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病理感传现象与途径

将十四正经在许多病例中所出现过的正常的感传常道与异常的病理歧途,与其与不同部位不同的病种所发生的传感特征,约举于下,以见一般。

下表1~14的材料都是在病理基础上,将十四正经有许多病例中所出现过的正常的感传常道与异常的病理歧途,与其与不同部位不同的病种所发生的感传特征加以总结。

一、手太阴肺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他经:阑尾炎合并青光眼及偏头痛、脾瘅(dān,热或湿热)、胆瘅、右肩胛酸痛。

二、手阳明大肠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痢疾、阑尾炎、脱肛、耳鸣、肩及腰痛;

他经:左颧痈、胃痛、双侧急性结合膜炎。

三、足阳明胃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胃溃疡、阑尾炎;

他经:右股外侧脓肿、哮喘、肝肿大。

四、足太阴脾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脾肿大、脾瘅;

他经:咽喉肿痛、哮喘、肝肿大、阑尾炎。

五、手少阴心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心律不齐、盗汗;

他经:鼻出血、哮喘、痢疾、肝肿大、阑尾炎。

六、手太阳小肠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痢疾、阑尾炎;

他经:偏头痛、肺结核、右肘关节痛、鼻出血、右乳腺炎、肩胛区脓肿。

七、足太阳膀胱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尿潴留、后头痛;

他经:肺结核、白内障、腰椎压缩性骨折、遗尿。

八、足少阴肾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传染性肝炎;

他经:传染性肝炎、肺性心病;

足底外伤、右睾丸炎、右侧腰痛。

九、手厥阴心包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心律不齐、盗汗;

他经:双侧急性结合膜炎、鼻疖、阑尾炎、右股深部脓肿。

十、手少阳三焦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慢性气管炎、哮喘合并菌痢、胸椎疼痛、腋部脓肿。

十一、足少阴胆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瘅。

他经:偏头痛、中耳炎、肋间神经痛。

十二、足厥阴肝经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传染性肝炎、肝肿大。

他经:子宫功能性出血、咽喉肿痛、肩关节疼痛。

十三、督脉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腰脊痛、腰股痛、双下肢麻木、痢疾、腹股沟邪疝。

十四、任脉感传

涉及病症

本经及他经:睾丸炎、双下肢神经痛、腰痛合并眩晕及下肢无力、椎间盘突出症、腰麻后遗痛、腰椎扭挫伤、腰及右膝关节痛、咽喉肿痛。

经络(灵枢)或许是指“幽灵(spirit)”的交通枢纽(pivot)。其实,学者们曾经一度把“经络”翻译成channel。在英文中,channel的意思是“通道”,甚至是“管道”,毕竟有所谓的“气血”在里面流动嘛。后来把“经络”译成meridian。在英文中,meridian的原意是地球上的“经纬线”。

这说明,人们对于“经络”一词有了深一层的理解。认识到“经络”不是什么实体的管道,而是像经纬线那样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况且,在解剖学上,根本找不到经络的物质结构。

一、从结构解剖到经络现象研究

经络概念的变化,其实反映出东西方思维的巨大差异:东方人看重“功能”(function),而西方人更看重“结构”(structure)。

你看,整个中医的诊断都是基于“症”,并且对症调理,并不强调是哪一个身体部件出了问题。所以在中医里,解剖学并不占主要地位。

反之,西方人却特别重视“结构”。西医和生物学家认为,只要我们把所有小部件 (即每一个分子)的结构都搞得清清楚楚了,我们就会对人体无所不知,也就没有什么治不好的病了。人就像部机器,哪个部件出了毛病,换一个就是了,西医就是个机械师的角色嘛。

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信念,生物学家把人体分解成不同的器官,再把器官分解成组织,把组织分解成细胞,把细胞分解成细胞器,把细胞器分解成分子,最后再搞清分子的结构。这样精细的工作,为现代西医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所以,当现代科学开始研究经络时,就是从这种结构拆分 (化约论) 的角度开展的,试图用解剖刀找出对应于经络的管道结构。

你看,在古人留下的经络图上,经络的路线穴位 (学名叫腧穴) 的位置都画得一清二楚,所以,只要拿把解剖刀,按着这张图,不就可以在身体中找出相应的管道之类的东西了嘛。

然而很不幸,就是偏偏找不到这样的东西。针灸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管道。那么这种管道可能是与血管、淋巴管或神经纤维差不多的东西。咋就解剖不出来呢?

试过了,才知道,想用传统的解剖学研究针灸和经络是行不通的。

既然结构这条路走不通,那还可以研究经络的特性啊。也就是,暂时回避对经络结构的讨论,只是集中观察经络现象

其中,有个特别奇特的现象,就是“循经感传”现象。

二、什么是循经感传现象

循经感传,在好多论文里用的还是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channel (PSC),从前面关于经络翻译的变化来看,用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meridians (PSM)更合适。

什么是循经感传现象?从字面理解:沿着经络感觉传递。教科书上的定义是:针刺、电脉冲及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胀、麻等特殊感觉,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

也就是说,当针刺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且起了作用时,病人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感觉沿着对应经络路线在走动。这种感觉常常是酸、胀、麻、热、冷、痛或电击感。偶尔这些感觉中的某一种会单独出现,但在多数的情况下,是酸、胀、麻的混合感觉。

我没试过针灸,不过体验过几次热流传递,那种感觉太强烈了,哪曾想到能有那么大的能量!

