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老农写出来的字,让教授汗颜!
在老家箱底发现老辈留下来的几十张买地契和分家文书,发现祖上在民国二十年连续买了不少地,幸好几个儿子分家把家产摊薄了,后来只被划成中农。这些地契从清朝乾、嘉年间直到1950年代,其中最多是民国二十年代。有几份的字写得很有水平,可当书法欣赏。写字的只读过私塾,一生务农,但粗手粗脚的老农写出来的字,让我这当教授的看了,自觉汗颜。
这些字迹漂亮的房契、地契这一类文书,事实上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契约文明。
然而鉴古至今,从日常书写的角度来看,@一剑南来 认为:“这已经是私塾教育衰落的民国时期,事实上,民国之前的古代中国私塾教育的普及性及重要性被忽视了。”
不过,要讲这是“老农”写的,很多人还真的不敢相信。过去,这种契约文书一般是请人写。@道号清玄子 表示:“这不可能是老农写的,应该是私塾的秀才代笔!”@邵路军 附议:“正解!古代识字率低,都是秀才包办。”@冷雨独闲 也进一步指出:“没错,一般是请私塾老先生写的!”
这类契约文书,引起大家的关注,也带来更多的分享。
@吴小妞的勤奋先森:“我家也有十几份地契、分家阄文,这是我高祖分家阄文。”
@5号楼:“我在聊城契约博物馆拍的卖妻契。”
@David703:“晒一下我家的房契,道光年间的。”
关于这一类书写,@葛正松 分析:“各地都会有几个写字漂亮的人,平时练出来的。过去民间文书之类的书写除非自己通文墨一般都是托人写,写字的人也有点好处,几盒烟或外加两瓶酒,重要的文书还有酒饭招待,字拿不出手怎能对得起这烟酒茶?现在都打印了,烟酒茶挣不着,练字的只剩下书法家。”
提到当代的书法家,@恐龙时代的蚂蚁 就有意见要发表:“也让现在所谓的书法家汗颜,当然,他们已患无汗症,不会出汗。”
编辑/彭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