果您有不同角度的看法,也欢迎您在留言区告诉我!谢谢您花宝贵的时间看完本篇, 看完的伙伴们动动您小手指点个赞再走好吗,也好让我知道是您来过了!那我们明天见!
【今日话题】:您觉得唐朝女子的服饰美不美?期待您的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