在针灸古书中,这种感觉称为“气感”或者是“得气”。得气一词首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意思就是,医者将毫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又称“气至”或“针感”。

如果针刺“得气”,就说明成功,“得气”时,不但病人有酸、胀、麻等感觉沿着经络路线爬行,大夫也会感到针被“吸住”了,很“涩”,不易转动,也不易拔出。

古代医书中不乏对循经感传现象的记载和描述。古人多将循经感传现象的“感”和“传”分开表述。

《灵枢·九针十二原》用“若行若止,如蚊虻止”来形容针感似蚊虻爬行的循经感传现象。

《灵枢·五十营》有“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描述了循经感传的速度。

《灵枢·刺节真邪》记载“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描述了针刺时促使热感产生并传导的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的“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强调了气至病所的循经感传现象。

《针灸甲乙经》有“热病刺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针”,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寒感循经从足传至膝部的现象。

不过,古代文献中并没有循经感传的专有名词。 1978年全国经络研究协作组建议统一定名为“循经感传现象”或“循经感传”,简称为“感传”,循经感传作为该现象的专有名词才被确定下来。

三、大规模循经传感研究

对于循经感传这么重要的经络现象,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组织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研究大项目,称为“循经感传的研究”。由福建中医研究所胡翔龙大夫主持,共有28个单位参加,共调查研究了63,228人,包括不同的民族和人种 (除了国人,还有588名非洲黑人、110名英美德法等白人)。

查结果表明,在这63,228人中,78%的人受试者出现了“循经感传现象”。也就是说,有40,000多位受试者有了这种感觉。显然,要说40,000多人都是骗子或傻子,实在有点困难了。同时,根据医学和药物学的经验,“安慰剂效应”的有效率最多只有25%,而78%是远远高于“安慰剂效应”所能达到的效果的。

这项研究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仪器测量表明,针灸并不是古人面壁虚构出来的童话故事,而是一种真实的东西,尽管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而且证明循经感传在黑人、白人中同样存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无人种和地域的差别。

所以,虽然找不到对应于经络的解剖“结构”;但另一方面,经络的“功能”不但被上千年临床的成功经验所证明,也被“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大量结果所证明。

四、循经传感的几个有趣问题

这个“循经感传现象”项目的结果远远超过了预期的目标。许多参加这一项目的大夫和研究人员,都趁此机会问了许多古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自己在实验中进行考查,得出了许多非常重要的结果,澄清了经络理论中许多不够清晰的概念。让我们来看一下。

1、古书所记载的经络位置是否完全正确?(经络的漂移)

从许多“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结果来看:在人体的四肢,感传线基本上与经络线一致;但是在躯干部,就可以观察到感传线与经络线之间的不一致;而在头部,两者之间的差别就相当大了。

“循经感传现象”这一研究项目对这个问题还作出了定量的描述:只有86.7%的感传线路是与教科书上的经络图一致的,而其他人或其他情况下,即使在同一人身上,重复刺激同一穴位,一般都有1~2厘米的漂移。

感传线路的大幅度变化(李定忠,1994)

2、经络线是否是像血管和神经一样有固定不变的位置?(穴位的移动)

观察表明,当有些人生病时,“循经感传”的线路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有时感传会完全离开平时的线路,直奔病灶所在的地方。这种现象早就被记载在古书上了,并称为“气至病所”,而且很容易在临床上观察到。

“气至病所”现象也表明,要想通过解剖学的方法,找到像血管或神经纤维那样固定的管道系统,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然而,许多经络研究人员却偏偏忘记了这一点。

所以,经络完全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种固定的管道。至于针灸教科书中所画的经络图,所描写的明确位置,只是给初学者用的,是一种大大简化了的说明图。其实,有经验的针灸师都知道,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简单,至于“气至病所”和“阿是穴”等经穴位置的移动,更是每一个针灸师都知道的。

3、“循经感传线路”的宽度和深度是怎样的?(三维视角看经络)

在古书中,并没有记载经络线的宽度和深度,只是画了一条细细的线(平面视角)。所以,许多科研人员和大夫就借“循经感传现象”这一研究项目,对感传线路的宽度和深度 (三维视角) 进行了观察。

对大多数人来说,感传线路并不像古书经络图上画的那样,是一条细细的线,而是一条有中间部和边缘部的宽带。中间部是比较窄的,为1~2毫米;而边缘部则比较宽,为2~5毫米。

感传路线所处的深度则随部位而有所不同。在肌肉丰厚的地方位置较深,在肌肉浅的地方似乎就在皮下。

另一个可观察到的有趣现象是:当把毫针离开穴位中心点刺激时,感传线路也会作相应的平行漂移。

沿着肺经的实际感传线路(刘澄中,1985)

4、“循经感传”的方向和速度是怎样的?(气感双向运行)

与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单向) 不一样,“循经感传”是双向的。就是说,针刺激之后,“气感”同时往向心和离心两个方向爬行。

“循经感传”的爬行速度也相当慢,只有每秒1~20厘米。比每秒2~120米的神经传导要慢得多了。所以,“循经感传”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神经传导,更不是体内的扩散传导,参见人体的四种平衡系统的速度。

1983年,中国生理学家孟昭威指出,“循经感传现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感传的速度。这个速度在每秒 2.7厘米到每秒8厘米之间。

《灵枢:五十营》记载有“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及“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其速度相当于每秒2.8厘米到每秒3.6厘米之间。较已知的植物神经的传导速度至少要慢十余倍,而且也不是血液的速度。

因此,不得不承认,经络是不同于目前任何已知调节系统的,是一个未知的人体内调节系统。

小结一下

1.经络不是古人面壁虚构出来的神话,它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有“功能”,即使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2.通过这一项目,我们知道了,古书上所记载的经络图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不是绝对没有错误。

3.经络的线路有可变性,并且在一些特殊的病理条件下,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所以,经络就不可能像血管或神经那样,具有固定的解剖结构。

从我们最熟悉的经络系统开始。

一、经络是什么?

