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教研:你知道自己是如何知道的吗?

车载教研:你知道自己是如何知道的吗?

作者:李广生

初冬时节,草木凋零,天越来越冷。
他注意到柳树的叶子居然是最后变黄的,也是最后凋落的。如此娇弱纤柔,在二月春风的呼唤中早早现身的柳叶,何以能经受住萧瑟秋风的摧残,一直挺到了冬季。看样子它们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即便翠绿的颜色荡然无存,即便风一天比一天冷、一天比一天硬,它们依然坚守着婆娑和妩媚。弱柳这个词好像并不适合它们。他因此对它充满了敬意。
他是教研员。此刻他立在裕龙三街1号的一栋大楼前,夜色空濛,明月当头。
不一会儿,黑色天籁出现了。语文教师打开车门,教研员坐到了驾驶室。
"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诗人对柳情有独钟,多用以抒发离愁别绪、感时伤怀之情。最早的恐怕当推《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人们为何要把这么多的哀愁寄托于柳呢?"教研员。
语文教师想了想说:“恐怕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吧。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非常普遍,梅兰竹菊都有较为固定的象征意义,也就是您刚才谈到的意象。就客观方面而言,柳与留谐音,所以会经常出现在送别诗中,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柳絮飘忽不定,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人生无常。柳树的形态婀娜多姿,也会自然地引发人们的怜惜吧。”
“也许我们都误解了柳树,”教研员指了指窗外的柳树说,“它们表面柔弱,实则非常坚韧。杨树的叶子落光了,银杏的叶子落光了,柳树的叶子依然驻守在枝头。”
语文老师笑了,她说:“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柳树叶子的形状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您想的太多了,还是继续聊聊元认知吧,我的一位同事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她也是语文教师吧。”教研员。
“是的,”语文教师说,“她想请您结合语文教学谈一谈元认知策略。”
教研员:“不要把元认知想象的过于神秘。据我观察,几乎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应用到元认知策略,但可能是一种自发状态,因此而缺乏针对性,导致效果并不明显。”
语文教师:“举个例子。”
教研员:“每次考试结束后,是不是都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反思学的如何,还要总结如何学的。后者便属于元认知范畴。遗憾的是很多师生往往更加关注前者。”
语文教师:“确实如此。一门心思地盯着成绩,考得好皆大欢喜,考得不好垂头丧气,却忽视了成绩形成的原因……”
教研员:“还有就是简单归因,把成绩的高低完全归结于努力程度,也是发展元认知能力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不努力不行,但光努力也不行。元认知是对认知的管理和监控,它更是一种综合能力。我们前面曾经谈到过,它至少包括对任务的评估能力、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监控自己实施计划的能力和依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的能力等。”
语文教师:“成绩是一个数字,单纯的看这个数字没有任何意义,这个数字背后东西才值得深入挖掘。”
教研员:“首先我要恭喜你,因为你对元认知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然后我想追问你,成绩背后的东西,也就是你所谓的值得挖掘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承认,您的追问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理解根本算不上深入。”
“好!”教研员大声说,“认识到自己认识的局限性,正是元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时刻告诫自己:我的使命首先是学而不是教。我刚才提到了柳叶的话题,你说我想多了,但是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
语文教师:“您是怎么想的我还真的没有认真想,可能我太想和您探讨元认知了吧。”
教研员:“这是教师的通病。在教学中只关注或是更为关注学生知道了什么,不关注或较少关注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答案正符合教师的心意,因此得到表扬,他是如何得到这个答案的、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答案,教师没有追问,学生也不深究。长此以往,学生会把得出某一结论看成是自己的灵感突显或是聪明的表现,殊不知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认知,因此造成思维水平得不到提升,元认知能力得不到发展。”
语文教师:“您的意思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如何知道的,把元认知的培养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教研员:“这正是我的意思。当一个人开始有意识的反思自己是如何知道的而不仅仅是知道了什么的时候,他便开始了对自己认知的监控,元认知便开始发挥作用。”
语文教师:“教师需要做些什么?”
教研员:“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建议教师退到幕后,但我要说,教师绝不是幕后英雄。在发展元认知方面,教师需要走在前面,为学生搭建认知框架,引导他们不断关注并监控自己的思维,以提高元认知能力。比如,你告诉学生:进入高中了,你们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在提出任何一个观点之前,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1.我的观点明确吗?2.我的理由充分吗?3.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语文教师:“这个建议不错。”
眼前突然一黑,黑色天籁驶入地下车库。教研员微微一笑,车载教研暂告一个段落。
(0)

