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谈 | 催账?不要误读了信札背后的文徵明!

微博上有人贴出两张信札,都是“文徵明写给老丈人的信”(微博原文),询问“从这封信里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评论回复者倒是认真地读了信札上的字,不过,解读就有点嬉虐了,“重点是,我为你代送了三钱银子,记得要还我。”或直接评论称,“重点是催账。”

调侃之心可谅,误读之实则不该。

为何这么说呢?

文徵明的老丈人是吴愈,是一位一生宦途顺遂的明朝官员。吴愈在1475年高中进士后,一路官运亨通。先任南京刑部广东司主事,1490年升任四川叙州府知府,1503年升任河南省右参政(二把手),最后于1504年致仕,躲开了刘瑾当政的那场政治风波,安享晚年。1522年,被加赠正三品“嘉议大夫”的荣衔。

然而,相反的是,众所周知文徵明的仕途却没有他老丈人这么顺利。

故而,催账的意图是不会有的,表示出帮助老丈人处理了一些家务人情来往,倒是真的。

虽然文徵明遗留至今的信札,大都没有纪年,但内容无外乎是亲戚朋友们的迁移、婚丧、升迁等讯息。

但其中有些信札,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不一般。比如,吴愈要文徵明代为作送别诗赠给顾潜——此人因刘瑾擅权而遭贬四川——这是一种老辣圆熟的政治之术,文徵明显然是代替岳父在办事,而保全老丈人。

在政治利益的考量中,文徵明要顾全吴愈的身份与安全,同时也看得出在帮助他维护朋友关系,对抗他的仇敌。甚至,顺从他的文学品味,传达他的深层意图。

阅读古人信札,不可浮于字面,或简单地以今日思维去随意判断。文徵明是谨言慎行的人,不会写封信,去找老丈人要账的。

倒是有人说,虽然信札看起来只是家长里短,但可见“文徵明心宽,所以长寿。”这倒是有点道理的。

文/老伍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0)

相关推荐

  • 张伯英信札

    张伯英(1871-1949),原名张启让,字勺圃,号云龙山人,晚号东涯老人.江苏省铜山县人.光绪时进士.张伯英书法,初从颜体,再学魏碑,自成一家.晚年酷嗜碑帖,精品鉴别,辨析真赝百不爽一,素为学者所推 ...

  • 历史上很有名的一首春景诗,多年入选小学课本,却被误读了千百年

    而今我们提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诗,大家的脑海中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是春色正浓.春意盎然,还是联想到男女间不正当的关系,"越出常理的情爱".恐怕大多数人都是 ...

  • “人生七十古来稀”普遍被误读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人人都很熟悉的一句古话,而且没有一个陌生的字. 弱弱地问一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您是否会觉得这个问题太弱智?不就是说自古以来活到七十岁的人极少吗! 且慢!很多 ...

  •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首“红杏出墙”诗,年年入选小学课本,却被误读了千百年

    而今我们提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诗,大家的脑海中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 是春色正浓.春意盎然,还是联想到男女间不正当的关系,"越出常理的情爱". 恐怕大多数人 ...

  • 《诗经》里的那朵桃花,你误读了没有?

    微刊第339期 <诗经>里边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桃夭>. 全文是这样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 ...

  • “存天理,灭人欲”,99%的人可能都误读了!

    原标题:如果"诗佛"王维,遇到"程朱理学",会怎么想? 自从程颐说了那句"存天理,灭人欲"后,程朱理学乃至朱熹.陆九渊们倡导的新儒学,或多或 ...

  • 许江|误读了徐渭

    对徐渭的作品,当然可以有各种解读.特别是艺术作品,千人千面,这容易理解.文艺评论中有一句最经典的话,一百个观众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既给解读者不同的阐述自由,也成了不懂者的护身符.实际,就算一千 ...

  • 不要误读了“不公布成绩”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6月1日正式实施.为落实未保法,教育部6月1日正式签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保护规定明确规定:"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学校应当便利学生本人和 ...

  • 吴鹏飞丨两千多年,我们可能误读了屈原

    6月14日,也就是前天,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尽管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等人的不同说法,但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认为,它是纪念屈原的.向河里撒粽子,是楚地人民哀怜屈原,想用粽子喂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