这要追溯到中国最古老的医学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成《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上部《素问》讲的是养生问题,大体就是要心态好,要按时起居,要顺应自然等等,只要做到这些,也就自然健康长寿了。下部《灵枢》讲的就是经络,大体就是讨论经络和气血循行。

那为何不直接叫经络,而称为灵枢呢?灵枢的灵,指的是啥?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幽灵”(spirit)?还是指人真正的生命“灵魂”(soul)本身? 猜测一下,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或许古人是为了表明:经络就是一个“幽灵”的交通枢纽(pivot),英文可译成“spirit pivot”。灵枢讲的就是“幽灵”的结构和运行规律。

另外,中文繁体字“药”(藥),本来就是草字头下面一个音乐的“乐”(樂)。换句话来说,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草药就是植物中的音乐,也就是天上来的音乐。再加上“幽灵”,真的很有魔幻色彩,想一想,就很有意思。

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解释。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应该怎么解释呢?

二、经络有啥作用?

还是先看黄帝内经中的说明。

《灵枢·海论》曰:“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说明经络联络脏腑,沟通内外。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都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看来,经络是各种器官组织的联络官,那么,是咋联络的呢?

《灵枢·本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中医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与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系统将气血及营养物质输送到周身,濡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那么,气血又是啥东西?只能通过经络来输送吗?

《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意思是,经络系统的通畅与否,关乎机体的疾病、生死。看来,经络是相当的重要啊。

《灵枢·经别》曰:“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中医的各种诊断治疗,包括药物方剂的归经、针灸的临床诊治等,皆以经络理论为依据。所以明朝的中医师李梴在《医学入门》指出:“医而不知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看来,经络是中医的根基啊。

三、人体的四大系统

经络联络各类器官组织,沟通内外,还关乎机体的疾病生死,如此重要的系统,不可不重视。这让我们想起人的其他几大系统,比如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这里的大,指的是遍布全身,让我们逐个看看。

1、人体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

这个是人最熟悉的系统了,从小到大,没几个不挨针的,输液抽血,走的就是人的血管。人的血管有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它们密密麻麻交错成网。一个成年人的血管,大巨细小有1000多亿条,要是把它们首尾毗连在一起有10万多公里长,可以绕地球2.5圈。

再看看真实人体的血管分布,你会不会惊叹现代解剖学的精细程度?

2、人体的淋巴系统Lymphatic system

什么是淋巴?当我们有感冒时,多数人都应该会有这样类似的经历,轻触自己的下巴脖子附近,会明显感觉到,在皮下有类似球形小凸起,轻轻拨动,还会出现小范围滑动。别慌张!这很可能是发炎肿大的淋巴结,随着炎症的消失,它也会慢慢恢复正常。

淋巴有啥作用?我们知道,人体第一循环系统是血液循环,它靠心脏的收缩动力,来推动血液。然而这股动力,会使得毛细血管动脉端压力高于血浆胶体渗透压,迫使血管中的水分和蛋白质分子从毛细血管中“挤出”,来到组织间隙中。跑出来的液体能供给营养给组织细胞,但也会使水分滞留组织间隙引起水肿。为了防止水肿发生,除了毛细血管静脉端会重新吸收大部分液体外,还有一小部分液体被淋巴管吸收,变成淋巴液,再经过淋巴结的过滤,挤出来液体重新归还血液,完成淋巴循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人体内的淋巴液的体积是他自身血液体积的3倍,除了软骨、指甲和头发外,人的整个身体都浸在淋巴液中。因此,淋巴系统像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

淋巴不仅是组织液的过滤系统,它更是身体防御机制的核心。液体、器官、结节和小结、管道和腺体组成淋巴网络,昼夜不停地帮助人们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实际上就是体内的垃圾清洁工。淋巴系统从所有的细胞中收集废物,通过错综复杂的过程将它们分解并排出体外。

3、人体的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神经不用多说了,神经衰弱估计每个人都经历过。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让我们看一下解剖后的神经系统,长的是啥模样。

4、人体的经络系统Meridian system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比经脉细小。跟经纬度类似,在地理上,经度是纵,纬度是横;在经络里,经脉是纵,络脉是横 (粗浅地这么理解)。

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经脉有正经(十二经脉)、奇经(奇经八脉)之分,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

四、为何解剖上找不到经络?

你看,人体的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都已经解剖得那么详尽,而且现代生物学已经进展到细胞、分子,甚至及原子的细微程度了,为何仍然没有找出经络在哪里?也没有一个人体解剖模型能向我们展示经络的结构,是不是很奇怪? 这就衍生出两个问题:经络到底是什么?为何解剖上找不到?