相关推荐

  • 督导简报 经验总结

    聚焦"三个课堂",提升职教质量 --外语教学部通过教研活动推动课堂改革的探索 暑退秋生,刚刚从"涝疫"结合的外部环境中解脱出来,外语教学部就与全校师生同仁一样迅 ...

  • 余胜泉:构建智慧学校新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余胜泉 智慧教育的内涵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空间正在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再是单纯的物理环境,而是物理环境 ...

  • 车载教研:李教研工作法

    车载教研:李教研工作法 作者:李广生 天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中某种特殊的气味.沙尘暴来了. 教研员站在大台阶上眺望远方,他一定在思索着什么,也许他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狄更斯的小说,那里面有很多眼前的景象 ...

  • 车载教研:提高学生成绩到底难不难?

    车载教研:提高学生成绩到底难不难? 作者:李广生 早春的清晨,空气中还弥漫着丝丝寒意.天刚蒙蒙亮,教研员带领语文老师出发了.黑色天籁在右堤路上疾驰.教研员手握方向盘,目光刚毅而坚定.专业给予他自信.语 ...

  • 车载教研:设计改变课堂

    车载教研:设计改变课堂 作者:李广生  深秋的美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斑斓的色彩仅仅是一方面,或是说仅仅是其表象.在火红.金黄.凝碧.绛紫等各种绚烂的颜色的背后,蕴藏着大自然的某种激情.它敞开了怀抱,拥抱 ...

  • 车载教研: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原因

    车载教研: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原因 作者:李广生  夜幕降临,黑色天籁疾驰在夜色中.月光如水,洒落车身,泛起幽蓝的光.驾驶室里一片漆黑,仪表盘的光亮映出一张苍老的脸,深邃的目光凝视远方,似乎要越过车灯射 ...

  • 车载教研:浅浅的欢喜,深深的思考

    车载教研:浅浅的欢喜,深深的思考 作者:李广生 夜幕降临,一个伟岸的身影伫立在窗前,一动不动.他凝视着无边的夜色.两只灰背喜鹊停在不远处的电线上,像是一对年轻的贪玩晚归的恋人.空旷的夜幕下,它们静静地 ...

  • 车载教研: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车载教研: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作者:李广生 每次从老家归来,黑色天籁的后备箱里都要被塞进一些东西,豆腐.豆片.倭瓜.豆角.黄瓜.西红柿.大葱.萝卜等等.有时候满满的一箱,有时候三两样,但绝没有空着的时候 ...

  • 车载教研:真正的语文之痛痛在何处?

    车载教研:真正的语文之痛痛在何处? 作者:李广生 黑色天籁缓缓爬出地下车库,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秋日的清晨,给人以萧瑟之感.一片黄叶飘落到车窗上,心形,叶脉清晰可见.驾驶汽车的教研员犹豫一下,没有开启 ...

  • 车载教研:升入中学,为什么学生突然变笨了?

    车载教研:升入中学,为什么学生突然变笨了? 作者:李广生 从老家出来,教研员和语文教师告别父母,启动那辆黑色天籁,踏上归途. 天色已晚,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父母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愈发的苍老.教研员面露 ...

  • 车载教研:盲目的坚持只能让你更加平庸

    车载教研:盲目的坚持只能让你更加平庸 作者:李广生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一辆黑色天籁疾驰在白马路上,向东而去. 繁花似锦,草木葱茏,红似火的红叶和黄似金的黄叶点缀其间,绚烂夺目.秋天果然是北京最美的 ...