张长琳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得出结论:经络并不是像人们原来所想象的那样是一种类似于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的静态结构(static structure),而是一种动态的驻波结构,也就是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或一种能量的场强分布。经络就像体内主要的无线通信网络运作,不仅维系着五脏六腑本身的机能,同时也把它们整合成和谐的有机体。生命体的经络系统宛如乐曲动人的旋律,既能将许多音符整合起来,也能感应环境的变动。

①经络穴位,是否存在?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经络和穴位,他们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宝之一。古代除了中医治病外,武术攻防、修真导引也会用到穴位。古语有云:“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穴位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见证了患者在疾病的痛苦中挣扎的样子,又见证了患者被针灸去除病痛后喜悦的样子,许多人自然就会好奇起针灸这门技术来。基于其特殊的疗效,一些科学家对经络和穴位的研究也开始有了兴趣。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经络和穴位存在的强有力的证据,因此很多人仍然不停地在质疑经络的存在,尤其是排斥中医的人,他们不仅否认中医经络和穴位,甚至进而否认中医理论体系,提出“废医验药论”。当然,中医并不怕这类言论,因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

中医师根据经络理论,采用穴位治病,以疗效来检验经络的存在,认为有效就是硬道理,但现代医学未必就因此而承认经络的存在,有人说针灸即便有效,或许与经络无关呢,毕竟非经络路线和非穴位点也可以治愈疾病。

经络研究者利用仪器在某些特定人群身上,找到某些能够循经络分布的特征路线,一般认为这可以间接说明经络存在。有的研究者利用同位素、荧光素等追踪手段也能够发现一些接近经络的路线,也能够间接说明经络存在。

中医师在给病人针灸治疗时,病人身上可能出现酸麻胀痛冷热气感等反应,最好的反应是气感直接连接病灶区域,疗效更好,这些反应可能循经出现,也可能不循经出现,但一般也认为能够出现循经特点即证明经络是存在的。但这些依然无法让许多人真正信服中医经络和穴位的存在。

不同专家对于经络存在性的看法不同,对于普通人来说,无法直观去感受经络的存在,只能在不同的声音中去选择自己想听的答案。

然而,对于修行者来说,经络却是可以直观感受的,只要有一定练功气感基础的人,基本上都是可以感知到经络的,只是不同的人感知的程度上有所不同,最初始的气感以“类触觉”形式表现出来,后面更高级的气感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另外也有“听觉”等其他形式。

打通大周天就是使经络达到一种极致完美的畅通状态,人体就可以脱胎换骨,感知力可以数量级地提升,那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将呈现在眼前,此时就可以达到古人所讲的“返观内视”的状态了。遨游经络世界,清晰地内视体内的小宇宙将变得非常轻松。

经络畅通度与人体感知力成正比,越接近大周天,感知力也就越强。感知力达到了极致就是超感知,形成非肉眼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当非肉眼视觉形成,即天目开启,此时是可以观察到身体里的穴位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发光发亮,满布于体内,也可以感受到经络像江河一样沿着一定路线流动,这才是古人绘制经络图的根本由来。

我们以周天术点任意穴位,都可以激发该穴位所在经络的真气瞬间变旺,病人可能觉知到真气冲击病灶的瘀堵感,而周天者可以觉知到真气沿经络路线行走的流通感。气感能够轻易达到末梢的人,距离周天也不远了,以点穴疏通关键病灶即可达到周天。有些人群由于生活透支过度,精气储备不足,真气不聚,需要加强习惯改善,早睡加强睡眠补充,才能快速打通其周天,睡眠障碍者需服中药先改善睡眠。

打通大周天的人,直接静坐以天目透视,可以看到带有颜色的气流自主由某个点出发向四肢末梢流动,起始观测点可能是丹田也可能随机出现在全身某个穴位,先沿着一条经络流向一个脚的脚趾,再沿着相邻经络返回到手指,逐步沿着不同手指脚趾交替走完全身经络,细致观测甚至可以描绘出比教科书上更完整的经络路线来。所以说,经络是存在的,科学家发现不了,或许是研究方向不对,或者目前的仪器还不够先进,不足以检测到无形的经络,就犹如人类还没有能力检测到暗物质一样。

②无形经络与有形血脉

有些人以为经络就是血管,有些人以为经络就是神经,这都是非常荒谬的!其实经络路线与血管路线不同,与神经路线也不同,且刺激经络穴位产生的效果与刺激血管和神经都不同。

血管和神经是三维物质世界的东西,而经络是更高维度的东西,只有依靠天目才能直接以视觉形式感受到经络。

虽然经络不是血管,但却密切联系,我们刺激经络穴位,可以调控血液变化。比如,若因气虚而慢性出血者,灸百会穴、气海穴可愈;若因肝火而出血者,刺行间穴、三阴交可愈;若因气血虚而闭经者,灸中脘穴、关元穴、八髎穴,刺三阴交、八髎穴、血海穴可愈。

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取皮肤合适的穴位点或者相关静脉凸起点,采用刺血疗法放血,也能够打通经络,且能够快速缓解一些难症,治疗多种疾病。西方也有放血疗法,但那是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滥用放血的方法,且放血量过度,严重损害人体元气,违背中医理念,与中医刺血疗法完全不同。经络对于神经也是如此,西医诊断为神经类疾病,比如三叉神经痛、紧张性头痛、面神经麻痹等,往往采用经络穴位外治手段治疗效果也快。刺激神经产生反应,如疼痛感,可以调动人的注意力,注意力再作用于该处的经络,最终经络变得更通畅。人遇到外伤,本能迅速产生痛感,本身就是一种自愈反应。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能够将无形的经络穴位与有形的血管神经建立桥梁的是人体的筋膜系统,筋膜的粘连、硬化、结疙瘩,都会使经络瘀堵。练习气功、点穴、中药打通经络,都可以使筋膜结构得到改善。直接针灸调理筋膜,也可以消除粘连,打通经络,去除疾病。点穴调理筋膜,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辅助拉筋,帮助盘腿困难人群实现快速单双盘。经络为阳,筋膜为阴,阴阳能量交换,二者相互调节,时刻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打通经络,极其重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段话说明了经络的重要性,也确实,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经络对人体的影响极大。

对于儿童来说,经络不通,容易影响身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打通经络可以促进快速长高和智力提升。

凡是打通过周天的青少年,不仅仅能够获得健康的提升,而且都能获得学习天赋的激活,每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经过打通周天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方法特训的孩子成绩提升幅度尤其显著。

有双胞胎男童,两人初始经络畅通基础不相同,其中一个较好,另一个较差,虽然后来同时实现了周天畅通,但根基不同,若在都不做周天维护、都不修炼气功的前提下,过些年,基础差的那个经脉容易出现堵塞,变亮的丹田也容易再暗淡下去,而基础好的那个,则容易继续保持丹田持续亮。后来两年后,那个经络基础较差的男童,确实出现许多瘀堵,身高发育慢。而另一个,则经络依然很通畅,长得也很高。若曾经有根深蒂固的病灶存在于体内,即使打通大周天后,疾病随之退去了,我们也建议尽可能养成一个好的练功习惯,才能确保周天永远畅通,儿童才能更持久的受益。

一般情况下,经络不通,首先就是出现亚健康状况,身体各处冒出小问题,若不及时重视,小问题将变成大问题,甚至突然爆发大病。平时看起来很健康的人,或多或少有经络瘀堵,甚至有可能隐藏重大疾病,只是疾病处于酝酿期,一般只有微小的症状,尚且还可以忍受,病人一旦习惯了,就觉得是正常现象。所以,许多所谓健康人,其实未必真得健康,只是没有被专业医生仔细检查和盘问而已。

对于病人来说,经络越堵塞,病情越加重;经络越畅通,病情越缓解。比如糖尿病,有的人总说这个病无治,但却有许多人神奇的康复了,在中医看来糖尿病往往跟脾经、胃经、肾经的瘀堵有关,有的也有些肝胆经的情况,当一个糖尿病患者脾经瘀堵,则脾经所管理的胰腺就要出问题了,反过来,打通脾经,则胰腺功能逐渐开始好转,胰岛素分泌也开始逐步正常,相应的高血糖、糖尿病也开始逐步痊愈。其他疾病,道理相似。汤药内治也好,穴位外治也罢,无非都是为了打通经络,调整脏腑各处的阴阳平衡。

④堵塞经络的常见因素

对于健康人来说,一旦受到外因六淫(风、寒、湿、暑、燥、火)或者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影响,经络随之产生堵塞,人体就会表现出各种疾病症状。

堵塞经络导致疾病,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症状,如头疼发热、咽痛咳嗽、口干口苦、胸闷呕吐、怕热怕冷、皮肤痒疹、筋瘤疙瘩、粘膜溃疡、各种疼痛、睡眠障碍、胃纳变差、精神异常、大小便异常、出汗异常、月经异常等,经络堵塞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出现免疫系统故障、激活肿瘤细胞。

另外,中医还认为致病因素有“不内不外因”,如饮食、劳倦、烧伤、烫伤、虫蛇伤等,这里就暂不展开来讲。

⑤堵塞经络的其他因素

外感内伤可以堵塞经络,刀剑外伤也会堵塞经络,比如刀伤,在刀刺伤身体的瞬间,经络就同步堵塞了,若只要没有影响肌肉皮肤自我修复的内科病存在,做到及时止血,一般创口自愈会很快,经络也会自动畅通。但是,存在影响肌肉皮肤自我修复的内科病,创口可能会久不愈合,只要及时调理穴位打通经络,使局部气血增强,可以促进毒素排出,加快肌肉生长,加快创口愈合速度。对于能够自愈的外伤,增加经络穴位调理,也可以加速自愈进程。

有形肿物压迫血管神经也会堵塞经络,有形肿物逐渐产生是经络堵塞的结果,而他们本身因为占位压迫血管神经,将变成新的堵塞经络的原因,他们会快速导致形成更加顽固的经络堵塞点,此时以手术去除肿物,虽然会损伤一定的元气,但解除了压迫占位,经络也会快速大幅度自动畅通,少了肿物不断地内耗,元气后续会自动得到补充。

如果占位压迫问题不及时解决,即使依靠穴位和中药缓解了症状,也容易出现反复的急慢性症状,一旦穴位和中药停止了参与治疗,也无其他有效方式介入,病情很容易迅速恶化。

只有对血管神经压迫不严重的良性肿物占位和早期的恶性肿物占位,用中药和穴位可以进行有效化解,因为能够提供足够的服药时间,若占位堵塞经络速度快于药物打通经络速度,病情是必然要恶化的。此时,大毒中药、偏性强的中药、化疗药物等豺狼猛药和手术,虽然有一定的副作用,但能够以不同方式缩小或者去除肿物,起到暂时缓解危机作用,这些手段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最终治本的中药赢得治疗时间。如果肿物虽大而并不压迫身体关键部位,元气也尚可,有的时候即便西医断为晚期或者看似严重,其实未必是难治的,只要辨证准确,经络会越来越畅通,症状会越来越改善,最终是可以逐步消除它的。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治疗手段,最关键还是得遇到有缘的医师。若有肿物占位压迫,又到了元气衰竭的地步,即便最好的中医与最好的西医共同密切合作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无力回天的。

⑥经络穴位,如何发现的?

有人说,人体穴位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传言一个患者某处皮肤被植物割伤结果导致他所患的疾病间接痊愈,发现割伤的点对于所患疾病有对应疗效的关系,因此把这个点当做特效穴位,人们发现的特效穴位点多了,则可以根据规律连成线条,于是有了经络。其实,这个传言也只是后人的猜想,真相却并非如此。古代先贤修炼真气,即可逐步打通大周天,最终实现立体而直观的透视人体经络和穴位。人体经络和穴位图其实是古代某位得道先贤在打通大周天后一次性就绘制出来的,根本不是劳动人民慢慢总结出来的。

有的时候我们发现非穴位点也可以产生很强的疗效,有的中医可能认为这是个经验特效穴,只是古人没发现而已。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的非穴位点,未必就不是穴位。有人想以对照实验来否定经络穴位理论,也是无知的行为。要知道,人体经络其实像网状一样分布,覆盖身体各处,只是因为十二正经不过是主干道,古人重点论述他们而已,古人没必要去画出那些细枝末节的小路线。同样非穴位点,其实也有无数的穴位分布,看起来不显眼,却关键时刻能够显出功效。

人体穴位的定位,可以依靠天目观测和临床经验总结。人体穴位的功效,可以依靠循经理论、五行理论、时空理论、全息论等进行推导,也可以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具体使用穴位时还可以根据辨证灵活取穴,高明的中医师可以将经络理论与方药理论进行融会贯通地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⑦常见疾病,经络对应

不同的经络瘀堵,可以形成相应的疾病,打通瘀堵的经络,相应的疾病即可痊愈。以下罗列出一些经络堵塞常对应的疾病大致类型,难免疏漏,不可硬搬,仅供参考:

肺经不通,多对应于外感类疾病、呼吸类疾病、皮肤类疾病、鼻咽类疾病、泌尿类疾病、胸部疾病、肠道疾病、汗证等;

大肠经不通,多对应于呼吸类疾病、胃肠类疾病、五官类疾病、皮肤类疾病、精神类疾病、关节类疾病等;

胃经不通,多对应于胃肠类疾病、五官类疾病、乳腺类疾病、生殖类疾病、关节类疾病、头部疾病等;

脾经不通,多对应于胃肠类疾病、内分泌类疾病、血液类疾病、风湿类疾病、关节类疾病、皮肤类疾病、头部疾病、肥胖偏瘦、精神不振、胸闷呕吐、营养缺乏、浮肿等等;

心经不通,多对应于神经类疾病、情绪类疾病、五官类疾病、心血管类疾病、胸部疾病、汗证、失眠健忘等;

小肠经不通,多对应于淋巴类疾病、肩颈类疾病、五官类疾病、乳房类疾病、代谢类疾病、肿瘤类疾病、关节类疾病、怕风怕冷、浮肿等;

膀胱经不通,多对应于外感类疾病、肿瘤类疾病、泌尿类疾病、生殖类疾病、脊髓类疾病、皮肤类疾病、肩颈类疾病、五官类疾病、脑血管疾病、腰背腿部疾病、静脉曲张、怕风怕冷,浮肿等;

肾经不通,对应于生殖类疾病、泌尿类疾病、内分泌类疾病、五官类疾病、手足不温、燥热性疾病、腰背部疾病、脑部疾病、失眠健忘等;

胆经不通,对应于肝胆类疾病、内分泌类疾病、淋巴类疾病、甲状腺类疾病、胃肠类疾病、五官类疾病、关节类疾病、肩颈疾病、情绪类疾病、肿瘤类疾病、失眠健忘等;

肝经不通,对应于肝胆类疾病、内分泌类疾病、乳腺类疾病、眼科类疾病、情绪类疾病、胸胁类疾病、口咽类疾病、子宫类疾病、生殖类疾病、血液类疾病、肿瘤类疾病、头部疾病等;

心包经不通,对应于神经类疾病、皮肤类疾病、胃肠类疾病、心脑血管类疾病、胸部疾病、汗证、失眠健忘等;

三焦经不通,对应于五官类疾病、情绪类疾病、内分泌类疾病、皮肤类疾病、肩颈类疾病、头部疾病等;

任脉不通,对应于生殖类疾病、精神类疾病、胃肠类疾病、内分泌类疾病、脊髓类疾病、口咽部疾病、胸部疾病等;

督脉不通,对应于生殖类疾病、脊髓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头部疾病、肩颈部疾病、腰背部疾病、虚寒怕冷、手足不温、肛门疾病等;

⑧用古方与经络,都可治今病

经络堵塞,最容易影响的就是身体的各种激素和酶的分泌,比如肾上腺激素、多巴胺、褪黑素、血管紧张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雌雄性激素、各种蛋白酶、各种脂肪酶、转氨酶等的异常等都与经络的堵塞有关。所以,当我们看到西医一堆化验单和诊断结果异常,且西医又提示该病不好治疗时,我们先别害怕,也许我们从经络角度诊疗能够找到一个合适有效的方案呢!

十二经络根据同名经进行手脚合并即成六经:

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同属厥阴,

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同属太阴,

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同属阳明,

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同属太阳,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同属少阴,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同属少阳,

同名经本质是一条经络,只是古人为了方便使用进行手脚分类,他们往往能够治疗相同或者相似的疾病。

比如,肝火亢盛,取肝经太冲穴、行间穴针刺可解,取心包经内关穴、大陵穴也可解,改针刺为经络刮痧,穴位点刺放血也可解。

心烦失眠,取肾经复溜穴、太溪穴可解,取心经少府穴、神门穴也可解。

腰痛,取膀胱经昆仑穴可解,取小肠经养老穴也可解。

齿痛,取大肠经合谷穴可解,取胃经内庭穴也可解。

偏头痛,取胆经足临泣可解,取三焦经外关穴也可解。

腹胀腹泻,取脾经太白穴可解,取肺经大鱼际也可解。

当然根据辨证增加其他辅助穴位,结合相应的运针手法则如上穴位更效。

《伤寒论》有六经辨证,此六经与十二经脉合并的六经能够在一定程度吻合,但也不完全相同,这主要是人们对医道本源理解和融会贯通存在一定偏差。《伤寒论》只是傻瓜式的条文教学,不点破本源,不讲太多理论,也许是医圣为了照顾后人,以免后人陷入理论混乱中。

有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实际也是对六经辨证不了解,真正学了《伤寒论》才知道,古方不仅能治今病,还比后世方更妙更实用。而且古方还可以与针灸点穴等结合起来,内外合治,效果更佳。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在中医眼里看到了少阳病,西医眼里可能看到了淋巴循环障碍、甲状腺激素异常、急性传染病早期、内分泌紊乱等;

在中医眼里看到了太阳病,西医眼里可能看到了血象异常、感染性疾病、脊髓病变、腰肌劳损、植物神经紊乱等;

在中医眼里看到了阳明病,西医眼里可能看到了细胞因子风暴、高血糖、急性痢疾、肠道麻痹或痉挛等;

在中医眼里看到了太阴病,西医眼里可能看到了肠道菌群紊乱、胃肠糜烂、腹膜炎、胰腺炎等;

在中医眼里看到了少阴病,西医眼里可能看到了血氧指数过低、过敏性疾病、末梢循环衰竭、心功能障碍等;

在中医眼里看到了厥阴病,西医眼里可能看到了心血管疾病、血液毒素激增、急性肠炎、急性胆囊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⑨藏象与经络的关系

现代一些人把经络问题和藏象问题,强行套到了实质的脏腑上,必然会导致一些荒谬的结论。就比如,有人说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但手术切除脾脏、胆囊的人依然好好的活着,依然长寿健康的有很多,因此他们推论中医理论是错误的。这些人之所以会这样理解,正是因为他们不明经络、藏象和脏腑的关系。

《黄帝内经》有胆主决断、脾主统血、肝主藏血、心主神明等的说法。这里的“胆”既不是指实质的“胆囊”,也不是指“胆经”,其实是指胆经所对应的“象”。要理解什么是“象”,看看三焦经对应的“三焦”就容易明白了,“三焦”解剖无形质结构,只有“象”而无对应的“实体脏腑”。

其实,真正主决断的,不是胆囊,而是胆经对应的胆之象;真正主统血的不是脾脏,而是脾经对应的脾之象;真正主藏血的不是肝脏,而是肝经对应的肝之象;真正主神明的不是心脏,而是心经对应的心之象。

人体每一经络各呼应一脏腑之名,而成一藏之象,藏象的能量源泉即经络。经络之间可以依靠循经作用、五行作用、感应作用等形成密切的联系,每条经络都远远不是他们看起来那么简单。

被切除胆囊的人,若胆经并未太大瘀堵,人的决断能力并不受损,而胆经严重瘀堵的人,即使胆囊还在,决断能力、精神应激调控能力,会表现出显著下降。

被切除脾脏的人,身体也可表现正常,只是免疫方面稍弱。脾经能统领气血,影响整个消化系统,影响人体气血生成,影响人的整个精气神状态。

肝经能影响气机升降过程,影响身体疏泄功能,影响血管紧张素分泌,影响血压调节,影响血液渗出与吸收,影响月经排出过程等。

心脏受损者,以人工心脏替代心脏,人的意识活动依然可以保持正常,而心神受损者、大脑受损者、睡眠障碍者,调节心经特定穴位有一定恢复作用,结合调神特殊手法更效,有些患者邪入心包,可以导致昏迷不醒,心包经刺血、对症中药都可以清除心包之邪,使人清醒过来。

由于每条经络所涉及得面都太广,远超他们所系的实质脏腑,故而每条经络呼应的藏象,实际都可以说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系统。所以《黄帝内经》许多时候说的脏腑,实际都是“藏象”,而非实体“脏腑”。说的通俗一点,胆之象可以叫做胆系统,脾之象可以叫做脾系统,其他脏腑以此类推。

⑩环境与经络的关系

经络和穴位在人体内自成体系,形成了一方小宇宙。这个小宇宙与外界大宇宙联系非常密切,远至星辰大海,近至周边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经络和穴位。经络穴位也成为了大小宇宙之桥梁。

所以,经常会发现一些病人,明明辨证处方得当,服药好转,后来又莫名其妙病情反复,或者病情顽固不化,经查探其所处生活环境,才发现问题所在。一经改变环境,病情即迅速好转,再无反复。曾拜访一亲戚,看其布局,当时即提出,这个环境恐怕有问题,后两年后,房屋主人即入院抢救,幸无生命危险。环境之影响,不可谓不大。另有的人,非自家环境有问题,而是对面建筑环境影响自家,自以为找个镜子即能化解,其实未必,真正的煞气之象并未去除,仍然会强烈影响自己。

环境能够作用于潜意识,潜意识直接改变经络状态,经络状态能够决定健康状态,还能一定程度上影响气运。

不良的环境,人处于其中能够感觉到压抑感、滞塞感、提防感、总觉得多了什么或者少了什么、总觉得不对劲、总觉得没有安全感、莫名地情绪化,最后疾病或者其他不良结果接踵而来。利用环境与经络作用原理,可以架构出特殊的环境,人处于其中,经络会自动畅通,莫名地令人产生一种舒适感、清爽感、亲近感、美妙感。打通经络,不仅能够治病,还能延年益寿,甚至能改善情绪,清净心灵,改善气运。

天地万物之能量,重在流通,而不在于多寡。凡是不流通的,就是一潭死水,经络能量也是如此。经络能量流通有助于四柱能量的流通,经络打通不多的时候,感觉不到气运变化,一旦达到完美打通,变化就明显了。一些周天者常能反应此奇妙现象。当然也有些人瘀堵太重,经络改善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变,却不能彻底扭转其轨迹,其实做到大数化小,小数化无,已经实属不错了。毕竟有些因果早已种下,有些运数早已注定,其大势非人力所能抗拒。

针刺时,候针下气至,左侧押手放在针穴下方,向上连续不断地用力,同时右手持针亦向上推,针感即向上传导;若左侧押手放在针穴上方,向下连续不断地用力,同时右手持针亦向下推,针感即向下传导。

如果能向远处传导,到达了目的地,是刺激量合适;如果传导得近,是刺激量不足或患者经络受阻或经气不足的缘故。

比如针风池治疗鼻或眼病,左侧押手应放在针穴下方,向上连续用力推按,同时右手持针向对侧太阳斜刺5分,得气后亦向上推,针感即可传导到鼻区或眼区。

治疗风寒感冒,用烧山火法发汗,则应在针感的基础上加大刺激量。

治疗头顶痛,则应在针感的基础上减小刺激量,使针感传导到头顶。

治疗偏头痛或耳聋,右手持针需向同侧前额进针,左侧押手亦向前推按,针感即可传导到前额或耳区,有时偏头痛可立即停止;如果左侧押手压力不足,针感还会向下或向肩背传导。

治疗胃痛,针足三里进针8分,持针的右手和左侧押手同时向下用力,让针感传导至二趾或三趾,胃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如果针感传导到了四趾或小趾,就是针尖偏离了胃经;如果针感传导到了足心,是针刺过深,针尖穿过了胃经,刺到其他经了,治疗胃痛的效果也不好。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0)

相关推荐

  • 经络疏通:如何刮肺经?

    原创 大熊敦敏 大熊敦敏 昨天 中医老苗说我和大熊准备用1年左右的时间,一周直播2次的频率,在享泰极社群用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入门课程.周二内容为中医"内养外调&quo ...

  • 深度揭开一些经络世界的不传之秘

    深度揭开一些经络世界的不传之秘 文/李老师 ①经络穴位,是否存在?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经络和穴位,他们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宝之一.古代除了中医治病外,武术攻防.修真导引也会用到穴位.古语有云:" ...

  • 【周楣声】十四经病理感传现象与途径

    将十四正经在许多病例中所出现过的正常的感传常道与异常的病理歧途,与其与不同部位不同的病种所发生的传感特征,约举于下,以见一般. 下表1~14的材料都是在病理基础上,将十四正经有许多病例中所出现过的正常 ...

  • 周楣声医师 | 十四经病理感传现象与途径 | 山海精舍

    将十四正经在许多病例中所出现过的正常的感传常道与异常的病理歧途,与其与不同部位不同的病种所发生的传感特征,约举于下,以见一般. 下表1~14的材料都是在病理基础上,将十四正经有许多病例中所出现过的正常 ...

  • 周楣声:十四经病理感传途径,艾灸怎样才算灸透?

    导读 经常有朋友问,艾灸要"灸透",那每个穴位需要灸多久才算灸透,还有怎么样的感觉才算灸透呢?它的标准是什么? 因为每个人的经络通畅程度都有所不同,达到"透"所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四篇:苏轼传之薄薄酒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四篇: 苏轼传 第 五章 明月黄楼 一 薄薄酒 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离杭北上赴密州(今山东诸城市)任.名人出行,先声夺人.船至宜兴,被同年单锡迎住,盘桓一日,单为德兴俞 ...

  • 除夕的习俗,十四种仪式感,今天讲给孩子听!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 ...

  • 回眸一笑丨西江月十四韵•中秋感吟

    约稿:邪月儿   编辑:林淞月 回眸一笑丨丨中秋感吟 题记 西江月十四韵

  • 《易经》揭示的是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应成的六十四种现象

    (三) 人体小宇宙的八卦与天地大宇宙的八卦重叠,再内循环与外循环,就必成六十四卦.但因乾卦为两个三长横叠加,即晴天阴天雨天三长横代表和人的精气神三长横代表就形成六长横的叠加,坤卦是六组两平排一短横的叠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三要点: 一.祸从口出,罪从天降. 二.千里缉拿,锒铛入狱. 三.欲置死地,死里逃生. 苏轼嫉恶如仇,遇到邪恶就像吃了苍蝇,吐出来才罢休.终于给他带来大麻烦.元丰二年三月,他奉命调到湖州,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